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康宁 《甘肃地质》2017,26(4):10-17
西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是许多地质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叠纪以来西秦岭发生了复杂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这一时期发育的火山岩,便是这一地质事件的重要记录。本文选取西秦岭甘青交界处台乌龙一带华日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的火山岩区填图方法,在华日组火山岩中识别出喷溢相、爆发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次火山岩相等6个岩相;台乌龙层状火山机构、色日欠破火山机构等11个火山机构;两个组合样式(台乌龙—年支北串珠式组合、下毛娘北—色日欠镶嵌式组合);划分出1个火山喷发旋回,3个亚旋回。较合理地建立起地层层序、岩相相序和演化模式。华日组火山岩的出现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晚三叠世已进入陆相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闫义  林舸 《地层学杂志》2002,26(2):151-155
陆相盆地地层充填序列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古气候和沉积物的供给速度,而构造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根据北票盆地的演化特点,充分考虑火山作用的影响,界定了3个级别火山-沉积旋回的涵义,并将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列划分为2个一级旋回,5个二级旋回及若干个三级旋回。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特征是对构造演化的良好指示剂,各级火山-沉积旋回的交替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北票盆地在侏罗纪整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中间又包含有多次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辽西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义  林舸  李自安 《地层学杂志》2002,26(2):151-155
陆相盆地地层充填序列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古气候和沉积物的供给速度 ,而构造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 ,根据北票盆地的演化特点 ,充分考虑火山作用的影响 ,界定了 3个级别火山—沉积旋回的涵义 ,并将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划分为 2个一级旋回 ,5个二级旋回及若干个三级旋回。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特征是对构造演化的良好指示剂 ,各级火山—沉积旋回的交替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北票盆地在侏罗纪整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 ,中间又包含有多次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区原岩建造是-套基性—酸性火山凝灰岩(主要)+铁硅质岩+沉积岩组合。整个层序反映了一个较完整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含铁建造与沉积旋回在时空和物源上存在着密切的成因联系。铁矿的形成及分布并非受控于某一种岩石,而是受控于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本文从岩浆分异、火山活动、沉积作用及构造运动等的发生、发展、演化的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杭州——瑞金——韶关深大断裂带和政和一大埔断裂带控制了中国东部火山活动大格局;把海南、广东惠州莲花山一带原高基坪群下亚群定为J3,上亚群及南园组定为K1、石帽山群为K2。白垩纪三分、原K1升为K2,K2升为K3;与中新生代时期区域应力由挤压向拉张裂解逐步演化相匹配,相应地发生初火山旋回、主火山旋回和破火山旋回三大火山活动旋回、形成对应的相系相型和岩石组合;把产於火山岩中与破火山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铀矿床概括为“破火山系列新不整合型铀矿”,并划分为体型、层型、脉型三种形态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控制因素,评价准则和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6.
宁城-平泉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为-内陆山间断陷盆地,形成于中株罗世,结束于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发育。根据其盆地岩相特征,划分为侏罗世火山旋发旋回和白垩世火山喷发旋回。盆地基底断裂呈北东东和北北方向展展布,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天池火山造锥喷发岩浆演化系列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天池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化学成分和产状,把火山造锥喷发划分为4介阶段,同时描述了各个阶段喷发特点和演化规律。将岩浆演化划分为早晚两个旋回,描述了每一旋回的特点及岩性。最后把天池火山地层进行了划分并同邻区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县火山旋回发育于早白垩世,可以划分出4个亚旋回,具有由西向东迁移,由基性向中基性、中酸性演化的特点,并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级别的火山构造。区内主要为四至六级火山构造,包括火山构造洼地、层状火山、破火山和穹状火山等。不同级别、不同发展阶段的火山构造对化石沉积层的形成、分布和保存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三级火山构造控制了义县火山一沉积岩系呈NE向展布;四级火山构造形成了两大火山洼地,并在两个火山构造洼地中分别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沉积层;五至六级火山构造直接影响了化石沉积层的空间形态和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9.
相山地区如意亭剖面火山建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如意亭剖面鹅湖岭组与打鼓顶组的界线进行了重新厘定,对早晚两个火山活动旋回火山岩的化学成分,稀土配分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两旋回火山岩系属同一岩浆源的不同阶段演化产物的认识,同时,指出了两旋回间及早旋回与基底之间的界面是相山火山塌陷中的两个滑脱面,它们分别被花岗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所侵位,构成了相山火山塌陷盆地东北部及西北部的半球状构造。  相似文献   

10.
王玉生  李文君 《铀矿地质》1995,11(3):140-146
中新生代时期,华南东部地壳经历了挤压-松驰拉张-局部裂解的演化过程。相应地发育3期火山活动,构成初火山族回、主火山旋回和破火山旋回。破火山使回出现双峰式岩套,标志着已进入胚胎型裂谷演化阶段。火山岩型铀矿具有破火山族回成矿、破火山旋回活动带控矿、二次迭加富集特性,可称其为破火山系列新不整合脉型铀矿。划分为体型、层型和脉型3种形态类型和相应的勘查模式。华南东部破火山系列新不整合脉型铀矿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在花岗岩基底上发育的破火山旋回构造-岩浆杂岩区,是今后寻找大型铀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1.
延边金谷山地区二叠纪"柯岛岩组"为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系,其原岩为一套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系.通过剖面详细测量和岩石学研究,建立了该地区"柯岛岩组"层序,划分了6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并依据各旋回序列岩相组合特征,恢复了该地区在陆表海裂陷(槽)构造条件水下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及演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昭觉—美姑一带存在多处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为研究其火山喷发旋回与方式提供了良好窗口。古火山机构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巨厚玄武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组成,且均具火山颈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洼地相堆积构造特征。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组存在3次快速喷发亚旋回及25个火山韵律,亚旋回之间不存在火山间歇期。其中,第一亚旋回和第三亚旋回的喷发方式均以爆发相与溢流相为主,而第二亚旋回则以溢流相为主。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的系统厘定和研究,揭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旋回韵律特征,为研究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相关的成矿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3.
阜新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的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组合,是拉张条件下断陷盆地内的火山喷发产物,岩浆来源于地壳.喷发韵律发育,具多期次喷发特点,岩浆演化明显,由基性→中性→酸性演化.由于火山喷发中心的迁移及火山作用时间、方式等因素影响,在各盆地中火山喷发产物具有明显的差异.在阜新-义县盆地内火山喷发产物发育最为完全,它代表了义县组火山岩岩浆演化的全过程.以岩浆演化特征的差异,可划分三个Ⅱ级旋回.  相似文献   

