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随着围海造地,填海建岛项目的不断增多,在人工岛上进行建筑物勘察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领域。人工岛上的建筑物勘察和陆地上的勘察还是有所不同的,通过工程实践总结一些经验,为越来越多的岛上勘察类似项目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南堡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较为复杂.近几年随着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在南堡近岸海域兴建了3个较大的人工岛,研究该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将会对该海区的人工岛建设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的该海区的潮位、海流、侧扫声纳、底质取样等资料,对南堡油田3个人工岛所处海域的潮流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推测测区内沙坝的运移特...  相似文献   

3.
采用波流共同作用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基于三角形网格剖分模式,对位于韩江河口附近海域的汕头市东海岸新城大型离岸人工岛群规划工程做潮流及泥沙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人工岛群"白海豚"身体轴线布置方向与工程海域往复流主流向趋于一致,涨落潮流态平顺,该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周围海域水动力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人工岛群附近海域,流速有增有减,但变化幅度较小。规划方案实施后海床冲淤变化规律:人工岛群波影区以淤为主,迎浪侧以冲为主,局部区域最大冲深可达2m以上,应注意采取护底措施。由于韩江河口属于强浪区,应关注大浪引起的坡底淘刷。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红塘湾海域建立了三维水动力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较好,认为模式可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三亚新机场工程前后的潮流情况,通过2种情况下的潮流流场、流速等的比较,分析了机场人工岛和临空产业园人工岛的修建对红塘湾及其邻近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岭澳核电站海域工程勘察为例,论述了核电站海域工程勘察工作的特点和它与常规海工项目的相同与不同点,包括勘察方案的设计,勘察阶段的划分,海上钻探的实施,原状试验和室内试验以及安全分析报告的编制以及勘察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宋南奇  王诺  吴暖 《海洋通报》2018,(2):201-208
本文以大连海上人工岛机场建设为背景,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与遥感技术监测填海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状况。根据工程海域的潮流特点,构建了水动力及悬浮物扩散模型,模拟了涨落潮状态下填海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扩散情况;通过采集现场悬浮物浓度,利用我国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1B)的遥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悬浮物反演模型,得到施工海域悬浮物分布的反演结果。对比遥感反演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者基本吻合,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揭示填海施工造成的大范围悬浮物的扩散规律,对于制定填海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评价海洋环境影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口市拟建的离岸人工岛群可能将引起龙口湾内冲淤特性的变化及岸线的动态调整。运用MIKE21数学模型模拟了人工岛群建设前后海域潮流场和海底冲淤的变化特征,运用CERC公式计算了龙口湾沿岸输沙率的变化状况,并在以上基础上,分析了龙口湾冲淤特性对人工岛群建设的响应。结果表明,人工岛群建成后,其北侧和西南侧海域以淤积为主,西侧海域以冲刷为主;人工水道内部在西南向大风情况下淤积较为严重;界河口两侧沿岸输沙率差别较大,由界河口来沙和沿岸输沙引起的岛陆间水道的淤积速率约为12.5 cm/a。  相似文献   

8.
龙口湾水动力特征及其对人工岛群建设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龙口湾及附近海域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Mike21数学模型模拟了人工岛建设前后的潮流、波浪、纳潮量及水交换率等水动力特征,探讨了人工岛群建设对龙口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显著改变了龙口湾潮流场特征及水体运动路径,湾内受到人工岛的阻挡,流速普遍减小,局部区域潮流运动形式由往复流变为旋转流,流向变化较大,余流形成多个涡旋;湾外由于堤头挑流作用导致局部区域流速增大且余流流速增大,潮流运动形式未发生明显改变。受人工岛的掩蔽作用,人工岛及附近区域的波浪有效波高普遍减小。龙口湾潮位出现北部最大潮差变小、南部最大潮差增大的格局,壅水作用导致人工岛内部水道潮差变化明显。人工岛建设直接占据了龙口湾海域面积,导致其纳潮量明显减小,水交换率呈现南部和北部增大、人工岛北侧以及内部水道减小的特征,人工岛造成的水动力环境的改变是影响水交换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工岛群建设导致龙口湾内的潮流、波浪、纳潮量以及水交换等水动力特征减弱,是引起龙口湾水动力条件变化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星池  王永学  陈静 《海洋通报》2017,36(3):302-310
以龙口湾正在兴建的龙口人工岛群和招远人工岛群为例,利用MIKE21软件建立龙口湾人工岛群附近海域水沙数学模型。在模型经过实测资料验证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大人工岛群整体建设和间隔期不同的分期建设方案,模拟不同方案对龙口湾潮流变化和海底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期为9 a的分期建设方案中人工岛群水道内流速较大,周围海域泥沙运动相对稳定,确定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的湾口水域,东、西人工岛分别位于伶仃洋大濠深槽两侧。人工岛水域水深流急,潮流正面冲击人工岛,易造成人工岛海域水下地形发生大的变化与调整,最终形成以人工岛为中心的局部滩槽新格局。在大桥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伶仃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人工岛建设后的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水下地形冲淤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人工岛对伶仃洋水域的水沙环境影响集中在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水域内,人工岛呈冲刷趋势,岛体上下游形成以岛为中心的梭状淤积体。人工岛建设10年前后的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引起的海床冲淤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此为当初采用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深水海域的工程开发、综合管理及权益维护,需要海底勘察装备技术先行;文章从水下声学定位、动力定位、海底浅层高分辨勘察、海底取样与测试等4个方面进行了海底勘察装备技术发展现状描述,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浅海人工岛建设改变了周边海洋环境动力边界条件,引起周边海域泥沙冲淤变化.对卫星遥感数据和地形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研究区风浪、潮流、悬浮泥沙分析了海底地形变化原因,研究了周边海域的泥沙冲淤规律,并对淤积和侵蚀的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价,提出可以对护岛潜堤进行优化设计,此研究对类似浅海人工岛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岛作为一种较为生态的填海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围填海类工程中,文章以漳州开发区双鱼岛工程为例,总结自2009年起对其实施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以来发现的问题和经验,从技术手段、专业力量、督查工作和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为更好地开展重点涉海工程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东郊椰林人工岛建设于砂质海岸外,对海岸线变化有非常大的影响。选取5景遥感影像,运用DSAS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分析人工岛建设前后岸线变化,同时利用SMC模拟系统分析人工岛建设前后水动力变化情况,用于分析研究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后,该海岸西段人工岛与陆地之间海域波浪场明显减弱,而沿岸流则由人工岛建设前的自东向西,变为人工岛建设后后两股沿岸流在岛体后方相汇,利于此处泥沙堆积。通过岸线变化分析,人工岛建设之后西段岸线受人工岛的遮蔽由侵蚀转变为淤积,最大淤积速率可达70m/a,形成现在向海凸出沙嘴,最终将演化为连岛沙坝,东段岸线接受不到岛体的庇护则仍表现为侵蚀状态。  相似文献   

