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新乡地区的种植方式,认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仍为主要种植方式体制,并提出提高该种植方式效益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本从20世纪90年代湟源县气候变化特征入手,运用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对本省近百年的气候资料分析预测结果,分析湟源地区近10年的气候变化及未来10年气候趋势,为本县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长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气候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人们采取不同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为了清楚地认识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适应措施,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80-2007年资料和1961-2007年全国逐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变化明显。小麦种植比例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波动大;水稻种植比例变化南北方反向,且变化幅度趋缓;玉米种植比例持续增加,增幅加大。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均以2000年为分界点,呈现不同增减趋势。而作物熟制、复种指数也发生明显变化,种植北界持续北推。黑龙江地区大面积扩种水稻,原来的玉米优势种植区为水稻所替代。 相似文献
5.
6.
7.
潮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广东省潮州市1957~2006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近20年来潮州气温上升明显,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增加,冬季低温霜冻、春季低温阴雨、秋季低温冷害天气发生几率明显减小,但仍然有发生的可能;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近10年春季降水明显偏少,夏季降水明显偏多,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所增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潮州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种植季节、种植布局等农业气象建议、措施,为潮州农业生产顺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分析了天水市1960-2005年干旱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土壤水分、干旱频次等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为近46 a来降水的最低值,进入21世纪后,降水变率明显增大。气温自20世纪60年代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蒸散发加大。20世纪90年代土壤含水量最少,水分亏缺最为严重,春旱、初夏旱、伏旱出现几率最多。根据46 a来干旱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引进影响系数,对主要夏、秋粮作物种植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运用线性风险决策模式, 提出适应干旱气候特点的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已经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1956-2005年东北地区增温1.5℃,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给作物生产带来复杂的影响。东北是重要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区域层面上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文章分析了近50 a来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温室气体的影响,提出了东北地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强调在农业生态、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综合开展工作,积极采取行动,最终达到维护气候环境、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为东北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气候变化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张家口14个气象站点1960-2004年的降水、气温、日照、无霜期等气象资料和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农业总产值及农业气象灾害等资料,分析了45年来张家口气候变化的特征以及对种植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张家口45年来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升温幅度0.4℃/10年;无霜期日数每10年增加6.2 d;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日照时数呈减少的趋势。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干旱灾害趋于严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气候变化对库布齐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30a的气候资料分析表明,库布齐沙漠气候有暖湿化的趋势,且其东部较为明显。近20a来,库布齐沙漠以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主的稳定性沙生植被增加、半流动沙丘的面积显著减少;但放牧等人为干扰也使部分草场退化面积增加;库布齐沙漠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年际间的气候波动而变化明显。气候暖湿化趋势虽然对库布齐沙漠东部生态恢复的贡献大于西部,也使得风沙防治工作相对减轻;但沙漠生态系统目前的状况可能还不足以应对未来气候变率增大带来的种种生态危害。基于此,就库布齐沙漠下一步的生态环境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气候暖干化对西北四省(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4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要素值计算和分析得出,暖干化是西北四省(区)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每10年增温0.27℃,1996年是突变年。年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年是转折年,1987-2008年年平均降水量比1961-1986年平均减少20~40mm。以黄河为界,黄河以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10~40mm;黄河以西呈增多趋势,每10年增加10mm左右,减少的幅度明显高于增加的幅度。进入21世纪,气候暖干化的势头有所减缓。在分析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和气候暖干化及其对农作物影响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规划理论,采用气候生态相似原理,提出了陕、甘、宁、青四省(区)13个不同地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程,使农业结构调整方案收到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的波兹南会议作为巴厘岛和哥本哈根一次中间会议,既要全面回顾巴厘路线图的执行情况又要为即将到来的哥本哈根谈判作好准备,因此极为重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两大谈判阵营,欧盟、美国和77国集团+中国三股主要力量围绕长期愿景、减排目标、适应、资金和技术转让等问题谈判激烈。2009年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与欧盟气候立场逐渐靠拢,新兴发展中大国地位愈发凸显,其他谈判力量也根据自身情况不断作出立场调整。中国在国际气候机制形成和发展中已处于关键位置,如何根据政治格局变化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和立场,实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国内低碳发展将伴随着整个后京都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疆吉木萨尔县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吉木萨尔县1961-2005年历年日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分析该县45年年际、年代际、四季及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1)吉木萨尔县45年全年及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冬季增温最明显,为0.62℃/10年;且近10年是45年中最暖的时期。(2)45年来平均月最高气温变化不大;而月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尤其近10年平均月最低气温达45年中的最高。(3)45年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8.19mm/10年,其中: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逐渐增多趋势;而春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不同年代际全年和夏季降水量均以1990年代最多,1970年代最少。近10年的年降水量也呈增湿趋势,其中冬季降水量为45年中最多时期;秋季降水量为45年中最少时期。(4)45年中任何时段的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变化均呈减少(小)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