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结构与t—s图解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台湾海洋工作者的调查分析资料,对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及t-s图解特征进行分析,按其相似性特点进行归类和分型,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异同之处。主要结果如下:1.冬、夏季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类型有6种,t-S图解类型为9种。2.冬季台湾近海的水温垂直分布存在着一层、二层、三层结构,夏季多为三层结构;冬、夏季的盐度垂直分度为二层和三层结构。3.台湾西南、南和东北近海t-S图解类型复杂,出  相似文献   

2.
黄、东海陆架海域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划分与温跃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黄、东海陆架海域1997—1999年4个季节调查的CTD资料,采用拟阶梯函数逼近法对温度垂直剖面拟合逼近,然后按拟合均方差和跃层强度对黄、东海陆架区的温度垂直结构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类型:三层结构型(T型)、主跃层上位型(U型)、主跃层下位型(L型)、多阶梯状结构型(M型)、异常结构型(A型)和垂直均匀型(H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在黄海区域为:春季呈L型;夏季呈U型;秋季呈T型;冬季呈H型。东海北部春季基本呈T型;夏季西部呈T型,东部呈U型;秋、冬季演变为H型;东海南部春、夏季主要呈L型;秋、冬季除近岸出现逆温类型外,大部分区域呈H型。利用风和潮的混合卷挟模式阐述了各种温度垂直结构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了黄、东海陆架海域的主温跃层特征值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水文状况,已有一些研究(肖晖等,1988;曾刚等,1988),但对海峡中部和东部海域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对该海域海水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拟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台湾海峡海域的水文状况、水团结构和海水的垂直混合过程及其机制,对该海域的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开发也有现实意义。 本文所用资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福建海洋研究所1987年7月11-20日和8月25-29日在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进行的两次“上升流”专题调查中搜集的,调査站位如图1所示。这些资料包括南森站资料和CTD资料两类。前者系利用南森采水器和颤倒温度表获得,观测层次采用浅海标准层次(即0,5,10,15,20,25,30,50,75m,…底层)。后者系用美国 Interocean 公司513D型多要素探测仪(CTD)获取,为连续取样,该探测仪深度、温度和盐度的观测误差分别为±0.03m,±0.02℃和±0.05。 两次调查期间的天气状况基本相似。第一航次期间天气形势较稳定,多为晴和少云。第二航次期间天气形势基本与第一航次相似;但8月30日因受合风影响,天气状况趋于恶劣,F断面未能进行观测。在两次调査期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的风向较稳定,多为南-西南风,仅个别测站出现东南风;风速変化也较小,一般都在2-5m/s之间,最大风速为9m/s。调査期间气温较高,大都在26.8-28.8℃间2最高为29.4℃。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归纳出3种赤潮发生前后水温、气温和气压的演变模式,并论述各种演变模式与赤潮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归纳了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前后阶段水温、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范围以及演变特征,说明了升温降压天气过程、温压稳定过程以及相对于多年月平均值偏暖的年份或时段均有利于赤潮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该海域约70个测站的温、盐资料,获得以下结果:(1)夏季在对马暖流的源区,于10~75m水层内,其流路成一明显的分界线,左(西)侧温、盐度较低,右(东)侧温、盐度较高。(2)夏季对马暖流源区存在着三种海水:高温、高盐水,高温、低盐水和高温、次高盐水。(3)夏季朝鲜海峡地区,东水道的温、盐度高于西水道温、盐度。(4)1987年,东海黑潮区、长江口、杭州湾外及东海酉南部海域,夏季的表层盖度,皆比1989年同季、同一海域的盐度偏高;而对马暖流“东海段”却出现相反的低盐现象。其原因之一,1987年冲淡水势力极强,几乎盘踞了对马暖流源区的大部分海域,使源区盐度下降,并随对马暖流北上输送的缘故。其中:(1)和(4)两点认识系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6.
