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地质、地震地质学家、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徐煜坚教授因病于1992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徐煜坚教授1913年4月4日生于广东省中山县。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由于抗日战争,滞留北京,从葛利普教授学习。1939年复学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学系,1940年6月毕业。随后,作为李四光教授的助手,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事构造  相似文献   

2.
正李四光教授(1889~1971)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执教,1920年至1928年任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系主任,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北京大学也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3.
长春地质学院是一所具有35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她拥有一支以248名具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和科研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建院迄今,在为国家输送了近20000名高级地质专业人才的同时,还承担完成了数百项科研任务,其中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创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部、省、市级多种奖励。  相似文献   

4.
法国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是在科技大学、国家科研中心和一些大的半国有性机构(这种机构的活动经费并非完全由政府提供,仅接受部分政府拨款,行使部分政府机构的职能,此外,该机构还有相当的独立性)中进行.几乎每一所科技大学里都设有地学系  相似文献   

5.
正王鸿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先生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  相似文献   

6.
孙岱生 《现代地质》2001,15(2):117-123
陈光远教授 1 92 0年 4月 2 9日生于南京市。1 939~ 1 943年 ,他在昆明西南联大地学系学习 ,获学士学位 ;1 943~ 1 948年 ,在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地学系任助教 ;1 948~ 1 951年 ,在瑞典额普赛拉大学地质矿物系学习 ,获副博士学位 ;1 951~ 1 952年 ,任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地质系副教授 ;1 952~ 1 978年 ,任北京地质学院结晶矿物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 ;1 979~ 1 996年 ,任中国地质大学成因矿物研究室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他于 1 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光远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与矿物学家 ,是国家教委矿物学重点…  相似文献   

7.
斯行健字天石,著名地质学家,古植物地史学家.1901年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助教.1928年初兼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佐.同年赴德国留学,从德古植物学大师高腾教授学习,1931年获博士学位.1932年曾到瑞典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地学系教授和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起任地质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马杏垣教授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现中国地质大学顾问和名誉教授。马杏垣教授1938年开始从事地质工作,就读于西南联大地学系;1948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任教和担任领导工作,为我国培育了几代构造学人才,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马杏垣教授还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嵩山重力构造研究,成为我国地质科学园地里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马杏垣教授1978年参加“科学大会”后调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9.
西德海德堡大学矿物岩石学系主任,矿物学教授阿姆施图茨于十一月四日至十日来我院讲学。阿姆施图茨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在层控矿床、斑岩铜矿、细碧角斑岩矿床等方面成绩卓著,在国外有一定声望。 阿姆施图茨教授讲了五个问题:①绪论与层  相似文献   

10.
秦岭巴山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研究是我国地学的重要项目,我院是这项重大科学研究的参加单位之一.我院承担了二个二级课题和若干个三、四级课题.经院领导研究决定,秦巴科研项目作为我院重点项目之一.1.要以改革的精神把“秦巴”科研摆在我院重点项目来全面安排,要通过“秦巴”项目,拿出我院各学科高度综合,相互渗透、水平较高的成果;2.要求在“秦巴”地区逐步建立我院教学、科研较长远的基地;3.要充分保证这项科研项目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承担课题的教研室和单位要挖掘潜力,保证足够的人力;4.“秦巴”地区自然条件困难,因此,后勤部门要大力协助落实交通和野外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斑岩铜矿及其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多来,我系矿床组几位同志,在对江苏某斑岩铜矿床进行初步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搜集了国外有关斑岩铜矿的一些资料,并对国内部分斑岩铜矿作了初步综合对比.徐克勤教授不仅经常给我们工作以指导,还直接参加了部分野外及室内工作.这里简略地介绍一下国外有关斑岩铜矿研究进展的情况以及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粗浅体会,供有关同志参考.一、要重视斑岩铜矿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类型.估计此类矿床的储量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左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62%(1970).世界主要产铜国家美国、智利、秘鲁80~90%的铜矿资源来自斑岩铜矿.在我国,目前也占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化集团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经理部一行 12位专家组成的评审验收组 ,于 2 0 0 2年 7月 15日对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所承担的科技工程项目———《南盘江—十万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研究》进行了全面评审。验收组在马永生教授的带领下 ,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汪新文和梅冥相教授的系统汇报 ,仔细审阅了有关工业性图件、图册和科研报告 ,并进行了质疑。通过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合同要求 ,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该项目在执行以来 ,在项目顾问陈发景教授、吴淦国教授和邓军教授的指导和关怀下 ,共制作工业性图件 75幅、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乐森(王寻)教授原籍贵州省贵阳市.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34~1936年赴德国格廷根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历任农商部地调所调查员、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贵州矿产地质测勘团主任、贵州省地质所所长、并曾在中山大学和贵州大学地质学系任教.解放后曾任  相似文献   

