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宝华 《地层学杂志》1994,18(4):262-266
系统而扼要地介绍有关火山事件岩层中放射性元素和40K含量及自然γ测井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概况。对缺乏古生物化石和疑难地层有条件时可采用酸性火山事件岩层及其自然γ测井资料作为地层学研究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自然γ测井技术和资料现状应用作了简述,着重论述酸性火山碎屑沉积粘土岩中放射性元素和40K的地球化学、自然γ测井曲线特征及其与陆源沉积粘土岩的区别,并介绍了自然γ测井资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伽玛测井法单独或配合其他测井方法,解决了一系列特殊的地质问题。尤其是在山前地区,咸水分布区;在水坝等工程地质勘察和下了套管的井中,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通过一些实例说明自然伽玛测井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和不同的应用领域解决的一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自然伽玛测井是沿着井身研究岩层天然放射性的方法。沉积岩中自然放射性的强度随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粘土、亚粘土、泥质页岩、泥质粉砂岩(层)放射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γ测井技术和资料现状应用作了简述,着重论述酸性火山碎屑沉积粘土岩中放射性元素和^40K的地球化学、自然γ测曲线特征及其与陆源沉积粘土岩的区别,并介绍了自然γ测井资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冯宝华 《地层学杂志》2005,29(11):641-644
简介酸性火山事件岩层的产状特征,及其在地层学和地质调查中的意义。着重介绍此类岩层中放射性元素和K含量较高的特点,论述它在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测量中,具有独到的功能。目前用昂贵的岩矿测试方法,已发现很多火山事件岩层,可能有些尚未被发现。因经费所限,无法进一步研究,用现有的大量核测井资料进行研究,所需经费很少。尤其是对哑地层和用古生物地层学方法,研究划分和对比,长期存在争议的地层,用等时标志层及其核测井资料,进行微细高分辨岩层对比,解决上述问题,指导地质调查和地层学研究。最后略述当前火成岩和超高压变质岩地层研究中核测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冯宝华 《物探与化探》2008,32(2):171-174
根据酸性凝灰岩和酸性火山事件粘土岩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当前流传的"沉积岩层的放射性强度(或放射性核素的含量)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的概念和用自然伽马值及经验公式求泥质含量提出质凝。酸性凝灰岩的自然伽马曲线有高异常响应,若解释为泥岩显然是误解,故将沉积岩伽马曲线高异常一律解释为泥岩是片面的。各类火山事件粘土岩的伽马值相差悬殊,但其泥质含量几乎相等,用它们的伽马值计算泥质含量误差甚大。最后对铝土矿层的伽马曲线稍加解释,指出核测井应用的远景。  相似文献   

7.
自然γ在鲁西C—P纪火山事件等时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岩层产状、放射性元素成因标志及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特征。解释等时层产生高γ异常的原因,并依此对鲁西南北两区煤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8.
核测井技术(自然伽玛和散射伽玛)已在我国煤田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核测井方法的应用,使我国煤田测井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对煤层与岩层定性解释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进行全孔解释和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与对比,充分发挥了钻孔的地质效益,为全面研究勘探区的地质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的信息特点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消除其中的统计涨落等噪声干扰及提取天然伽玛放射性强度在不同沉积岩地层中分界标志特征和不同岩性中的变化特征,以提高应用天然伽玛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及岩性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钻探中的元素测井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舟波  王祝文 《地学前缘》1998,5(1):119-130
系统地介绍了科学钻探中应用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活化测井、热中子俘获伽玛能谱测井和中子非弹性散射伽玛能谱测井确定元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详细讨论了在不同的岩性条件下如何选择和建立从元素含量向矿物成分转换的模型。最后,介绍了元素测井技术在KTB和ODP中的应用,说明元素测井技术对重建岩性剖面、了解元素丰度和矿物成分的变化、研究矿物在高温高压下蚀变所涉及的地球化学作用、显示岩石的不均匀性和重建地球化学剖面等方面有特殊作用。此外,元素测井技术对于精确计算骨架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井与井间相关对比,以及补足由于漏掉岩芯或岩屑而失去的有关信息,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Dur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Western Siberia, especially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Tyumen Formation, the presence of thin nonreservoir clay intercalations must be accounted for. However, the resolution of standard geophysical methods that are used to identify productive sequence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lay intercalations are included into the total thickness of reservoir rocks, which leads to considerable errors during resource assessment.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clay mineral content in sedimentary rocks is the gamma method or gamma-ray well logging, which is typically used for this purpose.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requires the knowledge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bundance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sediments; the contents of K, U, and Th; and total radioactivity. To solve this problem, four grain-size fractions (sand, coarse silt, fine silt, and clay)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sediments of the Tyumen Formation at the Lovin Field and were analyzed for naturally radioactive elements (NRE), total radioactivity,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tendencies foun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RE and total radioactivity in different grain-size fractions provided a methodical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lay mineral contents in the productive sediments of the Tyumen Formation at the Lovin Field using gamma-spectrometric data.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淮南煤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特点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以淮南朱集井田为研究对象,基于36个钻孔内6 208个煤系岩石自然伽马(GR)测井值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与生热率GR-A的关系式,计算不同岩石生热率及其标准差,结果得出,煤系沉积岩的G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泥岩83.83 API、砂岩62.23 API和煤34.32 API,岩浆岩的GR值为103.89 API,远大于沉积岩;岩浆岩的生热率也最大,平均1.63 μW/m3,约为煤的3倍,但因受岩浆岩侵入分期性的影响,其标准差较大。总的来说,朱集井田内煤系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区内大地热流的贡献量不大,但岩浆岩的高生热率对岩层生热结构的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13.
碧口群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铁庚  叶霖 《矿物学报》1999,19(4):446-452
碧口群是一套浅变质的中晚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建造,主要分布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其中火山岩主要由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列火山岩组成,还有少量的玄武-流纹岩系列火山岩和富钾流纹岩。下亚群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上亚群既有基性火山岩,又有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出露较少。火山财变质很浅,基本保持原岩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一系列图解,都一致判别为大肆秒火山岩主要是钙碱系列,也有少量的拉斑系列  相似文献   

