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温对不同规格刺参幼参生长与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选取(0.50±0.07)g(A)、(2.53±0.42)g(B)、(23.87±2.46)g(C)3 种不同规格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ta)幼参, 设置6℃(I)、8℃(II)、10℃(III)、13℃(IV)4 个不同温度处理组, 分析比较了低温对工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近10年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对儿科护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研究的年代分布情况、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取检索结果为1778条,剔除国内外会议、报纸等数据,剩余期刊、硕士论文等合计为1650条;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年度发文数量依次为42、106、110、125、179、193、214、226、225、264、94篇;儿科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医院(1061条)、学校(490条)、研究所(4条)、其他(95条)等;选取排名前10的期刊,即《卫生职业教育》(80条)、《中国医学指南》(59条)、《中医药管理杂志》(39条)、《全科护理》(39条)、《基层医学论坛》(37条)、《内蒙古中医药》(34条)、《齐鲁护理杂志》(31条)、《护理实践与研究》(30条);高频关键词包括儿科护理(539条)、儿科(460条)、儿科护理学(235条)、护理(192条)、护理管理(91条)、应用(78条)、对策(69条)、教学方法(54条)、防范措施(54条)、护理质量(52条)、教学(51条)、细节管理(50条)、人文关怀(42条)、效果(40条)、满意度(36条)等;下载高频次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前10名依次为徐丽华等《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1049次)、王英杰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1042次)、戎艳鸣等《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876次)、叶华等《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689次)、邹华《PBL联合LBL在中医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595次)、赵海玲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591次)、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500次)、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465次)、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458次)、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444次)。硕士论文下载高频次依次为张颖《PBL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527次)、宋莉《临床儿科护理管理研究及其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37次)等;被引高频次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前10名依次为赵海玲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43次)、戎艳鸣等《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40次)、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30次)、王楠等《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29次)、刘芳丽等《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28次)、崔文香等《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27次)、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24次)、黄蔚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22次)、杨绍珍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2次)、帅国花等《“微信”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21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灸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灸法在国际上的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中以“Moxibustion”为检索主题词,年限为2010—2019年,将纳入的文献应用Cite Space 5.5.R2、Bicomb 2及SPSS 21.0对作者、机构、国家进行共现分析,对被引文献、作者进行共被引分析,最后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76篇。频次排前5位的作者分别是HUANGAN WU(67次)、HUIRONG LIU(39次)、LUYI WU(35次)、YIN SHI(29次)、CHUNHUI BAO(28次)。中心度排前5位的作者分别是SHUGUANG YU(0.13)、BAIXIAO ZHAO(0.12)、XIAORONG CHANG(0.10)、JING LI(0.10)、YIN SHI(0.09)。频次排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中国(739篇)、韩国(135篇)、美国(83篇)、日本(44篇)、英国(28篇);排前5位的机构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112篇)、北京中医药大学(67篇)、中国医学科学院(57篇)、韩国庆熙大学(50篇)、韩国东方医学院(48篇)。期刊载文量排前5位的分别是《世界针灸杂志》(182篇)、《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杂志》(116篇)、《针灸推拿科学杂志》(71篇)、《中医杂志》(58篇)、《医学杂志》(34篇)。被引文献排前5位的分别来自DENG HY、PARK JE、HIGGINS J、ZHOU EH、HIGGINS JPT 5位作者。而被引作者排前5位的分别是MACPHERSON H、PARK JE、CHEN RX、LEE MS、WU HG。抽取文献高频关键词32个,经共词聚类分析分为3个类团。结论:对灸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初步揭示了灸法研究现状及热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于2018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对我国考洲洋海域海水中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4个主要海水水质因子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4个水质因子DIP、DIN、COD、DO的平均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变化分别为:冬季(0.058 mg/L)、春季(0.046 mg/L)、夏季(0.009 mg/L)、秋季(0.006 mg/L);冬季(0.465 mg/L)、春季(0.171 mg/L)、夏季(0.064 mg/L)、秋季(0.040 mg/L);夏季(1.57 mg/L)、冬季(1.26 mg/L)、秋季(1.22 mg/L)、春季(0.89 mg/L);冬季(11.70 mg/L)、夏季(7.41 mg/L)、秋季(7.36 mg/L)、春季(7.18 mg/L)。评价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主要超标因子为DIP和DIN,夏季超标因子为DIP,秋季水质因子均满足要求。