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东南缘早二叠世牙形刺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俊辉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1997,21(2):136-140,T001
首次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发现牙形刺,其中重要的有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和Swetognathusinornatus,根据化石组合面貌,属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带,其时代为二叠纪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说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应属早二叠世,而不是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黔西南和黔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之下的一套陆缘碎屑岩地层,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冰盖发育鼎盛时期大幅度海平面下降期间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冰川是由多次不连续的冰川事件构成的。因此恢复该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地层的形成环境和堆积过程,探讨其成因与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查明了黔西南地区该套陆源碎屑岩的地层厚度和砂泥比值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碎屑岩发育最好的普安龙吟剖面开展沉积体系与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沙子塘组主要是碳酸盐沉积体系,龙吟组和包磨山组主要为浅海陆棚三角洲沉积体系,梁山组以滨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为主;二叠纪早期黔西南地区的陆棚相泥岩形成于冰川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期间,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海平面晚期高位域期间,而不是形成于冈瓦纳冰川增长期间的低位域沉积。冈瓦纳冰川的推进和消融是龙吟剖面二叠纪早期地层发育样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安徽巢湖孤峰组放射虫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汝建 《地球科学》1995,20(5):508-510,T001
研究了安徽巢湖下二叠统孤峰组的放射虫化石,发现未曾描述过的3属3种和1未命名的球状类型,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讨论了孤峰组Follicucullusmonacanthus的地层意义,并将其与美国和日本二叠纪的Follicucullusmonacanthus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四川木里一带的石炭纪地层,是一套区域浅变质碳酸盐岩、泥质岩、硅质岩及少量碎屑岩组合体,含牙形石、菊石、、珊瑚类等化石,前人未建立岩石地层单位。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发现,该套地层顶底完整,层序、接触关系清楚,含有一定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以木里邛依剖面为正层型剖面,将该套地层建立岩石地层单位──邛依组。本文对邛依组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安徽沿长江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发育良好.产大化石Calathium-Manchuroceras-Coreanoceras组合及牙形石Serratognathus带等。其时代相当皖南下奥陶世宁国阶早期N1至N2笔石带;其生物地层特征与扬子地层区基本一致。据此.本文揭示宁国阶早期扬子海与华北海可能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胡艳霞  徐东来  童金南 《地层学杂志》2006,30(2):T0001-T0002
贵州紫云四大寨剖面下三叠统发育较齐全,化石较丰富。在此剖面上发现了大量牙形石、双壳类、菊石等生物化石,其中牙形石在该剖面上为首次发现,并识别出了早三叠世Neospathodusdieneri带、Neospathoduscrista-galli带、Neospathoduswaageni带和Neospathodushomeri-Neospathodustriangularis带的重要牙形石分子或带化石,可与国际同期地层中相应的牙形石化石带进行较好的对比;同时还发现了Claraiagriesbachi-C.concentrica组合和Claraiastachei-Claraiaaurita组合带的双壳类代表性分子。通过对这些化石综合分析,大致拟定了本剖面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亚阶(Griesbachian)、亭纳尔亚阶(Dienerian)、斯密斯亚阶(Smithian)和斯派斯亚阶(Spathian)的年代地层单位界线。  相似文献   

7.
陕西凤县核桃坝剖面含2个牙形石组合,下组合为Gnathodustypicuss-Siphonodellacf.isosticha组合,相当typicus带和isosticha-上crenulata带,属杜内阶;上组合为Idiognathodusdelicatus-Neogondolellaclarki组合,其时代为维斯发早期。本文共描述了15个牙形石种,并讨论了N.clarki等3种的个体发育。  相似文献   

8.
广西中部二叠系乐平统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分别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的广西合山马滩剖面、来宾铁桥剖面和来宾蓬莱滩剖面的廊带式追索研究,将二叠系乐平统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Lp1、Lp2、Lp3、Lp4、Lp5和Lp6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结合原有和最新的生物地层资料,对这3个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实现了精确对比,从而将原有地层对比精度提高了1倍。主张以牙形石Clarkinasubcarinata的初现作为长兴阶和吴家坪阶的分界,这一界线与上述三级层序Lp6的首次海泛面一致。长期被当作长兴阶下部带化石的Galowayinelameitienensis和Palaeofusulinaminima可向下延入依据牙形石定义的吴家坪阶。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宁夏中卫县下河沿原上石炭统太原组划分为上、下二个段。太原组上段,含蜒科为Pseudoschwagerina带及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属种为代表,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属为主,植物为东方鳞木类繁多,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以上古生物面貌应属于早二叠世。太原组下段,含蜒科Medocris,Pseudostaffella,牙形石Idognathodus dellica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相似文献   

