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虾池半精养封闭式综合养殖的养殖容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虾病的困扰 ,养虾业近几年来一直未见有较大的起色。人们也试验了各种不同的养虾模式 :混养[1]、地膜养虾[2]、地下卤水养虾[3]、充气养虾[4]、卤水淡化养虾、封闭式养虾[5 ,6]和高位池养虾[7]。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这些模式往往只适合于一定的地区 ,也就是说只有当具备某些特殊条件时才能进行特定模式的养殖。实际上 ,虾病的大规模爆发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盲目追求高产量造成的。高密度放苗和大量投饵使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 ,从而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 ,养殖容量的…  相似文献   

2.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3.
钟硕良  陈月忠 《台湾海峡》1997,16(4):449-454
随着养殖进程,底质中NH^+4-N,S^2-和异养细菌的含量一直呈升高之势,其变化主要受控于底质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寡,水温只是其影响因素之一。虾池底质中NH^+4-N,S^2-和异养细胞的含量分布:沟泥-滩泥-池水,异养细菌和NH^+4-N,S^2-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养虾池围隔生态系海水线虫的数量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型底栖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张志南、钱国珍等,于1989年、1990年、1991年和1993年,(Gerlach,S.A.,1971年,Har-ris,R.P.,1972年,Heip,C.,1985年,对各种不同类型水域中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也有许多报道,但是对于养虾池塘中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则报道甚少。海水线虫在海洋小型底栖动物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是绝大部分,因而是非常重要的类群。国内外很多底栖动物专家都把它列为重点研究对象。线虫在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中亦会是重要组分,因而对虾池生态系和对虾养殖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水养虾池的几种致病弧菌生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对虾养成期中养殖海水和虾体中弧菌的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初步探讨了弧菌数量与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水和虾作中弧菌检出率均为100%,养殖水中弧菌测值为2.3×102~4.9×105个/dm3,均值1.78×105个/dm3;虾体中弧菌数是4.4×102~2.9×106个/g,均值为2.9×104个/g。出现于虾体和养殖水中的弧菌有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河弧菌(Vibriofluvialis)和模拟弧菌(Vibriomimicus).其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是各地的优势种。检测期间,虾池水的生化和理化因素较稳定,对弧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个别虾池出现虾病与弧菌数量较高有关。以分离菌株进行浸染试验的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能使对虾出现与病虾同样的病症。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胶州湾两个半封闭海水对虾养殖的池塘现场调查和实验测试,寻找一种适合该虾池的用于分析氮营养盐的方法,讨论和分析该水环境中氮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得到在不同理化指标下各价态氮营养盐的含量和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其含量和变化特征,对于合理施肥和投饵,有效调节放养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岛市即墨金口养虾场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 ,计算了虾病暴发前期 ( 1994年 5月~ 7月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 9.53~ 4 80 .0 0 mg Cm-3,生产量的变化范围为 1.16~ 2 3.73mg C/ m2 d。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 - a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虾池的生物量虽然相差较大 ,但有着相近的生产量。生产量是评价浮游动物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养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养虾围隔中无机氮浓度与放养密度及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8年6 ̄9月间在鱼虾混养围隔中,研究了在全封闭条件下,水体中总无机氮9TIN,表示3种无机氮之和)及其的浓度以及3种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与鱼虾放养密度及其他环境因子(叶绿素、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氧(DO)、水温、盐度、pH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TIN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与地虾和罗非鱼的放养密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且这种负相关组分的绝对含量与水温有正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而与pH、盐  相似文献   

9.