同时,本研究利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对考洲洋地区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初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季节性变化上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由高到低均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然而,同一季节不同评价方法的超标站位比例不同(单因子指数法:冬季占100%,春季占80%,夏季占10%,秋季则无;富营养化指数法:冬季占90%,春季占70%,夏季和秋季均为无;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法:冬季和春季均占80%,夏季和秋季均为无),比较分析表明,3种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评价作用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用药规律。方法: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系统筛选出吴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例(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及方剂175个,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中药组方规律及经验。结果:用药频次60次以上的药物为川芎(132次)、夏枯草(121次)、甘草(92次)、香附(92次)、当归(86次)、炒白术(81次)、茯苓(72次)、白芍(67次)、玄参(66次)、柴胡(63次)、鳖甲(60次)。设置支持度个数为35,置信度0.95,得出频次69次以上的药对为:夏枯草 与川芎(108次)、川芎与香附(82次)、川芎与当归(77次)、夏枯草与香附(75次)、川芎与炒白术(70次)、夏枯草与川芎合香附(69次)。结论:吴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主要以“活血软坚,疏肝健脾化痰”类药物为主,并可演变出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个,从而为中医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提供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要论述壮医儿科外治法的施治特点。壮医儿科外治法主要包括针刺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疳积、遗尿、惊风)、放血疗法(治疗小儿惊风、麻疹)、药线点灸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因伤食引起的泄泻)、滚蛋疗法(治疗小儿伤风感冒、风寒咳嗽、关节疼痛)、鼻饮疗法(治疗瘴毒、中暑)、药浴疗法(治疗小儿感冒、泄泻、惊风、盗汗、麻疹、水痘)、刮痧疗法(治疗小儿高热、消化不良、厌食)、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喘嗽、腹痛、疳积)、经筋疗法(治疗五迟五软、脑瘫)及推拿疗法(治疗哮喘、遗尿),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治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药用海藻资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药用海藻的种类组成及其应用。经初步鉴定南麂列岛共有海藻类400余种,其中已知具有药用功效的海藻111种(小于20μm的微型藻类为16种,20~200μm的小型藻类为9种,大于200μm的大型海藻类为86种),隶属于红藻门49种、褐藻门20种、硅藻门15种、绿藻门14种、蓝藻门8种和甲藻门5种。根据藻类的药理、生理特性及药用功效,可划分为9类:(1)抗菌药(AF);(2)抗凝血、止血药(AB);(3)抗病毒药(AD);(4)抗高血压药(AH);(5)清热解毒药(APT);(6)驱虫药(AI);(7)抗肿瘤药(AT);(8)抗心脑血管药(BC);(9)抗艾滋病药(AIDS)。  相似文献   

8.
海免(Aplysia)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e),腹足纲(Gastropoda),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海兔科(Aplysiidae)。在自然界中,多数来源于不同品种海兔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均由5对神经节和神经连索组成,它们分别是口腔神经节(buccal ganglion,BG)、脑神经节(cerebral ganglion,CG)、侧神经节(pleural ganglion,PLG)、  相似文献   

9.
采用Hemacolor染料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鲫鱼(Carassiusauranus)、牛蛙(Rana catesbeiana)、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等5种水产动物血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对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湿热证患者的基础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特点。方法:选择86 例PCOS湿热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女性86 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月经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比较2组基础性激素;包括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雄烯二酮(A2)、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及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结果:2组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臀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W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型肥胖发生率观察组为30.23%(26/86),对照组为13.96%(1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发生率观察组为47.67%(41/86),对照组为30.23%(2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基础性激素比较,观察组LH、T、A2、T/E2水平高于对照组,E2、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FSH、LH/FSH、PR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观察组FPG、FINS、HOMA-IR、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COS湿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低雌高雄或高雄,并且与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故临床治疗需注重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强化卵巢功能,促进卵巢节律的建立,从根本上纠正高雄激素血症,从而防控患者远期发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金属离子对牙鲆仔鱼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静水生物实验法进行了Zn、Cu、Pb、Cd金属离子对海洋底栖鱼类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仔鱼的成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2+)、Cd(2+)、Zn(2+)、Pb(2+)对牙鲆仔鱼24hLC(50)分别为1.14、1.51、4.68、5.89mg/dm3.48hLC(50)分别为0.14、0.83、0.99、3.47mg/dm3.72hLC(50)分别为0.06、0.36、0.71、0.93mg/dm3.96hLC(50)分别为0.02、0.14、0.43、0.53mg/dm3.Cu(2+)对牙鲆仔鱼的毒性最大,Pb(2+)的毒性最小.4种金属离子对仔鱼的毒性顺序依次为:Cu(2+)>Cd(2+)>Zn(2+)>Pb(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兼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 