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介绍了电磁波观测的原理与方法,归纳出震前电磁波的几种异常特征,对近年来几次典型的震前电磁波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异常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应用山西电磁波台网2009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期间,山西省发生的M_L4.5以上8次地震获得的震前12个正常运行的电磁波测点震前异常资料,得出一些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地震前存在电磁波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电磁脉冲干扰的识别及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全国7个省区电磁观测台站近20次地震前的记录资料,研究了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产生机理,提出了识别干扰的方法,总结了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一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汶川8.0级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只有35km的金河电磁波台记录到了宝贵的电磁扰动信息。本文分析了汶川5.12大地震前后该台的电磁波异常变化特征,表明:①强震前确实有电磁辐射异常存在,震前存在丰富的电磁扰动信息;②电磁扰动前兆异常在时间进程上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可能是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电磁波实验观测点为例,介绍了震前电磁波实验研究的观测装置和记录资料。通过对记录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初步分析讨论,认为震前电磁波信息的出现,同距震中100公里左右、M_s≥3.5级地震发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1.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观测据有关研究,震前辐射的电磁波频谱很宽,从超极低频到超高频都可能存在。因此,观测震前电磁波异常最好采用多频段接收方式。但是目前我们只能接收某频段的电磁波。一般测点都远离震中,因此,采用低频甚至超低频观测系统是比较合适的。我们使用GCI-1A型磁场传感器作接收天线,与DJ-1型地震仪配合。这种传感器是采用一种高导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都江堰地震台2类电磁波仪的震前记录进行分析,震前仪器记录到了电磁波异常现象:2006年6月21日甘肃文县5.0级、2006年7月22日和2006年8月25日云南盐津2次5.1级地震,这些说明电磁波监测在地震短临预报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震前电磁波异常研究概况的综述,介绍了我国一些单位的地震工作者采用多种手段,对近十余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大震前电磁波异常现象,开展了观测研究;在国家地震局主持下召开过二次专业讨论会,交流了学术动态和有关震例,对此项研究课题起了推动作用;文章最后指出,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观测研究作为临震预报的一个新手段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地震局通过对MDCB电磁波仪近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对我国东部块体及周边区多次5级以上地震异常在震前进行了内部预测,预测的三要素与实际发震三要素较为吻合。本文对该方法和5次5级以上地震内部预测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几次中强地震前电磁波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在华  李尚伟 《内陆地震》2010,24(3):215-220
2008年新疆新建轮台、喀什、阿图什3个电磁波观测台站,经过1年多的观测,喀什、阿图什2个台站资料较为连续、可靠。台站400 km范围内的5次5级以上地震前,电磁波具有明显的短临异常特征。阿图什、喀什2个台站电磁波最大值的异常图像虽有一定差异,但均有重复性。阿图什电磁波异常形态为上升—下降的高值变化过程,而喀什电磁波异常形态主要为高值突跳。异常时间一般出现在震前10 d内,具有较好的临震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处理北京地区2009-2012年5个高采样率数字CNEM08-Ⅰ型电扰动台站数据,通过频谱分析,研究数字电磁波正常本底信号,地铁、地电供电、电磁感应等于扰信号,以及地震异常信号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域,数字电磁波的持续型干扰信号与震前电磁波信号表现相似,为连续高值脉冲信号;而在频域,数字电磁波干扰信号往往影响频带较窄,优势频率能量突出,优势频率频带窄到近乎以谱线的形式出现,谱线具有离散性、谐波性、衰减性特征;而震前信号具有连续的较宽频带,衰减较慢.  相似文献   

12.
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异常信息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天祝电磁波观测资料在5次Ms>4 0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天祝电磁波在震前10~15天出现较明显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日均值剧增,出现大幅度上升、突跳等变化,这些分析研究结果曾在省、市地震前兆和短临预报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微机控制采集处理震前电磁波观测实验系统,通过对1985年1月26日20时55分发生的隆尧M_L4.4级地震前所采集到的电磁波异常信息,分析、处理结果说明,应用微机控制观测实验系统有可能从众多的信息群中,找出与地震有关的优势频率,从而为研究震前电磁波异常参数与地震三要素关系提供科学数据,并比其它记录方式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电磁波手段中强震前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电磁波台站观测观测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山东地区各台站对于中强震的映震能力,同时,讨论了中强震前电磁波的短临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5.
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两种短临形态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鑫 《四川地震》2012,(2):25-29
根据连云港地震局监测的几起地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结合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等震例,进行对比分析。对异常产生的两种形态特征原因进行探讨,希望能揭示一些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规律及与地震短临三要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1993年12月30日都江堰ML4.4地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及震前预报概况。震前异常主要有空区、b值、波速比、电磁波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深井垂直天线与地表天线同步接收的多频道电磁波接收装置的原理和结构,以及1985年以来观测的初步结果及震前电磁波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青海龙羊峡电磁台自1991年9月以来的资料,对电磁波辐射在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往往发生在电磁波异常结束后,电磁波在一组异常中出现显著异常是地震进入短期(短临)异常的主要特征。显著异常判断指标是一次地震中异常幅度(产生的场强)最大的或异常持续时间最长的异常。通过对有震异常、无震异常和漏报的统计,龙羊峡电磁波辐射的预报效能并不高。  相似文献   

19.
崇明异常电磁扰动与台湾7.5 级强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钦忠  尹京苑  顾学章 《地震》2003,23(4):49-56
2002 年3 月31 日14 时52 分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 级强地震, 地震发生前后上海市地震局崇明地震台电磁波仪器记录到了一系列强烈电磁辐射异常信息, 其中震前最早的信息出现在24 天前, 最迟的信息出现在震前5 小时且幅度最大。主震发生前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振荡幅度随着主震临近而增大, 主震发生后又降了下来。余震期间的电磁辐射异常信息也十分丰富。文中探讨了这些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与强震之间的关系, 结合多种震例的记录认为这类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号可作为临震前的一种信息。为认识和丰富震前电磁辐射前兆异常的现象与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凌芝 《山西地震》2000,(1):47-48
震前电磁辐射接收记录表明,河北张北地震前在北京,山西太原,河南安阳、洛阳记录到震前异常,这些异常全部在地震发生前结束,若在地震前能全面掌握这些异常,似能预报出河北张北地震。这些异常进一步表明电磁波接收仪能反映地震前兆。指出,为更好地发挥电磁波接收仪的作用,需要解决用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