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早泥盆世皱纹珊瑚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早泥盆世皱纹珊瑚古地理何原相(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一般地说,生物区系(或生物地理)的研究,包括生物分区和生物相分异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生物区是指各种阻绝因素形成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的差异;生物相分异则是因生物的生活环境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生态组...  相似文献   

2.
华南上扬子区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但由于交通等因素,该区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赫南特期浅水相沉积的时空分布规律仍不清楚。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的调查新成果与已发表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赫南特期地层划分对比和古地理,并取得一些新认识。在赫南特早期,研究区以含较凉水壳相动物群(TBF 1)的泥灰岩、灰岩发育为特色,统归入观音桥组(近岸相仅包含其下部)。赫南特中期开始发生明显的相带分异:近岸一侧广泛发育一套含暖水壳相动物群(TBF 2)的生物碎屑灰岩,归于观音桥组上部,向远岸一侧相变为黑色笔石页岩(龙马溪组底部)。至赫南特晚期,近岸的少数地区(如镇雄北部)以产出暖水壳相动物群(TBF 3)的粗碎屑沉积为特色,创名尾坝组;远岸一侧与前一时期类似,以龙马溪组底部黑色页岩沉积为代表。文章还通过综合已知数据,分别对区内赫南特早—中期和晚期古地理进行高精度重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及邻区石炭纪构造古地理及生物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3部分:(1)扼要回顾了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古地理特征。根据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壳发展阶段论的观点,把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大地构造单元分为4个构造域,10个亚构造域。(2)论述中国和世界石炭纪生物古地理分区。根据四射珊瑚和腕足动物群分析,把全球早石炭世生物古地理区系分为两个生物大区、6个生物区和8个生物亚区。在中国境内对生物亚区内部生物地方中心的分异作了进一步划分。(3)简述中国石炭纪古地理和某些有关的沉积矿产。中国石炭系矿产除了重要的煤以外,还有石膏矿、铝土矿和不同类型的铁矿。这些沉积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到古气候、古地理和构造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红格层状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PEG)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上是由一个岩浆房经正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底层的硫化物富集带和中上层位的钒钛磁铁矿是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堆积相,并非是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桂西金矿的生物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伟  乃中专 《广西地质》2002,15(1):19-24,48
生物成矿研究由来已久,但生物及其有机质演化在成矿中的作用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试图借鉴石油的成油理论,从生物及其有机质演化的角度对桂西右江盆地内部金矿的成矿作用作初步探讨。认为右江地区金矿的形成是生物(特别是菌藻类生物)的吸附和生物所产生的有机质热解、分异从而导致金的络合物形成,金元素活化、运移,在碳酸盐台地顶部超覆面(不整合面)上的细碎屑岩中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沉淀的结果。碳酸盐台地边缘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物相及其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态特征基础上,根据头足类的生态类型及其保存条件等特征,识别出18个头足类生物相,即开阔台地[WT5”BX]Proterocameroceras生物相,局限台地Pseudoectenolites-Xiadong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Retroclitendoceras-Pararetrocli tend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Pronajaceras-Mamagouceras生物相,陆棚斜坡—盆地Cyclostomiceras-Bactr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 Cameroceras-Cyrtovagin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 Coreanoceras-Manchuroceras生物相,陆棚斜坡—盆地Kaipingoceras-Kyminoceras生物相,内陆棚Bathmoceras-Protocycloceras生物相,中部陆棚Dideroceras-Ancistr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 Lituites-Cyclolituites 生物相,滞流盆地Lituites-Trilacinoceras生物相,深水盆地Paraendoceras-Sactorthoceras,深水陆棚Sinoceras-Michelinoceras-Dis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Beloitoceras-Jiangshan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盆地Eurasiaticoceras生物相,浅海陆棚—斜坡Jiangxiceras-Yushanoceras生物相,深水盆地Michelinoceras[WT5”BZ]生物相,并阐述各生物相的组成、生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根据头足类生物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规律,划分出3个头足类生物相区,即扬子生物相区、黔东—湘西生物相区(过渡型生物相区)和湘中—浙西生物相区,并讨论了各生物相区在不同时期内头足类生态类型和生物相分异特征、海平面升降、环境演变特征以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认为在低海平面或海平面下降阶段中生物相分异明显,而在高海平面阶段中则分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商翎  王洪民 《辽宁地质》1998,(2):131-145
本文首次提出生物地球化学分异作用的概念,并从地史时期的古生物和现代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地球化学分异作用事实,论述生物选择吸收分异作用和生物选择富集分异作用两种类型。同时阐明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生物体内靶细胞,靶组织和靶器官结构功能和生理作用的特异性和专属性的需求,即内因;而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物质场内,存在着的电子构型,地球化学参数、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各异的地  相似文献   

