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重要的沉积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对于认识南海南部主要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覆盖全盆地的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万安盆地构造-层序特征及其构造-沉积充填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万安盆地内新生代以来可识别出8个主要的二级/三级层序界面.沉降模拟显示,盆...  相似文献   

2.
南海中建南盆地构造沉降分析及沉积充填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中建南盆地的沉降过程进行了定量和动态模拟,得出盆地不同部位的沉降速率及变化图,再现了中建南盆地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幕式沉降运动。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论述了盆地的充填序列,认为盆地的幕式沉降与盆地的构造演化具有成因关系,而盆地构造沉降控制了盆地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雷西南地洼盆地地层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自第三纪以来的构造沉降达1223m.构造沉降过程可划分为7个时期.其中渐新世和中新世为快速构造沉降时期.该地洼盆地的演化经历了幼—少年期(E_1—E_2).青年期(E_3—N_1~1)。壮年期(N_1~2—N_2)和中—老年期(Q_1—Q_4)等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以构造沉降为主,第四阶段则转变为构造抬升为主.第二和第三阶段均存在一个Mckenzic旋回.青年期阶段是该地洼盆地演化的最主要阶段,壮年期则是其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万安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本文选用适合该盆地勘探和蔼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包括盆地和史、热流史、烃泊岩热成熟度史和生烃史的油气生成演化研究。研究成果表明万安盆地中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生成演化与其构造沉和作用强弱密切相关。在盆地中、北部地区,由于旱期构造沉降作用强,沉物细,烃源岩发育,热流值高,有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成油气时间早,其生烃潜力大,在盆地南部地区,由于早期构造沉降作用弱,沉积物较粗,烃源岩不  相似文献   

5.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万安盆地扭动构造形迹及构造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万安滩西陆架区的万安盆地处于印支地块南缘、曾母次地块的西北侧,是新生代发育的大型板内具扭性的断坳复合型盆地。由于可能受向南延伸的红河区域走滑 裂(RRF)的影响,多有右旋剪切应力场作用。故万安盆地的边界断层和盆内断层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扭动构造特征和扭动构造样式。早第三纪以张扭作用为主,后期(晚中新世)局部地区受到轻微压扭作用的改造。与扭动构造伴生的圈闭类型多样,烃源丰富,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油  相似文献   

