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气候分析和县级气候区划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对气候学提出的两个新课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目前,平原多已开垦,复种指数较高,只有广大山地丘陵地尚有开发余地,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地的发展潜力很大。我国是10亿人口的大国,每人平均占有耕地较少,利用山区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解决山区气候调查和分析问题迫在眉睫。县级气候区划是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的亚热带面积辽阔,地跨北纬21°—35°。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岳纵横,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基本上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同纬度的北非、西亚和美国相比,我国的亚热带可说是得天独厚,常阔绿叶林在世界上发育得最为完整,分布最为宽广。我国的亚热带山地植物种类极其丰富:蕨类植物约45科140属1000多种;裸子植物11科32属150种(包括引进种)以上;被子植物约14500种。故这一地区是为我国提供大量植物资源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一 豫南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北缘,是河南唯一湿润亚热带山区。它包括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区的14个县(市)。总土地面积26077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总面积的15.6%。区内丘陵山地面积1968.8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4%,岗地面积828.65万亩,占21.2%,平原面积951.09万亩,占24.3%,水面163.13万亩,占4.1%。本区是一个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丘陵山区,因而对土地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富有新意的区域土壤地理新作——《福建山地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芳 《地理学报》2002,57(1):121-121
由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陈健飞教授和朱鹤健教授合著的区域土壤地理学新作──《福建山地土壤研究》,己于 2001年10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山地土壤资源在区域自然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福建山地土壤研究,不仅对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地区土壤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书基于当代土壤科学的重要进展,以土壤系统分类方法、土壤水分能态学观点和土壤培肥的现代概念,对福建山地土壤分类和土壤的“水”、“肥”特性进行系统阐述。该书是著者承担的相关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总结,…  相似文献   

5.
摆茶大队位于长顺县南部,土地面积5.35平方公里,海拔1100—1440米,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5℃,≥10℃积温值4650℃,无霜期280天,年雨量1365毫米。该大队属亚热带山地,其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在我国南方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在大队土地总面积中,有耕地1145亩,约占14%;林地1600亩,约占20%,其中用材林1307亩,占林地面积的82%;其他主要为荒山和草坡所占据。大队境内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即河谷平坝、灰岩丘陵、砂页岩丘陵台地和砂页岩中山。它们的土地利用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附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四册中,有一段重要的教学内容——红壤丘陵。这一内容应讲清楚以下几点:一、红壤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广义上的红壤是红红色酸性土壤的总称,它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和中亚热带的红壤三类。红壤在我国分布面积达17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在我国又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即红壤丘陵)和山地,如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基本上是“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在地貌上以丘陵山地为主体。由于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对于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林、果、土特产等都十分有利。同时,土地的更新能力较强,即使是比较瘠薄的荒丘,只要不再反复破坏,注意封育保护,植被的恢复也较容易。所以人们都把这块土地称之为“宝地”。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把农业生产束缚在窄小的农田和粮食生产上面,致使比现有农田更广阔得多的丘陵山地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不断遭受破坏或掠夺性利用,生态条件每况愈下,亚热带的地区优势逐渐变成劣势。如仍不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山地环境的自然特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包括丘陵和山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些广泛分布的山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开发利用和改造问题。因此,对我国山地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在地理学理论上和工农业生产上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形小气候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寿波 《地理研究》1986,5(2):90-101
我国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0%.因此,研究地形小气候对于了解山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山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地形小气候与山地气候不同,前者是指相对高差在几米到几百米,水平距离在10米到10公里范围内的小的起伏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的数值和个别的天气现象上,且局限在近地面的空气层中.  相似文献   