自五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对南黄海124°E以西海区曾进行过不少的调查研究,对该海区的水文特征、水团结构和海流系统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对124°E以东海区的情况了解尚少,所以有些问题,如黄海冷水团内部的温盐结构,黄海暖流以何种形式和以何路径进入南黄海等等,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引用198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联合调查获得的Mark-III CTD 资料和浮标测流资料(站位见图1),拟对南黄海秋末温、盐度垂直结构及其与流系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等时厚分层假设,建立海水温盐垂直结构的声反射回波计算模型,并对实际海洋层结状态的声反射回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声反射回波幅度变化的位置和海水介质温盐梯度变化不为零的位置一致,回波幅度和梯度变化幅度成正比;而回波的极性反映了梯度变化的趋势。将该模型用于反演试验,能够直接得到海水温、盐垂直结构反演结果,效果较好,克服了以往反演算法中不便于密度和声速分离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区1988年6月存在的几种主要类型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特征,并讨论了各种类型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北部海区1998年2~3月温、盐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2 ̄3月台湾海峡北部海区的CTD资料,进行温、盐垂直分布特征的分析,同时根据温、盐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海域温、盐特性的区划。结果表明,在研究海域的西侧,温、盐的垂直分布具有层化结构;在研究海域的东侧,温、盐垂直均匀一致,且呈高温高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 1991~1995 年间胶州湾 10 个测站所获海水温、盐度资料,结果表明:胶州湾水温场的空间结构分为冬季型和夏季型两种类型。水温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黄海水入侵及潮流的影响。盐度场的空间结构比温度场单纯,只存在一种类型。盐度变化主要受入海径流、降水、黄海水入侵及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统计了2006—2007年中国近海环境调查的透明度数据,绘制了中国近海4个季节的透明度分布图,分析了透明度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水深和入海径流对中国近海透明度分布影响最大。总体上,除长江口等重要河口区外,透明度等值线分布趋势基本与等深线一致,即近岸浅水区透明度最小,外海深水区透明度最大。由渤海至南海,透明度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统计表明,冬季透明度最小,夏季透明度最大。从透明度分布特征上看,长江口及其以东海域随季节的变化最为显著。而从透明度值变化上看,渤海海域随季节的变化最为显著。与历史数据对比,渤海、长江口以东海域及海南岛以西海域透明度值的观测结果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
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区1997年8月的CTD资料进行了温、盐垂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调查海域存在温、盐跃层;台湾浅滩南部和东南部海域的温、盐垂直结构较为复杂,这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有关,但下层海水的低温高盐特性仍表明这一海域是上升流区;泉州外海的下层存在低温高盐海水的爬升,但没有影响到表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本区27 个表层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对本区沉积作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区以冲积沉积和海滩沉积为主,在潮沟处有浊流沉积。由于本区水动力作用较强,特别是近岸区,所以沉淀下来的主要是滚动组分,即一些颗粒粗的砂和粉砂,而细粒悬浮组分泥难于沉淀,大多被海岸流带往他处,一些被粘土矿物吸附的有害元素也同时随之带走,不会累积为害。故本区为良好的海洋放流场。  相似文献   

14.
The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SST and SSS) in the Taiwan Straits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SST and SSS underway measurements in August,1999.The characteristics of SST and SSS are summarized as foloows:There are several upwellings and diluted water in the Taiwan Straits.The upwellings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those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hose around the Taiwan Shoal.There are three sources of diluted water:diluted water of the Jiulongjiang River,diluted water of the Zhujiang River and diluted water of the Minjiang River.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东北和西北部沿岸海域的浮游多毛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瑞平  黄将修 《台湾海峡》1998,17(3):351-354
本文报道东北季风初期台湾东北和西北部沿岸海域的浮游多毛类,计11种。文中对2种新纪录种类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秘鲁外海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种类,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根据2003—2004年和2006—2009年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生产统计和海洋表面温度(SST)等资料,使用空间距离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各年间渔场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年产量重心的分布都存在一定差异,产量重心在经度上随月份整体上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在纬度方向上1~6月整体上呈向北移动的趋势,7~12月则表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2003、2006和2008年;2004、2007和2009年空间分布格局各为一类。空间距离分析表明,2006和2009年产量重心差异最大,其中前者平均产量重心为82°23′W、12°53′S,后者为81°47′W、14°27′S,南北相差约1.5个纬度。研究认为,渔场分布的月间变化是由茎柔鱼南北洄游所引起的,年间渔场分布差异与SST等海洋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文中将海洋分为具有密度阶跃的两层,设各层内各物理量与深度无关,用推广的ADI方法进行包括潮流和风海流的二层流场计算,待流场计算稳定后,与温度扩散方程和上均匀层深度预报方程相耦合,对黄渤海区表、底层温度和上均匀层深度作了为期4d的试报。然后,通过温度垂直剖面自模函数预报出三维的水温场。试报结果表明,整个模式的预报性能及试报结果与实测的吻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2007年在海南岛近岸区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近岸区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近岸区鱼类丰富,共捕获283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0属,暖水性种占83.4%,暖温性种类16.6%;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共有种分别为12种、173种、283种,与黄渤海、东海、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共种分别为75种、217种、186种、131种和151种;相对资源量指数与相对资源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值在夏季,最低值在冬季;优势种(IRI≥500)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鯻(Therapon thraps)、棕斑腹刺魨(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整理和分析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海流资料,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台湾东岸的黑潮路径,无论是表层或深层,都是冬季偏酉(距台湾东岸较近),夏季偏东,春、秋两季的介于冬、夏季的路径之间。(2)台湾东岸黑潮的流速,具有夏、春强而冬弱的特点。(3)台湾西岸近海的海流,除表层受风的影响较大外,10m层开始,尤其是近底层,冬、夏两季皆以北向或东北向流为主,呈现出一派北向流的路径。这与传统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