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雅 《贵州气象》2006,30(Z1):22-23
通过分析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环江县2005年4月2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指出此次大暴雨天气是高空槽与850hPa切变线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低层暖湿舌的建立及不稳定能量区是产生强降水的条件;4月由于暖湿气流不活跃,对强降水过程除了常规资料分析外,相关物理量的分析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0年6月21日玉林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波动、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弱冷空气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于单站预报,在掌握大气环流形势背景的同时,综合分析各物理量场尤其是本站的重要物理量各层垂直分布,对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红外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10月21日三亚凤凰机场出现的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冷空气、热带低压、低空急流等天气环流对此次大暴雨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相对湿度、涡度、散度等物理量场是利于强降水云团的发展、加强及维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明璐  张洁婷 《广西气象》2010,(4):34-36,48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0年6月21日玉林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波动、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弱冷空气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于单站预报,在掌握大气环流形势背景的同时,综合分析各物理量场尤其是本站的重要物理量各层垂直分布,对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次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孟松  卢伟萍 《广西气象》2004,25(B12):13-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2年4月3日20时至4日08时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揭示了高原春季产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确定了产生这次高原春季强降水的一些物理特征量,加深了对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强宜  张海  凌明  段荣 《贵州气象》2011,35(6):22-2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黔西南州2009入汛后出现的第2场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雷达回波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受高空低涡切变与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而产生的,同时从物理量场还分析出在暴雨区存在较大的潜在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04年8月13~14日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0414号台风登陆后引发的闽东内陆暴雨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理量场分析表明:不稳定度K指数对暴雨预报有预示作用;地形抬升作用和喇叭口地形对台风暴雨分布影响很大;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回波云带的走向与移动方向一致,造成强降水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10.
南安市秋季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云图等,对福建省南安市秋季一次历史同期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及物理量场的配合情况。通过与历史同期天气过程的比较分析,发现在该时期本地区发生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热带低压与较强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探空资料的应用对定量分析大暴雨过程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秋季在南安乃至泉州出现这种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极其罕见,对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利于基层台站预报员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7日夜间,洛阳市出现了入春以来的首次区域性雷暴天气,栾川县出现局地大暴雨,12 h降水量达到96 mm.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乡镇雨量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区域雷暴过程中伴随的局地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局地大暴雨是在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低涡系统的东移,致使涡前切变线移入不稳定能量区,诱使不稳定能量暴发而产生的强对流天气,涡前切变线是这次过程的触发机制;前期晴朗高温天气所积蓄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导致强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K指数、SI指数等对流指数对此次局地暴雨有很好的反映;对流触发后生成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稳定维持在栾川且获得发展是造成强降水的主因;栾川特殊的山地地形(伏牛山脉)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对青海省2002年4月3日20时至4日08时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以揭示产生高原春季强降水的一些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高原地区春季强降水天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单站气象要素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0年6月9日下午发生在梧州市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梧州市上空形成一个小尺度天气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雷达多个产品对梧州产生的强降水都有较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单站气象要素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0年6月9日下午发生在梧州市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梧州市上空形成一个小尺度天气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雷达多个产品对梧州产生的强降水都有较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对2015年9月11日夜间至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1)这次大暴雨是在副高控制下,但大气层结不稳定,由锋面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2)物理量场分析方法在强降水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同时需结合天气形势综合运用。(3)雷达速度图上"逆风区"的出现,预示着短时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MICAPS3.0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红外云图和海南省乡镇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10月12日08时~15日08时海南岛出现的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天气环流(冷空气、热带低压、低空急流等)对此次大暴雨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物理量场(相对湿度、涡度、散度等)是造成强降水云团的发展、加强及维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07-26鲁西北西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边缘的暖式切变线是产生此次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偏南气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建立了不稳定层结,冷空气触发对流,引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强降水产生;大暴雨发生在水汽通量高值区右侧的密集带偏西位置及暖湿空气沿着冷空气爬升的能量锋上;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盛到成熟阶段,降水落区位于强冷云顶的后侧,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云顶亮温梯度最大处。  相似文献   

18.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烟台市2010年8月14日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分析,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低层切变线的存在和有利的水汽条件,是产生此次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以期对强对流降水天气预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由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多种物理量场,分析了2007年7月30日发生在贵州西部地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现高空槽、西南低涡、对流层中层"人"字形切变线、对流层中低层强盛的不稳定能量以及充沛而又深厚的水汽等天气条件的有效合理配置,造成了这次历史罕见的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分析了博州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并利用FY卫星云图、TBB资料和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局地暴雨发生的时段和落区,同时对物理量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由对流层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触发的一次中小尺度天气过程;低层辐散、高层辐合为强降水的形成提供强的动力条件;博州的特殊地形条件和地面东风也是造成局地暴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