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秦岭造山带分布于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线之间,其东段变质地层以志留系和泥盆系为主,包括少量的震旦系和上古生界。主要岩性包括变质泥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和少量的变质基性岩及片麻岩等。根据野外分布和显微组构特征发现这些岩石至少遭受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为递增变质作用,它以佛坪地区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中心,向外依次变为低角闪岩相(十字石—蓝晶石带)、绿帘角闪岩相(石榴石带)和绿片岩相(绿泥石和黑云母带),变质时代约为220~260 Ma。麻粒岩相以出现二辉石为特征,包括基性和中酸世麻粒岩等,野外只见于佛坪县城附近。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夕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688~693℃,P=0.5~0.6 GPa;低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570~598℃,P-0.7~1.0 CPa;绿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石英,变质条件为t=518~545℃,P=0.5~0.8GPa;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绿泥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其变质压力为0.6~0.65 GPa,温度可能为400~450℃。采用Spear提出的吉布斯方法,以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变化得到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2.
文中提供了含有石榴石+黑云母+绿泥石土+字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H_2O对矿物组合的NCMnKFMASH(即SiO_2-Al_2O_3-Mgo-FeO-MnO-CaO-Na_2O-K_2O-H_2O)体系中泥质片岩渐进演化的数值模型,目的在于预测沿不同p-Τ轨迹所发生的石榴石、外长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些数值模型证实了许多肯定对解释天然共生组合的p-Τ轨迹很有用的结论:①沿着从减压加热到增压冷却的范围内的任何p-Τ向量,石榴石都可以生长.②石榴石、斜长石的成分与晶体生长之间存在系统关系,以致于对大多数p-Τ轨迹来说,石榴石的生长都要求消耗外长石.此外,封闭体系的质量平衡要求当斜长石被消耗时,残余斜长石越来越富钠长石成分.石榴石  相似文献   

3.
浙西南陈蔡群变质阶段划分及变质作用p—T—D轨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矿物生长发育特征,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变质阶段I与D1变形同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变质阶段Ⅱ发生于D1变形和D2变形这间的静态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十字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变质温度范围为±510℃,压力为0.7GPa;变质阶段Ⅲ与D2变形同期或稍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矽线石+石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河南省西峡县杨乃沟泥质片岩为研究对象,在矿物学工作的基础上,把Greenwood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实际的矿物共生分析中,讨论了杨乃沟泥质片岩的矿物共生关系和某些组分对共生关系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该方法的潜在意义和优越性,同时表明: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具理想组分的体系,而且也适用于实际的矿物岩石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心清  殷辉安 《矿物学报》1994,14(3):257-264
本文以河南省西峡县杨乃沟泥质片岩为研究对象,在矿物学工作的基础上,把Greenwood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实际的矿物共生分析中,讨论了杨乃沟泥质片岩的矿物共生关系和某些组分对共生关系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该方法的潜在意义和优越性,同时表明: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具理想组分的体系,而且也适用于实际的矿物岩石体系。  相似文献   

6.
浙西南八都杂岩早中生代泥质麻粒岩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昌-大柘泥质麻粒岩出露于华夏地块东北部的浙西南八都杂岩中,该岩石保留了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但其变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时代及构造意义目前尚不明确.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遂昌-大柘泥质麻粒岩记录了4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其中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石英;压力峰期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铝绿泥石+金红石+蓝晶石+刚玉+黑云母+石英±十字石,该矿物组合可能预示着岩石曾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峰期变质阶段M3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钛铁矿;峰后近等温降压M4-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堇青石+石英+钛铁矿±尖晶石±斜长石±钾长石;M4-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堇青石+夕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相平衡模拟结合传统地质温压计限定其峰期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780~810 ℃、P=8.0~9.2 kbar;峰期后近等温降压的M4-1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780~860 ℃和P=5.7~6.0 kbar,M4-2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700 ℃和P=~4.4 kbar,具有典型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型P-T轨迹特征.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其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为233.5~238.9 Ma.变质作用历史说明浙西南地体可能卷入了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过程,并经历了早中生代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快速折返至地表.   相似文献   

7.
