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速器质谱计测定地下水中的36Cl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并对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的36Cl进行了测定,利用氯同位素确定了沧州地区的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系第三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2.
周炼  蒋菘生 《岩矿测试》1999,18(2):92-96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并对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的^36Cl进行了测定,利用氯同位素确定了沧州地区的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系第三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原地下水氢,氧,碳,氯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存富  王佩仪 《地学前缘》1997,4(2):267-274
地下水是古气候信息的载体,它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应用^3H、^14C和^36Cl资料计算的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年龄加下:第1含水组(Q4)0-3ka,第2含水组(Q3)3-100ka,第3含水组(Q2)100-300ka,第4含水组(Q1)300-700ka,根据δ^18O和δD计算的地下水补给期的地面平均气温表明,第四纪以来河北平原气候环境是逐渐变暖的。根据第4至第1含水组(  相似文献   

4.
河北平原地下水氢、氧、碳、氯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下水是古气候信息的载体,它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应用3H、14C和36Cl资料计算的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年龄如下:第1含水组(Q4)0~3ka,第2含水组(Q3)3~100ka,第3含水组(Q2)100~300ka,第4含水组(Q1)300~700ka。根据δ18O和δD计算的地下水补给期的地面平均气温表明,第四纪以来河北平原气候环境是逐渐变暖的。根据第4至第1含水组(Q1~Q4)地下水δD=-70‰的等值线变化,认为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岸线逐渐由东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5.
河北沧州和山东烟台地区某些天然水的稳定氯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氯元素有两个稳定同位素:^35Cl(75.77%)和^37Cl(24.23%)。过去一直认为稳定氯同位素的比值(^37Cl/^35Cl)几乎不变。80年代以来利用高精度质谱法成功地发现了自然界氯同位素分馏作用。各地不同深度海水的氯同位素组成极为一致,故以标准平均海水氯(SMOC)作为对比标准。河北沧州和山东烟台地区地下淡水和热水的δ^37Cl为-1.50 ̄+0.80‰,深层油田卤水的δ^37Cl为  相似文献   

6.
河北平原第四系咸水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河北平原地下咸水的同位素组成。并且依据水文地质、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将咸水成因分为两种类型,即大陆盐化成因和海水成因咸水。前者δ18O<-7.00‰,δD<-55.0‰,36Cl/Cl>57±9(×10-15),14C年龄为1000~4000a(校正);后者δ18O>-7.00‰,δD>-55.0‰,δ37Cl值接近海水值,14C年龄大于10000a(校正),咸水中的海水百分比大于38.0%。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第四系深层地下水36Cl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悦安  何明等 《地球科学》2002,27(1):105-109
为研究河北平原第四系深层地下水的年龄,应用加速器质谱计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样品的N(^36Cl)/N(Cl)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其年龄,并与地下水动力学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冲洪积平原山前地带保定市第四系第三和第四含水组的地下水年龄皆很小,为近期补给的地下水。中部地带保定地区东部和沧州地区西部的第三含水组地下水年龄皆小于5万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可能大于10万a。边缘地带沧州市和青县第三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8-9万a左右,东光县为26万a左右;沧州市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3万a左右,东光县为77万a左右。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下水古环境意义及古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华北地下水的同位素和化学组分受补给时期的气候影响指示了过去3.5万a的气候变化,其δ18O的变化反映出了晚更新世向全新世转变时期的气候变化和晚更新世气温的波动;而在全新世则反映了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的湿度变化。据地下水14C年龄统计特征结合其它地质记录划分出了地下水的补给期。全新世以来对地下水补给有意义的补给期是6kaB.P.左右和4kaB.P.左右,而3kaB.P.左右地下水补给明显间断,钻孔土壤水ωCl变化说明3kaB.P.左右气候干旱对地下水产生重要影响,可能是后期浅部水咸化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郭起凤  陈璋如 《铀矿地质》1994,10(4):242-248
本主要介绍从连山关铀矿床及地下水中提取及纯化^129I及^36Cl的3种化学方法:(1)利用真空蒸馏法从铀矿石及围岩中提取^129及^36Cl。两个卤素I2及HCl形式收集于冷阱中,经纯化后制备成AgI及AgCl经AMS测出其原子数。(2)利用离子交换法从矿区地下水中提取^129I,再经萃取纯化制备成AgI经AMS测出其原子数。(3)利用沉淀法从矿区地下水中提取出^36Cl并经多次纯化后制备成A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地层学和不平衡铀系测定沉积速率的方法来确立取自南沙海域的沉积物柱样(NS90-103)的时间坐标、根据连续取样获得的δ(18)O曲线可以将该柱划分为7个主要气候期次,底部(550cm)相当于氧同位素第7.4阶到第7.5阶之间,年龄约238ka;而根据不平衡铀系的过量(230)Th方法获得2.3cm/ka的沉积速率,计算出底部年龄为239ka;两个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从连山关铀矿床及地下水中提取及纯化129I及36Cl的3种化学方法:(1)利用真空蒸馏法从铀矿石及围岩中提取129I及36Cl两个卤素以I2及HCl形式收集于冷阱中,经纯化后制备成AgI及AgCl经AMS测出其原子数。(2)利用离子交换法从矿区地下水中提取129I,再经萃取纯化制备成AgI经AMS测出其原子数。(3)利用沉淀法从矿区地下水中提取出36Cl并经多次纯化后制备成AgCl送AMS测出其原子数。通过测量结果总结出铀矿床及地厂水中裂变产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及迁移规律。实验结果可供高放核废物处置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安附近地下热水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分面有地下热水,其赋存形式分为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由于地壳运动的断裂活动,来自地壳深部的大量热能进入岩石圈,加之水的循环,为深部地下热水向上运移提供了条件。根据一睛热水氢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确定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据温度效应资料计算结果,补给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地下热水的大气降水温度为13.28℃。^14C年龄测定结果,地下热水形成的年龄为(13.3-28.2)ka.B..P,属第四  相似文献   