8.
黔桂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黔桂地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相分异而引入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并且相分异最明显的时期正好是生物礁发育的时期。二叠系包括三个统即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以及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特征明显,同时还代表了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在二叠系中,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1个三级沉积层序(SQ19),阳新统包含4个三级层序(SQ20-SQ23),乐平统包括2个三级层序(SQ24,SQ25)。该地区的另一个特别是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发生了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因此,层序界面类型可以根据其所代表的地质涵义而划分为四大类型: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相似文献   

9.
论“黔中古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梅冥相 《贵州地质》1994,11(3):199-206
根据贵州奥陶纪及志留纪古地理格局的演化特征分析,认为“黔中古陆”是由于太康运动(都匀运动)导致的地壳抬升形成的,在早志留世石牛栏期及韩家店期由“滇黔桂古陆”分异出来的一个大致呈东西向分布的窄长古陆.  相似文献   

10.
自组织过程中矿物的竞争性颗粒生长模型与颗粒生长动力学演化方程是鞍-本地区条带状铁建造(BIF)在变质分异作用过程中硅铁分异形成硅质矿物条带与铁矿物条带的生长反馈系统及矿物竞争性颗粒生长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竞争状态的表面扩张担负起了Ostwald成熟律作用,使系统向减少颗粒数但加大颗粒体积的状态演化,导致了矿物相的成层分异。  相似文献   

11.
自组织过程中矿物的竞争性颗粒生长模型与颗粒生长动力学演化方程是鞍─本地区条带状铁建造(BIF)在变质分异作用过程中硅铁分异形成硅质矿物条带与铁矿物条带的生长反馈系统及矿物竞争性颗粒生长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竞争状态的表面扩张担负起了Ostwald成熟律作用,使系统向减少颗粒数但加大颗粒体积的状态演化,导致了矿物相的成层分异。  相似文献   

12.
沈建伟 《沉积学报》1996,14(2):75-81
桂林地区中、晚泥盆世从吉微特期到法门期都有不同的礁、滩发育,而且在不同时期造礁生物的面貌有所不同。晚泥盆世藻类的崛起取代了层孔虫和珊瑚的位置,成为造礁的主要角色。但在桂林以西5公里处的侯山,其沉积相位置为桂林台地的西北台缘,除发育藻-层孔虫礁外,还发育了层状的珊瑚礁体,这在晚泥盆世地层中还极为少见。这种礁体由原地生长的丛状珊瑚体构成,以Smithiphyllumguili-nense为主,其生长高度可达一米多,分异度低,其它的造礁生物主要是一些藻类和少量层孔虫,附礁生物以腕足类为主。纵向上礁序列由以下几种微相组成:(1)隐藻泥晶灰岩;(2)藻砂屑灰岩;(3)斑马构造隐藻泥晶灰岩;(4)珊瑚灰岩。横向上礁组合可识别出:(1)礁后亚相;(2)礁坪和礁缘亚相;(3)礁坡亚相。从礁体的生物组成,微相内容特征,成岩变化及横向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可以推测,其并非真正的台缘礁体,而是礁后外带靠近台缘的层状补丁礁。  相似文献   

13.
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环境与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牙形石广泛分布于寒武纪至三叠纪的海洋里。三叠纪牙形石的种类、形态、大小和产出频率受海水盐度、深度、温度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不同的牙形石生态特征即牙形石相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所以,根据三叠纪牙形石相和牙形石特征属种的丰度,不但可区分三叠纪不同的沉积相区(台地相区、台地边缘相区、盆地相区),恢复三叠纪古地理面貌,而且可划分出牙形石生物地理区。中国早三叠世牙形石归属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生物亚省和若干生态区。  相似文献   

14.
六枝-盘县地区的早二叠世隆林期地层,相区分异明显、篮类化石数量巨大。各相区篮类化石群落特征差异较大:半局限台地相为Staffella—Nankinella—Pisolina;台地边缘生物滩(礁)相为Parafusulina—Pseudofusulina;斜坡-盆地相为Pseudofusulina,进一步划分为近岸碳酸盐上缓坡环境的Staffella-Parafusulina-Wentzellophyllum群落、远岸碳酸盐上缓坡环境的Pamirina-Schwagerina-Pseudofusulina群落、碳酸盐下缓坡环境的Pseudofusulina Robustoschwagerina-Kepingophyllum 群落和盆地环境的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Verbeekiella群落。  相似文献   

15.
花岗伟晶岩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花岗伟晶岩的分类,伟晶岩与变质相关系,伟晶岩内部分带,伟晶岩脉群的区域分带性等作了概括性的介绍,指出花岗伟晶岩是富含挥发成分的花岗质熔浆在相当深的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初始伟晶岩浆或许并不富集(只是增高)稀有,稀土和放射元素。由于成批入围岩形成脉群时的突然减压而引发气运分异(或流体搬运作用),导致Li,Be,Nb,Ta,W,Sn等稀有金属向上迁移(局部的Li,Na(F)伟晶岩有  相似文献   

