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民乐MS6.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河西地区的流动重力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2003年10月25日民乐Ms6.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认为在空间分布上,地震发生前观测区出现了区域性的重力异常变化及与构造活动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并在震中或邻区产生局部重力变化异常区。在时间序列上,地震发生前,重力段差和重力测点先是增强,然后反向减弱,并在反向过程中发震。  相似文献   

2.
在2003年12月25日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前,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及邻区几个区域的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的现象。在得出的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区域发生了山丹-民乐6.1级地震,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分析对中强地震的地点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山丹交界处相继发生MS6.1和MS5.8地震,造成10人死亡、46人受伤,近5万人失去住所;村镇民用房屋、水利、生命线工程和学校、卫生院所等公共设施严重破坏。震后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填表调查核实的方法,取得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将灾区合理的划分为3个评估区,建立了每个评估区的每类建筑物的破坏比、损失比和基础数据资料,分10个专项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本次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结果。  相似文献   

4.
2003年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甘肃省地震局于9月20日提出了祁连山中东段地区6级左右地震短期预报意见,并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短临跟踪措施,得到了中国地震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奖励。根据本次成功震例预报实践中积累的不同阶段预报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祁连山地震带震情指标预警模型。依据预警模型及震情预警指标分层结果,将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以1~4表示的指标值,按成对比较法比较下层各指标两两之间对上层某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权重向量,并对模型的整体层次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前祁连山地震带震情预警值为3.1389,依据预警等级判定标准,震情预警级别为红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大同6.1级地震前后距其震中一定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及其特征。用地电攻关结果进行检验,效果较好。文中还就6.1级地震的地电异常现象讨论了地电方法预报地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2015—2020年期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2021年3月19日比如6.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约3年的重力图像中出现穿过震中区的SN向重力变化梯度带,其形态和持续时间与现有典型指标一致,表明重力变化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本次地震孕育过程中所引起的重力异常信号;②实测重力场变化与正断型断层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在形态上基本一致,结合本次比如6.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以正断为主,推测羌塘块体EW向拉伸运动为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  相似文献   

7.
8.
总结分析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在甘肃山丹-民乐6 1级、5 8级地震的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1)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丛集和地震活动水平的明显增强现象,以及一些显著地震事件的发生和有序迁移;(2)震源区外前兆异常出现大幅度同步变化的短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
吴国华  罗伯华 《地震研究》1993,16(2):124-131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后,使用2台Worden重力仪在7.6级地震震中附近的大塘乡下扎二进行了定点场地重力测量,本文对这次重力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观测期间在竹塘附近发生的二次强余震(11月27日,M=5.9,11月30日,M=6.7),震前引起了约30×10~(-8)ms~(-2)的重力变化,并且认为这二次强余震的孕育过程可以用DD模式来进行解释,据此初步估算这二次强余震之前的最大应力值约4×10~7达因/厘米~2,应变值约4×10~(-5),震源体的隆起约12厘米。  相似文献   

10.
阿木.   《地震》1989,(6):7-12
本文分析了乌什6.4级地震的序列特征,该序列是主—余震型,余震空间分布呈北西向,序列衰减正常。现场开展了多种测震学预报方法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方法对中强地震有一定的预报信息。利用强余震的准周期性等方法较好地预测了5.2级余震。  相似文献   

11.
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方法分析研究了1996年5月3日包头西6.4级前后震中周围300km范围内水化群体异常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包头西6.4级地震发震时间进行短临预测,证明了该方法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甘肃省民乐一山丹发生了6.1级地震。震时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强烈有感、海北州西海镇部分人有感,祁连县三个乡镇的部分民用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后,青海省地震局(包括西宁市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组汇同海北州地震局、祁连县地震办公室和祁连县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受灾区的震害损失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评估。利用3天时间顺利完成了民乐地震对祁连县造成的震害损失的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后二十天,即9月12日04点45分53秒发生了一次6.7级的强余震,在距微观震中约4公里处获得了强震记录。其最大水平向加速度值为123.8伽,是最大竖向加速度值的四倍。这次地震的反应谱峰值周期比海城、唐山、松潘地震都长。因此,虽然在微观震中处地震动强度相当于烈度7°,但震害却仅是6°。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云南区域台网有20多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宁洱6.4级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实地考察得到的Ⅵ度以上烈度区内或者其附近的4个强震台站,从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与烈度的对应关系来看,与实际震害现象反映出的烈度有一定差异。究其原因,地震动幅值的大小和震级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也和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及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从场地因素的角度出发,从覆盖土层、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等方面对造成强震动记录值偏大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云南地区地震动研究场地影响的考虑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场E具有日变倍9(天)周期性和振幅|E|变化特征;4大地电场EW分量的极性变化.根据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有可能做为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前兆信息及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6.
张辉  刘小凤  赵凌云 《高原地震》2007,19(3):《高原地震》-6-9,20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县和山丹县境内发生了Ms6.1与Ms5.8级地震,对震区200km范围、震前2年内发生的地震,及对震后部分余震矩张量反演得到它们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区的背景应力场及应力轴的整体特征,根据发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对平均应力场变化分析,寻求民乐地震的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5月25日四川青川发生Ms6.4级强余震10个流动强震台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资料,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强震动自由场、加速度衰减影响场和近场加速度频谱进行了分析。根据强震动流动台在黄土地面的实际观测数据,与相近的基岩山洞专业台站的观测值对比,黄土地面的自由场加速度较基岩台的记录放大4~5倍,而优势频率也向低端移动1倍。从地面加速度分析,6级左右中强地震的极度破坏区半径大约60km。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抗震设计时,应该考虑地形影响因素,适当提高典型山区场地工程或民房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峰值加速度增大5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某些强震及中强震(MS>5.0)的波速比异常作了一些初步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地震的波速比异常的一些共同特征,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态、异常特征量(异常持续时间与异常幅度)和异常的统计分布特征.此外还讨论了波速比异常的特性与地震序列类型、震源深度及震源机制的关系,探索了波速比异常与波速异常间的关系.最后还指出了地震活动性与波速比异常的某种对应关系,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北6.2级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井网动态异常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观测井网部分并孔观测到一组由趋势到短临前兆异常,本文较详细地阐述这些异常点的分布及不同阶段的异常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显示出孕震过程中震源区应力应变积累过程与水位动态的内在联系,给出不少有益的启示,对地震预报前兆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