按照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矿物生长发育特征,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变质阶段Ⅰ与D_1变形同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变质阶段Ⅱ发生于D_1变形和D_2变形之间的静态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字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变质温度范围为士5l0℃,压力为0.7GPa;变质阶段Ⅲ与D_2变形同期或稍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矽线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士钾长石,变质温度范围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3;变质阶段N发生在D_3或D_3之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相当于低绿片岩相变质。根据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温度、压力变化所建立起来的p-T-D轨迹,能够用来反映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发生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夕线石(Sil)是泥质变质岩的重要特征变质矿物,一直被视作高温变质矿物的典型,并常以其在岩石中的首次出现作为变质作用进入峰期的标志.然而近来发现有些夕线石并非产于高温变质岩之中,而是出现于变质程度较低的黑云片岩或二云片岩之中.因而有必要对夕线石的成因机制作深入分析,以便准确建立变质矿物的生成演化序列. 自然界产出的夕线石按其形态和产状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1)巨晶板柱状或竹节状夕线石,主要以变班晶形式存在于夕线石榴钾长片麻岩之中,形态规则、产出量大,共生矿物有石榴石(Gt)、钾长石(Kf)和黑云母(Bt)等,无堇青石(Crd).(2)针柱状或乳滴状夕线石集合体,常以包体形式存在于大颗粒的茧青石、钾长石或石英之中.集合体形态多样,有时规则排列,有时则强烈弯曲甚至形成小褶皱.该夕线石主要产于夕线石榴茧青黑云钾长片麻岩之中.(3)纤维毛发状夕线石聚集体,常与黑云母残片交生在一起,彼此呈渐变过渡关系.该种夕线石可产出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岩石之中,反映其不同的成因特征.一种为夕线石榴(堇青)黑云片麻岩,夕线石沿黑云母解理缝方向呈纤维状分布,由里向外夕线石粒径逐渐变细,表现出一种熔融特征;另一种为含石榴夕线黑云片岩或二云片岩,这种夕线石和黑云母往往遭受了强烈的揉皱,呈不规则的毛团状和扫帚状,夕线石粒径极细以至在光学镜下很难分辨.由于矿物组合中缺少十字石(Stau)、堇青石和钾长石等特征矿物,表明其变质温度较低(相当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9.
浙西南八都群泥质麻粒岩的变质演化与pT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西南古元古界八都群是目前华夏地块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以往研究认为其变质程度仅达角闪岩相。近来在对遂昌地区八都群富铝片麻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夕线石+正/反条纹长石+黑云母"特征组合的泥质麻粒岩,表明该地体曾经历麻粒岩相变质改造。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确定该岩石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形成"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夕线石+斜长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变质峰期阶段(M2-3),形成"石榴石+夕线石+三元长石+黑云母+石英"的矿物组合;峰期后降压冷却阶段(M4),形成"黑云母+白云母+新生斜长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岩石中石榴石普遍发育与降温过程有关的扩散成分环带和与降压过程有关的斜长石后生合晶。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和GASP压力计估算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为800~850℃、0.6~0.7 GPa,峰期后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560~590℃、0.25~0.33 GPa,具有顺时针样式的pT演化轨迹,反映一种陆壳碰撞增厚、后又拉伸减薄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要由泥质-长英质片岩组成,其中包裹榴辉岩、蓝片岩和超基性岩等透镜体。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具斑状/筛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钠云母、蓝闪石、冻蓝闪石、石英以及少量褐帘石、金红石和榍石,柯石英包裹在石榴石变斑晶内。根据岩石学特征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识别出含柯石英泥质片岩经历了3期变质演化阶段:压力峰期之前的进变质阶段(Ⅰ),由石榴石核部到含柯石英区域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和压力同时升高,所限定的压力峰期条件为500℃、2.9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纤柱石+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与含柯石英的事实相符;压力峰期之后的升温降压至温度峰期阶段(Ⅱ),由石榴石含柯石英区域到边部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所限定的温度峰期条件为560℃、2.35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发生连续脱水反应蓝闪石+纤柱石+硬柱石=石榴石+硬玉+水,释放出岩石中约45%的水,导致柯石英转变为石英,纤柱石消失;温度峰期之后的近等温降压阶段(Ⅲ),由晚期矿物组合钠云母+钠长石+冻蓝闪石+榍石+石英的稳定温压条件确定(495~550℃、1.0~1.15 GPa),减压抬升过程中,在约2.1 GPa处,发生脱水反应硬玉+硬柱石=蓝闪石+钠云母+水,导致硬柱石消失,钠云母出现,在约1.1~1.25 GPa处,榍石取代金红石,绿辉石消失,钠长石和冻蓝闪石出现。阶段Ⅱ强烈的连续脱水过程十分利于矿物组合的再平衡,导致绝大多数压力峰期的柯石英转变为石英,仅有极少数因包裹在刚性石榴石中而得以保存。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及其榴辉岩透镜体经历了完全相同的俯冲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11.
