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分子铝盐絮凝剂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铝盐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为提高高分子铝盐絮凝性能,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絮凝剂,如聚合硫酸氯化铝、聚合磷酸氯化铝、聚合铁铝、聚合硅酸铝等。就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作了阐述,提出了高分子铝盐絮凝剂在今后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了国内外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温州某钻孔灌注桩废弃泥浆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和颗粒分析实验,研究有机絮凝剂APAM以及无机絮凝剂CaO对泥浆沉降性能和颗粒粒径的影响,着重探究了无机絮凝剂CaO的不同添加顺序对有机絮凝剂APAM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少APAM添加量(10 mL)下后添加CaO能增大泥浆的初始沉降量;先添加CaO再添加APAM,不利于APAM絮凝作用的发挥;后添加CaO的情况下,CaO对于最终的絮体粒径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絮体本身的强度及搅拌强度。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现状和应用进展,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条件、絮凝机理以及影响其絮凝活性的因素,着重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泥浆含水量高,脱水性差,因此如何提高废泥浆的脱水量至关重要。试验中通过对废泥浆的物理化学调质,以改变废泥浆颗粒表面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废泥浆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废泥浆的脱水性能。对不同种类的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絮凝材料的试验分析发现,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的絮凝脱水效果要优于无机材料。在阳离子型PAM、阴离子型PAM、非离子型PAM三类材料对废泥浆的絮凝脱水效果中,阳离子型PAM的絮凝脱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李佩鸿 《广西地质》1997,10(3):83-86
用多种无机凝聚剂和聚丙烯酰胺系列了絮凝剂对平果铝土矿洗矿泥进行沉降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选用于平果铝土矿洗矿泥的絮凝沉降,推荐使用分子量为600~900万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过程中排水效率低且治理后土体不均匀等问题,从改变软黏土颗粒自身持水特性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联合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的思路。利用自制的一维电渗固结试验装置,探究絮凝−电渗法联合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絮凝剂掺入比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电渗法相比较,絮凝剂 APAM 的掺入减少了软黏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厚度,使得淤泥质土的前期电渗排水速率和累计排水量显著提升,从而降低了电渗法的平均能耗系数;同时,絮凝剂高分子长链的“吸附架桥”作用增强了土颗粒的黏结力和絮凝沉积效果,有效缓解了电渗过程中细小黏粒迁移集聚而造成的阴极淤堵问题;治理后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大幅增高,土体的均匀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当絮凝剂 APAM 掺入比为 0.30% 时,土体的电渗排水固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Dtjm-1”的絮凝性能,通过改变废水初始pH值,调整废水中阳离子种类、阳离子浓度及改变发酵液的离心条件和投加体积,得出絮凝剂“Dtjm-1”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废水pH值7.2-8.0;能较好促进絮凝的离子有Al^3 ,Ca^2 ,它们最适合的浓度为每升废水中加入0.75-1g/L;发酵液的投加体积为(0.075-0.080):1(体积比);发酵液较好的离心条件为n=4000r/min,t=30min。通过不同废水絮凝效果试验表明,得出絮凝剂“Dtjm-1”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和脱色性能。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微生物絮凝剂对2g/L,200目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的测定,得出培养液中絮凝活性分布及活性菌产生絮凝剂时的最佳条件.这种菌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如下pH值7.5~9.0,温度28~30℃,300r/min摇床培养45~60h.  相似文献   

10.
孙瑞君 《地下水》2018,(5):209-211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产生废水的污染源较为复杂、化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采用传统废水处理方法无法实现对废水的快速处理,处理能力有限。为此提出基于工程模糊集的水利工程施工废水处理方法与实践研究。依托工程模糊集欧内斯特理论对定量因子集、定性因子集进行计算,确定废水的组成与添加药剂比例。基于筛分楼对废水进行分层处理,将中间层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层直接进行脱水处理,引入净水池过滤,完成砂石料加工系统与基坑系统废水处理,对经过滤的水中添加定量的低分子无机絮凝剂和高分子无机絮凝剂,经精滤完成水利工程施工废水处理。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工程模糊集废水处理方法较传统废水处理方法处理效率提高47.28%,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施工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钻井液防塌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无机聚合物硅酸盐和有机聚合物——聚乙烯醇(PV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非水解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钾防塌能力的大小;由试验得出吸附成膜速度的快慢和保护膜的致密程度是决定钻井液体系防塌能力的关键因素;钻井液体系的防塌能力是无机聚合物和有机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钻井液体系的防塌能力较非水解聚丙烯酰胺钻井液体系的防塌能力强;Na-CMC和PHP的加入可提高吸附膜的致密性及体系的防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含苯并三唑废水是一类常规方法不能处理的化工废水,需要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在纳米科技理论指导下,以纳米微粒的吸附特性为切入点,确立了纳米微粒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最佳混凝形态之间联系的纽带。围绕混凝作用进行了纳米粉体材料混凝试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混凝试验和电凝聚试验。结果发现,应用电凝聚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由苯并三唑产生的COD,从而成功地探索出有效处理含苯并三唑废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田渤19区块注交联聚合物开采多年后,因注入水的水质不达标导致聚合物过度交联形成强凝胶,造成聚合物注入区块许多油水井的堵塞。对现场聚合物垢样品所做的化学组分、表面元素能谱及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垢的主体结构由交联的聚丙烯酰胺组成,交联体吸收了大量水分,在交联体内小环境中因富集而形成氯化物矿物晶体无机垢结构,而在成垢的过程中又将地层内的一些粘土矿物包裹于交联体内,形成具有聚合物-矿物复合结构的强胶凝态物质,严重影响聚合物注入—调剖—驱油过程中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动。