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变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2号C星云图资料、T213分析资料、EC分析资料等对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发增强的原因进行分析,表明:后期副热带高压突然加强、低层风场uv分量增大、高层散度增大、适度弱冷空气侵入外围、水汽输送充分等是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然加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5年海南岛沿岸出现三次明显风暴增水过程,分别由0508号强热带风暴"天鹰"、0516号热带风暴"韦森特"和0518号台风"达维"引发,给海南省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从热带气旋特征、增水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各个热带气旋所引发的风暴增水特征,以便为今后的风暴潮预报积累经验,更好地为海洋减灾防灾服务.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26日凌晨4时,32年来最强的台风“达维”在海南省万宁市山根镇沿海地区登陆。“达维”一路横扫,肆虐全省18市县,重创海南,直接经济总损失达116.47亿元。本文对这次台风的风暴潮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初步探讨灾情分布,为今后该类台风风暴潮预报积累经验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5,(10):2-2
9月26日凌晨4时.强台风”达维”登陆海南。据悉.“达维”是自1974年以来登陆海南最强的一个台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相当于55米每秒的风速.7级大风范围半径450千米.10级大风范围半径160千米。海南省气象台预计.台风“达维”将继续向西移动.在未来几小时内横扫整个海南岛。  相似文献   

5.
何倩倩  杨娟  王卫远 《海洋通报》2015,34(5):592-599
2012年 10号台风“达维”是历史上登陆长江以北的最强台风。以 NCEP 风场和 J el es ni ans ki经验模型构造台风风 场,利用波浪谱模型 SW AN 对“达维”影响期间江苏海域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利用实 测风、波浪资料验证的基础上分析江苏海域台风浪的时空分布特征。“达维”影响期间,测风塔 100 m 高度实测最大风速为 42. 2 m/ s ,实测最大波高为 6. 17 m。数值模式结果显示江苏外海有效波高最大值超过 9 m,台风移向的中心右侧风速和有效 波高均较大,波向基本与风向一致;在台风移向的中心左侧一般风速较小,风速和有效波高也均比右侧小,波向与风向不一 致。在近岸台风浪要素受地形影响较大,与外海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1209号台风"苏拉"生成后,长时间移动缓慢,路径北偏西,但移动过程复杂。位于其东北方向的1210号台风"达维"的活动给"苏拉"的业务预报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当"达维"快速移动后,与其间距小于1000 km达1.5 d,期间双台风互旋不明显。但"达维"的近距离存在,不仅改变了"苏拉"的环境基本引导气流,还改变了"苏拉"的水汽输送、强度变化和结构特征,使"苏拉"的后期路径转向西北,移速加快一倍;登陆福建前后出现非对称结构和降水异常分布;其降雨特点与无双台风影响的相似路径台风"海棠"和"碧利斯"有巨大差异。本文应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着重分析"达维"对"苏拉"的路径和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7.
0312号台风(科罗旺)风暴潮预报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0312号台风(科罗旺)在西太平洋生成后,向偏西方向移动,于8月25日凌晨4点在海南省文昌登陆,给海南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利用海洋站实测的潮位资料,对0312号台风的风暴潮预报过程进行了较深入分析,旨在进一步掌握风暴潮预报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高精度再分析风场为驱动,利用SWAN模式模拟了台风“达维”Damrey(2005)经过北部湾海域时的波浪场。通过与实测的风和波浪实测对比发现,波浪后报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文章给出了台风浪期间波高、周期、波长和波向等要素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以台风眼为中心不同海域的波浪方向谱特征。本文最后分析了台风期间实测波浪能谱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FVCOM-SWAVE耦合模型,以双台风"苏拉"和"达维"的台风过程为例,研究了台风过程中海浪和海温的变化,通过与高度计和Argo资料的对比,发现耦合模型能较准确的模拟出有效波高和海表面温度。由于双台风风场相互作用,风场结构和最大风速位置发生改变,影响着有效波高的分布,台风"苏拉"产生的最大有效波高位于台风后侧。海表面温度的降低与风场、浪场分布密切相关,强风强浪处的降温现象更明显,"苏拉"产生的降温区域位于路径附近,"达维"产生的降温区域位于路径右侧。台风对海表面温度的降低与初始的混合层厚度、温跃层强度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初始的混合层越薄、温跃层强度越大,降温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台风“达维”影响山东的暴雨落区及路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影响山东的暴雨落区分布及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主要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及台风中心附近,而且台风中心的右侧降水明显大于左侧。冷空气对台风引起的降水落区影响较大。水汽通量大值区和辐合区分布、中层的强上升运动对暴雨落区有一定作用。温度梯度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的分布与暴雨落区较一致。台风"达维"是在300 h Pa引导气流的作用下移动的,其移动路径与500 h Pa总温度线的走向及高空500 h Pa正涡度带的走向一致。此外,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副热带高压、双台风效应、低层弱冷空气和下垫面等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远望一号船在1999年秋季于西北太平洋上执行任务时,预报和避让“9922”号强热带风暴的过程,作了详细的回顾和分析,并讨论秋冬季台风生成和移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选取登路北上,在大连地区造成强降水的热带气旋0509"麦莎",对其影响大连地区期间的环境流场、路径特征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及非纬向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的耦合,使来自东南洋面的丰沛水汽不断输送到大连地区,且有利于"麦莎"的北上。"麦莎"在北上过程中,没有从中纬度西风槽获得斜压能量,并没有变性加强。同时,借助于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麦莎"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导致大连地区强降水的主要系统是两个中-β尺度系统,暴雨落区在"麦莎"的东北侧。  相似文献   