14.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安徽明光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明光盆地第三纪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为主 ,晚期覆盖陆相火山岩建造 ,通过对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的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冲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在对明光盆地内各类陆相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陆相沉积体系域和地层层序界面的分析基础上 ,根据盆地的充填沉积序列划分出 5个层序 (三级层序 ) ,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 ,其层序发育皆不完整。在对其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明光盆地的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Guide defined that all stratified or quasi-stratified rock bodies of the earth crust, including sedimentary, igneous, metamorphic, solidified and unsolidified on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research contents of stratigraphy. Traditional stratigraphy mainly involves strata formed under gravity mechanism, plus a few kinds of bedded volcanic rocks such as lava, pyroclastic rock and volcanic ash, as well as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and volcano-sedimentary rocks. These traditional strata are regarded as Smithian strata in this paper. In modem stratigraphy, mechanism of strata formation includes not only gravity but also thermal (ophiolite), mechanic and tectonic forces (orogenic melange and tectonite). In these above-mentioned non-gravitative conditions, the strata,formed complying with their own mechanisms but not with the law of superposition of Smithian stratigraphy, are called non-Smithian strata here. In melange regions from orogenic belt, formations of nonSmithian strata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subduct-scrape-match, subduct-retm-n-match, and subduct-overthrnst twits.  相似文献   

17.
朱铭 《地质科学》1990,(2):166-172
本文提出的天然气藏定年途径是建立在围岩与天然气藏之间放射性成因氩扩散与积累模式基础上的。中原油田部分钻井天然气形成年龄的计算结果,表明其自生自储天然气藏的形成始于21.5Ma前。  相似文献   

18.
史密斯地层与非史密斯地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国际地层指南中指出, 地层学应扩展为包括对构成地壳的所有岩石体的描述.所有各类岩石(沉积的、火成的、变质的、固结的和非固结的) 都属于地层学和地层分类的总体研究范畴.传统地层学主要针对沉积成因地层, 虽然拓展包括了一部分火山喷出岩, 如熔岩类、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灰等层状火山岩, 其形成的力学机制基本上是重力机制, 即向地心方向受重力作用逐渐累积.本文将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地层及其适度扩展物(如沉积变质和沉积火山岩类) 称之为史密斯地层.现代地层学概念中, 形成地层的力学机制不仅仅是重力, 而且包括了热力(如蛇绿岩)、机械力或构造力(如混杂岩、构造岩等).非重力机制或非沉积成因的地层, 亦都有时空顺序, 其顺序服从各自的力学机制和成因, 但不服从史密斯地层的叠覆律; 这些非重力机制形成的地层不属于史密斯地层学的范畴, 本文称之为非史密斯地层.造山带混杂岩区主要依据构造力作用机制不同, 其非史密斯地层形成方式可区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