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徐叶邦 《地震学报》1991,13(3):372-379
活动断裂带中地震时空分布的信息维 D1避免了容量维 D0的缺陷,考虑了每一地震事件对信息所作的贡献,从新的角度反映了地震分布时空结构特征.计算表明,炉霍大震前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分布时间结构信息维 D1=0.1051,这是该区大震活动的一个参考性判据.安宁河断裂带十七年现今地震分布时间结构信息维:北段,D1(tN)=0.1363;南段,D1(tS)=0.06710.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北段,D1(KN)=1.053;南段,D1(Ks)=0.7758.南北两段分属信息维维数不同的两个自相似系统.南段地震活动自组织程度较高.这有助于强震重点监测区内主要危险段的判定地震时空分布 D1特征探索对于活断层研究以及地震预报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地区地震活动与应力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吐鲁番地区 1 90 0年以来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图像以及收集到的部分震源机制资料和1 999年 1月 30日托克逊 5.6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地震活动存在较明显的平静与活跃交替活动现象 ,两个活跃时段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图像具有集中分布特征。中强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位显示出北东向分布 ,说明区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区域应力场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沙海军  刘冬英 《中国地震》2011,27(4):403-409
利用华北地区1970~2009年的ML3.0以上地震资料,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同及邻区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在该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情况.在确定空间范围、时间窗和时间滑动步长后,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网格化再转化为序列;对一个时段内及其稍长时段内的地震空间分布进行序列化,计算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并分析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以1989年大同-阳高5.9级地震震中为中心,取经向和纬向均为1.6°的矩形区域,时段长为3600天,稍长时段取3700天,滑动步长取100天的情况下,1980~2009年的相关系数的时间序列值基本在0.94 ~ 1.00之间波动,但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5.9级、1991年山西大同5.8级与1999年山西浑源5.6级地震前2年均出现过相关系数小于0.94的异常现象,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出现明显变化.分析相关系数异常对于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得到以下3点认识:①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中强地震前,可将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发生的显著变化,作为2年尺度的震兆异常,为该区中期地震预测提供时间的参考;②考虑到研究区的限定范围为震中周边0.8°以内,地震时空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地点的预测也是有意义的;③相关分析可以为识别此类地震空间分布模式的异常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侯康明 《内陆地震》1990,4(3):230-238
利用仪器记录资料,讨论了自1954年以来昌马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2006,28(3):221-229
利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middot;v)测定地震波辐射能ER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中小地震和两次余震序列的地震视应力sigma;a的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高视应力集中区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地区相关. 在大姚6.2级主震前,视应力出现了高值变化时段,是平均值0.25 MPa的5倍,且主震及周围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视应力值. 因此,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作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一种新的判据,余震序列视应力sigma;aA与主震视应力sigma;aM之比一般小于1.0.   相似文献   

6.
利用华北地区1970年~2009年的ML3.0级以上地震资料,使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同及邻区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在该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情况。研究工作首先是确定空间范围、时间窗和时间滑动步长,然后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网格化再转化为序列;对一个时段和它的稍长时段的地震空间分布进行序列化,计算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并分析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是否明显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空间取以1989年大同-阳高5.9级地震震中为中心,经向长度和纬向长度均为1.6度的矩形区域,时段长度取3600天,稍长时段取3700天,滑动步长取100天的情况下,1980年~2009年的相关系数时间序列数值整体上稳定,在0.94~1之间波动,但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5.9级地震、1991年山西大同5.8级地震与1999年山西浑源5.6级地震前2年均出现过相关系数小于0.94的异常现象,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变化。并讨论了相关系数异常对于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可以得到以下3点认识:(1)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2年尺度的震兆异常,为该区中期地震预测提供时间上的参考;(2)考虑到研究区的限定范围为震中周边0.8度以内,地震时空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地点的预测也具有指示意义;(3)相关分析可以为识别此类地震空间分布模式的异常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地震能量时空分布的自仿射分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小尺度空间范围内地震能量关于时间和宽间分布的统计自仿射分形特征,从中得到了如下认识,地震能量关于时间的分布是自仿射分形的,代表分布结构特征的H值小于1/2因而时间关联函数C(t)〈0表明地震能量关于时间分布的变化过程具有负相关效应;地震能量在空间上分布也具有自仿射分形特征,有限震例表明,H值小于但接近于1/2,表明地震能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更复杂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总结了吉要省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地震空间分布的可公度性,中等地震序列的前兆意义和区域地震活动对我省的影响程度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地震的时空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6年12月—2018年4月间布设于汶川、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段的密集监测台阵(LmsSGA)提供了密集的观测数据.通过拾取地震走时、初始定位,计算地方震级,得到了完备性震级为0级的地震目录.更加完备的地震目录为地震空段及周围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孕震风险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深度为5~20km的孕震层内.地震活动频繁的汶川、芦山主震区,震源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其早期余震相似,说明两次大地震的区域仍处于缓慢的应力调整阶段.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受宝兴、彭灌杂岩阻挡,在两个杂岩体西北侧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性分布显示汶川—茂县、映秀—北川断裂上存在一个清晰的长约30km,宽约20km的地震活动"空白"区域,与其下方因部分熔融而产生的低速体分布一致,我们推测熔融体的加温作用是导致空段内极低的地震活动性的主要原因.监测时段内仍观测到降雨变化率和地震数量呈反相关关系,再次证实了汶川—芦山地震间地震空段及邻区内季节性降雨对地震活动性存在一定调节作用.综合分析S波速度模型、历史强震活动及b值,我们推断地震空段东部的彭灌断裂中段及周围部分隐伏断层存在发生强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晋冀蒙交界区5.0级以上地震演化过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晋冀蒙交界地区5.0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5.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研究区孕育1次6.0级以上地震需9a以上。5.0级以上地震的孕育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表现为孕震构造伴有中小地震(3.0<M≤5.0)间歇活动,主震前出现2个月~8个月时段的平静,末次中等地震与主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2a中等地震明显由外围向主震震中迁移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北京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计算的应力降,研究了京津唐张地区中小地震应力降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小地震应力降的空间分布与地壳的地质构造、活断层分布和走向,介质非均匀性有密切关系。(2)中小地震应力降随时间变化可能反映了应力状态随时间的变化。(3)中强地震的发生与中小地震的高应力降有关。本文的结果可用于首都圈的震情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2.
