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由于制作温度表的技术条件和某些物理特征变化,造成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温度下降时示度出现“回缩”现象。按《规范》规定,20时只读1次日最高温度。在实际工作中观测发现这种“回缩”了的温度值,其与实际出现的日最高温度相比偏低。二者的差值常在0.2~0.5℃,这一差值已大于温度观测的精确度(附表)。  相似文献   

2.
津天兵 《气象》1980,6(3):29-29
期望已久的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与我们见面了,初学之后,感到十分高兴。下面仅以“天气现象”一章为例,谈谈自己对新规范的特点的一些认识。 我们认为,新规范的编写体现了简明易懂,从实际出发和合情合理三个特点。 一、简明易懂。《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这就是说,规范是带有法规性质的,是从事某项工作的章程,是预先公布的规则和行动的标准。各种各样的规定、方法和要求必须写得力求准确、清楚,便于掌握。天气现象的观测包括那些内容呢?旧规范中虽然把天气现象分成了6类46种,但缺乏应有的定义,使观测人员在一定  相似文献   

3.
日照纸药液的配制和涂刷直接关系到日照记录的准确性。《地面观测规范》虽对其配药比例有明确规定,但在台、站实际工作中,仍然由于配药不当使日照记录受到影响。1配药不当的原因1.1由于无专用容器。配制的比例《规范》规定为“赤血盐与水的比1:10;构橼酸铁铵与水的比3:10”,按此比例“用两个容器分别配好药液”.但各县局均未配备专用容器,配药容器各不相同,这样就很难掌握配制的比例,所配药液涂刷出的日照纸质量达不到保证。1.2没有给定徐10张左右日照纸所需药、水量。《规范》只规定为“每次量不可过多,以能涂10张左右日照纸…  相似文献   

4.
测报杂议     
一、关于自记纸1、假跳跃处理压温湿自记纸的跳跃处理规定,虽然《规范》中已很明确,过去的气象杂志上也曾刊登过有关方面讨论的文章。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一些同志对“跳跃”变化的含意未能正确理解,故所处理的记录也未免欠妥。为确保资料的“三性”,在此谈一点个人意  相似文献   

5.
规范规定“在观测蒸发量时有降水,在取走小型蒸发器时,应同时取走该雨量筒中储水瓶;放回蒸发器时,也同时放回储水瓶”。通过实际工作证明,在观测完小型蒸发器再观测大型蒸发器,用这个程序观测蒸发量是有误差的,原因是在有降水时取走储  相似文献   

6.
如何获得真实的日最高温度付金梅,盛玉梅,齐亚娟(黑龙江省九三气象台)由于温度表制作上的不良或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因素,造成最高温度水银柱在温度下降时示度出现“回缩”现象。按《规范》规定,20时只读一次日最高温度。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发现这种“回缩”了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谈谈木本植物芽膨大期的观测记录劳永产(天等县气象局532800)国家气象局制定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已于1994年开始执行。规范对木本植物观测规定比原观测方法增加了“芽膨大”期的观测。而“芽膨大”期的标准,规范只解释为芽的鳞片开始分裂或分离,在实际观测中...  相似文献   

8.
飑的判别     
郭键 《气象》1991,17(9):28-28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剧烈变化,常伴雷雨出现。”然而,由于其出现次数较少,定义较抽象,在实际观测工作中较难判别,常出现漏记或误记。为了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特点,吸取台站二十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编写得规定明确,符合实际,更加科学,为获取宝贵的“三性”气象资料提供保证,它是气象工作调正、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及促进气象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81,7(1):30-30
《气象》去年第9期章淇同志文中认为对于电码规定要“坚决执行”,“不宜灵活运用”,否则“编报结果就会失去比较性”,“错情也无法评定”,“弊病就会更大”;这个意见,我们不能赞同。章淇同志是就疑难问题来谈的;所谓疑难问题,即出现了按电码规定无法反映实际天气演变的情况。这时是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码;抑或囿于电码规定,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GD—01编报补充说明”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观测员在编报时应掌握本说明的精神,而不应依赖规定或硬套规定。我们认为编报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表达实际情况的电码编报”。然而,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被人们充  相似文献   