11.
四川木里一带的石炭纪地层,是一套区域浅变质碳酸盐岩、泥质岩、硅质岩及少量碎屑岩组合体,含牙形石、菊石、珊瑚类等化石,前人未建立岩石地层单位。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发现,该套地层顶底完整,层序、接触关系清楚,含有一定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以木里邛依剖面为正层型剖面,将该套地层建立岩石地层单位-邛依组。本文对邛依组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首次发现大量遗迹化石。本文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两个遗迹组合,即Megagrapton-Arthrophycus组合及Neonereites-Phycosiphon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her(1967)[1]的Nereites遗迹相.同时利用遗迹化石及沉积特点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侏倭组的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下部至盆地边缘。  相似文献   

13.
四川桂溪地区志田纪地层,于1970年由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发现,并根据其中所含腕足类Eospirifertingi笼统划归中志留统。1994年,笔者等在这段地层中发现了以牙形石Spathognathoduscrispus,腕足类Retziellauniplicata,床板珊瑚Squameofavosites,Oachyfavosites,Pachycanalicula为代表的晚志留亚纪动物属种,说明该套地层的沉积时限为晚志留亚纪,并可与云南曲靖,四川广元、二郎山、盐边,甘肃迭部等地区相当地层对比。这一发  相似文献   

14.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首次发现大量遗迹化石。本文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两个遗迹组合,即Megagraptom-Arthrophycus组合及Neonereites-Phycosiphon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her(1967)的Nereites遗迹相。同时利用遗迹化石及沉积特点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侏倭组的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下部至盆地边缘。  相似文献   

15.
藏北羌塘地区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新的牙形石化石资料证实在羌塘北部地区有泥盆纪查桑组地层,它是该盆地保存的最古老海相沉积地层,羌塘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顶部产有丰富的以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两属为主的菊石化石,可初步建立5个菊石组合,其中Berriasella和Blanfordiceras菊石的出现使最高海相层位上延至提塘阶顶部或贝利阿斯阶,而圆笠虫(Orbitolina)、似异卷虫(Heterohelix)出现可能反映有海相白垩纪地层的存在,在晚三叠世肖茶卡组中发现有Epigondolella牙形石动物群,这是我国晚三叠世最高位牙形石带又一产地,首次在双湖比隆组油页岩剖面顶部发现产Harploceras sp.菊石化石的层位,时代属早上托阿尔斯(Toarcian)。解决了这一特殊沉积地层单位长期争论的时代归属问题,并指出它与早侏罗世海侵高峰期全球缺氧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末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晚泥盆世艾特隆层的分子极为相近;(3)革老河组产腕足,珊瑚、牙形石等,与上覆汤耙组的一些属种,具有密切的演化关系,但与其下伏者王组的属种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作者提出将泥盆-石炭系的分界线,置于革老河组Cystophrentis-compsite-Shuchertella组合带之底部。  相似文献   

17.
殷长健 《吉林地质》1995,14(2):51-56
吉林省中部地槽发区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层中,首次发现以Agathiceras、Bactrites、Artinskia为代表的早二叠世早期菊石动物群,以及与下伏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连续沉积的C-P系剖面,实了在我国北方地槽区也有Sakmarian期的沉积,进而使我国北方地槽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根据我国北方地槽区和南方晚古生界发育的共同特点,提出以Psudoschwa  相似文献   

18.
阎春波  张保民  杨博 《地质通报》2019,38(6):922-929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该剖面第8层原属栗柴坝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现证实其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的地层,应归为向阳寺组。剖面总体对应志留系温洛克统底部到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部,中间缺失志留系罗德洛统卢德福特阶—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之间的8~10个标准牙形石带,说明该地区后期可能受构造作用影响,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为断层接触。该剖面牙形石序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滇西保山地层区志留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下一步该区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宁夏中卫县下河沿原上石炭统太原组划分为上、下二个段。太原组上段(剖面18—31层),含科以Pseudoschwagerina带及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属种为代表,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属为主,植物为东方鳞木类繁多,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以上古生物面貌应属于早二叠世。太原组下段(剖面1—17层),含科Medocris,Pseudostaffella,牙形石Idognathodusdellicatus,I.olavlformis等为主;植物以Neuropterispseudovata及Spherophyllumoblongiforlium最繁盛,其时代呈现浓厚晚石炭世特征。据上述情况,本区石炭—二叠系的界线应置于太原组上、下段之间,这条界线比我国传统的划界位置低一些,而与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界线已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兰坪-思茅盆地中段的石登-小格拉一带,发育一套石炭-二叠纪含火山岩地层,与周边地质体多呈断裂接触,并且化石较少,因而以往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意见不一。在1∶5万区调中新采获早石炭世牙形石和晚二叠世植物、腕足类化石,发现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因此将其划分为早石炭世石登组和晚二叠世羊八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