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召开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总结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总结在伊朗巴姆地震和摩洛哥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OCHA)于2004年4月27—29日在突尼斯召开了“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经验总结会议暨国际搜救咨询团(INSARAG)欧非地区会议”。参加过两次救援行动的部分国家的代表、伊朗及摩洛哥政府代表等91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文介绍了会议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主要结论。主要问题包括灾害的预警、动员与部署;城镇搜救队的现场协调;城镇搜救队的搜救行动及其INSARAG指南的运用;其他国际救援组织及其与城镇搜救队的相互作用、国际社团内的信息管理4个方面。最后针对我国的国际地震救援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基于地震现场救援行动跟踪监控的指挥与控制软件可以提高现场指挥人员指挥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现场救援行动跟踪监控的指挥与控制软件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关键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以5.12汶川特大地震资料为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试验,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于2004年10月28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并走向规范化。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将致力于整合中国地震现场工作资源,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地震应急搜救基地和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4.
地震现场倒塌建筑物的搜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一般倒塌建筑物的搜救不同,地震灾害现场的搜救将可能面对大量的、类型复杂、倒塌情况复杂的建筑物,制定科学的搜救策略对于快速有效的营救被困人员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几年有关地震现场搜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搜救分区、搜救目标的优选、具体营救方案制定几个方面,对如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科学的搜救策略制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地震现场救援行动,研究设计一套地震救援现场符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地震救援现场需要标志的事物、事件的分类,研究了这些符号的使用人群和标志符号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地震应急服务管理中能快速计算因房屋倒塌造成人员压埋数量和紧急搜救区空间分布的准确信息,以鲁甸地震和彝良地震为研究样本,建立基于房屋、人口数据的地震压埋人员和紧急搜救区评估模型。根据评估模型反演鲁甸地震因房屋倒塌造成的压埋人员总数为396人,比实际伤亡少86人,误差率为17.50%;评估模型反演彝良地震因房屋倒塌造成的压埋人员总数为15人,比实际伤亡多3人,误差率为25.00%。根据模型计算得到鲁甸地震共有8个紧急搜救区,紧急搜救区面积占地震灾区总面积的0.37%,这8个紧急搜救区内因房屋倒塌造成的实际人员死亡306人,占因房屋倒塌实际死亡总数的63.75%。从反演结果看,评估模型对地震应急救援响应等级启动和救援力量合理部署的数据需求有较好的求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GIS技术建立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是提高地震现场搜救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以软件工程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该方案阐述了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路线和功能构建。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伊朗巴姆地震中的国际救援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伊朗巴姆地震后伊朗国内及国际应急响应、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UNDAC)及其现场协调中心在灾区进行的国际搜救协调行动,介绍了前往巴姆地震灾区救援的各国国际救援队的情况。最后给出了巴姆地震灾害所提示的在紧急救援及震害防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和空间决策技术的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模块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以四川自贡市资料为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试验,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应用GIS技术构建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是提高地震现场搜救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总结在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于2003年9月9~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经验工作会议”。来自参加过地震救援的部分国家、阿尔及利亚和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共93人参加了会议。文章介绍了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灾害初期预警、动员和救援队的部署;现场协调;搜救工作和使用指南。最后,针对我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震巨灾发生后,如何在72 h黄金救援期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是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往往由于通信基站破坏或通信阻塞,使得被埋压人员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只能通过呼救或敲击等原始方式求救,效果不佳且耗费体力。