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近10年的宗教地理研究成果,主要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宗教活动选址、感官地理、人口构成与宗教地理分析尺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绩和相对不足;②后世俗主义宗教地理研究的崛起;③在当前的4大全球性变化(城市化和社会不公、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快速流动)中,宗教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蕾蕾 《地理研究》2004,23(1):125-134
指出TerryG Jordan等人在“Thehumanmosaic”一书中所提出的、并被国内人文地理教科书所采用的分析框架仍然属于传统人文地理学的分析框架 ,偏重于文化生态学和文化景观学派。而deBlij等人在“Humangeography :culture ,society ,andspace”第 6版教科书中所出示的框架图 ,显示出人文地理学研究问题和思路的新变化。新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使人文地理学研究框架的重构问题突显出来。作者尝试将传统人文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结合 ,利用 5个复数概念 :属性 (attributes)、空间 (spaces)、时间 (times)、方法 (approaches)和世界(worlds) ,构建了ASTAW框架。该概念框架的排列组合关系 ,可用以指导人文地理学问题的建构和研究路径 ,丰富以往人文地理学的内容体系 ,具有相应的时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声景是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在塑造地域文化个性、培育地方身份认知、确立居民地方感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和独特优势.随着声景理念的不断推广,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声景时空特征、空间意义和社会文化关联等方面的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促进了地理学与声景学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发展.本文在对声景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声景的时空分异特征、声景与地方感知、声景与居民福祉、声景的社会文化关联、声景的地理实践应用、特殊音乐声景的地理学研究等6 个方面,对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以此构建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国内文化地理学以音乐现象为主要基点,并逐渐扩展到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类型;国外学者在音乐地理学之外,相对系统地采纳了声景学的理念和方法,拓展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研究结果对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实现基于声景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周尚意 《地理学报》2004,59(Z1):162-16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内地文化地理学是在引进国外文化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审慎地借鉴国外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经验,无疑会促进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英美新文化地理学的两个特点,第一方面涉及景观分析的视角,首先新文化地理学不再侧重景观的形态研究,而是试图将景观的概念与其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其次,它注重分析景观的符号学意义,研究景观是由哪些符号构成了可供阅读的文本;第三,传统文化地理学对景观的研究集中在乡村地区,而新文化地理学则更多地研究城市的文化景观;第四,新文化地理学的景观研究具有很强的文化政治倾向.第二方面涉及文化的空间性.新文化地理学还将文化视为空间过程的媒介,强调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过程中,并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空间性实践.所以新文化地理学重视空间,认为文化是通过空间组成的.作者还介绍了英美文化研究,并将之作为新文化地理学出现的学术背景.最后提出一个观点供读者讨论,即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流派,而非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它以文化理论作为分析所有人文现象空间性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地理及其通俗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地理探询文化地理现象的多重意义,侧重于理论和哲学思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新文化地理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新文化地理理论往往抽象晦涩,使得中国文化地理研究和教学中新文化地理内容偏少,因而新文化地理的通俗化变得尤为重要。该文紧扣文化的核心词汇价值观,将之与空间、景观、地方、环境等地理概念紧密联系,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社会问题,引导研究者逐渐入门并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6.
首先回顾了地理学关于身体美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形成,并对其内涵做以解读;然后总结了身体第一性、精神分析、审美感知、审美表现等分析方法;再次从身体塑造的基础层次与智慧延伸、身体塑造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身体塑造与文化、精神、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在先天自然美和后天人工美两个层次上阐释了身体美学的实际应用;最后概括了学科性质、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也展望了发展前景。研究发现:⑴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强调对身体美的感知及其对人体机能乃至身体价值的欣赏,强调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强调人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强调普遍的个人身体方面的行为规范,强调身体美的正确引导、控制与改进及其接近生活实际。⑵地理学通过情感地理、文化地理和行为地理等与"地方"观点、"表征与非表征"观点相结合,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新文化地理范畴下揭示了身体美学内涵:人作为文化行为主体与地方相互作用形成人的"归属"并最终形成"地方"文化,身体美学与新文化地理学交集于身体文化意义的研究。⑶在身体塑造过程中存在身体美学的地方和时代差异,不同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影响社会认知和审美的因素不断变化,人在不同环境下与地方情感相结合,因地方情结的差异和时代特征的差异带来对身体认知的不同,形成了身体塑造的差异性。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新文化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激进反思甚至颠覆。首先,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其反对伯克利学派"超有机体"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并非具象的"物体",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或社会关系之下由社会群体自下而上地建构或生产的。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也并非"文化"被动的表达或容器,而是建构意义与价值系统的关键维度。其次,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研究话题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研究视角的分散性或破碎性,而是新文化地理学的文化观带来的必然结果。新文化地理学关注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不同群体与不同尺度的文化事项、以及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这极大地拓展了其研究话题的广度。目前,中国地理学中有关文化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迁迫切地要求文化地理学者从文化的社会性与空间性出发,探讨社会成员赋予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这一维度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怀旧研究是认识城市空间的社会、文化和情感意义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地理学视角,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外城市怀旧的地理学研究进行了知识计量分析,并基于原文回溯,对该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近年来国外城市怀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地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热点呈现出以“怀旧”、“城市”和“记忆”为中心,向“地方”、“历史”、“地理”和“景观”等多方面拓展的趋势;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城市怀旧的构成维度与多维空间尺度、城市怀旧与记忆、身份认同及怀旧旅游的关系、城市怀旧的触发要素与影响因素、城市怀旧对地方建构的影响、城市怀旧应用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上,国外城市怀旧研究逐渐由定量研究转向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GIS技术、认知地图和景观分析等方法对于拓展城市怀旧的研究将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文章指出城市怀旧的本质及其所反映的城市人地关系特征研究、城市怀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城市怀旧的符号景观及空间特征研究以及城市怀旧与地方建构的关系研究是未来我国城市怀旧研究中值得深入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视角下单位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位制是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家逐渐在城市构建的以实现共产主义和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工具,其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城市基本单元”.