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兼水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 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率(HR)、心率校正QT(QTc)间期、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15%(69/82),对照组为69.51%(57/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LVEF、CO、LVEDs、LVEDd、6 min步行距离、NT-proBNP、HR、QTc间期以及血清tPA、NGAL、PAI-1、GDF-15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88%(4/82),低于对照组的10.98%(9/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兼水停型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许氏平鲌(Sebastodes fuscescens)投喂处于产卵、护卵期的真蛸(Octopus vulgaris)亲体,通过测量亲蛸摄食量、产卵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H.E.染色法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中枢神经系统脏神经节的谷氨酸(glutamate,Glu)、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GABA)、多巴胺(dopamine,D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5-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的功能, 根据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生(Arachis hypoga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纳入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近20年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7篇,收集处方97首,涉及药物107种,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益智仁(71次,73.20%)、桑螵蛸(68次,70.10%)、山药(47次,48.45%)、石菖蒲(45次,46.39%)、黄芪(42次,43.30%)、麻黄(39次,40.21%)、乌药(37次,38.14%);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种类为补虚药(372次,41.98%),其次为收涩药(187次,21.06%);补虚药中以补气药(48%)、补阳药(40%)占比最高,收涩药中以固经缩尿止带药(81%)占比最高。结论:小儿遗尿临床治疗多以健脾温肾、收敛固涩止遗为法,用药以补气药、补阳药、收理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药用红树林植物黄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PTLC)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红树林植物黄槿(Hibiscus tilisceus)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coniferaldehyde(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松脂醇(3),丁香脂素(4),格榄酮(5),黄芪苷(6),植醇(7),胆甾-5-烯-3β,7α-二醇(8),胆甾-5-烯-3β,7β-二醇(9),胆甾醇(10)和声-胡萝卜苷(11)。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s,共1273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总有效率[RR=1.20,95%CI(1.15,1.25),Z=8.02(P<0.00001)]、月经经期恢复正常的发生率[RR=1.03,95%CI(1.15,1.47),Z=4.25(P<0.0001)]、经量恢复正常的发生率[RR=1.27,95%CI(1.13,1.43),Z=4.06(P<0.0001)]、改善子宫内膜厚度[MD=1.10,95%CI(0.92,1.29),Z=11.86(P<0.00001)]、减少显炎性图像[OR=0.20,95%CI(0.08,0.49),Z=3.53(P=0.0004)]、升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SMD=3.69,95%CI(3.18,4.20),Z=14.24(P<0.00001)]、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SMD=-4.97,95%CI(-7.44,-2.49),Z=3.93(P<0.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SMD=-1.38,95%CI(-1.68,-1.08),Z=8.99(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4,95%CI(0.15,0.75),Z=2.65(P=0.008)]方面,均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18种蛾螺总科(Buccinoidea)动物的CO Ⅰ基因序列对中国海蛾螺科进行了科上和科内水平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在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蛾螺科种类聚成了4个明显的分枝:第一枝包括侧平肩螺(Japelion latus)、朝鲜蛾螺(Buccinum koreana)、黄海蛾螺(Buccinum yokomaruae)、皮氏蛾螺(Voluthapa perryi)、香螺(Neptunea cumingi)、小鼠脊蛾螺(Lirabuccinum musculus)以及褐线蛾螺(Japeuthria cingulata);第二枝包括莫氏角亮螺(Antillophos monsecourorum)和尖鱼篮螺(Nassaria acuminata);第三枝包括黑口甲虫螺(Cantharus melanostoma)和矛唇齿螺属(Engina lanceolata);第四枝包括褐管蛾螺(Siphonalia spadicea)和长吻真螺(Euthria lubrica)。该结果与先前基于形态分析进行的亚科划分基本一致。蛾螺科的单系性没有得到支持,织纹螺科种类(Nassarius thachi、N.sinarus、N.euglyptus)插到蛾螺科系统树中并与角亮螺属(Antillophos)及鱼篮螺属(Nassaria)聚成一枝;东风螺科种类(Babylonia areolata、B.spirata)和榧螺科种类(Oliva mustelina)与褐线蛾螺(Japeuthria cingulata)聚成一枝。东风螺属起初隶属于蛾螺科,现已被移出并作为单独的一科——东风螺科Babyloniidae,本研究确认了这一结论。鱼篮螺属(Nassaria)和角亮螺属(Antillophos)与织纹螺属(Nassarius)种类聚在一起,这与最近的分子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长牡蛎早期胚胎发育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长牡(Crassostrea gigas)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变化情况,分别获取受精后0、6、12、24h的胚胎或幼虫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在受精卵中共检测到27种脂肪酸,豆蔻酸(14:0)、软脂酸(16:0)、硬脂酸(18:0),EPA(20:5ω3)和DHA(22:6ω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