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格陵兰陆架深水盆地群是目前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勘探程度还很低。以收集到的东格陵兰陆架的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研究发现,研究区主力烃源岩为上侏罗统Hareelv组海相页岩和下侏罗统KapStewart组三角洲相泥页岩,主力储层为中侏罗统浅海相砂岩和白垩系深海浊积砂岩,发育陆生海储海盖型和海生海储海盖型两大类生储盖组合,圈闭主要为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盐构造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等。东格陵兰陆架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储量约为323.4亿桶油当量,待发现油气田约300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东非海岸坦桑尼亚盆地发现了14个大中型气田,使得坦桑尼亚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焦点。以收集到的盆地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归纳总结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含油气系统特征,预测其勘探前景。研究认为,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中上侏罗统页岩、下白垩统三角洲相页岩和上白垩统海相页岩。主要储层是下白垩统河流三角洲砂岩以及上白垩统、古新统和渐新统的深水水道砂岩。潜在储层包括卡鲁群河流三角洲砂岩、中侏罗统砂岩和灰岩。盆地内具有优良盖层质量的黏土岩层序出现在整个侏罗系—新近系地层,形成了区域和层间盖层。陆上及浅水区以构造成藏组合为主;深水区以重力流砂体在陆坡形成的构造—地层成藏组合为主。勘探的目标应着重于白垩纪以来重力流砂砾沉积物及河道充填沉积物形成的斜坡扇和海底扇。  相似文献   

3.
南沙海域礼乐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南沙东部海域的礼乐盆地是一大型的中、新生代叠置盆地,其特有的地质背景及巨厚的中生代地层显示了其与南沙海域其他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差异。盆地内发育的厚度超过4 000 m的中生代海相地层,主要包括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滨—浅海相含煤碎屑岩或半深海相页岩、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三角洲—浅海相砂泥岩和中三叠统深海硅质页岩等3套地层,展示出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而早期位于华南陆缘、现今位于南沙东部海域的礼乐盆地中生界,完全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较为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中生界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费尔干纳盆地是位于中亚地区南天山山系中呈负向地形的坳陷,受基底断裂和区域构造活动控制,形成3个不同的构造层系。盆地基底为褶皱造山条件下形成的强烈变质的古生代地层,中部的盆地盖层沉积为中生代至古近纪拉张裂谷稳定沉降条件下形成的,最上部为新近纪至现今造山阶段形成的磨拉石建造。费尔干纳盆地主要发育中下侏罗统湖相沼泽相泥页岩、上白垩统乌斯特里奇组区域海侵层和古近系海相泥岩和泥灰岩等3套烃源岩;发育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等4套含油气储集层系;且区域性盖层、准区域性盖层和局部盖层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受构造变形和沉积环境控制,主要发育构造型、构造—地层型和地层(岩性)型3大类型油气藏(田)。第四纪早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盆地内油气田的最终分布,扭断层破坏了已有的圈闭并为烃类向上覆新近系储层的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造成大量烃类气体散失。  相似文献   

5.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经历了古特提斯汇聚到新特提斯裂开的被动陆缘、挤压应力为主的前陆盆地及以断裂活化作用为主的走滑盆地3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发育北三角洲和南三角洲2个次盆单元,总体上贫油富气,且大多气藏位于深水区。研究区发育两套有利烃源岩: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页岩和泥灰岩以及上白垩统黑色页岩,有机质碳含量丰富,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力储集层为中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上新统深水斜坡水道砂岩,圈闭以构造圈闭为主,油气主要沿着断层和不整合面向上部储层运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生储盖匹配良好,是未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6.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经历了古特提斯汇聚到新特提斯裂开的被动陆缘、挤压应力为主的前陆盆地及以断裂活化作用为主的走滑盆地3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发育北三角洲和南三角洲2个次盆单元,总体上贫油富气,且大多气藏位于深水区。研究区发育两套有利烃源岩: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页岩和泥灰岩以及上白垩统黑色页岩,有机质碳含量丰富,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力储集层为中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上新统深水斜坡水道砂岩,圈闭以构造圈闭为主,油气主要沿着断层和不整合面向上部储层运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生储盖匹配良好,是未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7.
古巴三区块是2005年中国石化获得的风险勘探开发合同区块,位于墨西哥湾西南部,是古巴西部的前陆盆地之一。结合该盆地勘探现状,对相关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潜力,预测了有利区带。三区块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中-下侏罗统泥页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储层以泥晶灰岩、灰岩和砂砾岩为主,区内早期形成的圈闭在造山期基本遭到破坏,有效的圈闭主要形成于晚古近纪,圈闭类型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地层圈闭等,推测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据区域对比和钻井资料分析,区内的前陆冲断带是本区最有利勘探区带,南盆地北缘发育较厚的第三系,推测是本区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采样测试分析,对比如盆地的生油岩、储集层、盖层条件及其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中发育的主要烃源岩有两套,岩石类型主要为板岩,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储集层主要为碎屑岩,岩性以含砾砂岩、粉砂岩、中-细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型;盖层较发育,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板岩,厚度大;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为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自生自储自盖式。  相似文献   

9.
应用盆地原形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解释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构造演化和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主要充填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为裂谷期的湖相泥页岩和过渡—早期漂移期的海相泥页岩,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储集在上白垩统浊积砂体。盐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带,该带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优越,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尤其盐构造与重力滑动构造区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盆地原形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解释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构造演化和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主要充填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为裂谷期的湖相泥页岩和过渡—早期漂移期的海相泥页岩,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储集在上白垩统浊积砂体。盐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带,该带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优越,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尤其盐构造与重力滑动构造区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