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认为1989年和1991年阳原盆地西侧冀晋交界附近发生的2次中强地震震群导致盆地东侧应力随之调整,意味着阳原盆地开启了新的地震活跃周期。盆地东侧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盆地北缘断裂附近,其中段大蟒沟至台家庄为该北缘断裂最活动段,该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情况对于震情形势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河北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带中段的大蟒沟、姚家庄、南口村、台家庄布设了4条测线开展2期Rn、CO2及Hg浓度测量,在南口村、台家庄剖面开展一期土壤化学成分分析,以研究该盆地北缘断裂带中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差异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气体浓度高值点分布在断层陡坎、破碎带上,利用断层气在该区域探测隐伏断裂的浅层位置具有可行性;南口村剖面土壤气体释放强度相对高于其他剖面,这种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可能是由于地质构造结构与断裂活动性引起的断裂破碎程度不同所致;土壤中总汞(THg)含量与气体浓度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吻合性,基于土壤中总有机碳(TOC)能够吸附Hg元素的特征,THg浓度分布特征能反映一段时间内断层活动状态;结合断裂带周边定点前兆连续观测数据及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该断裂目前活动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1970年有台网记录以来,渭河盆地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2次,均发生在渭河断裂和临潼-长安断裂交界处附近.其中渭河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4.
渭河盆地新生代以来断裂活动和沉积作用强烈,隐伏活动断裂发育,近EW向的桃川-户县断裂是其中之一.探明桃川-户县断裂在渭河盆地中的展布位置、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对于当地的地震构造及强震危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依托"兴平活断层项目"布设了7条浅层地震测线,基于探测结果并结合已有的浅层和中深层地震剖面确定了桃川-户县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在渭河盆地内的存在与隐伏位置.结果显示,桃川-户县断裂(F8)西与太白盆地南缘断裂相连,自周至县汤峪镇穿出秦岭北缘进入渭河盆地后隐伏于地表松散层之下;先呈NE走向斜穿周至县城,向E逐渐转向近EW走向,在周至和户县之间呈现局部朝N凸出的弧形展布,再向E至户县引镇附近与铁炉子断裂相接.另在周至北和户县北之间存在与F8断裂大致平行展布的反向次级断裂(DF3).文中还揭示出在渭河盆地中段,秦岭北缘断裂、渭河断裂和桃川-户县断裂连同它们的分支断裂一起构成了1个大型的负花状结构断裂带;其中F8和DF3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组成1个次级的负花状构造带.结合相关的钻孔剖面等信息的分析表明,在研究区内,以F8断裂为主断裂的构造带自晚更新世以来是活动的,属于活动断裂.文中最后讨论了渭河盆地内的断裂带表现出负花状而非阶梯状结构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晋冀蒙交界地区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13条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发现,凡是活动断裂带通过的地段,在形变剖面图上一般都出现转折或突变。断裂现今活动与继承性活动是一致的,但是运动速率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甚至作反向运动;同一条断裂有的地段活动强,有的地段活动弱。在1983—1992年间,该地区活动最强,平均速率超过2mm/a的断裂是怀安盆地北缘断裂和怀涿盆地北缘断裂;活动较强,平均速率为1.0—1.9mm/a的有恒山北麓断裂、怀安盆地南缘断裂、太白山山前断裂、蔚—广盆地南缘断裂西段、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张家口断裂、五台山北麓断裂。活动较弱,速率小于1mm/a的有蔚—广盆地南缘断裂东段、恒山南麓断裂、六棱山北麓断裂、阳原盆地北缘断裂。  相似文献   

6.
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拉脊山断裂带由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两条向NE凸出的弧形断裂所组成,分别长约230km和220km。它们是介于NNW向的热水一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和NWW向的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一个大型挤压构造区和构造转换带,也是分隔拉脊山南北两侧的西宁一民和盆地和循化一化隆盆地的重要边界断裂。沿断裂带的追踪考察,发现了其新活动的部分地质地貌证据。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仅局部为全新世早期),性质以挤压逆冲为主稍具左旋特征。该断裂的新活动可能导致了该区20余次5级左右中等地震的发生。可以说,拉脊山地区既是反映构造活动,又是反映地震活动的地震构造窗。  相似文献   

7.
