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楠  李家华  陈铭培 《地质与资源》2009,18(4):298-303,255
河北宽城崖门子剖面的高于庄组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下伏长城系大红峪组,上覆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沉积年限200 Ma(1800~1600 Ma),共划分为4个亚组,自下而上为官地亚组、桑树鞍亚组、张家峪亚组和环秀寺亚组,为一套厚940 m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个方面探讨了高于庄组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岩石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各种元素含量在岩石地层界线附近变化较明显,说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辅助划分沉积地层或对已划分的地层界线进行优化.另外,据CaO/MgO、Ca/(Ca+Fe)和Sr/Ba比值及V、Ti元素特征分析,该研究区高于庄组为较干热气候下的海洋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2.
3.
为明确天津蓟州中—新元古界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笔者以天津蓟州雾迷山组与洪水庄组为例,在燕辽坳拉谷地质与沉积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开展对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雾迷山组和洪水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其中雾迷山组主要为潮坪亚相,并发育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的沉积韵律,洪水庄组主要为潟湖亚相。②雾迷山组发育碳酸盐岩,样品的化学成分以CaO和MgO为主,两者含量相近,较多的SiO2含量显示该时期碳酸盐岩沉积时混入较多的陆源碎屑;洪水庄组发育泥岩、页岩,样品的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③镁铝比值(8~21 670)显示雾迷山组与洪水庄组沉积环境为泻湖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洪水庄组中较低的m值(8~12)表明该时期有淡水注入。④Mn含量以及Na/Al显示雾迷山组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并且具有偏干旱与偏短暂湿润气候频繁转换的沉积特点,洪水庄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4.
天津蓟县洪水庄组微古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天津蓟县洪水庄组页岩中发现微古植物共计33属61种,其中新种2个。利用页岩磨片法获得了新的古生物信息。其微古植组合特征可分为五大类型:球形类约点47.7%、线形类约占19.5%、多面体类约占16.7%、异形类约占10.9%、船形类约占5.1。该微古植物群组合面貌反映了前寒武纪微生物的分化程度和进化水平,提供了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天津蓟县洪水庄组页岩中发现微古植物共计 33属 61种 ,其中新种 2个。利用页岩磨片法获得了新的古生物信息。其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可分为五大类型 :球形类约占 4 7.7%、线形类约占 19.5%、多面体类约占 16.7%、异形类约占 10 .9%、船形类约占 5.1%。该微古植物群组合面貌反映了前寒武纪微生物的分化程度和进化水平 ,提供了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马奎  肖南  蒲钰龙  钟佳倚 《中国地质》2021,48(1):309-321
为探讨华北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黑色泥页岩物源和沉积环境,采集了燕辽地区清河剖面洪水庄组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组沉积物来源不仅有陆源碎屑物质,还有海水沉积物贡献.Y/Ho和ΣREE交会图版分析认为海水沉积物来源占比为10%~20%.此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以及Ce和Eu异常表明沉积物来源有火山热...  相似文献   

7.
四海地区铁岭组生物地层特征沉积环境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加1∶5万四海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实测了该剖面。通过对铁岭组岩性、岩相、生物、岩石化学的初步研究,恢复了铁岭期沉积环境的演变,指出了在该区研究铁岭组的地层学及矿床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信息.研究表明:洪水庄组烃源岩样品的正构烷烃分布图(m/z85)以"前峰型"的单峰态分布为主,主峰碳多为nC18,表明有机质来源以低等生物为主.三环萜烷呈C20或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C24四环二萜/C26三环萜烷比值分布于0.35~1.38,平均值为0.65,表明洪水庄组为低等生物输入.洪水庄组烃源岩甾烷呈现C27甾烷占优势的"L"型,表明生烃母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Pr/Ph比值为0.16~0.85,植烷优势较明显,指示为强还原环境,少部分为还原环境.伽马蜡烷指数(Ga/C30H)为0.06~0.66,平均值0.21,反映洪水庄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环境.甾烷C29-αββ/(αββ+ααα)值介于0.26~0.46,平均为0.42,表明洪水庄组烃源岩多数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9.
10.