出露于南内华达McCullough地区元古界混合的副片麻岩,由堇青石+铁铝榴石+黑云母+矽线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磁铁矿+铁尖晶石组成。这种共生组合是指示角闪岩-麻粒岩变质级上的低压相系列,结构记录了一次包括消耗黑云母和矽线石情况下,堇青石重结晶作用的单独变质事件。作用石榴石、黑云母、堇青石、铁尖晶石和斜长石之间的阳离子交换温度计,产生了一个可取的590~750℃的温度范围和0.3~0.5GPa的压力范围。黑云母、矽线石、石英、石榴石和钾长石之间的平衡,记录了a_(H_2o)为0.03~0.26。低的a_(H_2o)和低的fo_2一起,以及堇青石的光学性质指出变质作用是在无流体条件下进行的。目前所保存的矿物成分同熔体相的平衡并不一致,较早的有限的部分熔融显然是广泛的,并足以引起泥质岩共生组合的脱水作用。 Mccullough地区副片麻岩比较低的压力伴随着高级变质作用,说明这个地体与其它造山带中的黑云母-堇青石-石榴石麻粒岩有关联。在南Cordillera,这次元古代变质事件的部分期间内,封闭压力和温度至少50℃/km的暂短而明显的热梯度。  相似文献   

12.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超高温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发育一套含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富铝岩石块体,它们呈透镜状包体形式赋存于孔兹岩系内。岩石中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发育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中尖晶石和石英的共生组合表明了变质温度高于900℃,而利用岩石退变质矿物组合中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度计,黑云母-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的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879~917℃、0.90~0.94GPa。岩石中的早期刚玉+夕线石的组合的存在说明岩石变质作用已经从高角闪岩相进入到了麻粒岩相;而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出现,指示了变质温度高于900℃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另一方面,退变质过程中钛铁矿的发育表明岩石经历了快速抬升降压的过程。变质作用的P-T轨迹分析揭示出岩石经历了早期同步升温增压后的快速增温达到峰期条件,后经历快速等温减压过程。这种温压条件的变化与板块会聚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而使软流圈上涌造成热异常的温压条件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超高温变质岩石进行锆石SIMS U-Pb测年获得的结果大于58Ma,推测这次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藏东南错那县西南约20km的麻玛沟中发现了呈透镜体产出于石榴石矽线石片麻岩中的石榴辉石岩,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 透辉石 石英 铁角闪石 磁铁矿,并含有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石榴石呈他形产出,以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端员组分为主,贫镁铝榴石组分,并具成分环带:核部相对富铁铝榴石分子,贫镁铝榴石分子,而边部则相反。透辉石同样富铁、贫镁,Fe2 /(Fe2 Mg)比值一般大于0.6。铁角闪石呈熔蚀状被透辉石和石榴石所包裹,或产出于自形的透辉石颗粒之间,以贫钛为特征。该岩石的全岩成分以SiO2(59%~61%)、Fe2O3(全铁)(18%~19%)、CaO(12%~13%)和Al2O3(5.3%~5.4%)为主。运用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压计估算出该岩石石榴石与透辉石的平衡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00℃、0.8~1.0GPa。这些特征表明该石榴辉石岩很可能系富铁的斜长角闪岩在中地壳尺度发生脱水所形成的残余。本文研究提供了一个角闪岩相石榴辉石岩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李心清  殷辉安  闻辂 《地球化学》2002,31(4):375-382
自然界的大多数造岩矿的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混合而成的固溶体。因此,在矿物,岩石和矿床等地质体的平衡热力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固溶体矿物热力学地为的问题。河南省西峡县杨乃沟红柱石矿泥质片岩中仅出现红柱石而没有蓝晶石和夕线石,红柱石矿物包裹体测温结果为420-600℃。通过矿物共生平衡p-t曲线所计算出的片岩形成温度和压力条件也应位于上述岩石学和岩相学等特征所限定的范围内。以此为基础,通过构筑矿物共生p-t平衡曲线的方法,对片岩中若干固溶体矿物理想性/非理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斜长石必须以非理想固溶体处理,而石榴子石,黑云母和白云母视作理想固溶体的计算结果同片岩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等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孔达岩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达岩(Khondalite)一词最早由T. L. Walker(1902)用来描述印度Kalahandi东南部大量出现的一种石榴石—矽线石片岩,其矿物组含为石墨 石榴石 矽线石 石英。这些岩石通常都具有片理,在露头上,经常和一种含石榴石的石英岩及一些钙硅酸盐岩共生,这些钙硅酸盐岩的矿物组合为透辉石 绿色尖晶石 褐色石榴石 方柱石,有时含方解石和榍石。  相似文献   

