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山东数字化钻孔体应变观测的干扰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山东钻孔体应变与辅助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台站工作日志对引起钻孔体应变观测曲线出现波动性短时异常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钻孔体应变的短时波动性变化主要为气压、降雨、地下水位、施工和电源等的干扰影响;这些干扰影响不能通过相关分析完全剔除,需定量与具体情况定性相结合分析;气压、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与钻孔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有破碎带的钻孔受干扰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青海玉树钻孔应变资料为基础,对观测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降雨所造成钻孔水位的变化不是影响钻孔应变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造成周围环境地表水的变化影响了数据的趋势变化。总结归纳降雨对观测数据变化的影响,有效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和降雨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3.
泰安台钻孔应变观测干扰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泰安台钻孔应变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钻孔应变主要受地下水位、气压、系统故障以及电源干扰等影响。持续降雨是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分量应变受水位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大风、气温波动等均会造成气压的剧烈变化。体应变观测曲线与辅助气压曲线呈正相关,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钻孔体应变干扰机理及异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杰  刘敏  邹钟毅  李峰 《地震研究》2003,26(3):230-238
对山东省钻孔体应变仪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干扰及突跳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1)山东省四个台站的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不同程度地受降雨、地下水位、气压、温度的影响,其中,烟台台体应变观测受到的干扰最多,影响最显,主要与其钻孔的地质条件有关。(2)长清台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几次突跳异常是由井孔内破碎带处掉下的岩块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使用德令哈地震台钻孔水位和黑石山水库水位记录数据,与德令哈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集中载荷模型计算水库负载作用对钻孔应变观测的理论干扰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水库蓄水对钻孔应变观测造成严重干扰;水库负载作用与渗透作用对钻孔应变观测影响较小,水库水位变化导致周围岩体所受水压作用出现变化,可能是影响钻孔应变观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库尔勒铁门关体应变2010~2015年观测资料中出现的短时波动异常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降雨、钻孔附近小水渠放水、仪器供电和数采死机等干扰因素,对气压波动、水位变化和降雨等干扰产生的不同影响机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体应变数据曲线中的短时波动主要与地下水位变化、气压的短周期扰动、钻孔四周有裂隙相关,但不能通过相关分析完全剔除。  相似文献   

7.
分时段研究降雨、钻孔水位、工程施工等因素对青岛地震台体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钻孔水位反映区域地下水主要由降雨补给,降雨下渗改变地下水状态,并影响体应变观测;青岛体应变与钻孔水位的相关性及其周期特性均在2015年前后出现变化,可能与2015—2016年降雨偏少及工程施工有关;2018年1月17日台站钻孔施工很可能改变了体应变周围岩石孔隙环境,并扩大孔隙压力作用系数,可解释2018年3月以来水位小幅上升引起的体应变显著压性上升现象,受钻孔施工的影响,体应变与钻孔水位相关性的滞后特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怀来台体积式钻孔应变仪安装于1988年,以应变固体潮为主要观测目标.多年来,取得了连续完整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本文列举了怀来钻孔应变的台址背景及仪器观测条件;分析了实际观测中钻孔应变资料受仪器零漂、气压、水位、降雨等因素的干扰;研究了钻孔应变在本区及邻区震前出现的记录曲线畸变、潮汐因子异常、应变固体潮畸变等不同形式的异常变化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钻孔应变观测是获取构造活动异常变化信息,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大蜀山台体应变、地电阻率PS观测数据。两个手段受到地下水位、降雨等因素影响,且干扰特征相似,短周期成分主要受降雨影响,体应变、地电阻率对降雨响应即时;长周期主要受到地下水位影响,年变化形态和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应用大蜀山台体应变和地电阻率NE、NS、NW向2012~2014年日均值观测资料与钻孔水位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体应变和水位呈正相关变化,相关性达到0.8以上;地电阻率与水位呈反相关,NS向相关性在0.4以上,且相关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NW向相关性在0.7以上,NE向地电阻率和水位相关性较低,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安基准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西安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不同程度地受降雨、气压、钻孔水位、石砭峪水库水位(库容)的影响,并对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六合体应变干扰因素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对气压和降雨这二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了发生在该台预报效能范围内的3次中强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变化在各个季节对观测值均有较大的影响,以短周期的正相关干扰影响为主,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准同步,相关系数能达到0.6~0.7以上;降雨对体应变的影响与降雨过程、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持续降雨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固体潮畸变,这一过程虽较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六合体应变对区域内中强地震有1~2月的突出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气压非周期性波动、高频脉动干扰,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体应变观测分钟值数据曲线畸变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区域的岩体应力-应变变化幅度与气压变化幅度大小有关,地下水位的升降与应力-应变状态有一定关系,即水库泄洪量在16.0 