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财政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政策机理与历史成效,对土地财政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折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现行征地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演化而来,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结果。这两个制度的结合,形成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社会分配不公等弊端日益显露。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政府最终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3.
“两税”下放,自然有利于充盈县市财政,至于和诟病已久的“土地财政”有何关联?是遏制“土地财政”还是助推“土地财政”,抑或两者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边倒地否定土地财政,似乎它一无是处,是十分危险的。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创收手段,因此土地财政是土地价格上涨的根源。土地价格上涨推动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如果不从源头入手改革,那么对房地产的调控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是一个收支并存的概念,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土地财政无疑给地方政府缓解了很大的压力,保证了城市的稳定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而且,各地的土地现实状况并不一样,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对于湖南地区来说,房价这一块均属于3、4线城市,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康的,土地财政给房价带来的影响也不是那么显著。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下半年,土地市场逐渐转冷,地方财政收入受到显著影响。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业内人士表示,卖地换钱最终还是存量透支行为,土地财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只有彻  相似文献   

8.
在财政赤字和政策制度等压力下,地方政府"双二手"供地策略使得公共物品供给不均衡、产业结构升级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地区经济增长缓慢。本文基于2004~2017年全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公共物品和产业结构门槛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门槛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在跨过公共物品和产业结构第二门槛后分别下降了0.04、0.07;在跨过第二门槛值后,东中部地区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普遍低于西部地区。由此可见,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尤其是在东中部地区。具体影响路径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房地产和低端制造业的无序扩张。提出了提高民生指标在官方考核中的比重、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土地供应、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9年的土地市场有很多看点。一方面,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土地政策保持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市场空间相对宽裕,自身发展比较平和;另一方面,土地、房产、金融、资本等市场的关联程度前所未有地紧密,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现象,热点话题不断。同时,关于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探索实践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众多的公共事业建设项目纷纷将目光瞄向了土地出让金,土地财政似乎成了取之不尽的自动取款机——其背后是陷入两难境地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惠民县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环境,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缺乏、增减挂钩建设资金不足、拆迁补偿安置难度大、基层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该文围绕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建立农村社区规划、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安置补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本刊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土地调查规划院)周甬涛副院长的邀请与接洽,2011年6月10日,本刊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郁钧,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专程赴北京拜访了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黄小虎研究员,并进行了专题访谈。黄小虎研究员以其广博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国内外现状以及上海特点,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存量土地的合理开发、工业用地及其地租地价、土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及土地确权等问题,发表了富有建设性的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对于国土资源科研与管理具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黄教授还慷慨惠赐大作,本刊将在"国土资源论坛"专栏陆续刊发,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洛杉矶县住房供应规划中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整治与我国县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农村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整治在目的、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确定、公共参与、与总体规划关系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我国目前县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杨艳  王海刚  田芳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4):54-57,67
结合北京市房山区发展规划,针对区内土地储备工作及土地开发项目实际,分析土地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土地储备与城市化进程关系,提出新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有效缓解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的相关建议。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总面积为2019km^2,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常驻人口91.2万人。根据北京2005~2020年总体规划,房山区被赋予首都西南枢纽、友好产业新区、山水文化名城的功能定位,确定了“三化两区”的新思路和构建“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1](图1),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推进房山区新型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曾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效率,而时至今日其运作推广却陷入了困局。本文通过对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研究,分析了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运行机制和实施困境,同时在新的土地流转发展趋势下,为绍兴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资源紧缺是威胁世界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类似于国内已经开展的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概念及相关研究, 首次提出"虚拟土"和"虚拟土战略"新概念, 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不同管理阶段及其相关问题. 结合当前国家耕地总量平衡、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从土地资源的社会属性出发, 实证分析了土地生产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虚拟土概念及虚拟土战略下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框架. 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解决区域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思路. 建议: 在保证国家粮食基本自足基础上, 实行区域耕地总量弹性平衡政策; 成立专业性土地银行, 加快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强化土地使用权拍卖机制, 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透明度; 实施虚拟土战略举措, 构建新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加强开展虚拟土战略相关理论及其对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估算了该市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利用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潜力实现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从而测算出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淮安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24564.53hm2和28436.64hm2。测算结果可为规划和实施未来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等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已接近极限,产业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增量土地投入。本文在总结分析目前郊区建设用地现状基础上,就如何促进土地进一步高效利用、经济可持续增长、产业用地政策配套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