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常见无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全球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飞速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开展较早,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研究和水污染治理机制,而我国对地下水的研究和治理起步较晚。文章综合论述了地下水中几种常见无机污染物的研究和治理现状,总结了它们的检测技术、污染物来源以及危害和目前主要治理技术,以引起对地下水污染研究和治理的高度重视,为正确认识和辨别地下水污染的毒害,达到科学准确检测、合理高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无固相钻井液在吉林省油页岩勘探中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是一种抑制性、防塌性能力强的钻井液体系。在对常用聚合物进行优选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以聚乙烯醇(PVA)为主、有机与无机聚合物相复合、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强抑制性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配方,探讨了钻井液中各组分的作用和钻井液的防塌机理。研制的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吉林省农安和梅河口矿区两个油页岩勘探孔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油田聚合物驱产出水处理后聚合物的分子特性以及各组分变化,认为含聚合物污水对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污水中聚合物的含量。由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证明,聚合物浓度不同的污水对具不同渗透率油层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建议对不同类型油层的注入水选择适合的聚合物浓度。这一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驱后的污水利用以及研究注入油层的水质标准具有可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流体研究的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与成藏过程相关的古流体活动有助于深入认识油气成藏过程,从经济目的出发预测储层质量,精确分析不同阶段古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主要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无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古流体活动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各种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有助于分析古流体来源与成因,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可示踪烃类流体的运移,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结合岩相学研究可分析油气运移的时间、期次、相态、通道和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并指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方向。在运用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古流体活动时不应局限于单一方法,综合利用多种无机地球化学方法更有利于全面分析古流体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油气无机成因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松辽盆地中浅层沉积层勘探已接近饱和,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进军,油气无机成因研究在勘探实践中日益重要。徐家围子深层天然气为典型的无机成因天然气。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原油“上生下储”模式的否定,为寻找深部油源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古潜山油气藏“新生古储”和“侧向运移”模式的否定,为基岩油气藏无机成因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油气藏研究需要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因为基岩油气藏勘探是松辽盆地今后首选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冰川融水径流是冰川流域物质运移的重要通道, 对其水化学特征和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冰川作用区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并为认识和评价冰川消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提供基础。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除两极以外最大储量的冰川, 近年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加速退缩消融。该地区冰川融水径流中各类化学组分的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因此, 通过概述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径流中无机化学组分的含量和时空变化特征, 并总结离子和元素的主要来源及常用的物源追踪手段, 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到: 冰川融水径流中离子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变化特征受冰川消融、 基岩性质、 径流水文特征和其他水体物理化学过程等因子和过程的共同影响。在总结该研究领域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展望, 认为应加强观测和基础数据积累, 厘清无机水化学组分的输移规律, 深入揭示影响水化学组分变化的多因素的协同拮抗作用机制, 评价冰川融水径流水化学的气候环境效应, 为应对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带来的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技术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分析测定在环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样品中元素含量一般较低,须选用科学合理的前处理技术和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的测定方法。本文针对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无机元素分析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优势与不足进行评述。前处理方法主要根据样品和待测元素的性质进行选择:干法灰化所用试剂少、空白值低,但组织致密型的样品不易灰化完全、高温下易造成元素挥发损失;湿法消解样品消解较为完全,但试剂消耗大、空白值高、操作繁琐;微波消解可以防止部分易挥发元素损失,用酸量少、消解速度快,但称样量相对较小,不适于需要大称样量的样品分析。几乎所有针对元素分析的仪器分析技术都可以用于植物样品分析,主要根据仪器适用的元素、必要的干扰校正以及基体改进等方面进行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可同时测定植物样品中40种以上的元素,高分辨质谱的检出限可达fg/m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适用于某些植物样品中含量较高的P、K、Na等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可分析元素达70余种,是普及程度最高的仪器分析技术之一;原子荧光光谱法与氢化物发生技术的联用,在元素含量较低的植物样品分析中技术优势更加明显;新兴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已被应用于植物样品分析,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可实现原位、在线、实时、多元素同时检测;其他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技术,满足了一些特定元素不能用常规分析技术测定的需求。当前主流分析技术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都存在着缺陷,固体进样技术将成为植物样品分析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