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湛江港污损生物挂板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严岩  严文侠 《热带海洋》1995,14(3):81-85
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在湛江港内的试验浮筏上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调查。共记录59种生物。优势种是浒苔Entermorpha sp.和网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表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10.0-250.0g.m^-2,底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为3.0-5680.5g.m^-2,年板全年附着量炒22347.1g.m^-2。  相似文献   

2.
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在湛江港内的试验浮筏上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调查。共记录59种生物。优势种是浒苔Entermorphasp.和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表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10.0—250.0g·m-2,底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为3.0—5680.5g·m-2,年板全年附着量为22347·1g·m-2。  相似文献   

3.
舟山枸杞水域的污损生物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1988年9月~1989年9月在舟山枸杞乌里西岙水域进行挂板试验的结果。共获污损生物135种,其中,近岸的油库码头获77种,远岸的养殖筏获110种。动物以亚热带高盐性种类为主,三角藤壶Balanustrigunus、小海葵Actinia、柯氏分胞孔苔虫Celleporinacostazii、西方三胞苔虫Tricelariaoccidentalis、艾氏美熄Cltiaedwardsi、广口小桧叶螅Sertularellamiurrensis等占优势,藻类常见的有长石莼Ulvalinza、肠浒苔Enteromorphyintestinalis和日本多管藻Polysiphoniajaponica。枸杞污损生物的附着期主要在夏季,附着量也以夏季最大。不同地点附着量的差异极大。夏季由于近岸三角藤壶大量附着,故生物量明显大子远岸,其他季节均是远岸大于近岸。夏季近岸三角藤壶的覆盖面积达100%,生物量达18119g/m2,占污损生物总生物量的98%。故夏季是污损生物防除的主要季节,三角藤壶是防除的主要对象。与1975~1976年嵊山污损生物进行比较,发现两地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极为相似,说明10多年以来嵊山  相似文献   

4.
厦门港试验浮筏污损生物的群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传燕  黄宗国 《台湾海峡》1992,11(2):167-173
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在厦门港防污、防锈试验的浮筏群进行了周年的污损生物挂板。记录了90种生物,其中网纹藤壶、泥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厦门膜孔苔虫和多种端足类是优势种。全年都有生物附着,夏、秋和冬、春季的优势种有显著的不同。附着量较大,夏季3个月的湿重生物量高达22.7kg/m~2。这个结果可为防污、防锈试验提供较确切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1年在湛江港进行浮标污损生物调查。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共93种,附着厚度21—71mm,湿重3.10—72.53kg/m2,覆盖面积98%─100%。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variabil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volcano、钟巨藤壶Megabalanuslintinnabulumtintinnabulum和翡翠贻贝Pernaviridis。位于不同位置的浮标,其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不同,同一浮标的不同部位(体侧,底部,尾外侧,尾管内)的污损生物也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舟山朱家尖蜈蚣客运码头进行的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对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85种,其中,藻类13种,腔肠动物13种,苔藓虫4种,多毛类12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类22种和其它13种。优势种为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马尔他钩虾Melita sp.、圆鳃麦杆虫Caprella acutifrons、长鳃麦杆虫C.equilibra和盘管虫Hydroides sp.。朱家尖海域全年都有污损生物繁殖附着,其中6—10月为附着盛期,表层和中层月板生物量的高峰值均出现在7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1月,表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006.1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67.18g/m2;中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388.15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99.01g/m2;季度板污损生物生物量按高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上半年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下半年板。在垂直分布上,除季度板外,其它试板的生物量和附着密度均为中层>表层。根据污损生物的生态习性、分布特征及对盐度的适应,可将舟山朱家尖海域主要污损生物定义为河口低盐种。水温是影响调查海域污损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体盐度则对朱家尖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及指标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围头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区污损生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在福建围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开展污损生物周年挂网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154种,隶属于12个生物门;全年网衣都有污损生物附着,冬季和春季优势种为细枝仙藻、中胚花筒螅和长颈麦杆虫,主要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夏季和秋季优势种为网纹藤壶,容易导致网衣磨损,影响网箱安全;各月份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平均附着生物量表层网片449.42 g/m2,最高峰出现在4月份,底层网片580.25 g/m2,最高峰出现在3月份.季度平均生物量表层网片3142.30 g/m2,底层网片6030.97 g/m2;春季表层网衣藻类特别多,中胚花筒螅、网纹藤壶和麦杆虫等数量远大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的污损生物量,呈现海区透明度大及抗动荡环境的特点,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湛江港浮标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岩  董钰 《热带海洋》1994,13(2):68-74
1991年在湛江进行浮标污损生物调查。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共93种,附着厚度21-71mm,湿重3.10-72.53kg/m^2,覆盖面积98%-100%。优势种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uariabil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uolcano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藤壶类动物的群落生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共有8种藤壶,其中以绿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和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为优势种。根据藤壶优势种的分布状况,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藤壶群落可分为三种类型:1.日本鳞笠藤壶Tetraclitasquamosa japonica-绿鳞笠藤壶群落;2.白脊藤壶-绿鳞笠藤壶群落;3.泥藤壶-白脊藤壶群落。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藤壶群落的附着密度和生物量均随盐度的降低而减少。生物量一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附着密度则冬季较高,春季较低。潮汐是影响河口区硬相潮间带藤壶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厦门港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厦门港进行4个季度和周年逐月的挂板试验数据研究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共记录污损生物86种,隶属于11个生物门类,主要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es)和长鳃麦杆虫(Capprella equilibra)等;全年都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附着湿重周年变化呈双周期性,最高峰出现于6~7月,次高峰出现于3~4月;季板附着高峰期在夏季。不同试验点的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位于港湾的试板污损生物附着量远大于码头,3个测站附着湿重依序为:港湾浮筏桥墩。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在上海芦潮港附近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调查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附着季节和生物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主要污损生物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52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类,其中藻类5种,腔肠动物11种,苔藓虫6种,多毛类2种,软体动物5种,甲壳类1...  相似文献   

