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晶  楼小凤  史月琴 《气象学报》2011,69(5):799-809
中尺度模式中描述湿物理过程的方案主要有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云微物理方案,当网格距达到可以分辨积云对流尺度时,云微物理方案对描述云和降水物理过程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利用GRAPES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7年7月7-9日中国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降水量、雷达回波、水成物分布方面结合观测资料,分析了NCFP简...  相似文献   

2.
李红莉  沈桐立  谢有才 《气象》2005,31(3):22-26
运用双向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1999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暴雨过程。中β尺度低压涡旋是该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其稳定,移动缓慢是暴雨发生的根本原因。高层大气辐散,中低层强辐合,垂直运动强烈,低层有充足的水汽供应,低层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低涡及暴雨维持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比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王舒畅  季亮  潘晓滨  李毅 《气象科学》2005,25(6):569-578
使用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和MM5(V3)模式,对2003年7月4~6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WRF和MM5都能较好的模拟这次暴雨过程雨带的分布和走向,而WRF能更好的模拟降水中心的位置和雨量;与暴雨过程相联系的低空急流和涡度场等分布特征的模拟,WRF模式亦优于MM5模式。此外,在云贵高原东麓山地,与WRF模式相比,MM5模式在低层模拟出虚假的低压环流,这可能与两模式所采用的垂直坐标差异有关。对WRF的模拟结果分析发现,700hPa湿位涡异常区与暴雨发生区对应很好。  相似文献   

4.
侯瑞钦  程麟生 《气象科技》2007,35(4):458-463
利用MM5模式,选用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2002年7月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试验,讨论了同一水平分辨率下不同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特征、中尺度特征和云物理特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案对强降水中心落区影响不是很大,但对降水强度有较大影响;4种方案次网格尺度和网格尺度降水对总降水贡献不同;GR和KF方案的闭合假设中考虑次网格尺度湿下沉气流,可一定程度再现一些中尺度特征;4种方案模拟的云物理量特征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张冰  胡隐樵  傅培健 《高原气象》2005,24(3):378-386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研究了2003年7月4~5日(简称"03.7")的梅雨锋暴雨过程, 该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有很好的模拟能力.应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定义锋面, 梅雨锋锋生比暴雨早12 h出现.此次暴雨过程中, 急流发展比暴雨要早2 h左右.低空急流的增强, 负散度绝对值加大, 促使低层强烈辐合, 是本次暴雨的触发机制, 而涡度的增强则是系统发展的结果.暴雨期间, 对流层低层是平均湿位涡负值区, 湿对称不稳定.然而, 850 hPa上湿位涡的弱正值区随暴雨中心(雨量>20 mm·h-1)同步东移, 说明其中心为湿对称弱中性.  相似文献   

6.
网格嵌套技术对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过程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侯瑞钦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6,25(3):451-463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2002年7月22日12:00~23日12:00(世界时,下同)长江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讨论了网格嵌套技术对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重嵌套在D1,D2域选用积云参数化方案后,模拟的雨区收缩,虚假降水中心相对减少,降水强度及分布更接近观测值。在模式非线性动力、热力及湿物理过程共同驱动下,通过嵌套网格的双向相互作用,使可分辨云尺度的细网格域D3将其信息通过嵌套边界向次细网格域D2传递,然后再通过D2域边界向粗网格域D1域传递。同样,动力、热力反馈也会反向进行。结果将有助于改进各网格域的预报效果。但对D1网格域系统位置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相对小些;另外,通过双向多重嵌套,可提高模式预报区域的分辨率,特别是提高模式关键预报区域的分辨率,这也就有可能改进预报的中尺度物理场,使其能够较真实地描写大气实况。  相似文献   

7.
为对比MM5模式中原中央差平流方案和新型半拉格朗日插值计算方案CIP的模拟差别,针对2006年7月5~6日的江淮流域梅雨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证实了CIP方案对这次暴雨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它更加真实地再现了梅雨锋降水的中尺度结构,改进了模式的模拟结果,特别是对梅雨锋内对流运动结构的模拟,显示了CIP对刻画大梯度分布和强对流运动计算的良好性能。平流的高精度计算对提高这类系统的模拟精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南京"03.7"大暴雨中云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利用三维全弹性、双参数化对流云模式和南京站探空资料,对南京“03.7”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着重分析产生这次大暴雨的云物理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属于积雨云降水,其中云雨碰并是最主要的成雨过程,贡献率达到74%,其次是霰/雹融化,占22%,说明此次降水以暖雨过程为主。通过暖雨过程对比试验表明,虽然冰相过程对雨水的贡献较小,但加入冰相过程能使模拟结果更接近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学恭  孙永刚  沈建国 《气象》2001,27(1):25-30
利用MM5非静力模式成功地模拟了1998年8月8-9日一次东北冷涡切变型暴雨过程。发现本次过程中,低涡西北象限的强降水中心的产生是由于高层形成的强辐散,切变降水的产生由于偏南急流与偏东急流的交汇,切变带上升运动层明显低于低涡。同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偏南急流是本次过程主要水汽输送带。且对切变降水影响较大。偏南急流区水汽的减弱对系统(低涡、切变)的降水强弱有直接影响;西路冷空气加强主要使大气斜压作用增强导致低涡强度及降水增强;东路冷空气主要通过阻挡偏南气流形成抬升从而主要影响切变强度和降水。阻高则通过对上游低值系统的阻挡影响其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过程降水。  相似文献   

