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各类主要经济鱼种的年龄与生长问题,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已作过调查研究,唯鲽形目鱼类尚未见过正式报告。关于牙鲆的年龄,日本前川兼佑(1951)曾用鳞片对濑户内海的牙鲆作过年龄鉴定,最首光三(1957)对东海的牙鲆也有过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牙鲆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1980—1986年间连续逐月牙鲆生物学测定和耳石观察资料,确认其年轮形成期在3—5月,主要在4月。经标准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鱼体体长(mm)年间生长规律为: ♀:L_t=800.10[1-e~(-0.2323(t-0.0254))] (?):L_t=690.62[1-e~(-0.2557(t+0.1211))]依体长与体重间相关关系计算渐近体重和最大生长速度,雌鱼分别为8370.43g和865g/a;雄鱼分别为4867.15g和554g/a。对低龄鱼(0—Ⅲ)生长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雄鱼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动幅度(C=1.07,k=0.5925)明显大于雌鱼;当年生雄鱼在7—9月的生长速度为年内最大。  相似文献   

3.
渤海梭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德  王祖望 《海洋学报》1982,4(4):508-515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T.et.S)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苏联远东沿岸,是沿岸的经济鱼类,也是半咸淡水、海水鱼类的主要增养殖对象,该鱼肉味鲜美,是良好的养殖对象.关于梭鱼轮相的特征,辽宁水产研究所(1959)、李明德(1978)曾作过系统的报道,但迄今对该鱼的生长尚未作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渤海及某些地区梭鱼的年龄与生长作一系统的报道. 鳞片取材于河北省黄骅、天津市北塘及塘沽附近渤海海区,分别于1960—1961、1962—1963、1978—1979年共测定梭鱼1,399尾.  相似文献   

4.
顾洪  李军 《海洋科学》1992,16(1):53-53
黄鲫(Setipinna taty)是渤海的优势种并为主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年龄与生长做为种群结构数量动态以及合理利用该资源的基础研究,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自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逐月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渤海进行鱼类资源调查的双船  相似文献   

5.
渤海黄盖鲽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田湘  任胜民 《海洋学报》1986,8(2):223-231
本文对渤海黄盖鲽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探讨,材料取自于1982年4月—1983年5月渤海基础调查逐月的拖网渔获物。以耳石轮纹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耳石边缘宽、窄带出现频率和耳石边缘增长率I=R-rn/rn-rn-1的周年变化表明耳石轮纹的窄带主要形成于1—3月。分析了年轮形成与性成熟及水温的关系,求出黄盖鲽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t=3.20×10-5Lt2.9048;耳石半径与体长的关系为:R=5.43×10-3+1.71×10-2L-1.20×10-5L2;其生长可用Von-Ber 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
Lt=L[1-e-k(t-t0)]
Wt=W[1-e-k(t-t0)]2.9048
其中L=418mm、W=1316g t0=-0.7475 k=0.252。拐点位置在t=3.48龄处。对生长速度、生长加速度、生长指标、相对增长率的计算反映了生长过程的变化。为了使逆算体长更符合理论值,计算了标准耳石半径和标准轮距,并据此逆算了各龄鱼的体长。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我国海域辽阔,漫长的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在这辽阔的海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波动,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而这种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高频波动的海浪,潮频的潮位和潮流,它们的能量有的已经被利用,有的正在被利用.而在海洋中还存在一系列其它波动,如低频水位的波动,它仍含有自己的能量,这也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本文用能量谱分析的方法给出该海区低频水位能量的分布并分析能量的来源.因为"谱"系指能量相对于各组成波的频率的分布,水位具有的能量是由各组成波动贡献而得.所以谱是于整个频率范围内实行积分的结果,是水位变化总能量的量度.而  相似文献   

7.
在黄渤海海域对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降解产生丙烯酸和丙烯酸的降解过程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中有明显的DMSP降解和丙烯酸的生成现象。在DMSP降解初期,DMSP不断降解,丙烯酸则在经过1 h后浓度开始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再次下降。起始DMSP浓度越高,降解得越完全,且丙烯酸最大值越大。在观测的5 h内,丙烯酸的表观降解速率总是大于DMSP的表观降解速率,且两者都与初始浓度成正相关。在丙烯酸的降解过程中,黑暗条件下起始浓度越大,丙烯酸变化速率越大,而光照条件下则恰好相反。光化学反应中前2 h表现为丙烯酸的光化学生成,而后2 h表现为光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福建省东山县西埔湾港养黄鳍鲷鳞片年轮特征、渔获年龄组成和体长组成,并结合生物学资料,对其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及其食性作了分析。食料生物类群比较广泛,消化器官结构与其食性相互适应,系属于底栖生物食性类型的低级肉食性鱼类。文中还讨论了西埔湾黄鳍鲷资源合理利用和繁殖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夏牙鲆(♂)与牙鲆(♀)人工杂交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4年11~12月在青岛薛家岛养鱼场采用夏牙鲆(Paralichthysdentatus)的精子与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卵子实施了多次人工杂交实验,并进行了父本母本鱼类个体、子代的染色体制片观察和细胞中DNA相对含量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夏牙鲆染色体数为48,核型为2n=48t、臂数NF=48;子代的染色体数和核型与父母本的一样,也为2n=48t;子代的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也表明其为二倍体。因此,可以明确其为杂交的后代,而不是雌核发育。  相似文献   