16.
新疆乌恰县恰克马克地区长城系阿克苏岩群岩性主要为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绿帘石黑云母片岩、长英质变粒岩、黝帘石黑云母片岩、石榴石二云片岩、石英岩、斜长石英浅粒岩、绿泥石石榴石角闪石二云石英片岩、矽线石二云石英片岩、红柱石二云石英片岩等,为一套低-中温、低-中压变质岩系列区域动热岩,其变质带分为黑云母带、铁铝石榴石带、红柱石-矽线石带,属高绿片岩相和低角闪石相。变质岩原岩为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等,属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环境,变质作用属区域低温动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变沉积岩的变质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2013,29(2):630-640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元江-元阳-河口一带,出露规模达数百千米,是扬子板块和印支陆块之间的一条重要构造带.该变质杂岩带主要由各类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大理岩所组成,夹有斜长角闪岩、石榴辉石岩和超镁铁质岩石的透镜体或团块.其中,变沉积岩如含夕线石和蓝晶石的片麻岩类岩石保存了多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异常复杂的矿物相转变关系.详细的岩相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矿物相转变关系分析表明,变沉积岩系经历了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角闪-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峰后近等温减压(脱水熔融)阶段(M3)以及晚期退变质阶段(M4)的变质演化.其中,M1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十字石±蓝晶石±黑云母±钾长石,M2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蓝晶石/夕线石+斜长石+石英、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夕线石,M3阶段的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斜长石+石英,M4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石榴石等.通过传统GB-GASP温压计和二云母温度计的估算结果,配合P-T视剖面定量计算,确定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T=560 ~ 590℃,P=5.5 ~6.3kb,峰期角闪-麻粒岩相阶段(M2)的温压条件为T=720~ 760℃、P=8.0~9.3kb,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40~760℃,P=5.0~7.3kb,晚期退变阶段(M4)的温压条件为T=521~648℃,P=4.0~5.0kb.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沉积岩记录了典型碰撞造山带型式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乌拉山变质杂岩中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中段,包括夕线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紫苏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与基性麻粒岩彼此呈互层或夹层产出.根据岩相学观察、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结构的系统研究,结合地质温压计估算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分析,揭示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的变质演化可划分为四个变质阶段.