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天津市软土地基对地铁车站的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以天津市地铁3号线的昆明路站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地铁站的地震反应。通过建立二维平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抗震薄弱环节及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宁河波作用下结构中柱内力响应明显大于其他构件,且柱底连接处内力幅值最大,为结构抗震薄弱环节;周围土层的弹性模量及上覆土层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更明显,而结构自身的等效弹性模量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丰富了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抗震设计理论,对地铁车站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复杂大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苏州地铁一号线的星海站为工程背景,对上层为五跨和下层为三跨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数值计算,考虑了土体与混凝土的强非线性特性和土与结构接触非线性特性,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反应特征和结构构件连接部位的应力反应规律,以及结构构件的动态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站结构柱子底端的应力反应大于顶端的应力反应,边柱底端的反应大于中柱底端的反应,下层柱底的应力反应大于上层柱底的应力反应;车站结构的上层侧墙的顶底部结点的应力反应明显比下层侧墙的对应位置结点处的要大;车站结构顶板的中跨端部结点的应力反应明显比侧边跨和侧中跨的要大;车站结构中板的侧中跨端部的应力反应明显比中跨端点处的要大,同时中跨端点处的应力反应又要比侧跨端部的要大;下层右中柱及下层侧墙底部外侧均为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研究成果对提高该类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的认识及其抗震设计水平提供合理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尤其对装配式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尤为缺乏。鉴于此,本文以实际新型预制装配+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土-地连墙-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二维和三维两种非线性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类新型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带肋梁预制装配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叠合楼板和钢管混凝土中柱的施工工艺能够明显增强结构抗震性能;同时发现二维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高估了车站结构中柱顶底端的地震损伤程度,而低估了车站结构纵梁与中柱连接部位的地震损伤程度。在强地震作用下,建议采用土与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来真实反应车站结构中柱和纵梁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结构的减隔震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针对各类车站减隔震技术机理的系统性研究,故在“双碳”背景下开展装配式地铁车站的减隔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新型的“预制+现浇”的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叠合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提升结构中柱抗震性能为目的,在中柱端部设置弹性滑移支座;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减隔震措施对叠合装配式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隔震支座的设置改善了车站结构的传力机制,抗震性能更好的侧墙承受了更多的地震荷载,有效地削弱了结构中柱的地震损伤程度;当隔震支座设置在柱顶时,整体隔震效果最为合理;隔震支座的摩擦系数对叠合装配式车站的抗震性能影响明显,且摩擦系数越小,对提高结构中柱的抗震性能越有利。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铁车站结构的减隔震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某双层两跨岛式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考虑水平地震和水平、竖向地震耦合2种工况,采用ANSYS分析软件,研究SSI(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下结构的水平位移特征和内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水平地震工况相比,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内力增幅较大,由于竖向惯性荷载作用,产生最大内力位置不同;周围土体介质的变形与结构在震动中的变形关系密切;沿车站侧墙高度的相对水平位移在2种地震工况作用下的变化不容忽视,不可忽略竖向地震的影响,耦合地震作用下的相对水平位移可用线性曲线拟合.研究成果可为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地铁交通系统大规模建设的背景出发,考虑到地铁地下结构邻近存在地面建筑的实际情况,在以往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邻近建筑对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合地下结构与地面结构动力反应的特点,阐述了地铁邻近建筑通过所在场地对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产生影响的物理机制。应用有限元法和粘弹性人工边界,建立了地下结构.邻近地上结构.地基系统二维散射问题的计算体系。分析不同形式的地上结构对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规律进行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明确软土层厚度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中对常见的两层三跨岛式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和底部地基中存在不同厚度软土层时9种软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由本文和作者之前对软土层埋深影响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共同研究结果来看:软土层位于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地基时对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软土层位于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地基底部时最为不利,而当软土层位于地铁车站结构底部地基中时对其抗震性能一般是有利的,起到消能减震的作用;当软土层位于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地基顶部时,随着软土层厚度的变大,对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越是不利且影响程度越大,而当软土层位于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地基底部和底部地基中时,软土层厚度的变化对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不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变形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地铁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对地铁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进行了北京地区土层中典型地铁车站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并使用FLAC2D对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在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铁结构的变形峰值随地震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构中柱的峰值应变和峰值挠度曲线曲率,两端大、中间小;侧墙峰值挠度曲线的各点曲率为常数,这是因为侧墙与顶底板组成的箱形结构整体刚度大,难以发生破坏;中柱底端应变呈正负循环变化,侧墙的应变曲线与受冲击荷载的变形曲线相似。