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别山北麓尖晶石橄揽岩中石榴辉石岩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在大别山北坡霍山铙钹寨等地的超基性岩中发现了石榴辉石岩的包体.石榴辉石岩草绿色致密块状,呈分米级的块体出现于蛇纹石化强烈的橄榄岩中.主要矿物组成是:石榴子石(Prp 25-35),钠质普通辉石(Jd10-25)和少量的钛铁矿.有相当显著的退变质现象,退变质有两期:麻粒岩相矿物组合,明显地被角闪岩相所切割.石榴辉石岩的寄主岩是尖晶石橄榄岩类.包括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于强烈的蛇纹石化,残余的橄榄石(Fo92-93)仅占5%-40%,斜方辉石富镁(En87-93)并有解理弯曲等韧性变形现象.采用Ellis和Green(1979)及Krogh(1988)石榴子石单斜辉石Fe-Mg交换平衡温度计,计算出石榴辉石岩的Fe-Mg分配系数(KD)为4.06-5.28.温度T= 793°-919℃,估算压力 P=1.5 GPa.可以推测该橄榄岩体是从深度约 60 km的地慢,固态侵位于下地壳,而后与之一起隆升到地表.显然,此种石榴辉石岩与其寄主岩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石榴辉石岩和橄榄岩的稀土配分型式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均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当于大陆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玄武岩熔体及其残留体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大别山北坡霍山铙钹寨等地的超基性岩中发现了石榴辉石岩的包体.石榴辉石岩草绿色致密块状,呈分米级的块体出现于蛇纹石化强烈的橄榄岩中.主要矿物组成是:石榴子石(Prp 25-35),钠质普通辉石(Jd10-25)和少量的钛铁矿.有相当显著的退变质现象,退变质有两期:麻粒岩相矿物组合,明显地被角闪岩相所切割.石榴辉石岩的寄主岩是尖晶石橄榄岩类.包括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于强烈的蛇纹石化,残余的橄榄石(Fo92-93)仅占5%-40%,斜方辉石富镁(En87-93)并有解理弯曲等韧性变形现象.采用Ellis和Green(1979)及Krogh(1988)石榴子石单斜辉石Fe-Mg交换平衡温度计,计算出石榴辉石岩的Fe-Mg分配系数(KD)为4.06-5.28.温度T= 793°-919℃,估算压力 P=1.5 GPa.可以推测该橄榄岩体是从深度约 60 km的地慢,固态侵位于下地壳,而后与之一起隆升到地表.显然,此种石榴辉石岩与其寄主岩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石榴辉石岩和橄榄岩的稀土配分型式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均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当于大陆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玄武岩熔体及其残留体  相似文献   

3.
地球膨胀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地球膨胀学说进行全球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得到了膨胀地球岩石层弹性球壳力学模型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和地幔物质沿膨胀裂谷通道上涌流动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按照各相似准则的约束,计算得到了满足与膨胀地球原型相似的模型参数:膨胀初始半径为0.46m;原始岩石层的厚度、密度分别为3×10-3m和(1.2-1.8)×10kg/m,其强度为10Pa;原始地球膨胀内压为4.25×10Pa;原始地表重力为-1.25×10-2N/kg;上涌物质密度、粘度分别为1.2×10kg/m和2×10Pa·s;原始地幔物质上涌厚度、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2.5×10-2m,2.0×10-3m/s和3×10m/s2.由此表明材料物性等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原型要求的模型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兰州台记录的短周期垂直向直达P波数字地震资料,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Ms=5.8地震前后发生在该区的33个小震的震源参数及介质品质因子Q值。研究区域内介质品质因子Q=55-109,前震平均值为93,余震平均值为74;应力降△σ=(1.32-41.41)*10^5Pa,前震平均值为3.31*10^5Pa,余震平均值为13.64*10^5Pa;地震矩M0  相似文献   

5.