10.
李若钝 《海洋学报》1985,7(2):165-171
本文分析了对海水温度较为敏感的黄、渤海海区虾类资源变化与赤道海温的关系,得到相关关系显著的结论,由此提供了通过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渔业资源长期变化规律及预报方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海和渤海蓝点马鲛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红鳍笛鲷年龄与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7月~2007年8月北部湾渔业商业捕捞流刺网和底拖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红鳍笛鲷的年龄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红鳍笛鲷优势年龄2~4龄,占61.29%;logistic生长模型为其最适生长模型,模型中的参数分别为:L∞=808.04mm,k=0.48,t0=3.48;体长与体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3.48龄和5.43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牙鲆GHR基因5'端Promoter区的1个微卫星标记,对胶南和日照2个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并探索该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牙鲆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该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12和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26和5.04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84和0.80.2个群体该座位的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均为正值,并没有显示出杂合子缺失,但各基因型分布频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连锁分析中发现,在胶南群体中,IM基因型对应的个体在全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眼径形态学数据中均是最大的;在日照群体中,BC基因型对应的个体在全重、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眼径数据中均是最大的;而CJ基因型对应的个体在体长和头长这两组数据中是最大的.该结果为研究GHR基因的变异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探索将该基因作为生长遗传标记的可行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于1996年9-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给牙鲆幼鱼投喂含不同含量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人工饵料,研究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消化、吸收以及n-3HUFA的含量与日增重率、饵料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0.60%—2.40%的n-3HUFA可有效提高牙鲆幼鱼的日增重率和饵料效率;肝脏中n-3HUFA的含量与饵料中n-3HUFA(尤其是DHA)的含量成正比;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表观消化吸收率随其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鱼类的生长是影响群体资源量的要素,研究鱼类的生长规律是开展资源评估工作的基础。本研究依据2016年9–1 0月和2017年8–1 0月在黄渤海采集的当年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幼鱼,通过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了蓝点马鲛孵化期,建立了生长模型并估算了生长率。结果显示,幼鱼日龄范围为64~151 d,孵化日期为5月3日至6月15日,高峰期集中在5月20日至6月3日。叉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叉长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45 mm/d和0.85%/d,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大而小幅度减小。体质量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33 g/d和2.68%/d,最大绝对生长率和最大特定生长率分别出现在111~120 d和91~100 d。本研究表明,蓝点马鲛幼鱼生长随日龄发生变化,早期生长较以往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小黄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在东海北部、黄海南部(31°N~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小黄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1 064尾,通过每月对小黄鱼鳞片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小黄鱼的年龄和生长,并对渔业生物学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小黄鱼的体长范围在75~220mm,平均体长为135.42mm;年龄组成为当龄鱼~4龄鱼,共5个年龄序列,并以当龄鱼和1龄鱼为主,占81.39%,1~4轮组的年轮形成时间为2~6月;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雌雄间无明显差异;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雌雄合并估算的L∞=233.23mm,K=0.29/a,t0=-1.4a。分析和比较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小黄鱼的渔业生物学历史状况,目前小黄鱼较以往任何年代渔获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小黄鱼个体生长速度较20世纪80年代变慢,低年龄段的个体生长速度较20世纪90年代加快,生长参数随资源状况的变化而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细鳞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胸鳍覆盖处的鳞片作为细鳞(鱼剌)(Therapon jarbua(Forssk(a)l))的年龄鉴定材料,其年轮形成时期主要在2~4月.体长与鳞径呈线性关系.体长-体重关系为W=3.8891×10-2L2.8761.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生长参数为L∞=35.9cm,W∞=1153.7g,k=0.2376,t0=-0.2115.体重生长在4.41a具一拐点,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太湖湖鲚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湖鲚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其边缘增长率K的周年变化,表明年轮系一年形成一次,主要在4—6月出现。体长与鳞长的关系式为L=18.658+118.06R,与体重关系式为W_♀=7.588×10~(-6)L~(2.8301)、W_♂=5.584×10~(-6)L~(2.8781)。2龄鱼以前,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与生长指标较大,2龄以后则相反。生长适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3龄的W=0.292W_∞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的捕捞年龄应为2龄以后,体长为170mm以上。本文为提高太湖湖鲚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褐牙鲆幼鱼 (体重 0 .71~ 4 .16 g;体长 4 .4 5~ 8.14cm)在 2 4℃下保持 5个摄食水平 (0~最大 )。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湿重、干重、蛋白质及能量的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86 4 ,0 .8311,0 .80 16和 0 .8577(n=33,p<0 .0 5)。随摄食水平增加 ,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升高 ,平均总转化效率分别为 33.77%、33.89%和 33.0 3%。  相似文献   

20.
刘浩  尹宝树 《海洋学报》2007,29(4):20-33
利用在本系列研究第一部分中所建立的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年度循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藻类的春季水华是由经过一冬积累在水体中的营养盐导致,而水华开始的时间在浅水区明显早于深水区,对此深水区水体层化结构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河载营养盐与悬起的沉积物所释放的营养盐是诱发夏季水华的共同原因.基于模型结果,我们还发现:渤海的浮游植物动力特性就整体而言依然受无机氮限制,但是在莱州湾,磷限制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黄河都要携带大量的无机氮进入海水,从而导致莱州湾营养盐的氮磷比已远远超过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