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地震模型参数误差对微震定位精度影响的问题,利用所获得的关系式来评定罗宾恩矿的G-9采区中所布置的微震台网的震源定位误差及震源深度误差,得知微震波速误差是造成定位系统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涉及矿山微震现象的极性曲线分布特征。本文采用产生双峰分布的两种模拟方案。原始数据接近第一种模拟,低能量和高能量的微震活动过程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在第二种模拟中,规定高能量的活动过程是由低能量的活动过程而推动的。从相应的理论关系以及两个煤矿和一个铜矿的微震活动观察过程,对这两种模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72-1980年间在Lubin铜矿中微震活动的分析,评定发生强烈岩层移动的概率及其频度。为此,使用Gumbel第一种分布和第三种分布,同时考虑随着单位时间内铜矿开采量增加和有关微震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1984年夏,在犹他州沃萨奇高原东部的金特里山的两个煤矿附近,布设了一个三维的高分辨率的微震台网。在6周的观测期间,大约观测到300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为冲击型的,频率较高(>10Hz).持续时间短(<2-3s),并且可能与长臂式开采引起的顶部塌陷有关。相比之下,最大的已定位的234次矿震似乎主要发生在矿下2-3km深,这与过去的研究是一致的。这些矿震的震级从低于M_c0到1.6.这些地震除震源深度异常外,还显出一种异常现象,即可能是非双力偶的压爆的膨胀震源机制。在其它矿山地震的研究中,已观测到压爆事件,但由于仪器对震源球的覆盖一般不充足,使人们对这种机制的可行度增加了怀疑,以前有人提出,这种压爆事件的震源机制包括通过地层塌陷引起的张力破坏和剪切压爆位移机制。金特里山压爆事件的破坏过程必然包括剪切破坏,这已为观测地震图中确定得很好的剪切波所证实。犹他州州立大学在东山采煤区及其南部同时进行的观测表明,这些事件为典型的剪切破坏事件与压用事件相混合,在东山观测到的与双力偶相反的震源机制,同以前研究所确定的机制相似,也与本文对采矿区以外的一个序列的研究所确定的综合机制一致。这表明,采矿区内的剪切事件正受到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南新密超化镇某矿区布设的密集临时地震台网观测资料,通过微震震源精确定位手段,实现强干扰背景下该地区某煤矿地下开采面的定位追踪试验研究。微震定位后,爆破点位置的水平精度为±70m,垂直精度为±500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密度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可较为准确地监测矿山地下开采面的动态变化,从而实现对矿产资源越界开采和小矿非法开采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同时,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地震台网的监测控制范围受爆炸源能量、地下开采面的深度、监测区背景噪声、监测仪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影响,试验结果可对今后矿区地震监测台网的合理布设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加拿大采矿工业来说,随着开采区延伸到更深处,岩爆和矿震的发生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用自动多道监测系统(Electro-labMP250S),例行地探测矿震所辐射的地震波到时,并由遍布矿区的单分量传感器台阵进行检测。用这些到时来确定事件发生的位置,并给出事件活动性强弱的区划图,可用于矿山规划和设计,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即不能对震源机制作详细的分析,但如果记录到了全波形信号,则可进行这种分析。在加拿大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协会主持下,与加拿大采矿界合作,进行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规划。该规划的目的在于改进加拿大现行的矿山地震监测方法,以推行更先进的数据处理,从而得到有关矿*的重要而又科学的信息。本文叙述了在加拿大萨德伯里坚硬的镍矿上进行的地震监测试验的初步结果。该实验采用廉价微机为基础的全波形地震采集系统,提高了目前地震监测仪器的性能。在该实验期间记录到的某些信号表明,可以由横波的转化和两种横波到时的相关性,以及可能与岩体构造、应力状态有关的方向极化中,看到的各向异性波穿过矿体传播。对纵波的初动分析表明,矿山事件以前剪切型为主,这正如震源机制研究所得到的,井可由波谱分析予以证实。对于监测实验最初阶段在典型区域内发生  相似文献   

7.
地学层析成像方法是用地震波来获得岩体内部结构信息的一种技术。此方法从概念上讲类似于医学上的CT扫描。矿山诱发地震现象研究的传统方法,一直采用被动的监测方法。本文给出地学层析成像中数据的获得、处理和解释方法的发展,并概述了如何把成像与波动相结合来研究矿山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开采上西里西亚Pstrowski矿510无烟煤床剩余部分过程中,预测矿震发生和破裂的结果。开采作业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于矿上人员则是相当危险的。为了预测矿震、破裂的发生以及岩体内增加的弹性形变的移动方向,应用了微重力的方法。在长度分别为700m,760m,260m的三个剖面内,于彼此间隔20m的测点上进行了微重力观测。这些剖面位于煤床开采部分附近的矿山巷道内,在持续25个月的开采过程中,进行了包括3600次单独微重力观测的29个系列测量,微重力的观测是用Wordern-Master重力仪进行的。观测到的微重力异常随时间变化,对于预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若区域的重力微异常变化为负,表明矿震正在临近。此震动会覆盖半径为60-100m的地区。若区域的微重力异常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线形趋势,标志着整个所研究地区弹性应变场在发展,并且从岩石块体内猛烈释放弹性应变能危险的到来。反映上述趋势变化的AMP振幅值是对这种震灾大小的量度。在研究过程中,AMP值在每次震动前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