13.
沧州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悦 《地下水》2007,29(1):50-52,108
通过对沧州第Ⅲ含水组地下水降落漏斗分析,得出了沧州漏斗中心将向东南部转移、漏斗向"漏盆"发展及漏斗横向上向沧州西部、北部发展加快的趋势.同时对沧州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浅析,阐述了地下水漏斗造成的危害,并对控制漏斗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氯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卫国  肖应凯 《地球化学》1996,25(3):296-303
采用正热电离高精度测定Cl同位素的方法对我国柴达木盆地水体及盐类沉积的Cl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Cl同位素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各种水体的平均δ^37Cl值顺序为:河水(0.94‰)〉咸水湖水(-0.2‰)〉油田水(-0.62‰)〉盐湖卤水(-0.97‰)。卤水具有低的δ^37Cl值,这是盐湖卤水蒸发析盐的结果。盐湖卤水与共存盐类矿物间的分馏系数为1.0001-1.0021  相似文献   

15.
河北平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河北平原典型地区-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第一含水组地下水,水动力环境演化主要受气象因素控制,对于第三含水组及漏斗区地下水,人为开采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道德 《地球化学》2000,29(5):495-499
测定了两个铁陨石及两个中铁陨石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丰度和^10Be、^26Al和^36Cl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在所研究的4个陨石中,东乌珠穆沁旗(类型Ⅰ)、渭源(类型Ⅲ)中铁陨石及宁波铁陨石(ⅣA)是在中国回收的,另一个无结构铁陨石Rafruti是于1886年在瑞士发现的。根据^10Be-^21Ne、^26Al-^21Ne和^36Cl-^36Ar计算了两个铁陨石的产率及宇宙射线暴露年龄。其中Rafrut  相似文献   

17.
稳定氯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的研究进展自然界的氯具有两个天然稳定同位素(35Cl、37Cl),其丰度35Cl为24.47%,37Cl为75.53%。氯的天然同位素比值可能存在的差别在原子量测定中极为重要。由于氯是自然界各种水体及卤水沉积物大含量组分,又是...  相似文献   

18.
李桂然  王玉智 《地下水》2009,31(6):22-23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部,地表水资源比较匮乏,近几年降水量偏少,进入境内的河道径流逐年减少且污染严重。为支撑沧州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只能开采深层地下水,尤其以开采深层地下水第III含水组为主。究竞沧州深层地下水的质量如何,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焦点,根据近年来的实测资料,对第III含水组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基本摸清了第III含水组地下水水质现状,更有利于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PC10岩心代表了112.5ka B.P.以来的沉积记录。通过硅藻、氧同位素和磁组构参数的定量分析,表明沉积记录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岩心包含了氧同位素1 ̄5期,古气候演变史大致可分为12个带:末次间冰期的暖高峰期(112.5 ̄106.4ka B.P.)、第一冷期(106.4 ̄101ka B.P.)第一暖期(101 ̄92ka.B.P.)、第二冷期(92 ̄84ka.B.P.)、第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4)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冀枣衡漏斗区西部。为客观认识该地区地下水的循环模式及人类开发利用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根据环境同位素标记性和计时性特点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D、18O、T环境同位素方法对冀州市衡水湖一带第四系地下水的循环模式进行研究,初步判定该区域地下水补给运移及地下水的循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划分为两种地下水类型,第Ⅰ含水组为"新水",主要接受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第Ⅱ、Ⅲ含水组为"老水",除接受侧向补给外,还接受上层浅水的越流补给;人工超采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以及地下水中D、18O、T的同位素组成,增大了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