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贵州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2m)和龙潭组(P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组合.呆用ICP-MS测定钻孔岩芯中构造蚀变体样品稀土元素组成,对比研究SBT围岩、区域岩浆岩及现代海底热水系统流体稀土元素组成.结果显示,SBT的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4.92~17.51,(La/Yb)N=5.94~38.37],曲线右倾型;轻稀土分异明显,曲线右倾程度大;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曲线平坦;负Eu(0.61~0.94)、Ce(0.52~1.07)异常明显;SBT及围岩均具有明显W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而不同于区域岩浆岩和现代海底热水系统流体,表明热液流体来源以壳源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白马洞铀多金属矿床是贵州省境内目前探明的唯一中型铀多金属矿床,它位于洋水背斜南东翼倾伏端的白马洞断裂与犀牛洞断裂夹持部位(图1)。矿床内褶皱断裂发育,蚀变作用强烈,矿(化)体赋存在清虚洞组与石冷水组的黑色蚀变硅化岩石中(该蚀变体与围岩呈波状接触,厚度变化大,蚀变体顶底似为构造滑脱面)。蚀变主要有硅化、黑化(因含有大量金属硫化物如胶状黄铁矿、硫钼矿、黄铁矿、有机炭、固体沥青等黑色物质,使岩石变黑现象)、重晶石化、红化等。铀在矿石中的存在形  相似文献   

3.
雄黄岩金矿床位于黔西南灰家堡矿田东段,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控制,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东段枢纽产状由缓变陡地段,主要矿体赋存于中上二叠统茅口组与龙潭组岩溶不整合面构造蚀变体中,矿体分布于背斜核部800 m,矿体规模大;其次赋存于龙潭组中上部不纯碳酸盐岩中,矿体分布于背斜核部300~500 m.构造蚀变体普遍具金矿化,能否形成工业矿体受卷入地层厚度、岩性组合、蚀变强弱及古岩溶地貌等因素控制.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构造蚀变体矿化研究和深部地球探测,认为在该区沿灰家堡背斜轴线向东延伸段、两翼构造蚀变体及北翼F101断层带中仍有矿体存在,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正>滇黔桂"金三角"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的集中产出区域,具有金矿点多、分布面广,且含矿层位岩性各具特色,矿石类型复杂多样、矿产资源储量巨大等特点,素有"中国金州"之称。近年来,在台地相区受构造蚀变体控制的层控型金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仅赋存于构造蚀变体(一套为强硅化灰岩、灰质角砾岩、硅化粘土岩的岩性组合)中的水银洞金矿Ⅰa金矿体储量就大于25t(单矿体达大型规模)[1-2]。因此普遍认为这套构造蚀变体为金矿的重要含矿岩系,故而深入研究该地区构造蚀  相似文献   

5.
江里跃 《福建地质》2005,24(3):154-159
建阳江墩金矿呈脉状-(长)透镜状,赋存于矿化蚀变体内或其边缘,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的矿化蚀变体产于下元古界麻源群大金山组上段变质岩系的F6断裂蚀变带中.共发现表内金矿体9个,表外金矿体3个,规模较小,品位较高.初步认为矿床类型属于与变质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为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属于高品位小型金矿床,资源面临枯竭。通过野外工作,在矿区西部新发现一条矿化蚀变带,通过3条剖面样品分析,矿化蚀变带有明显的地球化学显示,原生晕样品中金含量最高在(0.2~4.5)×10-6,次生晕土壤样品金含量最高为0.1×10-6,且银也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各种化学方法处理的数据均在3号矿化蚀变带表现出明显的转折点,说明3号矿化蚀变带是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并且有一定延伸。通过激电中梯物探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发现低阻、高极化异常带延伸通过处,正是3号矿化蚀变带位置,二者对应良好。地质、化探和物探三者对应良好,表明该区仍有一定找矿前景,下一步工作应重点针对3号矿化蚀变带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7.
灰家堡背斜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_2m)和龙潭组(P_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角砾岩组合。分析采自构造蚀变体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钻孔揭露SBT及赋存于其中的Ⅰa矿体厚度及品位进行统计并绘制等值线图,探讨SBT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金成矿的制约。结果显示,SBT以角砾状构造和强硅化蚀变为显著特征,具有普遍较高的硅含量(54.02%92.24%),钙、铝、镁、钾、钠等主量元素的含量较低;而SBT及其围岩微量元素对大陆地壳标准化图解具有相似的曲线型式,呈显著的Au、As、Sb、Hg富集,表明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热液流体与角砾岩的水岩反应对其微量元素组成未造成明显的改变;通过相关性分析,Cd、Te、Sr与Au关系密切,显示Cd、Te具有明显的富集,而Sr亏损。Cd、Te、Sr的异常对金矿化有指示意义;SBT中矿体的品位和SBT厚度呈正相关性,但矿体厚度和SBT厚度关系不甚明显,表明一定厚度的SBT可能更有利于Au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其特定的吸收特征谱带。利用ASD和PIMA反射光谱测试仪对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Ⅱ号、Ⅴ号斑岩铜矿岩体的蚀变围岩(地表采样与钻井采样)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反射光谱特征谱带获得蚀变矿物的种类,确定了岩体的蚀变矿物组合,得到反射光谱的吸收谷在ASTER数据中所处的波段;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数学积分,获得ASTER数据中的强吸收波段。将以上2种分析得到的吸收性波段组合应用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蚀变遥感异常与野外地质特征吻合程度较高。反射光谱分析表明确定岩石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谱带是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工作的前提,波段组合选取对提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新西兰戈尔登克罗斯(Golden Cross)原热液活动区内有一负剩余重力异常,最小值为-40g.u.该负重力异常是由热液蚀变作用导致蚀变带内质量亏损造成的。并用重力模拟法(正演方法)来确定热液蚀变带的横向、倾向延伸和分布范围。鉴于该区还有一些有价值的金一银矿与硅化、粘土化等蚀变有关,所以应用此法还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贵州六枝特区平桥萤石(锂)矿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项目为基础,结合邻区大厂锑矿的硅化蚀变体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二者在地理空间、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区带均为邻近关系.均位于褶皱隆起区内,且受层间构造控制影响.据重力解释成果推测二者深部均有中酸性岩浆岩隐伏.其硅化蚀变岩均位于碳酸盐岩/粘土岩界面之...  相似文献   