16.
复合分异度不仅能表明化石群内属种的多寡,而且能反映各种个数分配是否均匀。它对划分生物群落和恢复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讨论了复合分异度的概念,并选用了信息函数熵H(s)作为分异度的计算方法,分析统计了山东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段至沙一段沉积时期的介形类分析化验资料,并计算了东营凹陷现有资料井各时期的分异度值,做出了分异度等值线图。根据分异度的值及区域内的优势种,共划分出了各时期的11个生物群落,即Limnocythere armata(具刺湖花介)、Phacocypris huiminensis(惠民小豆介),Pseudocandona boxingsis(博兴假玻璃介),Camarocypris elliptica(椭圆拱形介),Huabeinia unispinata(单刺华北介),Camarocypris ovata(卵形拱星介),Huabeinia chinensis(中国华北介),Camarocypris ovata(卵形拱星介),Huabeinia chinensis(中国华北介),Cyprois mina(小型拟星介),Huabeinia obscura(隐瘤华北介)。个体古生态资料和复合分异度值对生物相划分和环境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生物群落划分出了东营凹陷各时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张辉  刘丛强 《地球化学》2001,30(4):323-334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REE)和其他微量元素的ICP-MS分析结果表明,Y/Ho,Zr/Hf和Nb/Ta明显偏离球粒陨石中对应的比值,并存在显著的REE“四分组效应”,REE“四分组效应”量化特征参数TE3,4主要与Y/Ho,Nb/Ta分异程度有关,与δEu负异常演化程度相一致,锰铝榴石也呈现REE“四分组效应”和Y/Ho,Nb/Ta显著分异,指示REE“四分组效应”是形成伟晶岩熔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并不是由富LREE矿物(如独居石)和富HREE矿物(如四榴子石)结晶引起的残余熔体REE含量的异常变化,其机制可能是富F,B和P的过铝质窝本与含水流体间相互作用,REE在流体相/熔体相的分配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相组成复合控制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围绕“开江-梁平海槽”发现多个长兴组台缘礁滩型气田.近年,随着该油气带下的茅口组获得新的油气发现,海槽的形成时间和范围及其对茅口组有利勘探区带的约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基于川西北地区剖面钻井资料,详细开展茅口组的岩相古地理重建.揭示出川西北地区茅口中-晚期呈现深水相和台地相的分异,相带沉积作用造成地层厚度的带状协同差异;重建了茅口中-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刻画出该时期的构造-沉积分异格局;明确“开江-梁平海槽”形成时间应向前推至中二叠世晚期.总体上,茅口组深水槽沿广元-巴中-平昌一带展布,其两侧台缘是新的潜在大型油气聚集带.沿该深水槽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的台缘带为初始地貌继承型边缘,具有宽边缘、薄滩体的特点,滩相结构为间断加积状,与其上长兴期镶边塑造的连续加积或进积形成的窄边缘、厚滩体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9.
陕西镇安三里峡晚泥盆世生物礁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晋炎 《沉积学报》1994,12(1):16-22
三里峡晚泥盆世生物礁厚180m,东西宽4km,由东往西可分出礁前、礁核、礁坪和礁后亚相,为一南北向延伸的线性障壁礁体,往南与月西、公馆等地礁灰岩构成南北向生物礁带。生物礁形成于盆地活化期地垒式台地边缘,经历了滩礁期、发展期、全盛期和衰亡期。同沉积断裂活动产生了有利礁相沉积的海底地貌隆起,礁体的快速生长加剧了古地貌的差异和岩相分异,形成礁后局限成矿盆地。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台西缘对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子地台西缘冕宁-会理地区在中新元古代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强烈,地质记录丰富,在中元古代时期,本区自北而南、自东而西由克拉通边缘盆地演变陆缘拗陷盆地(南部)和陆间裂谷盆地(西部);自新元古代以来,盆地构造演化分异更为明显,其北部会理天宝山地区形成岛弧(906Ma),而冕宁地区演变为弧后盆地,同时伴有广泛低绿片岩相区域动力变质,岛弧南部会理菜子园、西南部盐边荒田地区产生地块碰撞拼贴,形成混杂岩带(856Ma);西侧形成双成岩带(800.9-815Ma),沿该岩带产生高绿片岩相-麻粒岩相区域低压热流变质;随汇聚继续向陆块推进,产生新生火山弧(812Ma),并相继产生弧-陆碰撞,导致S型岩浆侵位(669-687Ma)。至此,本区陆块汇聚作用结束,至晚震旦世,重新拗陷转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