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然资源全域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潍坊市北部盐碱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经过实践检验的盐碱地保护利用成功路径、方法、模式,包括扩大农业生产空间、营造绿色生态空间、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拓展产业项目用地空间等,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复垦耕地,合理进行项目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地区蕴含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为2000m以浅经济型地热资源,经计算,全区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相当于125×10~8t,其中仅地下热水总储存量就达到4570×10~8 m~3,可开采储量超过750×10~8 m~3,至少可以开采100a。如果形成以东营、河口、孤岛、广饶为中心的4个大面积系统的开发利用体系,并注重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三角洲19个地区2010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该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足迹均为赤字,人均生态足迹为68.396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14.057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54.339 hm2。反映出评价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被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南部冲洪积扇区浅层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发利用,早已形成了区域性漏斗群。通过对漏斗区现状特征、形成与发展、成因分析的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摆脱浅层地下水日趋枯竭和咸化的威胁,解决黄河三角洲南部地区供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前,省委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讨论并原则同意了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编制的《哈大齐绥地区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同时要求“大手笔”做好这篇文章,把哈大齐绥地区重度盐碱地建成我省的“工业走廊”,使其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山东省寿光市北部数量众多的废弃盐田和盐碱地为例,结合基础现状分析,介绍了废弃盐田和盐碱地复垦的必要性,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六个模式”,以期多措并举,助力寿光北部盐田和盐碱地生态全面恢复,打造更高水平的“寿北粮仓”。废弃盐田和盐碱地治理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理念,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创新性采用林盐结合、无土栽培、盐光互补等多种举措,为废弃盐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监测植被动态并确定其与气温要素的关系,有助于充分理解区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目前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植被研究多以年际展开,分析植被月度变化的研究较少。针对此问题,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长势对气温月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并对2000—2014年内共13个时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内植被特征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特征,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发展及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总结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市在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框架体系和重点领域,以及兰州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兰州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即以下三方面:一是以政府战略为主导的顶层设计;二是注重智慧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三是开创综合创新型智慧新区建设。最后针对目前兰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提出今后持续改进的3个着力点:一是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建立"绿色、协调、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9.
收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的"DLTB"层采用场模型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LCA"层,进行区域无缝覆盖,将这两类数据完整对应。对于无法一一对应的类别,采用"主要对应"进行对比。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别对应到国情普查中相同的类别时,类别面积不重复、不漏算。以全覆盖做全局对比,结合土地利用的其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进行细类比对、专题比对。以指标体系中分类含义为基础,兼顾实际,建立两类数据对照关系。以土地利用大类为基础,对普查数据二、三级类重新归类,形成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有对照意义的"大类"。统计各类地物面积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统计,总结该地区两类数据存在的异同,并分析差异的原因,为两类数据的相互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土地利用“涨势图谱”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分析黄河三角洲环境生态特征的基础上 ,以 4 0年 (1 95 6~ 1 996年 )来 4期土地利用数据合成的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及其“涨势”变化图谱为基础 ,研究不同行政单元上“涨势图谱”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并分析了耕地、盐碱地以及居民工矿用地在“涨势图谱”上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已集中连片改造为农田的盐碱地上,开展无人机遥感作物土壤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光谱指数响应胁迫诊断对于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典型滨海盐碱地集中连片旱作农田的主要作物——高粱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获取400 hm2滨海盐碱地多光谱遥感数据,并结合地面195个采样点的3个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壤属性数据,对该研究区域内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光谱指数响应胁迫诊断。基于土壤属性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绘制该研究区域内土壤盐分、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共5个指标含量的水平与垂直空间分布图。插值结果显示,5种土壤属性指标存在显著水平和垂直空间异质性。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结合土壤指标对光谱指数的重要性值,探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土壤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5种土壤属性因子均会对玉米和高粱生长造成影响,但主要胁迫因子分别为土壤速效氮含量(10~20 cm)和3个土层的盐分含量。本研究为大面积农情胁迫监测提供了一项有效的地面与航空协同监测方案,为盐碱地旱作农田管理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研究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三角洲1980年、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地转移及景观格局特征,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耕地是黄河三角洲最主要的地类,占比在60%以上,1980—2020年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之间。(2)1980—2020年黄河三角洲景观斑块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区域整体趋向简单化和聚集化。(3)黄河三角洲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环渤海分布,1980—2020年各级风险区转出最大面积均为更低级风险区,生态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砂岩热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东省砂岩热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及清洁能源应用需求,提出了地热供暖、梯级利用、多级取热、尾水回灌为适合山东省砂岩热储地热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及采灌均衡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以此模式建立的山东省首个砂岩热储地热回灌示范工程——德州市水文家园,示范效果良好,促进了山东省鲁北地区地热供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三只羊乡处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岩溶山区,土壤植被稀少,旱涝灾害频繁交替,生活水源严重污染,水资源严重短缺.文章通过对该区的水、土资源特征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展"多规合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底盘,统一城乡规划、环保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的空间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协调各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实施严格的空间管控。最后,以常州市新北区为试验区,分析各规划的差异并落实重点项目,引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超级寒潮"的来临,北方地区供暖"火力全开",却不免让人担忧雾霾频频造访,南方地区则"供暖"呼声一片。分布普遍、利用简便的新型清洁能源——地热的开发利用,或可以解南北之忧。据测算,我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每年。丰富的资源如果有效开发,可大大优化能源结构。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要达到5000万吨标煤。路线图、时间表已定,我国地热资源正迎来迅猛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的开发与建设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也成为新常态下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该文探讨了黄三角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探索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趋势和方向,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发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促进黄三角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鲁北地区于2001年已陆续开始应用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但区内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工作却严重滞后,制约了区内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促进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了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工作,前期在调查区域内开发利用现状和摸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地下水换热方式和地埋管换热方式进行了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采用热储体积法对该区的浅层地热容量进行了计算,得出鲁北地区浅层地热容量为29.386×1015kJ/℃;并根据适宜性分区结果,分别对地下水式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可利用换热量也进行了计算,得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0.848 9×1010kW·h,地埋管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6.526 1×1012kW·h。  相似文献   

19.
王勇 《国土资源》2015,(1):52-53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大连市提出"全域城市化"的理念以来,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连市也面临着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粗放利用,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国土资源》2007,(7):F0004-F0004
安连市现有土地面积358632.6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黏土以及矿泉水。近年来,安达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区段为载体,在严格加强土地管理的同时,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围绕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