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的强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地铁地下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的确定及其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初步研究了地铁车站埋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是影响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决定性因素,结构峰值变形反应与自由场峰值变形反应之间近似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相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PGRD)对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埋深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的研究对象多见于地下隧道,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受埋深影响变化规律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改进的简化方法建立三种不同埋深的地铁车站结构有限元模型,以两种基岩波的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动作为激励,求解各模型中地铁车站结构重要部位的地震反应。分析不同埋深时地铁车站结构惯性作用、侧面土体和上部土体三个因素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侧壁弯矩、剪力、轴力和中柱轴力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中柱剪力和弯矩随埋深增加而减少。埋深越深,侧面土体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影响越大;上部土体使中柱轴力不断增加;结构自身的惯性作用对其地震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神户大开地铁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文对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的地震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复反应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开车站的中柱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较大内力,导致了整个地下结构的破坏;计算结果还表明在阪神地震中,竖向地震动作用下地下结构所产生的内力比水平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要大。 相似文献
14.
水平向地震下双层岛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地铁车站建设的实际背景,以浅埋于深厚软土场地中某个典型的两层双柱三跨的地铁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考虑SSI效应时地铁车站结构水平向非线性地震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侧向有软土层存在时地铁车站结构的水平向相对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规律。结果表明:车站结构顶、底板之间的最大相对水平位移接近于自由场地对应点间的最大相对水平位移,而车站结构的侧向水平相对位移曲线明显区别于自由场地对应深度范围内两点间的水平相对位移曲线,采用三次多项式能很好地拟合车站接轨的水平相对位移沿侧墙高度的变化曲线,初步给出了各拟合参数用车站结构顶、底板间最低水平相对位移拟合的经验公式;同时,考虑SSI效应时,传递到车站结构基底处的峰值加速度反应明显大于自由场地对应点处的峰值加速度反应。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体的动力特性,采用混凝土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体现出了相似的规律性,相互印证了计算分析的力学建模和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的地震液化上浮是地下结构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处于液化场地的地铁车站需增加抗液化及抗浮措施。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抗拔桩和隔离墙2种抗浮措施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了车站的上浮位移、地表变形和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比等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设置抗拔桩可提供抗拔力,隔离墙可有效阻挡液化土的流动,因此地铁车站的上浮位移明显减小;抗拔桩的长度进入非液化土层时抗浮效果最佳;隔离墙的抗浮效果随着与车站主体的距离增加而减弱。通过该项研究,可为液化场地中地铁车站的抗浮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Shaking table test on the seismic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on liquefiable grou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ructure on the liquefiable ground,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a plaster model of a three‐story and three‐span subway stati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and ground soil under main shock and aftershock ground motions were studied. The sand boils and waterspouts phenomena, ground surface cracks, and earthquake‐induced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esting. For the structure, the upward movement, local damage and member cracking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main shock, there appeared longer liquefaction duration for the ground soil while the pore pressure dissipated slowly. Th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the liquefied soil was weakened, and the soil showed a remarkable shock absorption and concentration effect with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However, under the aftershock,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pressure in the ground soil became obvious.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reduced with the buried depth. Dynamic soil pressure on the side wall was smaller in the middle and larger at both ends. The interior column of the model structure was the weakest member. The peak strain and damage degree for both sides of the interior column exhibited an ‘S’ typ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Moreover,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oth ground soil and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exhibited a remarkable spatial effect. The seismic damag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e illustrated i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地震响应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带悬挂阀的阀厅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弹塑性分析,研究不同场地土条件、不同地震动作用对阀厅结构以及悬吊设备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阀厅结构在纵向和三向地震作用下存在较明显的扭转效应;三向地震输入时,吊杆产生的拉力约为单向输入的2倍;悬吊设备竖向地震响应大于水平地震响应,大震下悬吊设备竖向加速度约为水平向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