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YM160土锚钻机的基本结构特点,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特性,并对不同地层的施工情况作了简要描述,该钻机是液压步履式土层锚杆钻孔机,具有螺旋钻杆钻孔和套管跟进钻孔两种钻进功能,钻臂和主梁分别采用三组四连杆机构,使钻孔对位方便并可多方位钻孔,该钻机在一年多的土锚工程实际施工中,共钻进5万多延米,能满足不同地质条件的钻孔施工要求,充分体现了该型机的先进性能。  相似文献   

2.
彭文祥  张旭  曹佳文 《岩土力学》2013,34(6):1696-1702
为研究充气锚杆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在模型试验基础上,探讨充气锚杆抗拔过程中的受力特征与破坏形式,分析锚杆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基于圆孔扩张理论,通过简化力学模型,推导充气锚杆侧阻力与端阻力计算公式,将理论公式计算值与试验成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 采用球孔扩张理论可以较好地描述膨胀体端部对土体产生的弹性、塑性变形力学机制,估算端阻力值。充气膨胀压力对土体的挤压膨胀作用大大增加了锚杆的侧阻力。(2) 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值与抗拔试验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极限承载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3) 通过与螺旋锚杆相比,充气锚杆的承载力约为单锚片螺旋锚杆的4.3倍,约为双锚片螺旋锚杆的1.9倍,充气锚杆的承载能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抗浮锚杆应力-应变状态的线弹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棠茵  王贤能 《岩土力学》2006,27(11):2033-2036
假定抗浮锚杆各部分贡献的位移与锚杆轴力均呈线弹性关系,运用力学原理分析锚杆轴力与锚侧摩阻力、锚-土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出锚杆的摩阻力、轴力及各部分变形与锚杆各参数的相互关系。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线弹性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摩阻力、轴力和位移公式能够较好地描述垂向抗浮锚杆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内力和变形形态;获得了抗浮锚杆摩阻力和剪切位移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证实了锚土界面处变形为土层抗浮锚杆变形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充气锚杆在砂土中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充气锚杆的承载特性,通过建立室内试验模型,改变锚杆充气压力大小、埋设深度、土体密度、橡胶膜长度、厚度等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拔试验,得到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充气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充气压力及土体密实度与承载力成一定倍数增长关系,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橡胶膜长度,成显著线性增长关系;充气锚杆的极限位移主要来自橡胶膜的弹塑性变形,反映了充气锚杆在抗拔过程中橡胶膜的力学行为;通过与常用锚杆的对比分析,得出充气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能力约是单锚片螺旋锚的4.3倍,是双锚片螺旋锚的1.9倍,其极限侧阻力约为一般注浆扩大头锚杆的2~4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上海地区土层锚杆的群锚效应,本文以明德林(Mindlin)解为基础,通过引用根据试验所得的锚杆非线性传递函数,对软地层中斜拉锚杆的长度、间距、入土深度、压浆等因素对群锚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水的作用下,土层锚杆的预应力损失,作者进行了土层锚杆抗拔模型试验。利用所得数据,得到了锚杆预应力损失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预应力锚杆的锚头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等。在对所得曲线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黄土土层锚杆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是由于锚固段土层的蠕变引起的,而且随着土体含水量增加,土体的蠕变性也愈加明显,使得锚杆最终因锚固力不足而被拔出破坏。并提出施工过程中,注意排水、选择优质材料、保证安装质量,同时注重超张拉和二次张拉,是补偿预应力损失,确保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简要论述了锚拉支挡结构中预应力锚杆的加固机理 ,对土层锚杆锚固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确定预应力设计值的依据和预应力施加的程序 ,最后提出了提高预应力锚固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端头扩大型土层锚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锚固力是土锚重要的工作性指标,端头扩大型土层锚杆技术作为提高锚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虎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在这着重介绍国内外土层锚杆端头扩大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17,(10):2826-2832
基于端锚锚杆支护的优越性和围岩破坏分区及破坏深度逐步向深部发展的规律,针对煤矿深部巷道采用加长或全长锚固锚杆支护时,锚杆的锚固段整体受力不均,抗剪切承载能力低,而端锚锚杆无法适应其大变形缺点的问题,建立了两段锚预应力锚杆支护模型。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两段锚预应力锚杆锚固段的受力特征和承载能力,并进行了算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段锚分区锚固的支护方式明显改变了加长或全长锚固锚杆锚固段的剪应力曲线变化趋势,使原本呈负指数变化趋势的剪应力曲线变得平缓,提高了锚杆锚固段的剪切承载能力;在相同预紧力作用下,与端锚锚杆相比,明显降低了锚杆锚固段的荷载和剪切应力;在不同预紧力下,两段锚预应力锚杆的两锚固段可分别起到围岩不同变形时期端锚锚杆的支护作用,继续发挥端锚支护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岩土工程中,锚杆已成为加固支护软弱岩土的基本方法之一。近几年来,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形状的锚杆相继出现,按锚杆的材质分有钢筋锚杆、钢丝绳锚索、玻璃钢锚杆及钢锚管等;按锚杆方式分有砂浆、树脂、水泥卷、楔缝式、倒楔式、涨壳式、摩擦式锚杆(管)等,其中包括端部锚固和全长锚固、普通锚固和加预应力锚固。  相似文献   

