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和强烈反应。对墓葬保存条件的研究,成为大家主要探讨内容之一。汉墓的良好保存条件,最根本的是在地面二十米以下筑成了一个不透气、不透水的空间墓室。  相似文献   

2.
地图是人们的另一双眼。湖南省地图编制史可以追溯到2100多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汉墓出土的3幅帛地图是公元前168年以前制作的,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地图。  相似文献   

3.
1977年12月1日18时57分(北京时间),在河南信阳县肖王公社陨落了一次陨石。这是我国目击陨落并保存的又一次大的石陨石。收集到的两块,其中1号重48公斤,2号重27.5公斤。它们陨落的地理坐标分别为:1号东经114°19′22″,北纬32°19′38″;2号东经114°18′12″,北纬32°20′31″。1号陨石坑口椭圆形,长轴方向280°。长轴长约70厘米,短轴约50厘米,坑深约48厘米。在坑口西边几米处,同时获得两小块陨石碎屑。2号陨石坑保存完好,坑口亦椭圆形,长轴方向260°。长轴长53厘米,短轴32厘米,坑深37厘米左右,东浅西深。落地擦痕不明显,坑口东壁倾角53°,陨落角较陡。  相似文献   

4.
胡济民 《湖南地质》1993,12(2):75-79
长沙马王堆汉墓填土与表土的孢子花粉组合,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它们的地质年代,同属於晚全新世;墓中的封土和夯土,是就地取材的;而封墓的白膏泥,则是从外地运来的,最大可能是取自古铜官窑址。  相似文献   

5.
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报告公布的系1975年至1976年用乙炔(C2H2)气体计数法和1977年底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的部分地质样品年代数据。另外,为了验证液体闪烁计数法的可靠性,用液体闪烁计数法又测定了湖南长沙马王堆两个考古样品,在此也再次公布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陈孟莪  曹瑞骥 《地质科学》1966,7(2):185-188
本文记述的古藻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鸿允、刘钰等1960年夏在滇东马龙县纳章村震旦系灯影组底部采集的。笔者采用古藻类化石微体研究法对标本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藻类微体构造保存良好,值得描述。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转换断层沉积盆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这里说的金沙江是指流经西藏和四川分界线的一段)。笔者认为,该断裂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古代转换断层。在这个断裂带内,存在一个二叠纪—中三叠世的转换断层沉积盆地。这个古盆地里面的岩浆和沉积建造部分保存到今天。  相似文献   

8.
涠西南凹陷A井区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下亚段发育了大规模的砂砾岩沉积。岩芯观察及分析化验资料表明砂砾岩沉积发育丰富的能够反映浊流沉积的鲍马序列、冲刷充填及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并具有直线一段式和上拱一段式等粒度概率曲线类型。垂向以多个底部发育冲刷充填构造的正旋回叠加为特征,整体表现为正序。沉积特征表明砂砾岩为湖底扇沉积。综合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及垂向地层叠加样式等方法,在流一段湖底扇内共识别出3个五级层序,将湖底扇沉积划分为3期。各旋回湖底扇砂体厚度与平均波峰振幅、能量半时及瞬时频率等地震属性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结合钻井及录井资料分析与地震属性分析,对3期湖底扇砂体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各期湖底扇具有左右迁移摆动、垂向叠置发育的特征。由于受到3号控盆断层和0号隐伏断层的影响,使得涠西南低突起北缘发育的5号断层幕式活动,导致研究区可容空间发生转换,构造运动控制的可容空间不均衡转换是控制流一段湖底扇砂体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秉伦 《地质科学》1981,(2):159-163
研究气液包裹体有三个基本前提:(1)包裹体形成时,其内函物为均匀相;(2)包裹体形成后,其体积无明显变化;(3)包裹体封闭后,没有物质的加入和逸出。在这些前提下,才能利用包裹体的研究资料,来探讨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缺此,就失去研究包裹体的意义。因为只有在矿物形成过程中,封闭在其中的包裹体,才保存了原始矿液。所以在研究包裹体时,首先要认出那些包裹体是在矿物形成时形成的,那些是在矿物形成后形成的。前者称为原生包裹体,后者称为次生包裹体。  相似文献   

10.
闽西南马坑式铁矿主矿体的层位和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金锭  鄢庆南 《地质科学》1980,15(4):331-339
闽西南马坑式铁矿的层位和时代,以往因缺乏化石证据,意见不一。有中石炭统下部、下中石炭统或石炭二叠系种种说法。 1978年,我们在上杭县湖洋矿区的毗邻处庐丰发现了颇为完整的石炭系剖面,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保存尚佳。本文是在系统测制地层剖面及研究其中所含动植物化石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来我系师生在长汀、永安等地区收集的资料写成的。  相似文献   

