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是因为有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才使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得以完善,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所必需的耕地数量得到了切实保护。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自身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前期准备工作、外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及成果的验收与报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湘西地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沟谷深,使得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任务繁重,技术保障难度大。以GIS技术为依托,结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筛选、评分、排序,并依据综合得分划定基本农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符合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山地地区更高效、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等关键环节,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作为研究区,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农用地分等调查、全国耕地地力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责任认定、质量调查以及评价分析,给出了一套适合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技术路线、流程与方法,为湖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专项工作的高效、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进一步表明了在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决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新的管理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辽宁将把保护耕地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以切实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辽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将坚持耕地质量等级从高到低、优质耕地农用为先,先从控制发展规模的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周边开始,由大到小,覆盖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并逐步从城市周边扩展到广大农  相似文献   

7.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三生"界线,明确国土空间生态、生活、生产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文章以田林县为例,分析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思路,探讨县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浙江国土资源》2014,(11):20-20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探索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有效路径,划定质优、集聚耕地为永久基本农田,有效配置耕地资源,对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济南市“三调”成果,从多维度构建耕地综合质量和“可恢复”耕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将济南市耕地划分为优质、较优质、良好、一般、较差、不稳定与生态保护6种类型,将济南市“可恢复”耕地潜力划分为优先恢复区、适宜恢复区、不宜恢复区。客观反映了耕地综合质量和“可恢复”耕地潜力状况,得到济南市耕地和“可恢复”耕地的资源时空配置,为济南市及其他市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借鉴,为耕地资源差别化管控和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实现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方式。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张给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带来了挑战,如何协调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两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亟待解决。本文以武汉市为例,结合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方法及LANDSCAPE模型(LAND System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Potential Effects)综合考虑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城市扩张的冲突,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试图协调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需求的矛盾,为"多规合一"背景下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方法借鉴,为优质耕地保护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参考。①运用LESA方法对武汉市的耕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②基于LESA综合评价结果,运用LANDSCAPE模型对武汉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模拟;③将LANDSCAPE模型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结果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结果进行数量、质量和空间形态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相当,质量差异不大。但在空间形态上,基于LANDSCAPE模型的划定结果明显优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布,形状较为规则。值得注意的是,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有15.8%将被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侵占,而LANDSCAPE模型能够有效避免这部分永久基本农田被侵占。  相似文献   

11.
基本农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按照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要求 ,在 GIS软件支持下进行了基本农田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其理论探讨。实践表明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完成基本农田管理 ,实现办公电子化、信息化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节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为科学管理及时、高效、准确地提供依据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将灾点分布密度、斜坡坡度、斜坡坡型、斜坡坡高、河流冲刷、岩土体条件、人类活动等七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GIS将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得到了各评价指标归一化图,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空间叠置分析功能将所有评价指标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得到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的分级结果。分级结果极大地方便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市级基本农田上图是以县级调查区域为单位,依据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及补划、调整的相关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落实到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计算统计县级基本农田面积,并逐级汇总出市级基本农田面积。该文针对菏泽市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保证措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主要上图成果及分析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GIS空间数据的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数据直接影响着GIS应用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和应用目标的真正实现,因此,有效地控制空间数据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该文结合山东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建库实践,分析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及影响,根据空间数据质量标准,采用软件检查和人机交互检查2种方法,制定各工序相应的检查方案,以减少误差,防止粗差。  相似文献   

15.
对史前聚落遗址的分布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史前人类对环境的选择策略以及聚落系统的演变规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史前聚落遗址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聚落选址与区域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水系等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时期的史前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400m、坡度小于3°、距离河流在3km以内的地带。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IS技术为基础,针对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概率及各种隐患表现的定性或定量具体内容,利用GIS-RTSIS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标示事故黑点信息和空间分布,并研究引发交通事故的各种因素,在有效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系统问题的同时,找到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途径,为道路安全评价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文章以哈尔滨市GIS-RTSIS模拟示范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有关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的框架设计、系统研制及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构建GIS一体化数据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GIS是集图形、图像、属性等多种数据源于一身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就是如何构建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GIS空间数据库管理机制的不足,然后介绍了目前数据库领域中一种新型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分析了采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建立GIS空间数据库的现实意义和优势,对开发基于面向对象数据模型(OODM)的GIS一体化数据库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有关实现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在GIS中应用的两个拓展领域。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投资省的特点。随着BRT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运用,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投入BRT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且大部分已经投入使用。该文以枣庄市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为例,以GIS技术为基础平台,构建OD成本矩阵、LOGIT路径选择等数学模型,对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联通中转换乘站点的规划布局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研究站点区域内的人口密度、道路状况、居民出行意愿等影响变量,建立相应的叠加分析模型,为决策者进行经营调度,开辟新的BRT线路站点提供决策支持,也为其他中小型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社会数据主要以各种级别的行政单元为统计对象,这往往会掩盖行政区域的内部差异,当区域内部差异较大时,这些数据就无法真实反映区域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分析方法,本文给出了经济统计数据空间离散模型,分别计算得到了1995、2000、2005年三个年份的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离散数据(公里格网数据),并由此计算得出1995-2000年、2000-2005年两个时段的中国三次产业空间结构变化空间数据。与传统的以行政区为对象的产业结构数据相比,产业结构空间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地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更详细地表达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为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