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基于家庭的购物行为时、空间 决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文佳  柴彦威 《地理研究》2010,29(2):338-350
基于家庭的购物行为决策的概念模型,利用2007年北京市活动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建立购物出发时间决策和购物目的地决策的条件Logit模型,并探讨其在相关政策评估和预测上的应用。结果发现:家庭内部相互作用和决策层面要素对购物时、空间决策的影响比较显著;早晚高峰出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和购物行为属性;居民休息日的购物活动集中在离家6km以内或者高密度的商业中心;影响购物目的地选择的因素更多是购物地距离,而非商业密度。通过模拟发现,土地混合利用的政策可能会增加高峰期的交通拥挤程度,而商业设施分散布局可能更有利于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和居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薛领  杨开忠 《地理研究》2005,24(2):265-273
在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增长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模型, 定量地测算了海淀区各个街乡的人口潜能与商业吸引力,对该区的人口与商业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人口增长的组合预测结果对未来海淀区各个街乡商业配置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在为商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探讨一种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基于场模型的空间动态数据建模及空间动态模型语言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空间数据库的研究集中于基于对象(Object)空间数据据模型的研究,而基于场(Field)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相对进展较慢,将来的需求要求空间数据库增加基于场模型的功能,特别是考虑到空间动态过程模拟的需要,该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镶嵌在GIS系统里的空间动态模型语言,为模拟复杂时空过程提供数据库管理和算法优化支持,并支持逻辑清晰的模型框架结构。该语言可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应用提供定量和模拟工具,扩展了空间数据库基于场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空间数据库的研究集中于基于对象 (Object)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 ,而基于场 (Field)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相对进展较慢 ,将来的需求要求空间数据库增加基于场模型的功能 ,特别是考虑到空间动态过程模拟的需要。该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镶嵌在GIS系统里的空间动态模型语言 ,为模拟复杂时空过程提供数据库管理和算法优化支持 ,并支持逻辑清晰的模型框架结构。该语言可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应用提供定量和模拟工具 ,扩展了空间数据库基于场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年国土规划工作的实践体会,论述了国土规划中国土主管部门的决策人、规划地区的行政领导及具体规划人员的行为,对规划地区的生产力布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涉及到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诸多因素,引起了目前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本文利用CLUE- S 模型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模拟模型,通过对中国北 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设置,实现了六种土地利用变化分配模式下的空间优化布局。研究表明,中国北 方农牧交错带在不同的分配模式下,各用地类型间的竞争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差异较大。经过空间 优化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相比较,耕地和草地更加集中,从不同分配模式的空间分布比较中可以 看出,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配时,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地带位于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林 地转化为耕地,在西北地区,主要是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在广大的中部地区,则主要是耕地转化为草地。  相似文献   

7.
目前空间数据库的研究集中于基于对象(Object)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而基于场(Field)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相对进展较慢,将来的需求要求空间数据库增加基于场模型的功能,特别是考虑到空间动态过程模拟的需要。该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镶嵌在GIS系统里的空间动态模型语言,为模拟复杂时空过程提供数据库管理和算法优化支持,并支持逻辑清晰的模型框架结构。该语言可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应用提供定量和模拟工具,扩展了空间数据库基于场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有关理论地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地理空间决策范畴中,讨论有限的资源以及产生的效益,如何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分配,是地理学家一直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以空间行为理论为出发点,在马尔可夫原则下,结合地理空间的特点,阐述了“转移概率过程”的局限,发展了更加接近于实际状况的理论范式,并且以“斜截形式”、“得失形式”、“固点形式”作出了解析,从而完成了“地理时空耦合”的深刻表达。下一步,将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验证和订正。  相似文献   

9.
GIS空间动态模型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件重用技术为GIS与空间模型的集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文设计的空间动态模型的GIS组件-Dy-namicGC,它在传统GIS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表达空间动态系统的过程和关系(流)的数据模型和对象接口,为GIS环境下创建复杂动态过程模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解决方案,该组件基于微软组件对象模型(COM/DCOM)实现,充分考虑了互操作性,模型建模语言以及模型系统的可获取性需求,由一系列支持动态数据计算的OLE自动化对象集组成,可支持VB,Dephi,VisualC 等通用开发环境,也支持VBA,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环境,使用VBA创建了经典的“生命游戏”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实现,作为该组件创建动态过程模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人类时空间行为数据观测体系架构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数据的行为研究具有丰富的数据源,但在数据的尺度、信度、精度、粒度和研究边界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且涉及隐私、可预测性等广泛争议。依据"信息获取方式确定—信息获取手段整合—信息类型划分—信息解析与要素提取—行为属性与要素集成"的思路,构建了整合高精度、全要素和多视角的行为数据观测体系架构。梳理与论述了行为研究中行为变化的尺度依赖特征,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数据的区分与综合,行为数据需求与个体隐私边界界定及行为数据的解析、匹配与整合等关键问题。尝试从科学问题的边界界定与数据需求、多源数据采集与整合方法、多要素行为数据解析与集成方法及应用驱动的行为数据应用模式与途径等方面,对行为数据的综合采集与集成处理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1.