11.
沁水盆地煤系页岩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地质与勘探》2018,54(2):395-403
本次研究分析了石炭纪-二叠纪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测试数据和地质资料,依据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含气性等特征,探讨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成藏模式。在生气模式方面,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以自生为主,他生为辅,煤层作为补充气源,热演化进程方面要求低于海相泥页岩;在储气模式方面,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储层更加致密,孔隙度更小,对游离气的存储能力相对较差;在吸附气存储方面,储层的最大吸附量受控于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在保存模式方面,页岩气保存受泥页岩厚度、构造埋藏史、基本构造形态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且任一种不利控制因素可能破坏页岩气藏。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是生命物质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构成蛋白质的“砖块”。一个最简单的氨基酸分子至少必须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的官能团。在生物的蛋白质中通常只包括有二十种氨基酸,叫做蛋白氨基酸。但是自然界还存在其它种类的氨基酸,因为它们一般不存在于蛋白质中,所以叫做非蛋白氨基酸。除了最简单的甘氨酸外,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一个以上的不对称的碳原子。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氨基酸可以存在L和D型两种结构的对映体。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都属L构型。  相似文献   

13.
王光权 《物探与化探》2005,29(4):369-373
圆梁山隧道穿越由碳酸盐岩构成且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毛坝向斜。应用物探方法, 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灰岩地区深埋长大隧道做物探超前地质预报, 最好先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 查明各种构造、岩溶发育区、油汽囊等的位置、形状、规模和埋深, 对地质情况有一个半定量认识, 然后在开挖的掌子面附近开展负视速度地震反射波法, 精确预报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  相似文献   

14.
虽然沉降-埋藏史模拟技术在油气地质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却很少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随着高产高效矿井和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展开,对煤田地质研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把沉降-埋藏史模拟等新技术引入到煤田地质研究中。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西大滩矿区的研究为例,根据煤田地质和沉降、埋藏史模拟技术的特点.介绍了用于煤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沉降-埋藏史模拟技术方法,并对西大滩矿区侏罗纪煤系的沉降-埋藏史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中生代阶段(J1-J3)和新生代阶段(E—N),其间被白垩纪时期的盆地抬升剥蚀所分开。实例研究表明,沉降史和埋藏史模拟技术为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定量或半定量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有机质类型、脆性矿物含量、页岩层厚度、埋藏深度、构造形态等七大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认定该区分布广泛的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大,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气源条件。页岩厚度较大,埋深较浅,脆性矿物含量较大,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页岩气的压裂与开采。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但是勘查程度低,缺乏对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和龙潭组泥页岩埋藏深度适中,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野外调查、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和资料对比等手段,对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泥页岩进行了页岩油气成藏条件与保存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地层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和储集条件,但有机质成熟度变化大,构造活动复杂,导致了区内不同地区油气保存和富集条件的差异。建议在重点地区开展页岩油气保存条件和埋藏演化史的精细研究,以寻求突破,力争带动整个下扬子地区的勘探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两次资源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对比,认为值得对古生界进行大规模油气勘探。分析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滞后的原因是地史发展的顺序为先海后陆和海相沉积深度比陆相的大。归纳阐述了适用于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的10条基本石油地质认识,指出了我国海相沉积深度大、年代老、生油争议多、气比油多、遭破坏多等特点,建议开展区域地质、碳酸盐岩生油、古隆起带、逆掩断层带、盐下油气、碳酸盐岩储集性、油藏破坏与保存的关系、新技术与新方法等8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77,12(4):377-389
趋势面分析应用于构造地质学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本文除一般沿用前人的分析方法外,在陈太源同志的启发下,对趋势面分析结果的解释采用了构造力学的理论。一、趋势面分析的数学原理趋势面分析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多项式趋势面分析,一是富里叶趋势面(又称调和趋势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的E地区潜山风化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储集体地震属性的预测工作,开展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在充分掌握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对比,设计了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集体的整体研究方案。同时对其中采用的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了地震属性与岩石物理性质之间关联性的分析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分析潜山风化壳内部储集体结构和预测油气储集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井位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81,(3):294-296
近年来出现了用数学方法处理地质工作中的分层、分带或分段问题。费歇分段法(W.D.Fisher,1958),即“最优分割法”被普遍采用。应当指出,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曾对这个方法作了一些分析讨论1)。为了克服费歇法的不足,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另一种算法,称为简单分段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