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论评》1991,37(5):479-480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等团体和单位发起,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西部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1991年4月26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会后部分代表分别对龙门山、川藏、灌县—松潘三条路线,进行地质考察。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近10个系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论文摘要350余篇。全国各地近200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地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大陆构造和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20—25日在武汉召开。会后对大别山造山带进行了路线地质考察。会议由73个单位195名代表组成,会议期间100多位同志做了报告,介绍了28届国际地质大会概况,支流了造山带构造研究动向、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大家很关注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地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大陆构造和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20—25日在武汉召开。会后对大别山造山带进行了路线地质考察。会议由73个单位195名代表组成,会议期间100多位同志做了报告,介绍了28届国际地质大会概况,支流了造山带构造研究动向、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大家很关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湖北省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六单位发起筹备的“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9年11月20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共198人,其中有马杏垣等知名学者.会议收到论文摘要262篇,已汇编成册.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在室内进行报告交流,后一阶段到野外进行现场考察.11月20~21日大会报告,22~23日分为四个分会报告.四个分会场各以一个议题为中心:造山带及区域构造、沉积盆地及能源资源、断裂构造及控矿构造、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会议传达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与大陆构造有关的学术报告和研究动向,包括从板状构造到大陆构造、造山带、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进展、大陆岩浆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特提斯构造演化—幔柱构造控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基于对中国西南特提斯巨型造山系的时空结构和构造-岩浆事件分析研究提出.泥盆-石炭纪时期出现于昌都-思茅陆块两侧的热幔柱导致了金沙江洋和澜沧江洋成对打开,热幔柱岩浆作用沿洋脊产出苦橄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并造成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二叠纪末期出现于昌都-思茅-印支中央陆块下的冷幔柱导致了两大洋向该陆块下俯冲消减,陆块两缘发育沟-弧-盆体系,构成冷幔柱的洋壳板片在200Ma时期堆积沉落,诱发板块后继俯冲,产生滞后型孤火山-岩浆岩。发育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德干热幔柱在株罗纪导致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相继打开,在白垩纪末期(66Ma)形成德干玄武岩省。发育于劳亚大陆南缘的峨眉热幔柱在二叠纪,导致峨眉火成岩省的形成,在早中三叠世使甘孜-理塘断裂带扩张成洋。冷幔柱的持续发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洋和甘孜-理塘向昌都-思茅陆块方向的俯冲消减,以及来自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陆块分别向昌都-思茅陆块南北两侧拚贴和碰撞。  相似文献   

6.
郝梓国 《地质论评》1990,36(2):191-192
在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的倡仪组织下,由地质矿产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北方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21日至24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地矿、冶金、有色、武警、大专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的9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代表们分赴山东与辽宁对一些重要的花岗岩体和金矿产地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中国西部重大工程与环境地质学术讨论会于 10月 11日上午开幕 ,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与会代表共 2 2 0多人。会上王思敬院士代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给张咸恭教授等 10 1人颁发IAEG会员证书。开幕式结束后王院士作了‘中国大陆地圈动力学系统与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报告 ,刘广润院士作了有关环境地质问题报告。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反响。下午开始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做大会学术报告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2 .地壳稳定性评价与活动性断裂的工程效应分析3.高坝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1992年3月25日至27日南海及其邻区特提斯演化及地体构造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举行。这次会议就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1 关于特提斯在南海及其邻区的东延问题我国滇藏三江地区特提斯域已有较详细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越过三江以后向东南延展的情况如何则研究较差。晚古生代期间,古特提斯从滇藏三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织的《华南  相似文献   

10.
滇西特提斯的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1,10(1):1-10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发起和主办的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2月7日至10日在广州华燕宾馆隆重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西德、香港、意大利、日本、朝鲜、瑞士、美国和苏联的40位国外代丧以及来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200多位国内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其中有世界著名学者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  相似文献   

12.
13.
1986年10月16日至20日,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与冶金部地质情报网,在成都市联合召开了冶金地质锰矿学术讨论会。冶金部徐大铨副部长到会作了指示,四川省冶金厅刘杰厅长也讲了话,鼓励冶金地质职工为国家多找富锰,多找优质锰矿。冶金部地质局姚培慧总工程师、冶金地质学会理事长关广岳教授和冶金地质学会的秘书长、理事们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水利学会于1981年12月9日至1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全国水文预报学术讨论会”。与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水利系统以及水利、电力、交通、铁道、海洋、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生产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新闻单位的代表,共220余人。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谢家泽同志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杨钟副省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四川省科协、农办和水电厅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上交流的编号论文182篇,其中在大会上介绍的论文有67篇。其内容涉及产流、汇流、流域水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冶金部地质情报网、四川省地质学会等单位发起的全国砂金矿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5日—18日在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地矿部、武警黄金指挥部、有色总公司和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等单位从事黄金地质勘查、生产、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工程师等  相似文献   

16.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而,热液脉型金矿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3类金铜矿床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仍缺乏总结。本文通过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资料的整理,并结合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新证据,将带内热液脉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归为造山型金矿。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资料,总结了成矿带内3类金铜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征,建立了与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及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区域金铜成矿模式,提出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早中三叠世闭合期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期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7.
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东南段,发育大量古特提斯旋回岩浆岩和铜-金-铁-锡等多金属矿床,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系统梳理了长山成矿带的成岩成矿时代、矿床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了长山成矿带古特提斯时期的岩浆岩时空格架,构建了晚石炭—中二叠世(317~264 Ma)哀牢山-马江洋的俯冲、中二叠—晚三叠世(263~235 Ma)华南地体与印支地体的碰撞以及晚三叠世(234~202 Ma)碰撞后伸展等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长山成矿带各阶段的成矿模式,包括俯冲期斑岩-矽卡岩型Fe-Cu-Au和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Ag成矿(305~279 Ma)、碰撞期斑岩-矽卡岩型Sn和矽卡岩型Fe-Au成矿(249~236 Ma)、伸展期热液脉型Au矿化(212~204 Ma)。受限于晚三叠世晚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研究资料的缺乏,碰撞后伸展阶段的成矿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二届构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这是一次检阅我国构造地球化学实力和理论水平的会议.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71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论文详细摘要132篇,有6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分别在大会和小组会上宣读了论文.论文涉及面广,从大地构造、大区域的构造地球化学、矿田和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直到微构造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宏观与微观齐备.在方法上,从野外观察、剖析,到室内各种测试和模拟实验,也一应俱全.这充分显示了当前我国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较之1983年第一届学术讨论会有了较大的进展,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年轻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代表很多,使会议开得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19.
对“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文 《地质论评》1990,36(4):381-382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以下简称“大陆构造会议”)于1989年11月下旬在武汉召开。这次全国性构造地质学术会议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偕同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和湖北省石油学会联合筹备和组织的,目的是检阅80年代我国  相似文献   

20.
1986年5月19—23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共同筹备召开。出席会议代表73人,代表全国21个省市区的51个单位。代表有自然科学工作者,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其中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占与会代表的27%。这次会议是山地研究委员会成立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性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4篇,内容包括山区综合开发、整治和基础理论等方面的文章。 中科院成都地理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山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吴积善同志主持召开讨论会,地学部副主任孙玉科同志,中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