外界搜索一般通过人工搜索、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方式,存在探测区域小、易受干扰、价格昂贵等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Wi-Fi的新型地震埋压人员快速求救和搜救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搜救效率。与其他Wi-Fi定位方法不同,基于信号强度的RSSI测距定位算法不需事先收集Wi-Fi接入点的位置信息,更加符合震后搜救的实际情况。借助目前普遍使用的移动智能终端,受困人员通过客户端程序发送求救信号,救援人员利用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RSSI测距模型,通过三点定位和优化处理,快速确定埋压人员的具体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分配救援力量,及时高效地展开救援。经过在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不同废墟环境场景下的实地测试,系统运作效果良好,能满足地震求救、搜救人员的救援需要。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的地震应急预案中地震现场工作队的要求,对各省现有地震现场物资管理状态模式统计分析.以河北省地震局地震现场物资库的电子信息化建设研究为例,分析了地震现场工作队物资的信息数据库建设特点,将电子信息化管理带入地震现场物资库的出入库管理中,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地震现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发生的历次大地震都把震后救援和黄金72小时放在首位,但是地震灾区的通信及网络环境极为复杂,常规的网络接入模式在灾害发生时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决策部门的实时数据及通信传输。根据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尤其是汶川、玉树等地震的灾后救援情况和带来的破坏情况,针对地震现场的具体通信状况以及地震救援现场的网络通信需求,对如何确保地震现场的通信系统能够畅通,以保证前、后方决策部门之间通信无堵塞的问题,以及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的几种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针对国内、外震灾后应急通信系统不同的组成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并从救援现场信息流量、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和指挥中心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及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破坏性地震灾害中,在应急期的幸存者搜救行动之后,倒塌建筑物的处理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其中重点是对遇难人员的搜寻和对废墟的清理。本文通过对2010年海地地震和2011年新西兰地震救援的实际经验的总结,分析了如何科学、有序地开展废墟的清理和遇难人员的搜寻工作,包括对新西兰地震震害情况的概述、主要建筑物破坏情况的描述和搜救的基本过程。对重型机械的使用、人工破拆处理和遗体鉴别这3个关键环节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地震现场救援要素众多,部署分散,为了统一管理救援要素,综合展示救援态势,设计一种基于B/S架构的地震应急救援态势标绘系统,采用Google Maps API v3实现前端Web GIS功能,加载谷歌地图,标绘震情灾情和救援要素信息,通过AJAX方式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互,保存要素信息或者获取服务器端数据,系统设计聊天室功能,登录用户可以在线实时交流。本系统对使用环境要求低,支持多种移动终端,适合地震现场人员使用,实现了分布式要素标绘功能,是地震现场救援行动的有效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为能在搜救地震受困人员时,实时监测灾区情况,增强实时性及降低搜救误差,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地震受困人员应急搜救中的应用,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地震应急搜救系统,采用RFID识读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上,再反馈至灾区信息处理子系统中的监测防御模块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开启射频模块,命令现场报警装置响应报警应急搜救信号;通过蚁群算法获取最优搜救路线,及时搜救地震受困人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可有效搜救地震受困人员,且系统的吞吐率高达90%,搜救准确率均值高达97.6%,耗时均值仅为0.88 h,具有较高的搜救准确率和搜救效率。  相似文献   

17.
马莹  吴楠楠 《内陆地震》2012,26(4):332-336
论述如何采用物联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定位技术,运用于地震现场通信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对地震现场资源(包括部分应急救援人员、车辆、设备等),进行统一调度、追踪和管理。有助于实现现场资源管理信息化,提高现场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ZigBee技术的地震灾区人员搜救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在有限的救援队伍及医疗器件等救援资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快捷地分配好救援资源,是地震中减少人员伤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灾区通讯中断,救援人员无法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实施救援资源的有效调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组建无线通讯网络,构建简单快捷的人员搜救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GPS技术、嵌入式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研究和设计一套地震救援便携式移动终端,完成救援行动中救援队员位置信息、生理信息和救援现场环境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设备的研制,实现对救援行动的跟踪与监控.  相似文献   

20.
地震应急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3大体系之一,鉴于地震预报尚不过关,在没有作出临震预报而地震突然发生时,为在灾区进行有效的救援而采取的紧急行动.通信、计算机等新技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本文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应急现场工作情况,阐述无线局域网在地震应急现场中的应用,讨论了地震应急现场所适应的几种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