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规范第十六章,三次观测站2时温度(气温、地面温度)在无自记仪器,用1/2[当日最低气温(地面温度) 前一天20时气温(地面温度)]求得。通过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冷空气活动降温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被破坏,这时用当日温度或地面温度最低值进行计算2时气温或地面温度记录有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下午三时四十分,梧州市受到了一次飑线大风的袭击。瞬时最大风速达23.1米/秒,估计江面风力可达十一级或以上,这场大风,破坏力极大,一艘在江中锚泊的100吨起重船,被大风逆水吹走了六十米远。继而把一条《平乐镇102号》船压坏。陆上数株胸围为127厘米的大树被风吹折,当天中午我们增加了一次特殊的大风广播。在大风来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台站都已经配备了PC-1500计算机,使用计算机观测发报能大大地减少错情,提高测报质量。但是如使用不当,结果就会出错,而且这些错误不容易被发现。例如三次观测站2时要素的反查计算在14时前进行和14吋后进行,海平面气压计算结果就会不一样。我站曾发生过这样的一次错误,原因是14时前或后进行计算在求算T_m时结果不一样。因为求算T_m时用到2时的气温和前一天14时的气温(前12小时气温)。反查计算如果在14时观测前进行T_m求算不会出错,在14时后进行就会出错,计算机会将当日的14时气温当作前12小吋气温(计算机取最近一次14时的气温资料),使T_m发生错误而导致海平面气压计算出错。  相似文献   

4.
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一次日环食.沿乌鲁木齐、太原、上海一线都可看到日环食,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的日食.乌鲁木齐气象站是环食带的一个观测点,日环食从北京时间8时15分初亏,9时25分食甚,10时41分复圆.但由于乌鲁木齐市东边是山脉,初亏现象被山峰所挡,8时24分28秒太阳才露出山顶. 9月23日晴朗无云.从日环食初亏起,阳光渐渐减弱,气温随之逐渐降低,使人感到寒意.随着环食的发展,阳光愈来愈弱,到食甚时,阳光最弱,这时只有太阳四周边缘一圈亮光,当时如同黄昏一般,一片昏  相似文献   

5.
遥测雨量计的某些管道很容易被尘沙、小虫、蜘蛛网等堵塞,从而造成有雨量时翻斗不跳或漏跳,使雨量记录失真。因此除了每月一次的仪器大清洗外,在降雨即将来临或刚开始降雨时,值班员应仔细检查遥测雨量计的感应器。自承水器、漏斗到计数翻斗下面的排水孔,逐一查看所有的进水、出水孔。如有堵塞情况,可用细铁丝进行疏通。这样可保证遥测雨量计正常工作,准确地记录降雨量。防止遥测雨量计不跳或漏跳@王延福$河南省安阳市气象局!456500  相似文献   

6.
1 引言1991年7月23日后半夜到25日早晨,山东南部的沂蒙山区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并有部分县的乡镇出现了龙卷风。暴雨中心位于平邑、新泰、蒙阴和泗水,过程总降水量分别达296.5、265.9、240.8和198.9mm(图略)。其中,平邑县北部14个乡镇平均降雨达389mm,最大406mm。致使山洪爆发,泗河、沂河、浚河水位暴涨。仅平邑县浚河沿岸就有129个村庄、10.3万人被洪水围困,死亡12人,伤350人。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这次特大暴雨系由两次暴雨过程构成。第一次暴雨从7月23日半夜前后开始至24日早晨结束。雷雨首先在沂蒙山区产生,并渐向东西两侧延伸。特点为降雨范围小、强度大。暴雨中心的新泰,自23日22时至24日08时,10小时  相似文献   

7.
俎铁林 《气象》1984,10(3):12-14
一、前 言 近年来,湍流边界层近壁处的猝发现象已被大量事实所证实。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利用这一现象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课题。从五十年代开始,为了给出一个近壁处次层和缓充层的理论公式,许多人基于不定常层流次层周期性破裂和重建的设想,曾给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然而,这些工作都很少注意次层和其它层次间的关系,因而也就不能从理论上对确定内层速度分布中的经验常数有所帮助。同时,也很难给出一个依赖于外层参数的猝发或破裂周期,而实验表明这一周期是依赖于外层,并非依赖于内层的。一个较能反映湍流边界层机制的物理模型,应当首先能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  相似文献   

8.
土壤湿度的观测 (采用烘干法 )是基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一项基础业务。土壤湿度在 3~ 5月和 8~ 11月每旬测定两次 ,其它时间每旬测定一次 ;另外在作物播种或收获期还需加测一次。目前计算土壤湿度和制作土壤湿度报表都是用手工完成的 ,由于部分基层台站仅 1~ 2人从事农业气象测报 ,不仅劳动强度大 ,而且计算、抄录和校对时容易出错 ,其业务质量难以保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 ,编写了一套土壤湿度计算及其报表制作软件 ,通过实际应用 ,其效果良好。该软件采用Dephi语言编写 ,在中文Windows 98下运行。1 程序设计方法1.1 数据…  相似文献   