其中,早期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以石榴石核部及其包裹的细粒矿物黑云母+石英+斜长石±夕线石±钾长石±尖晶石为特征;峰期变质阶段(M2)的稳定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基质中粗粒夕线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磁铁矿±钛铁矿,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840 ~ 860℃,P=10.0~10.5kbar;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以石榴石边部发育含堇青石的后成合晶为特征,并发生一系列典型的减压反应:Grt+ Sil+ Qz→Crd、Grt+ Melt→Crd+ Bt+ PI和Grt+ Melt→Crd+ Qz±P1,形成新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夕线石±紫苏辉石,相应的温压条件为T=720~ 800℃和P=5.6 ~6.1kbar;晚期角闪岩相降温阶段(M4)的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石榴边部细粒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磁铁矿±钾长石±钛铁矿,记录的温压条件为T=616 ~661℃和P=3.4 ~5.2kbar.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及相关岩石具有典型的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P-T轨迹,峰后经历了近等温减压和近等压降温的变质演化阶段.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曾卷入到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阴山陆块和鄂尔多斯陆块间的俯冲-碰撞造山及随后的快速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守偈  李江海 《岩石学报》2008,24(6):1185-1192
内蒙古土贵乌拉地区分布了含石榴石花岗岩、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以及二者以不同比例互层状组成的岩石,超高温变质岩以暗色含尖晶石堇青石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条带或透镜体产于石榴石花岗岩和夕线石榴片麻岩中.基于[K]FMAS[H]系统以及岩石成因格子,认为超高温变质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质:早期变质作用阶段,以同一石榴石颗粒中含有夕线石、尖晶石、石英等单相矿物包体为特征,表明变质作用进入到尖晶石 石英组合稳定域;峰期变质作用阶段,以尖晶石 石英、假蓝宝石 石英、斜方辉石 夕线石 石英三种超高温矿物组合为特征,表明峰期变质条件稳定在这三种矿物组合稳定域,指示变质温度高于1000℃;退变质阶段过程中,粗颗粒斜方辉石边部和核部Al含量的重新平衡,指示温度降低到950~970℃左右,表明了近等压冷却的退变质作用,随后由于快速抬升,发生了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作用,这个过程以各种反应边和后成合晶结构为标志,例如尖晶石与石英、假蓝宝石与石英之间有堇青石的反应边,石榴石外围有堇青石和斜方辉石的后成合晶.最后黑云母和斜方辉石分解为黑云母标志着高级变质作用的结束.内蒙古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经历了逆时针的P-T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错那洞穹隆属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东南部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次研究首次发现并确立的穹隆构造。穹隆位于藏南扎西康矿集区南部,由外向内被两条环形断裂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上部单元、中部单元以及核部,其中内侧断裂为下拆离断层,外侧为上拆离断层。上部单元主要由侏罗系日当组的泥质粉砂质板岩和片岩组成,由外向穹隆中心靠近,根据变质矿物组合特征,其岩性呈较明显的渐变过程,即含或者不含变质矿物的泥质粉砂质板岩、含堇青石粉砂质板岩、含石榴石堇青石粉砂质板岩和含石榴石黑云母粉砂质板岩;中部单元从上至下岩石变质程度逐渐加深,构造变形依次增强,岩性依次为日当组低-高变质的片岩(包括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含蓝晶石-十字石二云母石英片岩、含矽线石二云母二长片麻岩)、含电气石(化)花岗质黑云母片麻岩、石榴石云母片麻岩和糜棱状石英二云母片麻岩,其典型变质矿物有石榴石、十字石、矽线石和蓝晶石;核部主要由糜棱状花岗质片麻岩夹少量的副片麻岩和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组成。错那洞穹隆主要发育四期线理构造:近N-S向逆冲、N-S向伸展线理、近E-W向线理和围绕核部向四周外侧倾伏线理,分别对应了穹隆构造经历的四期主要变形:初期向南逆冲、早期近N-S向伸展、主期近E-W向伸展和晚期滑塌构造运动,其中主期近E-W向伸展对应于错那洞穹隆的形成,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印度板块斜向俯冲及由俯冲引起的中地壳向东流动双重作用。错那洞穹隆的发现和确立丰富了NHGD近E-W向伸展构造,进一步将NHGD划分为由近N-S向伸展所形成的穹隆带(简称NS-NHGD)和近E-W向伸展所形成的穹隆带(EW-NH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