13.
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风暴潮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是12年来袭击粤西最强的台风,由于它移动速度快、登陆强度强,给粤西沿海带来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珠江口至阳江一带有多个潮位站的高潮位超过历史极值。本文根据珠江口、粤西、雷州半岛等几个潮位站资料探讨了“黑格比”台风的风暴增水特征;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业务化的风暴潮集合预报模式对本次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区域自动站10分钟加密的风场、气压场和变压场资料,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对2010年10号"莫兰蒂"台风登陆地点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莫兰蒂"台风于2010年9月10日03时(北京时)左右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深沪之间沿岸登陆,登陆之后沿着晋江市东部镇(街)向NE移动,于3:40前后进入石狮市宝盖镇附近,然后转NNE移动,穿过石狮西部镇(街)再次进入晋江市,之后转NE方向移动,于6时前后移出晋江市。  相似文献   

15.
1013号台风“鲇鱼”风暴潮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在福建漳浦县登陆.登陆时逢农历九月十六的天文高潮,给闽南沿海地区造成了较大的灾害.本文从台风路径特点及灾害、天气形势、与历史相似台风(9914号)对比、数值模拟等方面对此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进行历史台风相似分析时,除了台风本身路径、强度、移速等参数之外,还要注意分析台风的季节时间,天气形势,登陆地点,这些都会造成台风增水的明显不同;台风登陆后,受地形和降水影响,有时增水也会持续增大几小时.  相似文献   

16.
台风"森拉克"的数值模拟研究:海洋飞沫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台风作为一种在海洋上生成和演变的强烈天气现象,除了环境流场、自身结构以及地形等因子对它产生影响外,海气间的热量动量交换也是台风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台风期间在海气界面生成大量海洋飞沫,这些飞沫在台风边界层的蒸发必然对海气之间的通量传输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台风本身的演变。文章将海洋飞沫参数化引入大气中尺度模式中,对2002年16号台风“森拉克”的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海洋飞沫参数化方案,可使台风期间海气界面的潜热通量增加50%,10m层风速最大值增加30%,从而使模拟台风的强度明显增加,使模拟结果更趋于合理。因此,在台风数值模拟和预报中考虑海洋飞沫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0102号台风"飞燕"移动路径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鸣  林毅  李泓浩 《台湾海峡》2003,22(1):102-107
2001年2号台风“飞燕”登陆早、强度大、移速快、突发性强给福建中部沿海地区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及云图等资料对其登陆福建及后期路径北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散度、850hPa涡度及低层能量场对台风路径北折有比较好的预示作用,台风未来移向有沿着200hPa其中心附近辐散中心长轴方向、850hPa正涡度长轴方向及低层暖平流区和850hPa θse高能中心轴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尤特"0104号风暴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经广 《海洋预报》2002,19(2):36-40
“尤特”(0104号)台风登陆前后,其中心气压和风力都不算是最强的,但却在粤东沿海造成了破历史记录的风暴潮,造成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本文从台风特性、台风暴潮及其重现期等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规律,为今后防御风类风暴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陈春忠  姚林塔  武锦霖 《台湾海峡》2002,21(2):234-238,T004
本文通过对2001年“飞燕”台风登陆前的雷达回波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的分析,揭示微型小台风在近海突然加速折向海湾移动的事实及成因,分析其隐蔽性灾害特征,指出微型小台风登陆前制作风的定时定量预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登陆,针对登陆后的两大预报难点--路径突然西折和陆上长久维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的明显西折是由于副高突然加强造成的,地面3h变压、涡度变量、东西风分量变量等物理量对短期台风路径预报非常有用.台风陆上的长久维持与低空水汽通道的连结、高空流出气流的强辐散、登陆后的移向和特殊的下垫面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