由峰值速度估算地震应力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Brune(1970)提出的震源位错模式,用发生在滇西地震实验场区鹤庆MS=5.3中强地震的地震数字化监测资料,计算了S波谱,测定了鹤庆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r.v)对地震应力降Δσ的依赖性.由地震标定关系给出(r.v)∝Δσ2/3,导出了用峰值速度参数求地震应力降的3个关系:lg(r.v)=d1+(1/3)lgM0+(2/3)lgΔσ;lg(r.v)=d2+(1/3)ML+(2/3)lgΔσ;lgΔσ=-1.0+1.5lg(r.v).假定对大小地震的平均应力降取3.0MPa,由鹤庆地震序列的观测资料定出常数d1=-3.88和d2=-0.38.序列震源参数测定结果给出,地震矩为1011~1015N·m,破裂半径a=200~600m.根据峰值速度测定的应力降Δσ=0.1~10MPa,平均为3.7MPa.用这些标度关系求出的应力降结果与Brune模式求应力降的结果比较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对地震应力降的依赖性比对地震矩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了天水地震区产出的深源岩石在1000MPa高压下,测得的岩石的密度、纵横波速度和计算的波阻抗随压力的变化。发现不同时期产出的不同种类的深源岩石,它们的高压状态参数值变化范围很窄。压力上升到400MPa以后,岩石的密度、纵横波速度的变化很小,几乎观测不到其变化。本文简单地讨论了岩石在400MPa以上高压状态下,上述参数值变化不大的原因,并对400MPa压力下取得的高压状态参数值做了实用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温度情况下,该压力下获得的状态参数值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代替更高压力状态下(400MPa-2000MPa)的测量值。因此400MPa特征压力下取得的岩石状态参数值对人工地震测深解释和重力解释仍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碧口群西段董家河蛇绿岩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家河蛇绿岩位于碧口群火山岩系西段,由蛇纹石化、滑石菱镁岩化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堆晶辉长岩和浅变质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组成,具有典型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特征.变质橄榄岩为轻稀土亏损型,辉长岩与变质玄武岩具共源岩浆演化特征,均表现为MORB型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及不活动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本区蛇绿岩的重要组成端元,指示扬子北缘碧口地区一个已经消失的古洋盆.辉长岩中锆石的激光探针U-Pb测年结果((839.2±8.2)Ma)表明,该洋盆形成于新元古代晋宁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包括:(1)通过拟合区内断层错动方式确定区域边界上作用的远场构造应力;(2)根据发震前震中所在断层段要进入塑性状态,确定1911年红海湾地震前区内构造应力场.两个应力场均采用正交设计法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快捷地得到.结果表明:该区远场最大主压应力σ3的方向为N68°W,σ3=-200MPa,最小主压应力σ1=-80MPa;算得的红海湾地震前区内应力场的特点是除滨海断裂的红海湾段已进入屈服状态外,其余断裂均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北缘两次俯冲(碰撞)的岩石学和构造学证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境内的马畈岩体((462.7±1.5) Ma)、笃祜店岩体((293 ± 12) Ma)、苏仙石岩体((146.2± 0.9) Ma)分别形成在加里东、海西和燕山构造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3期岩体均为I型花岗岩,马畈岩体和笃祜店岩体具有陆弧花岗岩特点,是破坏性板块边缘产物;苏仙石岩体具有碰撞后隆升花岗岩特点.构造分析显示三者变形特点明显不同:马畈岩体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较为复杂;笃祜店岩体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大;苏仙石岩体经历了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小.根据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分析,在古生代,扬子板块曾两次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碰撞.早期(约 400 Ma)碰撞形成北淮阳结晶基底并伴有加里东期高压榴辉岩,晚期(230 Ma)碰撞形成大别山造山带并伴有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具有多旋回碰撞缝合带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伊通地堑上地幔剪切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糜棱岩型幔源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位错亚构造及组构特征,确定它是上地幔剪切带的代表物质。该带形成温度为729~828℃、压力为1.10~1.38GPa、差异应力为97~150MPa、应变速率为IO ̄(-14)~1O ̄(-12)s ̄(-1)、等效粘滞度为10~1000EPa·s和深度为37~45km。这是一种与地幔底辟作用有关的规模较小的缓倾斜剪切带,也是应变集中带,能导致上地幔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并与地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13.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许多地震工作者对地震波速的大量研究工作,已证实了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孕震区内及其周围地区,可能会出现地震波速度或波速比的下降异常。例如海域、松潘、新丰江、宁蒗等地震,震前都出现过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目前结构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不同划分类型,主要有橡胶垫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复合基础隔震体系等类型。总结了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指出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晋中南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陕西长安、山西代县和太谷等地工业爆破的资料采用时间项法研究晋中南地壳结构的初步成果。文中首先结合长安爆破观测资料的总结,对时间项方法作一介绍。为使用太谷等缺乏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对时间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使对于那些未有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亦能用于确定时间项。使用上述爆破和各台记录的初动到时获得了晋中南地区的界面速度为7.95±0.04公里/秒,求得了41个点的时间项,取莫霍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v0=6.4公里/秒反演求得了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对所得的结果结合晋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部分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1993,(4):8-15
本文根据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中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影响状况的普查与在北京、福建汤坑与黑龙江尚志等三个典型地区的现场观测试验的结果,讨论了降雨对深井水位年动态影响的类型、特征与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机理等,并依此探讨了我国震例中与降雨有关的三种异常的判据与信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Biot理论的唯象修正对S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复模量引入Biot方程后,在一维条件下通过S波的波动方程研究了S波的传播特性,S波的数值分析显示在频率域或温度域上都能获得热弛豫衰减峰和Biot衰减峰. 在频率域上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两峰相向位移,在温度域上,因频率的变化也发生相对移动. 随着温度和频率的不断提高,两峰发生叠加,叠加后两峰互换位置. 低频或低温段的热弛豫峰移到了高频或高温段,高频或高温段的Biot峰移到了低频或低温段.由于两峰的衰减机制不同,导致S波波速随频率或温度变化规律的复杂性. 这些规律已部分被共振实验所证实,证实该理论模型具有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