从陕西省扶风县古水路堑剖面剖析渭河断裂第四纪活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渭河断裂又称宝鸡 -咸阳 -渭南断裂 (宋立胜等 ,1 989)或宝鸡 -兴平 -咸阳断层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 ,1 989) ,是渭河盆地内的一条主要断裂 ,横贯盆地中部 (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课题组 ,1 988)。由于该断裂的最初确定主要是依据重力、航磁、人工地震反射等资料① ,故在已有的文献中很难找到有关渭河断裂的露头照片或实测剖面。由于没有证据充足的露头剖面资料 ,以致于对渭河断裂西段 (宝鸡—西安草滩镇 )晚第四纪期间是否活动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古水断层剖面位于渭河断裂的西段 (冯希杰 ,2 0 0 0 ) ,是在通往扶风县法门寺专…  相似文献   

8.
渭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建兵 《地震地质》1992,14(2):113-120
渭河断裂带在前新生代为一条分割基底的古超壳断裂,新生代转为铲式伸展断裂,其伸展拉伸掀斜作用形成了渭河盆地的雏形,现代以引张倾滑兼枢纽运动为特征。该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9.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反映的第四纪构造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渭河盆地南缘和北缘几条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迁移变化。利用横跨断裂的构造地层剖面 ,结合断裂上覆黄土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对断裂活动强度迁移变化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约 80~ 90万年前 ,渭河盆地南缘的临潼 -长安断裂带的活动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骊山山前断裂也有活动性迁移现象 ,渭南塬前断裂开始强烈活动 ,渭南塬全面抬升 ;12万年前左右 ,渭河盆地北缘的口镇 -关山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该区断层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对第四纪中晚期的 2次重要构造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的横向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希杰  戴王强 《地震学报》2004,26(2):174-182
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是断裂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渭河盆地这种现象也较为常见,特征比较典型. 本文以蓝田南侧王顺山山前断裂活动向其北侧的骊山山前断裂和渭南塬前断裂的迁移,骊山凸起西北侧临潼¾长安断裂带内大鲍陂¾牛角尖次级断层的强烈活动向神峪寺¾肖家寨次级断层的迁移,以及渭河盆地中西部宝鸡与泾阳间一系列北西向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为例,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迁移时段及迁移过程,为充分认识这些地区的构造发展和地貌演化历史,深刻把握渭河盆地内最新的控制性活动断裂,更加切近实际地估计每一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福建漳州盆地岱山岩—珩坑北西向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岱山岩-珩坑北西向断裂两侧第四纪地层的分布、构造地貌的发育等资料的分析,着重研究了该断裂带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第四纪以来垂直正断兼具左旋水平走滑的活动断裂,在时间上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性;在空间上断裂活动具有迁移性;并在断裂的延伸方向存在差异活动而具有分段性,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宏观活动性和现今垂直形变活动性明显,1445年在该断裂最具活动的地段发生61/4级地震,表明该断裂现今仍在继续活动,今后仍有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深井盆地南缘断裂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性,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 3/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收集研究区近年来新测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钻井和地质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新方法处理了研究区重磁数据,讨论了余下—铁炉子断裂带及邻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结合地震和电法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探讨了该断裂带对研究区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余下—铁炉子断裂带为近EW向复合型岩石圈断裂带,受多期构造演化和构造应力影响,其埋深较大、切割深度较大,断裂性质呈多期次性、复杂性、多样性和活动性,在渭河盆地和秦岭地块的断裂性质不一.该断裂带在渭河盆地内呈隐伏深大断裂带,断裂带及邻区深部构造稳定性较差,更新世以来深部构造仍在活动,同时结合该断裂带周围深、浅部地质构造的分异性和不稳定性说明了该区有孕育发生中小、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推测存在中小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余下—铁炉子活动断裂带具区域性控(导)岩(矿)作用,控制了盆地南缘的形成和发展,断裂带周围及与其他断裂的交汇处附近是该区"一热两气"和矿藏等资源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Arcgis catlog建立延怀盆地地震和活动断裂基础数据库,运用GIS软件环境的缓冲区、空间叠加及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延怀盆地内部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中小地震活动主要沿怀涿盆地北缘断裂和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分布;约83.7%的地震发生在以10 km为半径的断裂缓冲区内;在正断层缓冲区内,单位地震数较高。结合活动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延怀盆地在全新世以来受拉张应力场控制作用,中小地震活动集中分布在盆地一侧,且靠近控制盆地的主控边界断裂。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主,讨论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的几何展布和活动特征,并进行了断裂的活动性分段,对断裂的运动学特片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以东段活动性最强,Q3^2以来平均垂滑动速率达0.21-0.22mm/a;中段活动次之,西段活动较弱,整个断裂活动年代有自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趋势。最后,文章对1626年25/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田勤俭  张军龙 《地震地质》2008,30(1):324-332