7.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南盘江盆地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正军  丁俊 《云南地质》2000,19(2):171-178
通过对南盘江盆地不同时期沉积体系构型的时空演化和不同时期沉积组合特征分析,南盘江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南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断陷盆。三叠纪,盆地化经历了一个由拉伸作用形成的断陷盆、构造挤压形成的扰曲盆地和挤压隆升暴露于海面之上的完整构造施加过程。盆地演化可分为稳定阶段、拉伸阶段和反转挤压三个大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典型的中生代周缘前陆盆地。盆地演化阶段明显,晚三叠世为前陆早期复理石沉积,侏罗纪则为前陆晚期磨拉石沉积。对盆地构造沉降史研究后笔者认为:①晚三叠世复理石沉积盆地构造沉降幅度巨大,沉降与沉积中心位于盆地最西部,紧邻古哀牢山造山带,沉积体呈楔形展布;②侏罗纪磨拉石沉积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中心以及前缘隆起向内陆方向迁移明显;③中生代构造快速沉降的沉积体的楔形展布表明盆地具有前陆岩石圈挠曲成因特征;④盆地的高沉积速率受构造和超补偿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南海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与沉积盆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南海在新一代过复杂的构造演化史。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由于亚洲东南部燕山造山带岩石圈之拆沉作用,使下地悫及岩石圈上地幔向东南方向蠕动,在当时地表产生一系列北东向断裂,以及彼此分卫的地堑、半地堑。这次运动称做神狐运动。古新世一始新世时,这些地堑、半地堑接受了陆相沉积、它们构造南海诸沉积盆地的下构造层。在神狐运动期间,亚洲东南部岩石圈向东南方向蠕动,其西界是哀牢山-红河-莺歌海-南海西缘-万安大断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回剥技术,定量恢复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构造沉降量,并探讨其沉积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组的构造沉降量为30~95m,具有中部构造沉降大、向南北两侧减小的趋势,北部构造沉降较南部的大。主沉降中心位于研究区中部,次级沉降中心位于西北部,构造沉降速率为(6~20m)/Ma,具有与构造沉降量一致的分布特征;下石盒子组的构造沉降量为75~110m,总体继承了山西组的沉降中心。但中部的沉降中心向东迁移,范围也有所扩大,构造沉降速率为(9~14.5m)/Ma,其分布特征与构造沉降量一致。在研究区南、北和中部差异构造沉降的背景下,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类型,北部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比南部的大,湖盆范围对应着中部的构造沉降中心。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该地区构造沉降方面的认识,还为该时期沉积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楚-萨雷苏盆地热兹卡兹甘地区的构造运动、相应动力学机制、沉积地层的研究,对楚-萨雷苏盆地盆地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做了阐述,提出了热兹卡兹甘地区晚古生代经历了早中泥盆世火山盆地-晚泥盆世(成盆初期)滨海冲积平原、局限台地-早石炭世(海侵期)台地、台缘斜坡、陆棚-中晚石炭世(海退期)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早二叠世(干旱气候期)干盐湖-晚二叠世盐湖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漠河盆地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和构造单元、盆地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漠河盆地盖层主要为侏罗纪陆相煤系地层及白垩系火山岩,属典型的二元结构。晚侏罗世中期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额尔古纳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使盆地西部产生逆冲推覆构造,地层缩短量在64km以上。晚侏罗世晚期到晚白垩世,盆地进入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处于拉张环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三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火山断陷盆地。因此,漠河盆地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两种不同构造域的演化阶段,具有西部挤压推覆、中部和东部拉张断陷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合肥盆地沉积构造样式与大别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别造山带的成生演化已有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和认识,但对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的构造演化却涉及较少,其工作基础是以大别造山带内的地质研究为基础;笔者以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的沉积构造样式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印支运动期后大别山的成生演化历史。在吸收前人对大别山成果的研究基础上,以合肥盆地沉积和构造样式为主线,结合大别山北缘和合肥盆地的诸多地质特征,对中生代以来,大别山至少存在有四次造山运动:分别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中期。四次造山运动的强弱也明显不同:以印支期最强烈,其次为燕山晚期的挤压推覆,而喜马拉雅期的两次隆升运动较弱。四次造山运动的样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印支运动表现为自南而北的大规模挤压推覆运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则以小规模的挤压运动为主,喜马拉雅中期则以整体升降为主。  相似文献   