14.
火山构造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体系与其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交换,发生各种非线性的不可逆过程。三级火山构造直接控制着矿田(床)的成生。各种作用过程的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不尽相同,造成了元素空间分布的分带性,不同的火山旋回部位和主要控矿,容矿构造,产出了不同的中生代火山矿床,具有一定的旋回-构造地球化学特点,造就了特有的火山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用动力旋回地层学观点对南天山造山带进行了初步探讨 ,建立该区域志留—泥盆纪构造沉积演化模式 :南天山南缘洋盆早志留世已出现 ,晚志留世为孤立碳酸盐台地发育阶段 :泥盆纪南天山南缘洋盆开始向北俯冲 ,导致了相对海平面上升 ,使碳酸盐台地被淹没 ,出现深水浊流盆地背景 ,并伴随来自哈尔克山、艾尔宾山南缘火山岛弧带的火山碎屑沉积。至石炭纪 ,由于洋壳俯冲加剧 ,在南天山北缘出现火山弧、南缘盆地形成超覆沉积 ,总体反映了海平面不断上升的过程。同时 ,对造山带中变形盆地对原型盆地响应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超构造岩片、构造岩片、微构造岩片及地层序列四级岩片划分方案。针对有限史密斯地层进行了动力旋回层序的研究 ,将上志留统至泥盆系划分为四个二级动力旋回层序及 14个三级动力旋回层序  相似文献   

16.
辽西阜新-彰武地区新生代有两个火山旋回,即古近纪古新世那立闪旋回和新近纪中新世船底山旋回.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项目,根据野外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火山旋回、区域对比并结合前人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厘定.各旋回火山熔岩总体从基性→中基性演化,具有钠、硅、铝增高,铁、镁降低的特点.该时期火山岩各岩石过渡元素分配型式曲线基本协调一致,呈明显的“V”型,表明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偏碱性岩石为富稀土岩石,正常岩石为贫稀土岩石,LREE/HREE值为8.2~18.84.各岩石均具轻稀土富集、分馏较好,重稀土亏损、分馏较弱的特点.Sm/Nd值在0.12~0.21之间,Eu/Sm值为0.28~0.86,反映该时期火山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  相似文献   

17.
陆相火山岩区岩石地层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巫建华 《地质论评》1999,45(7):93-100
陆相火山岩区火山产物的旋回、岩相及韵律性是 火山 活动发生及演化阶段 性的反映,也是岩石地层划分应该兼顾的重要特征之一。岩石地层划分的依据是岩性岩相特 征,各岩石地层单位均有具体的岩性岩相内容,并有别于相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陆相 火山岩区的岩石地层划分,在满足岩石地层划分要求的前提下,应把火山活动产物的自身特 点 作为重要的依据。若将岩石地层单位“群”与火山旋回、“组”与复合岩相、“段”与火山 岩相或沉积岩相、“层”与火山岩相的基本类型对应起来,可建立起岩石地层单位“群”与 火山活动阶段、“组”与火山构造演化阶段、“段”与火山活动期或间隙期、“层”与火山 作用 类型的直接联系,从而使岩石地层划分与火山活动的历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造山带地区构造运动复杂、沉积体系多变,其层序地层划分往往被视为禁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由火山-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互层的沉积组合,中晚二叠世主要发育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给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带来很大难题.对前陆冲断带层序地层划分不能套用稳定地区的模式.本文通过地震、钻测井资料识别各类不整合面,并依据火山喷发方式、火山旋回、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础上按照不同对比原则,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建立了研究区前陆冲断带地区的层序时空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发育经历了强烈俯冲碰撞造山期-饥饿深水阶段、弱冲断夹短暂伸展火山期-复理石阶段、强烈冲断复活期-磨拉石阶段和冲断活动鼎盛期-水下粗粒沉积阶段(PSS4发育期).  相似文献   

19.
许敏  薛林福 《吉林地质》1997,16(3):31-35
通化中生代断陷盆地以频繁的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为特征,形成了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序列,表现为火山爆发相,溢流相与冲积扇相, 湖泊相的反复交替,并发育了湖相火山碎屑浊积岩系。盆地演化经历了早期非补偿阶段,早期熔浆充填期,火山喷发期后非补偿沉积阶段,晚期熔浆充填期,构成二个大的火山-沉积旋迥。  相似文献   

20.
戴埠下火山岩系层序—岩相—成分演化之间关系研究表明,火山产物是从十个喷发中心经深部岩浆脉动式补充、快速分异、间歇式喷发所形成。第一和第二旋回之间具沉积间断,而且喷发中心迁移与新生岩浆补充相对应。在两个旋回内部,中性和酸性喷发产物都具宽的或较宽的成分范围和快速分异特点。中性溢流相之后,从中酸性火山屑碎流相至酸性溢流相或侵出相的喷发强度降低,是岩浆房萃取深度降低的结果。分离结晶和同化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