10.
针对1次由东北冷涡产生的辽西暴雨天气过程,利用T213再分析资料,应用MM5模式对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具有明显的移动特点;MM5模式对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强对流天气具有一定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限区域非静力MM5模式, 分析了显式降水方案对于2003年7月4—5日南京暴雨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影响。采用混合方案模拟此次暴雨时, 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于显式和隐式方案的相互协调性及敏感性; 隐式方案基本决定了雨带的整体的空间分布, 而显式方案对于降水型及降水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调节的程度与选择的参数化方案有关; 采用隐式方案Grell和KF2模拟此次暴雨时, 应考虑不同的显式方案对于降水模拟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倪允琪  周秀骥 《气象》2005,31(1):9-12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在最近五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有:第一,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第二,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第三,提出了梅雨锋的详实结构及其维持机理;第四,提出了多种中尺度暴雨的定量卫星遥感反演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一系列新的反演产品;第五,成功地研究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探测和反演中尺度暴雨三维结构的理论和方法;第六,发展了配有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在2003年淮河抗洪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98.7湖北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降水模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艳军  程明虎  仪清菊 《气象》2004,30(3):12-16
1998年7月20~23日,湖北省南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采用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强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粗、细网格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走向和变动以及武汉地区的暴雨中心,尤其是嵌套域(细网格)模拟的降水强度比粗网格有明显改进,和实际观测结果更接近;另外,对引发这次特大暴雨的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系统也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来。  相似文献   

14.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在20,15和10 km模式分辨率下,采用相同的方案对贵州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然后选用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以下简称KU、GR、KF和BM)4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分别在MRF和Blackadar 2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下,对贵州汛期16个降水个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实况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预报的降水落区对参数化方案敏感。随着分辨率的提高,降水分布与实况更接近。MM5模式的这4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环流的模拟较好,但模拟降水的效果有差别:对50 mm以下的降水,GR方案的预报效果较好,KF方案则较差;对50 mm以上的降水,BM、KF方案的预报效果一般较好;选择MRF或Blackadar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效果区别不大。选择BM或KF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混合相显式水汽方案、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云辐射方案的组合,取得了优于其他组合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陕北生态治理对当地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郭建侠  杜继稳  郑有飞 《高原气象》2005,24(6):994-1001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5模拟了陕北地区两种植被改进方案对一次降雨过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陕北植被改善后,能够使区域性降雨的雨带北移,平均降水量增加,降雨时间延长。另外,还分别从环流、大气稳定性、水汽条件、垂直运动等四个方面对上述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治理使背景环流的气旋性增强,低层大气不稳定范围向北增强扩展,高空风场辐合汇集的水汽增多,同时垂直上升运动有所增强,导致局地雨带北移、降雨量增加、降雨时间延长。模拟结果同时表明,下垫面生态治理的范围和规模越大,上述影响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MM5模式输出产品的解释应用,建立了站点定量的暴雨MOS预报方法。从临沂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中挑选x1(模式预报降水),…,x12(沙氏指数)等12个模式产品和物理诊断因子为基本可能预报因子,又添加它们自身的非线性型xi^2xi^3,xi^1/2,1nxi,e^xi(i=1,…,12)和各因子间非线性交互作xixj(i=1,…,11,j=i+1,…,12)型的126个可能预报因子。用非线性逐步判别做晴、雨二级判别,然后对雨型样本做逐步回归,得到暴雨的MOS预报方法。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暴雨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可应用于实际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7.
沈晓玲 《气象科技》2012,40(6):983-989
用NCEP 2.5°×2.5°的日平均资料和实况雨量资料,对2011年梅雨期中两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 hPa西风急流在长江中下游上空的位相相反,前者处于高压脊底部的偏西气流,后者处于槽前的西南气流.500 hPa高纬地区的两槽一脊型位置不同,前者南支槽比较浅,而后者比较深.700 hPa前者江淮切变线是偏北风与西南风构成的切变线,而后者是偏东风与西南风构成的切变线.②前者的水汽由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和副高西侧的东南气流共同提供,而后者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③梅雨锋结构主要表现为湿度对比、温度梯度较小,锋区都有先北抬后南压的过程,前者锋区位置偏南,北抬后稳定维持时间长,而后者锋区位置偏北,稳定维持的时间短.前者干冷空气低层弱,高层强,主要来源于对流层中高层,同时锋面北侧没有明显的冷空气补充,而后者干冷空气主要来源于对流层高层,同时锋面北侧还存在冷锋锋区.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singular vectors related to a heavy rainfall case 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Mesoscale Model (MM5) adjoint modeling system.Tangent linear and adjoint models include moist physical processes,and a moist basic state and a moist total energy norm were used for the singular-vector calculation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onlinear growth of the first singular vector were analyzed,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state and the singular vector.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itial singular vecto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aroclinicity index and the moisture availability of the basic state.The temperature-component energy at a lower level was dominant at the initial time,and the kinetic energy at upper levels became dominant at the final time in the energy profile of the singular vector.The nonlinear growth of the singular vector appropriately reflects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basic state.The moisture-component energy at lower levels was dominant at earlier times,indicating continuous moisture transport in the basic state.There were a larg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latent heat release after that period because the continuous moisture transport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both convective and nonconvective precipitation.The vertical propagation of the singular-vector energy was caused by precipit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tent heating in the basic state.  相似文献   

19.
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宁微  王奉安 《气象科技》2006,34(4):364-369
用近年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和已被广泛应用的MM5模式分别模拟研究了2002年8月3~4日发生在辽宁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模拟结果显示WRF模式能够比较成功地反映出导致暴雨发生的高低空环流背景和暴雨的分布状况;WRF和MM5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由于WRF的动力框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使得模式结果得到改善,在前处理和所选物理过程相同的情况下,WRF模式对能够代表本次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天气系统的高度场、风场、散度场、水汽通量场以及垂直速度场等物理量的模拟效果要好于MM5。高空形势场的影响使WRF模拟的降水落区和强度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