15.
邹爽  许中杰  程日辉  高丹 《世界地质》2018,37(1):162-170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同沉积期盆地的古地形控制了物源区、沉积区及沉积物的搬运方向和方式。本文利用单井剥蚀量和原始沉积厚度计算、构造沉降量计算等方法,恢复了东部坳陷中侏罗世(J_2SQ1和J_2SQ2)和晚侏罗世(J_3SQ1和J_3SQ2)的古地形。J_2SQ1时期盆缘隆起连片,东部隆起已初具雏形,东部隆起两侧形成了两个凹陷区;J_2SQ2时期东部隆起扩大,成为坳中隆起,隆起两侧的凹陷区加深,北部的凹陷逐渐转变为主凹陷区;J_3SQ1时期东部隆起两侧凹陷继续加深;J_3SQ2凹陷区抬升,盆地整体沉积面积比前期略有减小。构造古地形控制了沉积物搬运和堆积。古隆起、古斜坡是沉积物通道,控制砂体的堆积和分布,其中陡坡带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而缓坡带发育河流和三角洲沉积;古凹陷是沉积物的堆积场所,一般发育水下扇和湖泊沉积。东部隆起作为坳中隆起,不仅分隔了凹陷区,且成为重要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地层研究,为恢复高原隆升历史提供依据。贵德盆地形成于渐新世末,其新生代地层可划分出深水砾砂质网状河流、泥石流质网状河流、砾质网状河流、山麓洪积、三角洲、半深湖与浅湖、水下扇三角洲七个沉积相组合体系。根据其沉积相组合和沉积演化揭示出高原隆升过程先后经历了:早期隆升期 (渐新世末 )、较稳定剥蚀夷平期 (早中新世 )、小幅隆升期 (早中新世末 )、稳定剥蚀夷平期 (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 )、持续逐步较快速隆升期 (8.2~ 3.6Ma)、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 (3.6~ 0Ma) ;其中 3.6Ma±的隆升是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此前盆地海拔应不超过 10 0 0m,此后构造活动速度明显加速,地形高差显著增大。可见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7.
构造沉降作为盆地成因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盆地成因的解析。本次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内5口典型探井的多期不整合所代表的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结合去压实矫正模型以及平均密度、平均古水深等参数的确定,较为精确地刻画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构造单元自早寒武世至今的构造沉降特征,同时结合裂谷盆地瞬时拉张模型、裂后热坳陷模型以及前陆盆地挠曲模型对构造沉降曲线进行了模拟,对盆地成因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寒武世—中生代末期主要由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与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组成。其中岩石圈热冷却作用引起的沉降贯穿全地质时期。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中,中寒武世的加速沉降主要体现在盆地南部,沉降机制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中奥陶世马家期为全盆地尺度的加速沉降,沉降机制仍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中,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为该旋回的加速沉降期,该期加速沉降具有多幕裂陷的特征。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中,中侏罗世盆地南部处于缓慢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岩石圈热冷却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除伊盟隆起,盆地整体处于加速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前陆盆地引起的挠曲沉降。  相似文献   

18.
金衢盆地的沉积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祖辅平  李成  王彬 《沉积学报》2004,22(3):417-424
金衢盆地发育在古生代变质褶皱基底之上,前中生代的构造格架和地质特征对金衢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金衢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沉积构造、沉积中心以及岩相变化的研究;分析了金衢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讨论了晚中生代-新生代的构造环境演化。研究表明:①金衢盆地是由挤压到拉张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界大多为正断层;②地层序列在盆内不同位置变化较大;③沉积相:金衢盆地各时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色,并且演化序列比较清晰;冲积扇相以冲积扇裙的形式分布于盆地南北两缘,且有一定差异;河流及沙洲相分布于盆地中部,即衢县和龙游之间的区段;三角洲相主要有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及正常三角洲;研究区发育湖泊相,其中滨浅湖和半深湖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回剥法及地层骨架厚度不变模型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沉积地层进行了去压实校正,利用声波时差及镜质体反射率法对三垛期末盆地剥蚀量进行恢复,用艾里公式对盆地的构造沉降量及总沉降量进行估算,进而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新生代沉降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邮凹陷为典型的裂陷盆地,经过了拗断期-断拗期-断陷期-坳陷期的盆地演化阶段。演化过程经历了三期沉降和两期隆升。在不同的阶段凹陷的沉降中心略有不同,其受主边界断层的控制,围绕着边界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钻井地质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内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地震部而资料进行统层对比与深度校正,获得了渤海湾盆地新生界各主要组段地层残蹦厚度分布图,从整体上反映了全盆地新生界沉积格局与残留地层分布特征通过深入揭示残留地层所蕴涵的构造信息,为正确认识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形成演化机制提了新的依据.对不同时期残留地层分布面积、沉积中心、沉积长轴的综合分析和对比表明,渤海湾盆地自孔店期至东营期总体上是受两太半洋板块俯冲作用所产生的弧后拉张应力控制,且在其形成演化的整个过程中还持续叠加有右旋剪切应力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这种右旋剪切应力场可能是由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和印藏碰撞远距离效应所共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