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用应变能分析了莫尔强度理论,从中得出结论是该莫尔理论考虑了应力σ_2(=σ_3~-)和静水压力的影响,但没有考虑应力σ_2变化的影响。此文最后分析了应力σ_2变化对极限莫尔圆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考虑应力σ_2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杜汉莫尔(Duhamel)问题在渗流理论与渗流计算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广泛实用价值.本文给出了杜汉莫尔问题一个新解答;从数学与物理的结合上论证了新解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举例说明了新公式的实际应用;对杜汉莫尔定理(古典解),从物理意义上提出了点滴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用莫尔-库仑准则判断软弱结构面的破坏及滑动问题,明确提出较为完善的判断依据和方法步骤,归纳出α值域法和应力比较法,并引出破坏度和滑动度等量,进而对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判断同岩体稳定性的关系作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线阵CCD分辨率高、像素均匀等特点对光栅莫尔条纹进行细分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新技术。由于CCD具有自扫描能力,能将光强随空间分布的莫尔条纹信号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从而可以对光栅刻线的像的移动进行精确定位和直接数字化,改变传统莫尔条纹位相细分方法,实现对光栅栅距进行高倍数的细分。  相似文献   

5.
台湾集集7.6级地震前后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运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福建GPS网的5期观测数据(1995、1997、1999、2001、2003)进行了统一处理,得到4个时段(1995~1997、1997~1999、1999~2001、2001~2003)ITRF2000的站速度、福建地区的整体旋转参数和主应变参数。福建地区存在一致的南东向运动地震前(第1时段)运动速度平均为32.1mm/a;震时和震后两年时间内(第2时段)运动速度大幅度增加到38.7mm/a;震后第2个两年(第3时段)运动速度相对于第2时段大幅度减小为30.0mm/a;震后第3个两年(第4时段),运动速率相对第3时段有较大增加并超过了第1时段。福建地区的主应变场,在震前主压应变率(12.4×10-9/a)大于主张应变率(7.1×10-9/a),地壳表现为弹性压缩,主压应变轴为N70.9°W;震后应变场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主压应变轴变成了主张应变轴,主张应变率(28.9×10-9/a)大大超过主压应变率(3.7×10-9/a),地壳表现为南东方向弹性伸展,第3时段与第4时段主压应变率逐渐增加,主压应变轴也逐渐恢复到震前的方向。福建地区从1995年到2003年地壳运动速度场与应变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反映了集集大地震发生前后区域应力场加强、弹性应变能积累,震时和震后弹性应变能快速释放与逐渐调整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探讨利用边长变化方法解算区域应变场,并用该方法对1999-2001年中国大陆及周边区域网GPS测站边长变化量进行分析,给出了该期间的中国大陆应变率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范围、密集的GPS测站的边长变化量进行连续变形分析,既能揭示中国大陆地壳应变的总体分布,又能显示局部地区的构造获得.总体上,中国大陆构造的水平变形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的地壳应变状态,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构建数字化三维地形模型,再添加区域地质岩石属性建立有限元三维地质模型,并施加重力和热荷载,进行有限元与实测应变分析。以九江地震台为例,利用有限元模型及台站实测温度和应变数据,展开区域应变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建模应变解算结果与实测应变结果较符,均值量级皆为10^(-5),都呈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趋势;模型热应变和定向应变分别能较好地反映温度造成的应变差异和不同方向的应变变化;模型应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应变的变化范围和量级大小,有益于缺乏实测应变条件的区域开展应变分析。  相似文献   

8.
潮汐线应变观测的地表平面应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潮汐线应变的组合观测资料获取地表平面应变状态和对潮汐剪切应变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我国部分潮汐应变观测点的理论应变状态和观测应变状态,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深入研究地震前兆的物理力学机制和观测台网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断裂带的现代形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断层形变观测揭示华北地区西部的速率大于东部。华北地区(特别是西部)的断层活动主要具有正断性质,但华北东部的逆断活动比例高于西部。断层应变累积率在包头6.4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明显增大,可能与地震孕育有关。呼和浩特-大同地带、渤海湾地区、莱州湾-沂水地段和太原盆地是现今压应变速率相对较大的地区,有一定的应力积累。水平应变反映出郯庐断裂带、河套-张家口-蓬莱隐伏断裂带等有明显的分段性,各段的活动及应变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三向应力及湿度状态改变对非饱和黄土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土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非饱和黄土的强度参数随含水量的指数型变化关系式,并验证了D-P屈服准则对不同湿度状态下黄土发生塑性屈服的适用性。不同三向应力条件和温度状态下的压缩试验表明,Q3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随着三向应力和含水量而变化,这种本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数函数来描述。与已有的模型相比,基于室内试验提出的半经验型黄土本构关系具有模型简单、参数少、易确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怀来形变综合台的地倾斜、洞体应变与钻孔应变等观测项目的台址条件、仪器设备、观测管理与倾斜、线应变、体应变固体潮汐观测的精度评定。该台是可与国内外知名台站媲美的优质台。  相似文献   