15.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下属厦门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完成的国电漳州核电厂工程水下地形测量项目,日前在厦门通过由华东电力设计院、珠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福建海洋研究所、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组所作的测量成果汇报后,按照核电厂工程海域观测工作大纲与质量保证大纲进行认真审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序列潮位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澳门水域及附近海域历史潮波特性,并建立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以珠澳人工岛及澳门新城A区等大型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澳门及附近海域水动力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澳门站的年平均高、低潮位在2005—2008年间发生突变,与岸线变化强度的增大存在直接关系;随着澳门围填海强度逐渐减弱,浅水影响系数逐渐减小,涨落潮历时差逐渐减小;1986—2019年间澳门水域潮位变化幅度较小,十字门水道附近涨落潮历时比由1.16增加至1.19,澳门水域涨落潮不对称现象由上游向外海逐渐减小。围填海工程导致澳门水道潮量减小,涨落急流速普遍减小,澳门新城A区人工岛及珠澳口岸工程附近产生雍水现象,流速亦呈减小趋势;围填海工程使得澳门岸线由曲折变为平缓,使得澳门水域内余流略微减小。  相似文献   

17.
李松喆 《海洋工程》2021,39(4):144-153
基于历史海图、历史时期卫星遥感影像、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和潮流、波浪数值模拟成果,研究该海域岸滩的发育演变背景、海床和岸线自然冲淤动态、动力泥沙环境及岸滩冲淤动力机制。采用LITLINE岸线演变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离岸距离和不同平面形态人工岛布置型式对近岸岸线变形的影响,岸滩泥沙动力机制和岸滩演变趋势表明,人工岛实施后近岸最大潮流流速小于近岸泥沙起动流速,不具备起动近岸岸滩泥沙的基本条件; SSE向波浪作用时,人工岛西北侧波高明显减弱,波向西偏; S向波浪作用时,人工岛北侧波高明显减弱; SSW向波浪作用时,人工岛东北侧波高明显减弱,波浪传播方向东偏;波浪场改变后人工岛掩护区东西两侧岸滩附近泥沙分别具有向东和向西运移至人工岛掩护区的趋势,形成掩护区的淤积和东西两侧岸线冲刷。  相似文献   

18.
海上静力触探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高效、测量数据可靠的海床土体原位测量方法。国内自主研发的海上静力触探设备很少能够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勘察中。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海上静力触探设备,由贯入系统、液压系统、甲板控制系统、浮力系统四部分组成,可在地形复杂多样的滩浅海区域进行连续走航测试。利用这套设备在黄河口海域进行地质勘察,并对该海域的海床土层结构划分进行了探讨,证明了该设备在滩浅海地区的工程勘察领域有者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填海人工岛的增多,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人工岛吹填区域软土地基物理力学参数差异大,地面沉陷持续时间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沉陷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技术,通过长期跟踪监测,分析了人工岛吹填区域的变形特征,综合评估了沉降稳定性,为人工岛的环境保护、后续设计施工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工岛设计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有关人工岛建设的研究和工程实例,讨论人工岛的波浪绕射问题,岛周海底的局部冲刷问题以及国内外人工岛结构型式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