14.
刘东生  吴子荣 《地质科学》1960,3(5):269-272
苏联著各新构造学家尼古拉耶夫教授于1958年夏应中国第四紀研究委員会和水利电力部的邀請在北京专門对新构造和与之有关的工程地貭問題作了系統的讲学。因为新构造的研究不仅在理論上对我国广大的地貭工作者还是一个比較新的課題,同时也是在进行大規模工程建設实践中所必須注意的問題,所以这次耕学引起了国內各方面的极大的注意。中国第四紀研究委員会征得尼古拉耶夫教授的同意,并由他本人对原耕稿进行了补充和訂正以后送請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大家盼望已久的文集現在出版了。这是我国地貭界的一件喜事。回忆在1958年夏季尼古拉耶夫教授在順利完成了对許多重要工程建設地区的指导工作以后,为了滿足我国地貭工作者的要求,立即开始了这次讲学,这种深厚的友情是我們深为敬佩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五月二十日至六月二日,以地矿部外事局孙人—副局长为团长的地矿部代表团,应下萨克森州科学艺术部邀请,对下萨克森州进行了回访,签订了地质科技合作共同意向书,确定了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五年的合作交流项目,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笔者作为该团的成员,与其他团员一道,有幸在回访期间参观了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大学、汉诺威大学、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这四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比较著名的大学,并着重考察了地学系、所.通过考察,对这几所大学地学系的机构、专业设置、学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方向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到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参观考察所得扼要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萤石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萤石矿床(点)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区.近年来,在涂光炽教授的主持和领导下,相继开展了我国萤石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某些矿物学研究.本文介绍的是有关层控萤石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7.
程裕淇教授关于区调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裕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国际上颇享盛誉,亦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勘查的先驱者之一。三十年代早期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并留学英国从事变质岩研究与填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地质生涯中,对变质岩、混合岩、火山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以及以铁矿为重点的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担任地质部和地质矿产部的领导职务,对组织我国的基础地质研究、地质矿产勘查、科技外事和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的改良技术与工程应用》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发行,该书由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王保田教授与张福海副教授编著完成。《膨胀土的改良技术与工程应用》是对河海大学承担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和江苏省宁淮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总结。经过课题组全体教师和7位研究生5年的辛苦研究,全面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在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将核心研究成果提炼出来编写成本书出版。  相似文献   

19.
地学新星     
地学新星马鸿文男,1952年生。1986年7月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岩石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随即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11月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现为材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主要从事岩浆岩岩石学及矿物材...  相似文献   

20.
再谈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忠信 《地质学报》2012,86(5):683-686
今年是丁道衡教授1927年发现白云鄂博铁矿的85周年,值得纪念.本人在1964~1966年参加地质部105地质队从事矿床稀土勘探评价工作,也对稀土矿的勘察及研究做过一点工作.回想当时,吃住在矿山,仅春节请假回家探亲.如遇冬天,天寒地冻,躲在室内不敢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