10.
论高度景观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由于山地远较平原的自然地域差异显著,加之山地有下游效应,故山地环境的好坏将波及下游低地和谷地,影响到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由此揭示高度景观带的特征、形成,以及高度景观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仅对发展地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开发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山区经济,亦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刊词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从海拔数百米的丘陵低山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从多年冻土区的大兴安岭到华南热带山地,环境变异多样,资源蕴藏丰富,具有非常广阔的生产潜力。现有的山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数的2/5,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全国的水资源、矿产、森林、珍稀动植物等绝大部分出自山地。我国山地开发的历史悠久,但山地科学研究还是很薄弱的,有关山地科学问题是由地理、地质、气象、植物、动物、土壤、农林牧、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很多部门分散进行的,缺乏相互联系,没有把山地当作一个整体来予以综合分析研究。这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实现本世纪末,在不断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的川东,包括涪陵、万县两地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60万。探讨本区的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四川盆地平行岭谷和盆周地区,乃至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自然条件与生态学问题 从地貌上看,本区西部属四川盆地平行岭谷区,东部属盆周山地。区内山地占总面积51.5%,深丘占30.9%,浅丘和平原占17.6%。交通上,东部有长江三峡的夔门作入川的门户,南北有高山耸立作为四川的屏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疆土辽阔、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144亿亩),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山地多,平原少。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5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仅占16%,500—1000米的约占19%,1000—2000米的约  相似文献   

14.
河北山区跨省境53个县(市),土地面积9455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4%;耕地面积151.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2.6%;农业人口1200多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4;山区的木材、粮食、油料、干鲜果以及蚕桑、药材等,都占全省较大比重。开发利用好山区土地资源,对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等有深刻影响。 一、河北山区土地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河北山地基本上由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全境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及石灰岩等组成。海拔多在2000m以下,中、高山占山区总面积的46%,相对高度多在500—800m,坡度20—40°;低山丘陵占36%,低山浑圆,河谷宽阔,丘陵区黄土普遍分布,切割  相似文献   

15.
刘成武  黄利民 《地理研究》2015,34(12):2268-2282
认识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正确判断中国的粮食生产形势,制订相关政策以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咸宁市4县1市1区的23个村组、1252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对1981年以来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农户用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与土地面积明显下降,农户用地方式出现“省工性”变化,劳动力被农机要素替代,农业机械、化学肥料与农药等物质投入显著上升。② 主要粮食作物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与商品率分别提高了4.61%、29.69%与50.56%,但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与农户家庭平均粮食占有量却分别下降了10.49%与10.50%,区域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出现弱化。③ 丘陵山区主要粮食作物的“三率”提高幅度高于平原地区,丘陵山区的水稻总产量与家庭占有量均略有提高,但平原地区却出现了明显下降。产粮重心在空间上出现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倾斜的现象。④ 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的用地规模,促进农户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应对农地边际化作用的关键。从事规模化与专业化粮食生产的农区与农户,应成为国家惠农政策与粮食安全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地丘陵占全国领土面积的2/3。其余1/3虽属平川,但其中约有一半处于干旱草原或荒漠带,不宜垦殖。我国宜垦土地有限,全国耕地面积仅15亿亩,人均不到1.5亩,只及苏联或美国的1/8,印度的1/2。因此我国发展农业不能只盯着少数平川耕地,还必须开发山区。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轻视山区工作,忽视对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很多,主要为:1.滥伐滥垦,搞掠夺性开发,是山区贫困落后的根源,使山区走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深渊而难  相似文献   

17.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蜿蜒,丘陵起伏,基本上是个山区省份。全省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占3.2%,500—1000米的低山占32.9%,200—500米的丘陵占51.4%,200米以下的平原占12.5%。山地丘陵共占土地总面积87.5%,其中绝大部分是低山丘陵。 本省地处亚热带,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从北到南为17—21℃,最冷月平均气温5—12℃,≥10℃积温值4500—7500℃,无霜期250—320天。水资源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由于地形影响,气候的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山区气候潮湿,年平均相对湿度78—82%。  相似文献   

18.
1983年以来,我们对四川亚热带山区的农村产业结构作过一些调查。现据调查结果作如下论述。 一、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 四川亚热带山区包括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山地,海拔800—3000米。区内土地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9.7%。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农村长期低产缺粮,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19.
涪陵地区位于四川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山地占62%,深丘占25%,浅丘和平坝占13%。合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里只介绍以下几点。 (一)因地种植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涪陵地区地形复杂,光、热、水、土壤、植被等条件差别很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也比较落后,因此开发利用山区土地资源,必须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因土种植的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全国273个重点扶贫县中,约有2/3分布于山区。掌握山区自然资源质量、数量,并选择其优势资源进行优化开发,是实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省丰顺县为例,拟通过对山区资源优势及优化开发的研究,探索山区经济开发的途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