11.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具有耐腐蚀、耐水、耐高温、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质量轻等优点,将其用作加筋材料不仅能显著提高加筋地基的加筋效果,还能有效解决传统加筋材料的耐久性问题。分别对纯砂和5种水平加筋方式进行了加筋地基模型试验,测试了各级荷载下的地基沉降、FRP的应变及土压力数值,并初步探讨了FRP加筋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加筋能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特别是双层水平加筋方式的加筋效果更加明显,而锚固件的设置对加筋效果的影响并不大,水平FRP筋材主要起到了土压力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以往黏性土层锚杆钻具成孔出现的问题分析,查明了常规取芯钻具与短螺旋钻具在水平方向小角度成孔过程中,土体失去了原始均衡应力造成钻孔缩径,使扰土不能及时输出孔外,是产生堵孔塌孔的直接原因.为此研制了长螺旋锚杆成孔钻具,解决了成孔时扰土输出问题,创新的旋板解决了钻孔内壁土颗粒结构松弛问题,并且彻底解决了在黏性土层中锚杆成孔塌堵现象,保证锚杆成孔设计角度,形成一套较为标准的长螺旋锚杆钻具成孔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13.
周丹 《岩土工程技术》2012,(1):28-30,45
考虑地层分层特征,根据剪切位移法基本原理,推导了拉拔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层全长粘结型锚杆位移、轴力及锚固体周边剪应力解析解,并结合FLAC模拟算例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地层间界面处锚杆周边剪应力及轴力分布分别存在突变点和折点,其变化程度与地层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对此,提出了层状地层全长粘结型锚杆布置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索技术是进行滑坡治理、边坡锚固等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常用技术,传统锚索内锚头自由地搁置在内锚固段孔内,在无预应力状态下进行内锚固段注浆;而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在有预应力的状态下注浆,有利于充分发挥浆体材料及岩体的力学性能。对于中硬以下碎裂岩层,采取在锚固段进行扩孔,在扩孔段安装自承载式锚索承载体,承载体扩体后,利用孔壁的摩擦力和扩孔段端部的承载力进行初张拉锁定。因此,研究了一种适用于中硬以下岩层(抗压强度<30 MPa)且适合使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的扩孔钻具和钻孔工艺,通过进行扩孔钻进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扩孔钻具和工艺能够实现在锚固段进行分段扩孔。  相似文献   

15.
The conventional use of the shear vane test is primarily restricted to the in-situ measurement of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cohesive soils. Scant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use of this test as a means of measuring further properties of geotechnical interest.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study which illustrates the possible use of a shear vane test as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situ deform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soil medium. Certain plausible assumptions have been invoked for the analytical treatment of the shear vane problem. The vane blades are represented as elliptical shapes, the soil disturbance associated with the vane penetration is neglected and the soil mass enclosedwithin the swept boundary of the vane is represented as a rigid region. These, together with assumptions of classical isotropic elastic soil behaviour,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exact solutions for the torque–twist relationships of vanes fully or, partially embedded in the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deform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soil medium can be directly recovered from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itial stages of an experimental torque–twist curve. In particular, the measured parameter would correspond to the linear elastic shear modulus of the soil medium.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现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探讨了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数值模拟方法。以较好的考虑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滑坡体及锚固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特性,提高设计计算效率。工程实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供有关设计部门参考。同时,数值模拟也揭示,与普通抗滑桩相比,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受力更合理,可使桩的截面尺寸、桩的锚固深度及桩间距等的设计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7.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锚杆较传统锚杆具有耐腐蚀性强、轻质高强等特点,近年来在岩土锚固领域颇受青睐,代表了未来岩土锚固材料的发展方向,但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表明,FRP具有抗拉强度高、长期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等优点,但存在抗弯和抗剪性能较差、脆性破坏特征显著的缺陷,在岩土锚固设计中需特别考虑;归纳分析了FRP锚固体系的破坏模式,指出锚固体系的失效通常是由多种破坏模式耦合作用的结果;总结FRP锚杆与基体介质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因素、界面黏结强度模型和界面黏结-滑移关系,并探讨了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最后列举了国内外FRP锚杆的工程应用实例并指出FRP锚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伞状抗拔锚是一种新型的锚杆装置。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了其抗拔承载性能,从正常使用条件下Q-S曲线可见,与同场地施工的抗拔桩比较,新型伞状抗拔锚的承载力显著提高。鉴于试验条件的不足,未能获得伞状抗拔锚的极限承载力。为获得伞状锚达到极限状态时的Q-S曲线,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伞状抗拔锚和抗拔桩的原位抗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主要分2步来实现,先通过调节参数得到与试验一致的正常使用条件下的Q-S曲线,然后增加荷载,得到极限状态下的伞状抗拔锚的Q-S曲线。结果显示,伞状抗拔锚能够充分调动其扩大端的土体参与抗拔,得到的Q-S曲线表明伞状锚的抗拔性能存在很大潜力,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吴陶  宋军 《探矿工程》2013,40(7):19-20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金属锚索的快速安装装置。通过对辅助安装装置的结构设计、加工、室内试验、施工工艺研究,试制出样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锚索辅助安装装置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复杂地层长大锚索施工中应用,具有实用性强、易于现场施工的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锚索安装速度和技术可靠性,特别适合于陡峭边坡的锚索施工,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