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是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了提高遥感影像解译样本生产效率,以2019年江苏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为依托,讨论了目前阶段遥感影像解译样本生产和更新的优缺点,研究了一种快速更新的方法.从展点、图斑筛选和数据更新3个方面,阐述了它的关键技术.利用Python基于ArcGIS平台实现这个方法,并成功... 相似文献
4.
5.
拓扑建模是实现地籍地块变更的基础。通过以Oracle10g拓扑数据模型结点创建界址点,弧段创建界址线,多边形创建地块的方法实现了地籍地块的拓扑建模,减化了拓扑规则的设置及拓扑错误的检查,提出了地籍地块的变更方法,给出了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按照简单地块的8种拓扑关系分类定义,计算简单地块的拓扑关系。将复合地块的外边界与空洞分离为m+1个(m是空洞数)简单多边形,分别计算外边界之间、空洞之间、外边界与空洞之间的拓扑关系,并且按照不同的拓扑关系组合,计算复合地块的8种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块的时态地籍数据库数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地块特性,对时态地籍数据进行了详细分类,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关系模型的时空数据结构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建立专门的索引表———时态数据表,除时态数据表加入起始日期、变更日期外,其他属性表不用加入时间标记,空间数据结构采取基于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以时态数据表为核心关联链表,以宗地号为公共字段,将宗地的各时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降低了数据的冗余性,优化时态连接,有效地描述了基于地块的地籍变更过程,达到了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双向查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AquaCrop模型可模拟作物产量,以响应可用水量;但当进行大范围或长期模拟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借助地理空间仿真工具,模拟北京市2010—2019年冬小麦的产量与灌溉用水量,以探讨该工具对于AquaCrop长期模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GeoSim工具的AquaCrop模型应用效果较好。该工具简化了模型生成项目文件和管理输出文件的任务,160次模拟仅用时11 s,提高了模拟效率;且实现了模拟结果的空间可视化,将AquaCrop模型应用扩展到时空分析尺度。研究结果可为AquaCrop模型区域尺度上的时空分析提供一个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水资源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地籍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地籍的核心是地块,地块间存在着多种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这些关系是地籍数据更新、信息查询与分析的基础。一个地块可看做2维欧氏空间中的一个面域,但目前对于两个面域间空间拓扑关系的描述方法非常有限,不能区分一个简单地块和一个复合地块(一个大地块中包围一个小地块的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在Egenhofer等提出的包含空洞的两个面域间空间拓扑关系描述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地块间空间拓扑关系的双四元交模型(Double 4I,简称为D-4I模型),其特点是用两个四元组矩阵来描述最多包含一个复合地块的两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并用D-4I模型推导了一个简单地块和一个复合地块间的拓扑关系类型,共描述了31种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并总结了在地籍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和数据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7种常见的两个地块间空间拓扑关系。这些拓扑关系的描述与区分澄清了地籍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类型,为地籍数据更新操作、地籍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信息查询与分析推理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中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中。本文通过对面向对象思想和方法的分析总结,将其应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中,以地块为对象,在总体规划层次上对其进行探讨。识别出若干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对象,分析其属性及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定义对象之间的连接关系,构建面向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般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GIS与RS一体化的变更地块判别方法。该方法以矢量图斑为研究对象、以GIS的地理信息与RS的遥感影像信息为特征来源,提取图斑的特征向量。在设计识别方法时,将土地利用变更地块的识别变通成对标准地类的识别,同时引入"落入"、"误判高发区"的概念以降低变更地块的漏判率。经试验,该方法基本可替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人工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