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其方 《气象》1983,9(9):27-27
一、地面温度与天气、气候 太阳辐射热中的大部分,是通过海洋和陆地表面直接反射或吸收后再放射到空气中去,使大气增温的。大气的这一主要加热过程对天气变化及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面温度,是通过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观测得到的温度记录值,是太阳辐射热到达地表面的标志之一,它是天气预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气象要素。例如,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及实践中,在考虑下垫面的加热作用时,一般  相似文献   

2.
地面最高温度表每天都要安装调整,使用不当往往会使地面最高温度产生误差。其误差大致可分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两类,而仪器误差又系仪器制造、测温质、仪器结构特性等所造成。下面就地面最高温度表在日常使用中常见的几种误差作一些说明。一、最高温度表使用中的误差来源:长期以来,不少台站反映地面最高温度表最高性不良,主要表现在20时观测的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当日14时地面零厘米温度表  相似文献   

3.
土壤板结对地面最高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文卿 《气象》1997,23(5):1-2
土壤板结对地面最高温度的影响林文卿(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353000)引言由于仪器安置环境、场地维护特点等决定了地面最高温度(下称Tdg)是一种影响因素多,易产生疑误记录的观测项目,因此,如何发现疑误记录,以便分析原因,去伪存真,是资料处理的关键。本...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最高温度误差分析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凭祥站2007年10月16~23日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最高温度日极值观测数据资料,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两者周围地表松紧程度、湿润状况不一致,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地面最高温度测量异常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世美  彭茜 《贵州气象》2006,30(4):39-40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地面最高温度的测量常引起争议,从3个方面(特殊天气影响、温度表的放置和地温场维护)分析了地面最高温度测量异常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刊编者 《气象》1983,9(11):31-31
从今年第3期起,在本刊上开展了关于地面最高温度观测的讨论。到本期为止,共刊登了18篇文章,其中既有理论推导,也有经验交流,同时还发表了各地试验得出的大量数据。这些文章的内容,涉及了地面最高温度观测的目的、要求、仪器和观测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这无论对于推动地面最高温度观测方法的研究,或是提高目前常规观测的质量,都会是有益的。 从来稿可以看出,地面最高温度的资料无论对  相似文献   

7.
气象记录预审旨在发现并纠正错误记录.预审中对不符合变化规律的记录尤要注意.下面以地面最高温度记录为例,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9.
10.
晏理华 《贵州气象》1998,22(3):33-36
用浸水冷却试验,结合热物理学公式计算,探讨地面最高温度表(以下简称地高表)读数误差范围和引起地高表读数误差的主要原因。借以论证引起地高表读数较大误差的因素并非是由于降温过程中水银丝冷却回收和地高表灵敏度、感热速度与地面0cm温度表(以下简称地面0cm表)不同,存在滞后性造成的。而是由系统误差中的一部分和环境误差所致。  相似文献   

11.
郑子龙  黄胜瑛  吴际平 《气象》1983,9(8):28-28
据我们所知,地面最高温度偏低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20时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度比14时或其它定时的低,另一种情况是在14时(或其它定时)观测时地面温度高于地面最高温度表的示度。 第一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最高温渡出现后到观测前急剧降温所引起的水银柱自然冷缩所致。这在《气象》前两期的有关文章中已详细论  相似文献   

12.
气象记录预审旨在发现并纠正错误记录。预审中对不符合变化规律的记录尤要注意。下面以地面最高温度记录为例,谈点体会。在预审地面最高温度记录时,经常是把最高温度表的测值同当日1 4时的地面温度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高出1~5℃。然而也常出现两种特殊情况:一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低于1 4时地面温度;二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比1 4时地面温度高出很多,有时超过1 0℃。出现这两种情况时,首先要分析检查温度表是否有故障,一般要查看前后几日的记录,如果前后几日的记录正常,则表明温度表没有故障;第二,要根据当日的云、天气现象和日照记录进…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83,9(7):27-28
最高温度表水银柱的自然冷缩 最高温度表的结构有一些特殊之处,通常是在靠近球部的细管里嵌有一根玻璃针,有时则是把细管与球部相接处做成一个窄道。但是因为如此,也就造成了最高温度表的一些固有误差。 例如,空气的和地面的最高温度通常出现于14—16时,而《规范》中规定最高温度表在20时观测一次;也就是说,最高温度出现几小时以后才观测和读数。20时的温度已大大低于最高温度,窄道以上的(即温度表全部的)水银柱因温度降低而缩短,使得20时的读数比真正的最高温度偏低。这个偏低误差量(△t)可由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4.
日最高温度,在科研及其它领域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然而由于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回缩,使得日最高温度失真,且温度日较差愈大,则这种失真愈加严重。为此,本文仅对地面最高温度值回缩误差的订正公式进行证明和推导,以便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面最高温度测量失真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面最高温度测量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检查台站地面仪器使用、维护情况时,常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毛细管内液面以上的剩余容积的顶部有累积0.2℃左右水银中断现象(以下简称“顶部水银”),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观测员的足够注意。最高温度表出现“顶部水银”是由于仪器制造本身没有采取抑制感温液蒸发措施而产生的。实际观测中,百叶箱内的最高温度表没有这种现象,即使是夏季高温在38—40℃时,也未  相似文献   

17.
邱泉成 《气象》1991,17(9):65-65
众所周知,一天中的地面最高温度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时前后。本站通过多年大量的比较观测表明:14时地面最高温度补测值普遍比20时的地面最高温度观测值高出0.5—1.0℃。例如1988—1990年14时进行地面最高补测的879次中就有507次高于20时观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西省万年县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地面最高温度预报模型,并使用1971—1980年夏季逐日观测资料和2013年夏季Meofis统计预报模式输出产品,分别对预报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回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两者决定系数达0.80;模式的预报值与实测值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1.0%和4.9℃。  相似文献   

19.
《规范》规定,20时观测地面最高温度并调整温度表。在午后出现最高温度后到20时的这段时间里,由于温度降低很多,毛细管内的水银柱便会受冷而缩短,使示值偏低。  相似文献   

20.
秦岭 《气象》1993,19(12):33-35
对地面最高温度表的冷缩误差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冷缩误差常可达到0.5-1.0℃。为解决此问题,通过计算得出冷缩误差修正图,为冷缩误差修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