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的 居住区位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居住区位调查数据,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层面和城市层面两部分,前者包括收入、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等,后者则包括住房价格、城市扩张程度、郊区市政设施便利程度等,实证结果表明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符合理论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仍喜好选择距离城市中心偏近的居住区位,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向郊区转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实证结论能够对城市发展布局和居住用地的规划开发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卓玮  刘晓旭  彭程  魏铼 《地理研究》2013,32(3):476-486
居民的购房选择是对居住区位进行选择的复杂过程,其实质是居住空间的个人行为决策问题。在调研工作基础上,论文分析并构建了居民购房选择决策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为实验区应用GIS制作居住适宜性基础准则(指标)地图。研究一种可以适应购房者差异化的购房需求与偏好的购房地理空间决策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提取购房个体的偏好信息,确定个人准则权重。采用次序加权平均算法(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针对个人准则权重计算个人次序权重,结合二者对居住适宜性基础准则地图进行集结,计算多种决策风险下的个人居住适宜性准则地图,对意向住房进行分析评价,动态生成相应决策方案,为购房者提供购房决策支持,减少主观意愿与客观环境带来的决策风险。最后通过一个实验对以上方法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13.
确定像元地理坐标是几何纠正及卫星数据应用的基础。经验插值方法常用于计算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1B定位数据,研究插值模型的定位误差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AVHRR像元空间位置和像元大小,利用AVHRR扫描线的圆心角θ表示像元的位置,建立了像元位置θ和像元大小Δθ的表达模型;根据分段线性插值模型,计算插值后的像元位置θafter和像元大小Δθafter,获得分段线性插值模型的像元位置和大小的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人群的移动模拟应用广泛,但为不同时空尺度模拟需求开发不同的模拟系统十分困难和繁琐。该文设计了一种人群的空间移动模型(GMPM),GMPM具有多粒度特性,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满足不同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的人群移动模拟需求;同时,GMPM又是一种通用开发模型原型,基于GMPM可以构造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人群空间移动模拟模型。最后,介绍了不同时空尺度人群移动模拟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5.
耦合自然-人文因素的沙漠化动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化土地是自然、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地表复杂系统,建立耦合自然-人文因素的沙漠化动态模型对于理解沙漠化演变过程、预测发展趋势以及进行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为典型研究区,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针对气候变化、土壤水分、人口、经济、放牧、土地利用六大沙漠化驱动力建立其与植被NPP的影响与反馈,结合不同沙漠化等级对应的NPP阈值范围,构建耦合自然-人文因素的沙漠化动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的植被NPP与基于MODIS影像反演的实际NPP的对比表明,模型总体较为可靠。对不同情景下研究区2011-2030年植被NPP及沙漠化动态模拟分析表明,降雨是控制研究区沙漠化动态的主要因素,但在未来人类活动不变的情况下降雨量增加50%仍不能改变现有的沙漠化状态; 禁牧休牧相对于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政策更有利于植被恢复,但总体成本较高; 单独政策均无法改变现有的沙漠化状态,而这些政策的取消则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导致沙漠化朝重度和极重度方向发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则需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选择不同政策组合来确保沙漠化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6.
The accurate location and allocation of disaster emergency shelters are key components of effective urban plann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Various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olve the 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 but gaps remain with regard to model realism and associated applicability. For the available location and allocation models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s, uncertainty with respect to earthquake hazard, population exposure, rate of damage to buildings and the effects of evacuee behavior are often neglected or oversimplified. Moreover, modifying the models can be an alternative means of improving the solution quality when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as difficulty coping with a complex, high-dimensional problem.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scenario-based hybrid bilevel model that addresses the concerns related to high-dimensional complexity and provides a higher degree of realism by incorporating the uncertaintie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damage scenarios into 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s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s. 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a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derive solutions using the hybrid bilevel model and a conventional multi-objective model, and the solutions obtained using the two models were then compared. The novel features of the study include the hybrid bilevel model that considers the dynamic number of evacuees and its implementation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location and allo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tions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daytime and nighttime. When applied to the multi-objective model,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time consuming and may only find the local optima and provide suboptimal solutions in the considered scenarios with more evacuees. By contrast, the hybrid bilevel model shows more desirable performance because i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 based on a two-step-to-reach approach. The proposed hybrid bilevel model is proven to be useful for optimal shelter allocation, and the presented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during the planning of shelters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