m3/s左右时,体应变呈压性速率明显增强的阶变形态,泄洪结束后河水流量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造成体应变明显张性畸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在无支挡结构下降雨对隧道-滑坡正交体系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不同降雨阶段,隧道-滑坡正交体系下隧道纵向应变的变化特征及隧道不同横断面环向应力变化特点,并重点分析在不同降雨阶段,不同位置及其不同横断面滑体的位移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降雨可导致坡体横断面断裂而出现新的滑移面,从而导致坡体失稳。(2)在隧道-滑坡正交体系下,随着雨水的下渗及滑体土样含水率不断增大,隧道局部应变有明显突变,且山侧纵向应变比河侧应变要大。(3)在隧道-滑坡正交体系下,降雨使得隧道环向应力呈不均匀变化:隧道的底部应力大于顶部应力,山侧应力大于河侧应力,表明降雨可导致滑体蠕动或局部滑移,引起隧道不均匀受力及变形,这对隧道结构的安全非常不利。本次试验可为雨水充沛区的滑坡及隧道抗滑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四分量自检、相对标定内精度分析对东平地震台YRY-4钻孔分量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并结合滑动相关性计算、潮汐因子内精度对2套仪器数据进行了对比,证明YRY-4钻孔分量应变2面应变相关性高,相关系数接近1,相对标定内精度高,与体应变数据整体趋势一致。2套仪器观测环境一致,运行稳定,数据正常可靠,但也存在降雨、场地干扰特殊时段曲线表现不一致的情况。针对2种特殊情况结合相关性计算、S变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时段,因钻孔条件差别较大,2套仪器数据相关性较差,接近0;场地干扰时段,2套仪器观测系统均受到影响,频率域同步出现干扰信号,影响数据曲线形态及潮汐因子精度,但2套仪器面应变相关性达0.91。综合分析,东平台钻孔应变仪与体应变2套仪器观测系统是可靠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选取乾陵地震台2018—2020年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完整性、年零漂和观测资料精度分析,通过采样调和分析,评价观测数据质量,并对自然环境变化、仪器系统故障和人为干扰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该台钻孔体应变观测映震能力,认为: ①乾陵地震台体应变测项运行良好,观测数据质量较高; ②降雨、气压是影响体应变观测数据的主要干扰因素; ③体应变对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同震响应较明显,震级越大,同震响应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位中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观测值的影响因素包含降雨、气压、固体潮、地质构造作用等.为凸显地质构造作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滤除降雨、固体潮、气压等因素的影响量.本文首先分离地下水位受固体潮、气压作用的影响量;然后依据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变化的思路,利用基流分割方法对地下水位的两种变化进行分离,确定地下水位的降雨影响量;最后分析各分量异常与地震活动性关系,探查其中包含的地震前兆信息.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地下水位观测值中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供尝试的系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固体潮观测资料将钻孔应变变化换算为地层的应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钻孔应变观测值中潮汐频段部分和钻孔岩芯的弹性系数,将钻孔应变换算为地层应力的格值,用此格值可将钻孔应变的非潮汐变化换算成该地地层的非潮汐应力变化。从潮汐模型研究和潮汐观测结果来看,勒夫数受地球在结构的影响,空间变化不大,据此可用勒夫数的模型值去求定标应力。由钻孔应变观测值求定钻孔应变的面应力系数和差应力系数,而不必知道耦合介质的力学性能。探头周围介质若非各向同性时,应力系数可用椭圆的解析式拟合  相似文献   

18.
根据钻孔应变观测理论,利用巴仑台、库米什和小泉沟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定量计算测区附近构造应变变化。结果显示,三个台站的最大-最小主应变、面应变和剪应变的应变速率相对恒定,主方向大体不变;巴仑台附近区域受张-压应力相互作用,主压应变方向为N22°W,库米什台附近区域受拉张应力作用,主张应变方向为N8°E;小泉沟台附近区域受压应力作用,主压应变方向约为N46°W;精河MS6.6地震前巴仑台和小泉沟的应变变化速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均呈现在压缩背景下的应变加速变化异常,可以为应变资料同类异常的识别和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合肥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因素及特征,发现水位和气压等因素对TJ-Ⅱ型钻孔应变仪影响显著.在该地震台观测优化改造期间,钻孔体应变受到临近钻孔灌水的影响,而降雨和灌水导致的水位变化,对体应变干扰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我国运用钻孔应力-应变手段在南北地震带上进行地震观测、预报的实践。第一代钻孔应力观测仪器,在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和南段,都记录到了很有价值的与构造运动以及地震有关的心力变化,但是观测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二代钻孔应变观测仪器,精度大大提高,除记录到一些地震趋势前兆变化外,还记录到可靠的短临变化,在地震预报中显示了一定的有效性。在南北带未来的观测和震情跟踪工作中.除改进标定方法以进行定量研究外.更应该注意观测效果对比,用实验场或母子台的方式建立小间距台网.以取得可对比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