单位制的基本工具本质和作为城市单元的特征表现为在空间性、时间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帮助理解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通过评析明确如何扬弃单位制的各种因素.同时,单位制研究是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独特和重要视角,不仅可以明晰转型的机理,还可以透视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在规划未来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促进经历过转型洗礼的单位制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和发展,还可以将单位制中的积极因素以新的方式应用到城市新的增量中去.地理学视角下的单位制研究将从相互联系的单位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3 个方面展开.第一空间解读单位制物质空间的结构、功能和形变;第二空间解读单位制的政治组织、专业职能和社会文化的空间表征;第三空间的研究从多视角和多方法展开,解构单位制中的空间冲突,构建面向未来的和谐城市空间.从尺度来讲,单位制空间的研究在空间、时间和社会3 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展开,形成多种尺度.已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在广度、理论深度和跨学科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地理学中的非表征与再物质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化地理学以往对表征和话语的过度重视,引起了部分学者对“非表征”和“再物质化”的思考,呼吁关注日常生活中即时的、动态和无法被表征捕捉的实践和情绪,并重视物质实体的展演性、流动性、情绪塑造和符号交换的意义,引发和促进了新文化地理学对于情感、身体、实践、展演和日常生活等议题的关注。论文对“非表征”和“再物质化”的概念和核心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身份、认同及空间的构建”“情感与空间氛围”“身体与展演及意义”以及“权力与网络”4个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国内文化地理学对感知的、即时的和物质性的空间要素进行关注,并对新文化地理研究方法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疍民研究进展及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传统地理学的疍民研究以空间描述为主,近代地理学阶段的疍民研究着重描述文化的空间占用,而到现代地理学阶段则涉及疍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问题。对疍民的研究方法主要以田野调查、历史文献法等传统方法为主,专门地理学视角的研究成果很少。从研究趋势看,文化地理学视角的疍民研究应该从文化地理过程、文化保全、文化地理模型构建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GIS应用于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考古和文化资源管理以及空间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尽管在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研究中GIS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但它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国内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学者应该重新认识GIS的作用,开发适合的GIS应用软件,搭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平台,争取将GIS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应用纳入数字城市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3.
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发展、遭受的质疑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的评述.经济活动的地理因素一直是许多经济学家、地理学家、规划学者以及区域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以数学建模为分析工具的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了不断发展,但由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模型在许多方面显得过于简单,受到了来自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质疑和批评.有鉴于此,新经济地理学今后的研究除了考虑要素流动性、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等关键因素之外,至少有3个可供未来研究的方向:扩展理论研究范围、加强实证研究、探讨新经济地理学的福利和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4.
书法景观的文化地理浅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书法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文化地理学的分支,它的基本理论研究对象之一便是书法景观。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书法景观的概念,书法景观的分类。指出其构成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应包括人文景观中的可视性因素、可悟性因素和氛围。书法景观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Religious pluralism is an important and contested topic within the literature on relig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patiality of religious d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opens with a summary of major conceptual perspectives on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religious diversity. Second, to unpack the geography of U.S. religious diversity, the article uses Glenmary and Polis data for 2000 to construct four indexes of diversity and presents these results with both choropleth maps and Dorling cartograms. It explo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denominations and county population size.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ost diverse regions include the Pacific Northwest, a broad belt stretching from Denver to Pittsburgh, and central Florida, and the least diverse parts are dominated by Mormons, Baptists, and Catholics. Indexes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the simple number of denominations per county are sensitive to the internal configuration of adherents and reflect a more complex relationship in which population size is not assured of generating greater degrees of religious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6.
创新地理学——一门新兴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地理学正受着来自学科自身的来自实践需要的双重挑战,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该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并作出创造性选择呢?文章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索,并适时地提出了创新地理学这一新概念,阐述了创新地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理论、方法和实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背景,进而对其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认为,正如经济地理学所言,新经济地理学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对研究空间的模糊化、强调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外部经济的片面化、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等,但是新经济地理学在很多方面,如对市场结构的强调、对过于经验化描述的摒弃以及报酬递增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等表现出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服饰研究文献和相关成果,综述了目前我国服饰地理研究的特点,即多学科综合应用、多角度探究分析为主。基于服饰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极其薄弱,提出今后应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尤应注意服饰的人地关系分析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剖析服饰地域差异和服饰地理分区,以及继承、发掘服饰历史文化遗产,为服饰非物质遗产保护和当今发展服饰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犯罪地理国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严小兵  焦华富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390-1398
犯罪地理学是犯罪学和地理学研究的交叉学科。近30 年来, 随着GIS 技术的发展, 国外犯罪地理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发生了许多转变。从5 个方面简述了国外犯罪地理研究的发展:①解释理论, 简述了不同理论的不足及发展;②犯罪活动空间分布, 全局关系和局域关系上犯罪活动空间分布的判别和可视化;③计量模型, 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效应的计量;④虚拟犯罪, 犯罪活动预测的地理计算;⑤研究尺度, 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转变。最后总结了地理学对犯罪学研究的贡献, 并提出了国外的发展对国内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