11.
虹吸雨量自记,对时差订正的要求是严格的。它涉及各时雨量值的准确度问题。因此,规范规定:“凡24小时自记钟计时误差达1分钟或以上时,自记低均需作时差订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不论自记钟计时快或慢几分钟,均不进行时差订正——这显然是违犯规定的;二是对人为的“快、慢”误差不注意订正,造成时差订正不准。笔者重点谈谈第二个问题。例如有的同志换纸时,换上的实际时间为05分,自记笔尖所指时间却是03或07分,  相似文献   

12.
1引言“接地电阻”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数值限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接地电阻”的真正含义存在模糊理解,而有关的理论书籍对此又未加以详细阐明,本文主要是对“接地电阻”的实际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规定与实践在观测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自记记录上判辨仪器故障,加深对有关规定的理解,从而正确地按《规范》要求处理不完整记录。例如,《规范》第55页关于“正点前十分钟内,风向记录中断或不正常(如风向笔尖漏跳),如属下列情况,可视为对正点记录无影响”。规定第(3)项内容,是从台站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对保证风向自记记录的完整准确起着一定作用,而且符合客观实际。但是,  相似文献   

14.
曹智玲 《贵州气象》2002,26(1):42-4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测报观测记录的技术规定作了说明 ,但在实际地面测报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笔者根据《规范》中的特殊、非正常和有疑问的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类 ,供同行参考。1 什么情况记“0 0”或“0”1 1 特殊情况时①山地台站云云底低于测站 ,而云顶高于测站的 ,应在观测薄记要栏记“ <=0”。②挑选日最小相对湿度时经订正后 <0时记“0”。③湿度很小 ,常用表查不到而公式计算得负值时 ,水汽压记“0 0” ,相对湿度记“0”。④日照全天缺测 ,但当日全天是阴雨天气 ,日合计记“0 0”。⑤因降…  相似文献   

15.
在地面观测工作中,夜间不守班的站,普遍存在夜间(20~s—8~s)天气现象记录问题。由于“规范”规定比较原则,使夜间天气现象观测成为地面观测中的薄弱环节。如何领会规定的真正含义,比较客观地记载  相似文献   

16.
王力  吴森清 《浙江气象》2013,34(2):40-44
2012年4月全国性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规范和技术规定尚无统一标准,业务软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使业务人员在值班过程中存在各种不便。通过对上级业务调整补充文件的理解及台站实际运行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类似问题的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7.
当风自记仪器有故障时 ,使用 DEM6型轻便风向风速表和目测风向风速时应注意的问题。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1 49页规定 :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风速 :“读出风速示值 (米 /秒 )将此值从该仪器订正曲线上查出实际风速 ,取一位小数。”按此规定往往让人觉得这就可以代替自记风的记录了。实际上《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汇编 2 6页明确指出“在定时观测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时 ,观测记录风速只取整数。”在制作报表时 ,应注意用其代替自记记录输入计算机时需补“0”和加“*”。2 在使用 DEM6型轻便风向风速表时 ,一定要看清它的检定日期 ,如果…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将降水强度大的间歇性降水误定为是阵性降水。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关降水性质与云层关系的规定,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几个区分阵性降水和非阵性降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在省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学习讨论会中,与会同志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以新“规范”有关技术规定为依据,经过讨论,初步统一了认识,现将有关问题综述于后,供学习、执行新“规范”时参考。这些认识不一定完全正确,主要还应以新“规范”及今后中央气象局和省局的正式文件为准。  相似文献   

20.
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9页规定:“观测时先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恰好相接,然后从游标尺上读出水面高度”。在实际操作中,“恰好相接”的分寸较难掌握。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当我们往下调 AM_4蒸发器测针,在灯光照射下,如果针尖尚未与水面接触,那么显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