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时间分布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时间变化作了分析研究,表明因高剪应力值地震在时间上的集中分布,而形成了环境剪应力场显著增强的时段。高剪应力值地震的发生是构造应力场增强的直接表征,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分布区和高剪应力值地震集中发生时段的出现,与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追踪分析环境剪应力场的时间变化,是地震危险性中、短期预测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环境剪应力场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可能为地震的中期和短期预测提供相应的应力场前兆性变化判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胶东半岛及近海地区地震活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为:(1)自1350年以来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有两次较大的起伏,每次起伏的持续时间约为400年。在两次起伏过程中,均存在着一个活跃期和一个低潮期,且二者的持续时间大致相同,各为200年左右。目前,该区正处在第二个起伏的活跃期。(2)在地震活跃期内,存在着一个4.6年左右的准周期的波动现象。每一波动期,又可分为高S值和低S值两个阶段,其中高值阶段为3.3年左右,低值阶段为1.3年左右。目前该区正处在1970年以来第五个波动期的高值阶段。(3)地震活动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为五个高S值的集中区,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五个集中区。这些集中区与该地区的活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选取河套盆地及周边地区 (北纬 3 8.5°~ 42°,东经 1 0 6°~ 1 1 3°)为研究区 ,采用《中国地震目录》1 970~ 2 0 0 0 .8,ML≥ 2 .0级地震资料 ,应用“八五”、“九五”攻关研究成果 ,通过对河套盆地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测震学指标的全时空扫描分析 ,提取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活动图像及参数 ,然后对河套盆地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历史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用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图像、参数对河套盆地近期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认为河套盆地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韵律性特征,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域的强震等间距、强震空带等间距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间分布上的23a太阳活动准周期,同时探讨了活动期内主体活动区的迁移规律。综合考虑认为第5活动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2005年,主体活动区在天山带,未来几年内,该区可能会有相当8级地震的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16.
简要论述了辽宁地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阐述了目前辽宁地震活动处在活跃期的活跃时段,未来17年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发生的1丛Ms≥7地震、7丛Ms≥6地震、2丛Ms5~6地震前的调制地震活动图像进行逐日时空扫描,发现强震丛前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的图像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强震丛前,不同时段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会出现2种以上异常图像的相互转化,且强震丛开始前或活动期间,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和强震的走向有一定的一致性,这对预报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还显示,成丛强震前,同一时段在未来丛发地震的周围出现不同形式的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分布图像,表明同一时段出现不同形式和不同地域的调制地震异常分布图像后,可能会是一组强震的连发。研究结果表明,成丛强震前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中、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台湾及邻近海域的强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挺骅 《华南地震》1991,11(2):52-58
本文分析了台湾及其邻近海域M≥7级地震的时空演变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分区讨论,发现该区各活动时段的地震活动有集丛分布的特征,该区东部地区与下扬子地区,西部地区与闽东地区地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并对今后几年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西发生了Ms6.6级地震,通过分析区域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认为该区域强震活动具有相对活跃时段和相对平静时段,在强震的相对活跃时段内,强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军  徐建民 《内陆地震》1998,12(4):376-380
引言本文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资料汇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目录》以及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中国西部地震目录》等有关资料,从中选取了本世纪近百年内吐鲁番地区(φN41°15′~43°30′,λE88°00′~91°30′)MS≥4.7地震作为研究样本,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了地震活动的迁移规律、震中分布特征和中强震的轮回、交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近几年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 1 吐鲁番地区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1.1 地震活动概况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地区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