12.
广西白龙半岛邻近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伟  徐兆礼 《海洋学报》2015,37(6):120-127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广西白龙半岛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到污损生物60种,以亚热带暖水种为主,其中优势种类有河蜾蠃蜚Corophium acherusicum、钩虾Gammarus sp.、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ia和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全年均有生物附着,四季平均附着密度和附着湿质量分别为45 136个/m2和4 246.03g/m2,其中以秋季附着密度最高,达到153 514个/m2,春季附着湿质量最大,为9 418.42g/m2。污损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丰度/生物量比较法结果表明,冬季、秋季、下半年和周年板上的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龙口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03月22日至2008年03月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港附近海域,进行了为期1年的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32种,优势种为内枝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软丝藻(Ulothrix flacca.)、肠浒苔(Entermorpha intestinalis)、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等.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平均生物量为525.18 g/m2,5-11月的生物附着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7月;季板平均生物量为1569.39 g/m2,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明显,其中秋季板生物量最高,龙口海域污损生物的附着种类受季节性水温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藻类开始附着的温度低于动物.4个季度污损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指数(H忆)春季最高,均匀度指数(J)和种群丰富度指数(M)则夏季最高.统计分析表明,龙口港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可大致划分为 4个组群,秋季附着的污损生物代表了试验海域的主要特征,同时揭示出污损生物附着季节、演替时间长短等是影响群落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莆田近岸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1门9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细毛背鳞虫(Lepidonotus tenuisetosus)、福建牡蛎(Magallana angulat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加尔板钩虾(Stenothoe gallensis)、镰形叶钩虾(Jassa falacata)、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角突麦杆虫(Caprella scaura)、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等。春季为该海区污损生物的附着旺季,其附着厚度、覆盖面积、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为25 mm、100%、65713 ind./m ^2、1735.1 g/m ^2,其次分别为夏季、秋季和冬季,上半年的附着强度明显高于下半年,表底层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差异并不大,主要区别在于表层有部分藻类的附着,而底层几乎没有藻类分布。  相似文献   

15.
洋山港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生态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网纹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 、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双钩楯琥珀苔虫(Aspidelectra biham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曲膝薮枝螅(Obelia geniculata)和亚洲帚毛虫(Sabellaria ishikawai),种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同时部分具有河口低盐种的特征;污损生物的附着高峰期是6—10月份,除冬季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生物附着;受盐度、水流及泥沙含量的影响,洋山港污损生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月板、季板及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9.20,127.20和774.04 g/m2。另外,通过对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周年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受季节变化和盐度的升高影响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物种演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汕头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在汕头港进行污损生物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港区浮标,码头和船底的污损生物,调查方法采用国际海洋调查规范。获119种生物,试板72种,浮标和船底70中,码头54种,其中,泥藤壶、网纹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胎贝、太平洋侧花海葵、双枝薮枝螅和双节螅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7.
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oida)饰贝科(Dreissenidae),也称萨氏仿贻贝.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鱼虾饵料被引到厦门马銮湾,逐渐成为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严重影响贝类养殖.在厦门马銮湾水域设计挂板实验和采集沉积物中大型底栖动物,获得了外来物种沙筛贝与其他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数据.SPSS统计软件回归分析表明,沙筛贝与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在挂板的垂直分布上呈负相关,沙筛贝高密度(大于105个/m2)时能导致网纹藤壶死亡,其主要原因是沙筛贝附着在网纹藤壶壳壁上,抢夺网纹藤壶食物而导致其饿死.无论是在挂板上还是在沉积物中,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凿贝才女虫(Polydoraciliata)的数量有随沙筛贝数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成团的沙筛贝有利于小头虫和凿贝才女虫的栖息.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以东近海水域污损生物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涛  严文侠 《台湾海峡》1999,18(3):325-331
于1986年5月至1987年6月期间,在珠江口以东近海水域,距岸分别为15.7和71.7km、水深27和71km两处布设Z1和Z2两个浮标调查站,以研究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组成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对近岸的Z1站,各水层的污损生物均以无柄蔓足类、海葵和双壳类及多毛类等华南沿岸海区常见种类为主,其中网纹藤壶占绝对优势;而远岸的Z2站,则主要是有柄蔓足类和水螅,且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远远低于Z1站。  相似文献   

19.
舟山水域的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 Darwin对基物无明显的选择性。它主要分布在远岸盐度大于30的水域,风浪作用较小的湾(天山)处数量最大。在垂向上,以15~20m水层数量最大。种群结构因时间、地点而异。枸杞的三角藤壶在污损生物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夏季沿岸区的生物量占污损生物生物总量的98.2%。本季,特别是7、8月份是三角藤壶防除的关键时期。本文还讨论了三角藤壶种群的生长参数和死亡率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