9.
杨荆安 《湖北气象》2008,27(3):287-288
2008年4月随着我国南方地区相继进入多雨期,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出现数次暴雨过程。根据全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国家气象站逐日08时至08时24小时雨量实况资料,将受同一天气系统影响而出现的10站或10站以上24小时雨量≥50mm的降水过程以及1站或1站以上24小时雨量≥200mm的降水过程统计为一次暴雨过程(连续出现时只统计一次1。根据上述统计标准,4月份全国各地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对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辜旭赞 《高原气象》2010,29(3):655-661
从预报方程组通式和欧拉算符出发,用泰勒级数展开,推导出时空间微商余项为二阶、四阶完全预报方程组。可以证明,同阶时空间微商余项的准拉格朗日法和向前差分欧拉法时间积分方案,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和数学一致性,相比之下,传统中央差欧拉法时间积分方案是"简单格式"与"增大不可预测计算误差"并存。进而讨论用"三次插值函数"实现二阶时空间微商余项准拉格朗日法、或同阶向前差分欧拉法(可"二选一"),它们应该分别替代"双线性插值"准拉格朗日法和传统时空间中央差欧拉法,因前二者时空间微商余项及计算精度高于后二者。所以,三次插值函数算法可将准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时间积分方案、以及CFL判据统一起来。由于三次插值函数具有对原函数"变量场"的数学定律"收敛性"和二阶可导"最优性",且一次"三次插值函数"运算,即具对网格变量场二阶可导拟合"等价性":不仅拟合变量场斜率、还拟合其曲率和挠率。并因周期"三次插值函数",可作全球变量场"三次插值函数"二阶可导拟合,实现全球"三次"数值模式,并且可按变量场曲率判断,作变量场局域或单点平滑,保持"三次"模式时间积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风向漏跳两次 ,在未漏跳的三次划线中 ,方向是相同的 ;风向漏跳一次 ,其余的四次或其中三次划线为同一方向的” ;“风向漏跳一次 ,在其余的四次划线中 ,前面的两次方向不同 ,后面的两次为同一方向的” ,可视为对正点记录无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若出现上述情况 ,要正确分析 ,以确定是否对记录有无影响。现以S、SSE、SSW 3个风向为例进行讨论 :(1)若挑出的风向为SSW或SSE时 ,可视为无影响。 (2 )若挑出的风向为S时 ,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一是SW和SE风向笔尖跳动正常 ,这 2个笔尖确实没有漏跳 ,此时…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雾的分布特征及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呼和浩特本站1960—2009年共50年每天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出现雾、轻雾时的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呼和浩特市绝大部分雾出现在后半夜到上午,属辐射雾;(2)呼和浩特市50年来出现了192次轻雾,年均3.8次,出现了40次雾,年均0.8次,能见度在500m以下的雾出现了20次,年均0.4次;2000年以后,轻雾、雾总次数呈上升趋势;(3)出现轻雾最多的月份是3月,次多是10月,2月最少;总的来看,冬季和夏季出现次数较少,秋季和春季较多;(4)出现雾和轻雾时绝大部分当天或前一天有降水,相对湿度大于80%,风速小于2.0 m.s-1,大部分为静风或偏南风;(5)出现雾时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很大影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13.
于治信 《气象》1979,5(2):33-35
虹吸雨量计,至今仍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自动连续测量雨量的基本仪器。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多为314cm~2和500cm~2口面积的虹吸雨量计,它们的结构相仿,均为10mm雨量虹吸一次,性能也基本相同。它们在测定小雨量(<10mm)时效果很好,但在暴雨或大雨时,误差大,故障多。例如1975年8月河南的特大暴雨,泌阳县林庄雨量站8月7日雨量达1005.4mm,而用314cm~2虹吸雨量计测得只有902.8mm,其相对差达10.2%。其中有6小时内降雨  相似文献   

14.
李广平 《广东气象》1996,(1):10-11,16
1强对流天气的气侯概况1.1定义:在市内,一天内有一县或以上发生≥8级雷雨大风或冰雹或龙卷或飑,则定义为一个强对流天气日或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1.2资料来源:各县气表-1和强对流发生时即时登记资料。1.3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状况(1)时间分布①年际变化根据197o~1990年2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我市共发生强对流天气218日(次),平均每年为10.4日(次),其中最多年为1983年,发生20日(次),最少年为1970年和1979年,只有4日(次)。从图1可见,我市强对流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大约有9年左右的周期。②月际变化根据周年资料统计:我市除1…  相似文献   

1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6.
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三次观测站02时记录订正方法是:根据前一天20时和当日08时的时间记号,用内插法确定02时的正点位置,作记号读出自记值,其器差订正值为前一天20时和当日08时两个器差值的平均值。这是《规范》所规定,台站上也都是按照此规定执行的。但我们在预审、审核工作中发现,当温度自记仪器的感应部份被雨水打湿留有水珠或雨止后未及时清除,实测值与自记值值差就明显偏大。其原因是:温度计感应部份双金属片因雷雨大  相似文献   

17.
我台从去年4月开始使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从一年多时间的使用情况看,该风仪具有自动观测和记录打印功能,有较高的测风精度;对观测员来说,也减少了不少工作量。但该风仪也经常会出现记录失真和缺测等情况(在我台出现过30多次)。据我多次观测,异常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外接电源插头松脱或被误拔造成的。EN风仪使用说明书中提到,当机内没装电池,外接电源接触不好或瞬间停电时,会造成仪器自锁。实际上,我们发现我台使用的这台EN风仪,一旦断电后再接通电,没有出现自锁,而是自动产生复位,即主机内的记录数据全部被清除。机内时间从新以1991年2月5日12时00分开始计时,大风报警风速为40m/s。  相似文献   

18.
积雪时地面温度表观测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9.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将表从雪中小心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这段话对雪面地温表的安置厦观测,作了具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滚球法原理的诠释和一次雷击事故分析,阐述了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时,应按照接闪器高度小于和大于相应滚球半径时分别采用计算和画图方法以及用屋面避雷针和避雷带组合保护屋面设施时,避雷针高度的确定方法,提出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防直击雷应采用将屋面避雷带设置为等于或超出屋沿的垂直边缘或避雷短针和避雷带混合组成接闪器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