半封闭虾池中三氮与溶解氧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4月~1998年7月,我们采用次溴酸钠氧化法对胶州湾中的两个半封闭式的虾 池中氮元素的含量时行了实验测试,分别通过将各态氮氧化或还原为NO2-态氮的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虾池中NH4++NH3态N,NO3-戊N,NO2-态N,总N的含量,并对水中其它一些影响虾池水质状况及其变化的物理化学因子,包括PH值,溶解氧(DO)、温度、盐度等进行了测定。得到在不同理化指标下各价态氮营养盐的含量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虾病暴发前虾池中一些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1994年5~8月即墨金口养殖场虾病发生前,养虾池中叶绿素a总量、去镁叶绿素含量、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以及营养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两个养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逐月减小,分别从49.98mg/m3和25.54mg/m3降至1.50mg/m3和3.30mg/m3,去镁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型(2~20μm)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最大,分别为74.3%和68.4%,超微型(2~0.45μm)分别为20.4%和27.5%,小型(>20μm)的叶绿素a含量最小,分别为5.5%和4.2%。所调查虾池中无机磷含量均超过富营养化阈限,无机氮含量接近富营养化阈限。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养殖池海洋原甲藻水华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海水养殖池塘实验围隔中海洋原甲藻水华暴发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得出了如下结果:海洋原甲藻水华一般多发生在连续晴朗的天气,而常在阴雨天气崩溃;从水化条件方面来说,该藻水华也常发生于NO3-N浓度以及N/P比较大时。在扁灌等绿藻类与海洋原甲藻交替成为优势种时,可以利用水体中Ch1。总量及Ch1.b、Ch1.c之间 的波动情况来反映该水华的发生与崩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11月对江苏滨海盐场养殖池塘底质硫化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其与养殖环境中其它因子的关系作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在养殖周期内底质硫化物的变化幅度在143.26~372.45mg·kg-1,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在7、8月份含量最高.回归分析表明底质硫化物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底质硫化物含量随着水体CO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底质硫化物高值出现的时期滞后于水体COD高值的产生时期.底质中硫化物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而降低,两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塘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7月6日~2006年9月5日,对上虞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塘水体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塘中共检出常见浮游微藻4门25属30种,其中蓝藻8种,绿藻18种,硅藻3种,裸藻1种。绿藻门藻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的60.0%,其次是蓝藻门藻占26.7%,硅藻门藻占10.0%,裸藻门藻占3.3%。主要蓝藻有项圈藻(Anabaenopsis sp)、色球藻(Chroococcus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微囊藻(Microcystis sp)、小席藻(Phorimidium sp)、螺旋藻(Spirulina sp);常见绿藻有小球藻(Chlorella sp)、空星藻(Coelastrumsp)、卵囊藻(Oocys-tis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等;常见硅藻有舟形藻(Navicu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养殖早期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5.8×107/L,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005。养殖后期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2.5×107/L,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4939。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半岛南海岸3个地点虾池内的蟹类组成、分布和携带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敌百虫和次氯酸钠对天津厚蟹(Helicana fridens)进行了杀灭试验。发现虾池内的蟹类组成相对简单,蟹洞分布 85%集中在水位线以上 100 cm至水位线下 30 cm区域内;敌百虫对天津厚蟹的 96 h半致死浓度 LTD_(50)(96 h)=1.25×10~(-6),96 h全部将天津厚蟹杀死的浓度为 2.75×10~(-6);次氯酸钠(以有效氯计)对天津厚蟹的 72 h半致死浓度为 LTD_(50)(72 h)=63.8×10~(-6),72 h内将天津厚蟹全部杀死的浓度为 111.1×10~(-6)。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至10月,进行了有机降解菌制剂改良底质的实用实验,测定了底质有机污染指标:有机碳和总氮。结果显示,有机碳未出现积累,对照组与处理组差异显(P<0.001),有机降解菌降解有机碳效果显;总氮出现积累现象,处理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碳氮比在底质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长江总氮和有机氮的分布变化与迁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11-12月(枯水期),1998年8月和10月(丰水期),对长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入江口总氮、总溶解氮、总有机氮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水中各种形态氮的浓度,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支流明显高于干流;长江TN和TDN在枯、丰期具有基本类似的迁移变化过程;DIN是长江水的TDN的主要存在形式,丰水期TDN的迁移变化主要取决于DIN;TDN是长江水中TN的主要存在形式,TN的迁移变化主要取决于TDN或者由DIN和TON共同决定;丰水期各种形态的氮中只有有机氮比较容易为悬浮颗粒物质所吸附;长江干流枯水期TDN浓度与长江径流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枯水期TN、丰水期TN和TDN浓度与长江径流的正相关主要发生在上游,这与长江水中氮主要来自于面源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盐田卤水池塘养殖卤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年和1989年,作者在山东省盐场利用盐田卤水池进行了卤虫池塘养殖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微藻培养试验、卤虫群体生长能力试验和间捕法养殖卤虫试验。通过试验在6个投饵池塘获得的鲜活卤虫产量为423.5—551.0公斤/亩(平均491.6公斤/亩),在4个不投饵池塘获得的产量为240.5—299.5公斤/亩(平均272.3公斤/亩)。本文报告了以上三个试验的内容和结果,并对卤虫养殖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8口土池开展半咸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施用NaNO3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硝酸钠对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NaNO3处理组显著提高了池塘底泥表层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了底泥的BOD5和可利用磷的浓度;显著降低了池塘水中的蓝藻相对密度;处理组的养殖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8.2%、10.1%和降低9.2%(P<0.05);处理组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公顷池塘养虾净增加收入人民币9765元;NaNO3的施用起到了有效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的作用。因此,NaNO3的应用可为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开辟一个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虾塘养殖中有机质自身污染速率及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耀  殷丽  宋云利 《海洋科学》1997,21(4):45-49
利用养殖期间水体中颗粒有机质垂直迁移通量,测定了虾塘自污速率;并以虾塘沉积物的Eh和Com值为指标,结合其空间分布形式,初步探讨了虾塘中有机质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新、旧虾塘尤其是不同养殖区域间的自污速率都存在明显差别;而沉积物中Eh和Com值的垂直分布形式,则可能成为虾塘有机质污染程度的重要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