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对耕地利用水平分区和经济水平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GI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内外有关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理论,设置了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监测指标,研究了监测样点的选取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结合WebGIS技术,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WebGIS的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以期为区域耕地质量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可视化、便捷式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流感监测系统的建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举措。为此,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国家,先后都建立了自己的流感监测系统。为了提高我国流感监测系统的水平,作者选出代表性强、特色显著的美国、欧洲和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作为典型,从地理流行病学的角度,着重对流感监测及其数据分析的地理分区、流感疫情动态变化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总结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者对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在综合考虑我国地貌特点、气候分区和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建议将现有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两个地理分区,细化为黑吉辽区、京津冀鲁豫区、长江中下游区、闽粤桂琼台区、蒙甘新区、晋陕宁区、渝黔川滇区和青藏区等8个流感监测地理分区;建议将现有流感监测系统引入基于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百分数的基线,利用归因肺炎及流感的死亡率,计算流感季节基线和流行阈值,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流感流行水平及其严重程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地理流行病学的发展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对流感及其他传染病的监测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成为保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针对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面向耕地系统调查监测技术体系问题,本文从耕地生产、生态系统内涵出发,构建面向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及监测指标,规划监测网络与样点布设方案,探讨地面调查协同多源遥感数据调查方法、自动化处理平台构建,展望耕地系统调查监测未来发展,旨在为耕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格局提供相适应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滨州市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据库为基础,提取耕地图斑(包括零星地物中的耕地部分),共计191044个图斑。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标准粮产量与自然质量分、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4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标准粮产量与利用等指数的相关性更强,在自然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农业投入和经营水平对耕地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基于Landsat-TM影像等基本数据源,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类型、位置和面积.采用RS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从数量特征和空间布局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用地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动态监测,揭示了不同阶段下通州区土地利用的转移规律和总体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受城市化影响在...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有很多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DRISI平台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研究区域,对2001年和2005年昌平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统一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式转换,输入IDRISI中的LCM模块得到2009年的预测土地利用图,并与基于TM遥感卫星影像解译的2009年图进行精度对比,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区2020年建设用地状况。结果表明:基于IDRISI中的LCM模块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结果显示昌平区202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增长了13.2%,过程中存在建设面积大量侵占耕地、植被的现象。文章建议研究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做到限制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长,提高其土地利用集约度,严守耕地红线,提升土地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我国应用航天遥感监测人为活动对环境影响开展试验研究的概况,列举了应用TM图像数据监测南京、北京等城市热岛效应,白洋淀水域萎缩,新黄河三角洲演变,淮北、苏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城镇扩展侵占耕地等实例。最后阐述了笔者的几点体会,着重提出要把遥感技术获得的图像数据及时转化为各专业有用的准确信息,必须努力发展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使遥感真正成为遥感而不是遥猜。  相似文献   

9.
一、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体系概述 (一)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概念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将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从空间和数量上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基于同一区域不同年份的图像间存在着光谱特征差异的原理,来识别土地利用状态或现象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对图像系列时域效果进行量化,通过量化多时相遥感图像空间域、时间域、光谱域的耦合特征,来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湘南地区15个典型县(市、区)作为研究区,收集、整理、制作研究区内影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社会经济等数据,从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扩展形态、城镇化扩展效益等方面对监测区内城乡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监测分析,为今后湘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数据和1∶400万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数据,从耕地的地形特征和土壤肥力两个角度,对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耕地自然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平原型、丘陵型耕地比重较低、山地型和陡坡型耕地比重较高;贫困地区耕地土壤肥力的平均水平和非贫困地区差别不大,但土壤肥力好和较好的耕地所占比重较小。本文还建立了包括地形特征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两个因素的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指数,从县域尺度对全国耕地自然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发现贫困地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指数在低值区集中的特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1.为什么要分区 <全国十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各地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的差异,在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政策分区基础上,根据上地资源状况与利用特点,进一步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包括两北区、两南区、青藏区、东北区、晋豫区、湘鄂皖赣区、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相似文献   

13.
探索对耕地质量实行全面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会召开。会议提出,要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形成相关评价标准、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相关制度,最终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存在极大的盲区,场地监测手段单一,绝大部分场地未布设为环,存在大量的土层基岩混合监测场地。从监测环境、映震效能等方面评价监测效能,个别监测场地存在严重的环境干扰因素,影响监测资料质量。本文探讨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优化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针对不同区域的耕地生产现状和可挖掘潜力提出差别化的耕地利用和保护政策,从宏观上为农业生产的管理指导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区域比较分析中常用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力优势指数的计算与分析方法,采用耕地数量与规模、耕地实际产出能力、可实现生产力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浙江省各县(市、区)的耕地生产能力和近期可实现增产的潜力水平进行了比较与生产优势的分区研究,提出了对我省耕地进行分区差别化产能提升与优化管理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应用1996和2002年两期的TM影像资料,对该市6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出该市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耕地、未利用土地的大量减少和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而水域、草地面积变化不十分明显;②6年间,成都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其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之间;③成都市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同时,相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部分地区冬闲田的面积呈明显增长态势。为了科学、合理及高效地利用冬闲田资源,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为实验区,利用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空间分布和农作物在出苗期和成熟期NDVI变化特征,构建了NDVI动态阈值法的冬闲田遥感监测方法,进而对研究区2007至2008年冬闲田的空间分布和闲置时间进行了提取分析。研究发现,2007至200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冬闲田总面积为20.55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49%。冬闲田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西北部的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西北部地区,其中,湖北、湖南和江苏是冬闲田分布面积最多的省份,3省冬闲田面积占了研究区冬闲田总面积的53.41%。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整理潜力作为农用地整理项目选取和项目时序安排的基础,在新形势下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济阳区为研究对象,在济阳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成果和2017年济阳区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基础上,运用arcgis,spss等分析软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济阳区数量潜力,运用产能核算方法分析其质量潜力,通过几何平均法对济阳区各乡镇(街道)潜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济阳区平均新增耕地系数为0.28%,共划分为5个潜力区,以二级、三级为主。  相似文献   

19.
兖州煤田采煤沉陷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采煤沉陷土地持续利用角度,依据沉陷土地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特性,提出采煤沉陷土地的分区方案;以兖州煤田为例,进行实用分区,并依据各分区的特点提出持续利用方向和方案;最后,根据分区实例,就采煤沉陷土地的持续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及水温的动态变化及地下水运移规律,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自2005年以来,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在区内开展了环境水文地质监测工作。作为一项新的职能,焦作市国土资源部门克服无专业机构、无专业技术人员、无监测设备等困难,从零做起,腾出专门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和监测设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从水位、水质监测入手,逐步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目前,该局已在市城区范围内布设长观点11个,其中国家级5个、一般级6个;建立水质监测点2个,布设统测点41个,监测控制面积达415平方公里,形成了比较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