11.
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深度、产状和深大断裂构造分布,对指导深部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寨凹隐伏岩体重、磁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相关定量计算,确定了隐伏岩体的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分为三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0.8km,分布面积约71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2.0km,分布面积约153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2~4km,分布面积约86km2。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从浅至深从中低温成矿元素到高温成矿元素的过渡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指出在Ⅰ、Ⅱ隐伏岩体分布区银(金)铅锌矿床的下部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青海玉树称多—囊谦一带是三江北段成矿带重要地区之一。文章以区域1∶5万航磁调查项目为依托,利用实测的415处磁化率值和33块定向标本测定参数,对区内的蛇绿混杂岩、地层、岩浆岩和脉岩进行了岩石磁性特征统计分析。综合分析认为:蛇绿混杂岩中的蚀变超基性岩(蚀变橄榄岩)具有强磁性,可引起与地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较强磁异常;各时期形成的地层中火山岩的较强的磁性,能引起较强的磁异常,且剩磁普遍较高;古近纪的英安流纹斑岩和正长斑岩、三叠纪的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磁化率值,与周边地层有一定磁性差异,能引起一定的磁异常,部分岩石还有较高的天然剩磁;区内脉岩的磁化率普遍较高,其中煌斑岩的剩磁较强。这为研究区域磁场和局部磁异常的推断、解释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乱泥沟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泥沟矿区第四系砂金矿产丰富,是寻找岩金的有利靶区。区内出露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地层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和中基性海底火山岩,其Au含量高,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区内NE,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和复脉状产于构造蚀变带及其次一级的层间破碎带中,成矿物质简单,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较小,为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利用物化探测量手段,圈出具找矿意义的组合异常,通过工程查证发现金矿体。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一步有利的找矿区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南阳盆地及造山带地球化学数据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与铁矿化相关的元素组合进行异常信息的提取与评价.结果表明:1)因子分析获得的F2因子(Co-Mn-Ti-V-Fe)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与铁矿化相关的异常信息,可以作为寻找铁矿矿化的标志之一;2)从奇异性指数图可以看出,已经发现的铁(磁铁)矿床基本上位于奇异性指数...  相似文献   

15.
佘日启 《福建地质》2008,27(3):267-274
平和铜钟坑一带1:10000土壤测量圈定了锡、钼、铜、铅、锌等元素异常及5个锡矿化蚀变带。铜钟坑锡异常分布于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二段火山碎屑岩中,异常范围大,浓度较高。裂隙带发育,矿化贮存于裂隙带中,成矿条件好。  相似文献   

16.
范祥发 《贵州地质》2004,21(3):152-155
从1:20万布格重力异常分离出来的剩余重力异常和水平梯度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威宁地区的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揭示该区深部存在8条断裂,火山机构1个,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1个。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研究分析金川铜镍矿区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经现场地质调查、收集地质资料,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有针对性地在Ⅰ矿区的北东侧开展了地质-地球电化学-地球物理多元信息的深部边部成矿预测。根据地电化学数据的统计结果,对矿区元素共生组合和成矿作用、成矿期次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此确定了地电化学综合异常;在掌握矿区岩石、矿石物性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推测在Ⅰ号矿体与F1断裂之间存在一隐伏的超基性岩体。最终对矿区进行地质-地电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圈定了测区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红旗岭矿区的南东部存在7、32、33号三个岩体,一般统称为7号岩体群。7号岩体是矿区发现含铜、镍矿最大的岩体,32与33号岩体分布在7号岩体的北西部。通过对这三个岩体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技术,对三个岩体、岩相、矿体建立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成岩成矿地质理论,发现三个岩体是由来自7号岩体的南东部深部岩浆源生成的,岩浆由7号岩体的南东部深部向北西方向侵入,地质历史上三个岩体是一个大岩体,只是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地质构造改造形成目前的3个岩体,显示7号岩体的南东部深部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研究分析金川铜镍矿区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经现场地质调查、收集地质资料,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有针对性地在Ⅰ矿区的北东侧开展了地质-地球电化学-地球物理多元信息的深部边部成矿预测。根据地电化学数据的统计结果,对矿区元素共生组合和成矿作用、成矿期次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此确定了地电化学综合异常;在掌握矿区岩石、矿石物性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推测在Ⅰ号矿体与F1断裂之间存在一隐伏的超基性岩体。最终对矿区进行地质-地电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圈定了测区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