12.
断层形变的应变强度比动态图像与震例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索由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资料提取应变强度比 (趋势因子 SRT及压性因子 SRC) ,并借助最小二乘配置获得其时空域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的方法。利用中国西部甘宁青及川滇地区80年代后期至 2 0 0 0年 7月的最新跨断层形变资料 ,运用该方法获得了研究区的应变强度比动态演化特征 ,结合姚安 (Ms6 .5 )、景泰 (Ms5 .9)等震例进行综合研究 ,给出了中短期强震危险区动态图像预报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剪切型危岩主控结构面按受力机理归纳为压剪和拉剪两种形式,其本质是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断裂扩展问题。应用最大应变能释放准则,建立危岩主控结构面开裂角θ0和断裂韧度GIC的计算方法。选取重庆万州首立山典型危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其断裂角与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断裂角计算结果一致,主控结构面的开裂方向均是指向临空面方向,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正交归一化的复数矢量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复数矢量球面调和函数是球体位移的研究基础,采用复数矢量球面调和函数可把位移场的球形场和环形场一同表示出来,为地球各种动力学效应的统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研究了在球坐标系下弹性应变张量与复数矢量球函数的一些关系,为地球弹性动力学方程的解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A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faults, elastic rock physical properties, topographical load due to gravity and far-field plate velocity boundary conditions was used to recognize the seismogenic stress state along the fold-and-thrust belt of the Precordillera-Sierras Pampeanas ranges of western Argentina. A plane strain model with nine experiments was presented here to examine the fault strength with two major rock phyical properties: cohesion and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with bulk rock properties were applied to analyse faults. The stress field at any point of the model was assumed to be comprised of gravitational and tectonic components. The analysis was focused to recognize the seismogenic shear strain concentrated in the internal-cristaline domain of the orogene shown by the modeling. Modeling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four parameters, i. e., (i) distributions, orientations, and magnitudes of principal stresses (σ1 and σ3), (ii) displacement vector1 (iii) strain distribution, and (iv) maximum shear stress (τmax) contour line within the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ss is distributed in and around the fault systems. The overall orientation of of σ1 is in horizontal directions, although reorientations do occur within some stress weaker parts, especially subsequent to the faults. A large-scale shear stress is accumulating along the active faults of Tapias-Villicum Fault (TVF), Salinas-Berros Fault (SBF), Ampacama-Niquizanga Fault (ANF) and Las Charas Fault (CF), which could act as local stress and strain modulators to localize the earthquakesoccurrence.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陕北黄土高原油区TM图象的隐伏断裂和环状构造解译标志,建立了该区延安一带的构造格架,并分析了构造特征,提出了隐伏断裂控制环状构造的观点。最后,通过油气分布同新建构造格架的对比研究,认为环状构造集中区或隐伏断裂交叉部位是油气藏储存的良好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法在大骨节病区饮水水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正交试验法对陕西永寿等大骨节病区饮水水质及其与病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取得了如下初步认识:1)饮用缺乏Mg~(2+)、C1~-、SO_4~(2-)、HCO_3~-、Se、Sr等组分的低矿化度水,是导致大骨节病发生的重要原因。2)水中的Na~++K~+、Mg~(2+)、Ca~(2+);C1~-、SO_4~(2-)、HCO_3~-;可溶性SiO_2、有机耗氧量、矿化度;Sr、Se、Zn等含量(或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的任何一组最优组合,均可用来作为优质水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了非致病水的水质标准。文章还对所确定出的非致病水水质标准进行了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8.
塑性图是由卡萨格兰德(A·Casagrande)于1942年首次提出的,该图将阿太量(A·Aeterberg)界限(液限、塑限)应用于土质分类.本文根据塑性图判别理论并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省特殊土(黄土、三趾马红土、膨胀土等)进行了判别,结果为黄土位于CLY区,三趾马红土和膨胀土位于CHE区,其效果较好,达到了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三峡重庆地区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三峡重庆地区GPS、钻孔应变及数字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该地区水平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各站点相对丰都龙河站运动速率在0~3 mm/a,呈现一定的右旋特征;整个区域表现为压性特征,区域主压应变方向为NW向及NE向;最大剪应变等值线在渝西南、渝东北及与渝东南分别出现高梯度带,与主要地震活动区域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