阿尔泰构造带的活动断裂主要为NW—NNW向。按构造位置可分为阿尔泰西缘活动断裂带、阿尔泰中央活动断裂带和阿尔泰东缘活动断裂带。阿尔泰东缘活动构造带由科布多(Hovd)活动断裂带、哈尔乌苏湖(Har Us)活动断裂带2条大型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和中间的挤压盆地带构成。在2条走滑断裂带上,前人发现多处地震地表破裂带。通过对阿尔泰东缘构造带中南段地区的野外调查,在哈尔乌苏湖断裂带中段的Jargalant断裂、科布多断裂带南段的Tugen gol断裂上新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其中,沿Jargalant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50km,右旋位错量约4~5m,是一次规模大、活动较新的破裂事件。可见,在阿尔泰东缘活动断裂带的不同断裂段上均有保存较好的地震地表破裂,显示阿尔泰东缘是活动强烈的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17.
张志亮 《华南地震》2020,40(2):85-91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Ⅱ级块体边界断裂,曾发生过多次6.5级以上大震。规划中的西宁至成都铁路设计线路拟从甘家盆地一带穿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的活动性及其端部终止位置,直接关系到铁路安全。基于甘家盆地一带的第四纪地质地貌与断裂活动性调查结果 ,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活动性及其对铁路方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发散为两条主要活动断层,均有全新世地表弱活动迹象;断裂西端终止于甘家盆地东缘一带,铁路设计方案在甘家盆地一带未直接穿经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未来遭遇突发位错的可能性不大,但需要考虑该断裂可能产生的地震动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14日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8.1级大地震.事实上,库赛湖断裂分段大震的复发周期会受到其他分段运动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临近的西大滩断裂分段.本文采用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BK模型)研究断裂分段滑动速度对强震复发周期的影响.以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断裂分段和西大滩断裂分段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研究中将两断裂分段视为通过弹簧相连的滑块系统,其中模型参数的选择是以现有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和西大滩分段的地质研究成果、历史地震和古地震资料直接给出,部分参数也采用了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预测了两分段不同滑动速度对强震复发周期、断裂滑动速度及错动位移在未来0.5~0.6万年中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断裂分段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各断裂分段滑动速度与各段的强震发生周期没有规律性的关系;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断裂分段滑动速度放慢(加快)会使该断裂分段未来强震发生的震级增大(减小),而对另外断裂分段的强震发生震级没有规律性影响;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断裂分段滑动速度加快(放慢)会使另外的断裂分段在强震发生时错动的速度加快(放慢);同时,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一断裂分段滑动速度上的变化对另一断裂分段强震复发周期的影响只有在较长时间跨度上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的论述了伊舒断裂带的基本特征、活动性、断裂分段及地震活动性,重点探讨了伊舒断裂带南段的活动性,从活动断层工程评价方面,研究了该断裂带对拟建长春-辽源铁路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渤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部,是我国华北地区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盆地内的沉积盖层(N-Q)中断裂极为发育。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渤海新构造进行过研究,但认识不一。笔者基于以往的工作,对该区新构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确定渤海新构造运动起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 BP)。从三维空间分析盖层断裂,并按其与盆地基底断裂的成因关系,将新构造活动的断裂分为继续活动断裂和新生断裂,并划分出3条主要的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北东(偏北)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是继续活动构造带,右旋逆平移活动,活动性弱;北西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亦为继续活动构造带,左旋正平移活动,活动性较强;北东向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新生构造带,右旋平移活动,活动性强。后两者组成一对以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主的偏共轭活动构造带,该区域地震活动与之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北东东-南西西至近东西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发育的关系。提出新构造应力场与古近纪盆地裂陷阶段的应力场截然不同,新构造为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古近纪盆地构造是发育于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系统,这是两期不同体制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