洪水庄组页岩是燕辽裂陷带的主力烃源岩层,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而辽西拗陷的洪水庄组研究相对薄弱,对烃源岩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该区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为揭示辽西拗陷洪水庄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保存条件,以辽西拗陷凌源地区辽凌地2井和3条剖面的洪水庄组样品为对象,进行了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西拗陷凌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局部含Ⅱ2和Ⅲ型;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1.15%~2.26%,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部分样品过成熟,综合评价为中到好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凌源地区以洪水庄组为生油层,可构成2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且处于有利储集相带,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刘欢  孙淑芬  朱士兴 《地质通报》2015,34(09):1715-1725
通过对河北宽城地区高于庄组微古植物进行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解法,获得了大量微古植物信息,在80件样品中发现微古植物个体5000余粒,共鉴定出41属108种(含1个新属,9个新种,38个未定种),其中包括丰富的多细胞植物化石及其碎片。根据微古植物化石的分布和特征,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与下伏长城系微古植物相比,高于庄组微古植物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微古植物的发现为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生物成矿和成油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刘欢  孙淑芬  朱士兴 《地质通报》2015,34(9):1715-1725
通过对河北宽城地区高于庄组微古植物进行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解法,获得了大量微古植物信息,在80件样品中发现微古植物个体5000余粒,共鉴定出41属108种(含1个新属,9个新种,38个未定种),其中包括丰富的多细胞植物化石及其碎片。根据微古植物化石的分布和特征,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与下伏长城系微古植物相比,高于庄组微古植物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微古植物的发现为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生物成矿和成油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遗迹化石大都是原地埋藏,研究遗迹化石在古环境、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生态等方面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园区夹关组地层中已发现的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经鉴定包括1大类3属3种,分别为觅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Beconites antarcticus(南极似塔形迹)和Planolites beverleyensis(贝弗利漫游迹)。这些遗迹化石都属于Scoyenia遗迹相,代表了研究区在白垩纪夹关期为间断性暴露地表的河漫滩或者滨浅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广西来宾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栖霞组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的DOP值、痕量元素V/Cr、Ni/Co、U/Th、V/(V 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地球化学特征,是由温度引起的季节性盆氧。  相似文献   

15.
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层及层序界线、沉积环境的影响,选取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剖面进行了实测。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常量、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在纵向上具有特征的演变规律,特别是在岩石地层界线与层序界面附近变化明显。CaO含量从杨庄组一段到二段为21.07%~16.45%,从二段至三段则为16.45%~24.21%,Sr、Ba含量分别从杨庄组底部向上由44.59×10-6突变至98.16×10-6和0.51×10-6至10.45×10-6,δ13C值在0‰~-1.5‰之间变化,δ18O在-3.5‰~-8.5‰之间变化。上述常量、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同时期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表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划分地层界面或层序界面的标志,特别是可以优化地层界线或层序界线。杨庄组CaO/MgO、Sr/Ba及V、Rb、Be、B等组成和演化研究表明,杨庄组形成于干热气候下的近岸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采自河北宽城地区串岭沟组上部火山凝灰岩锆石的U-Pb SHRIMP定年,首次获得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代串岭沟组沉积年龄为1621±12 Ma,结合近年来华北地区一系列SHRIMP锆石 U-Pb年龄数据,探讨该地区地层柱的年代学标定。为中国地层委员会对前寒武纪地层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Ch, 1.8~1.6 Ga),提供了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冀北坳陷中新元古界下马岭组进行剖面实测,对下马岭组底部的沥青砂岩进行室内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与分析了下马岭组沥青砂岩的出露分布特征,镜下研究了此砂岩的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的组分特征和磨圆、分选、粒度等结构特征,依据岩石学特征、粒度分析系列参数等研究了沥青砂岩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此砂岩为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高的纯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硅质与沥青质填隙、沥青含量达5%~15%,细粒为主,分选好到极好。粒度分析是本段松散状沥青砂有效环境判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下马岭沥青砂岩形成于无障壁海岸体系的滨浅海环境,形成于前滨到临滨的海相高能环境,可能的沉积位置是前滨下部到中上临滨;此砂岩主要来自临滨潮下高能带的沉积物、含部分前滨下部沉积物、也夹少量潮汐水道沉积物。不同剖面位置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凌源地区和平泉地区为临滨带的中上部的水下高能带沉积为主,宽城地区为临滨带上部沉积和前滨下部沉积,凌源地区和宽城地区也包含少量的潮汐水道沉积。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 对冀北森吉图盆地义县组沉积地层的岩性、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冀北森吉图盆地经历了沉积环境的巨大变化, 岩相类型和岩石组合频繁更替, 表现出快速沉积充填盆地的演化过程。其沉积环境主要可以分为河流沉积和湖泊沉积两种类型, 每一个沉积旋回都是以洪积扇到河流相沉积开始, 向湖泊相沉积演化, 湖泊沉积阶段主要以湖水相对动荡的滨浅湖沉积为主。同时发现火山作用对该时期沉积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晋东南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中遗迹化石发育,已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常见遗迹化石包括Zoophycos,Helminthopsis,Planolites,Nereites,Chondrites,Thalassinoides,Rhizocorallium,Ophiomorpha,PalaeophycusTeichichnus等,其中Zoophycos最为发育。依据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及产状特征,可建立4个遗迹组合:(1)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2)Planolites-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3)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合;(4)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对这些遗迹化石宿主岩石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太原组灰岩中的遗迹组合分别产生于海湾—潟湖环境(遗迹组合1)、浅海上部(遗迹组合2)、浅海中部(遗迹组合3)和浅海下部(遗迹组合4)。基于遗迹组合特征和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模式,这一成果可为今后该区太原组中煤与煤层气生成的古环境研究提供生物学信息和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