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过去几十年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基于全国地下流体前兆台网数据库的统计,本文整理了中国大陆井水位观测网中对芦山Ms7.0级地震水位同震响应的台站信息,分析震中距与水位同震最大振幅的相关性,探讨水位同震阶变台站的分布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认识芦山地震对区域应力场可能存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①震中距是水位阶降和500 km范围内水位阶升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大陆范围内,水位震荡和水位阶升的影响因素,除震级、震中距外,还取决于井区水文地质条件、构造部位和井孔的特性;③在芦山Ms7.0级地震震中距500 km范围附近,水位同震阶升占据主体,区域压应力相对集中。但是在地震发生的10个月内,水位同震阶变集中区域未发生显著地震,此区域因为压应力相对集中而引发较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收集整理河北省地下流体观测井网黄骅井水位对2004年以来全球MS≥8.0地震的同震响应资料,从响应形态、响应幅度、响应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黄骅井水位阶变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骅井水位的同震响应形态以阶变为主;水位的同震响应幅度随震级增大而增大,但非单纯地随井震距的增大而减小;井震距越近震级越大,水位响应地震速度越快。分析认为,2015年以来黄骅井水位阶变异常可能与昌黎4.2级地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吉林省境内地下流体观测井网对日本M_W9.0地震的同震响应。结果表明,尽管震中距离、地下流体观测井岩性及环境各异,多数的观测井仍具有较好的同震响应。同震响应主要以水位阶变和振荡为主,而水温观测无明显变化。基于如上分析,讨论了同震响应变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了河北省地下流体观测井网对尼泊尔MS8.1地震有响应的数字水位资料,分析其同震响应特征,探讨响应机理。结果显示,17个水位测项中10个有同震响应;水位同震响应形态类型有三种:振荡型、振荡-阶变型、脉冲型;含水层岩性为灰岩和安山玢岩的井孔,其水震波的振荡幅度较大;对于振荡-阶变型同震响应形态的井孔水位总是先记录到振荡,然后才是阶变;各井孔水位对尼泊尔地震的响应时间快慢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是由各观测井仪器的时间服务系统走时差不等造成的;数字水位的振荡幅度上下不对称,可能是因为仪器的采样率低引起的。井孔水位同震响应后效残留阶升意味着压应力的增强及地震危险性的增加;未记录到地震的观测井可能与井孔结构及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2008~2016年广西桂平西山井水位观测数据及全球5级以上地震资料,分析井孔记录水震波的能力、水震波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山井同震的机理,获得以下认识:桂平西山井对全球M_S≥7地震具有较好的同震响应能力,水震波的形态主要为振荡型,少数呈现阶升型。井-含水层观测系统、地震震级、井震距是影响井孔记录水震波能力的主要因素。含水层介质受瑞利面波作用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水位振荡,是形成振荡型水震波的可能机理。阶变型水震波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变化及构造活动等因素有关。西山井水位阶升与周边中强地震活动存在较好对应关系,该认识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MS8.5远震和汶川MS8.0近震在四川及其附近地区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以上升为主,同时水位上升与下降的井点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分区性;水位、水温同方向阶变的井点数比例高于两者反方向阶变井点数比例,当水位同震变化为振荡型时,水温以下降型为主;相对于远震,近震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井点数量增加,无变化井点数量减少;所有井水位和大多数井水温同震阶变的方向都不因地震的远近、大小、震源机制或地震方位的变化而改变,个别发生水温同震升降方向变化的井点是由于水的自流状态和水位同震阶变由振荡转为阶变的改变所引起;水位同震升降性质受控于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而水温同震变化还与地震波引起的井孔中水的运动方式、水温探头放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其机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位阶变幅度与含水层应力变化关系,通过潮汐应力计算了黄骅井水位正常变化幅度,确定黄骅井水位阶变标准;根据此标准统计黄骅井水位阶变日频次、月频次、阶变幅度,总结其特征,并结合郯庐带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黄骅井水位阶变与郯庐带地震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水位阶变频次较高、阶变幅度较大时段,郯庐带地震活动较活跃,但单次阶变与单个地震的对应率较低。研究结果为东部地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6级地震群,震时长沙井水位记录到了水震波和水位阶图象,本文分析了水城波及水位阶产生的机理,认为,震时地城 力波作用于含水层,使含以的流体压力及有效应力发生变化,周期作用的应力波是井口水位产生震荡变化的原因,而有效应力变化岩石骨架胀缩及岩石颗粒重排,岩石骨架胀缩的不可逆塑性变莆部分和岩石颗粒重排是造成震时水位阶的原因,其中,岩石骨架压缩缃起的水位阶在震后可以部分缓慢恢复。  相似文献   

9.
对洪洞井水位自2013年数字化改造以来记录到的同震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洪洞井水位对全球MS≥7.5的远场大震有较好的响应能力,其同震响应呈一定的方向性;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具有固定模式,以水震波为主,部分水震波伴随阶变;水位振荡阶变的初始方向以上升为主。统计分析显示,井水位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井震距无明显相关性,水位响应时刻与井震距有一定关系。进一步核实表明:引起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波大多为S波,部分为P波、面波;S波引起的水位变化幅度要小于P波,而面波引发的水位变化幅度最大。综合分析了前人对水位振荡的机理研究,并结合洪洞井具体情况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为例,计算距震中175 km的苏20井同震水位阶变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地震造成的应变变化与同震水位阶所反演的应变变化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地震引起的同震水位阶代表了地震造成的应力(应变)大小,具有动力学含义.  相似文献   

11.
1969年7月的18日13时24分50秒,渤海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震源深度35km,从地壳厚度分布来看,震中区地壳厚度为29km。所以渤海地震很可能是一次地幔地震。本文从地震活动性、宏观特征分析开始,结合地壳厚度、居里等温面起伏以及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和岩石实验材料,对这次地震的深部构造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与地震危险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了对唐山地震发震构造的不同看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式,解释了唐山地震的特点。从区域应力方向和应力释放条件上对如何判定地震危险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姜秀娥  陈非比 《地震学报》1983,5(2):145-157
作者把强震孕育过程中处于一定构造条件下的一系列震群事件,统称为区域震群.分析1967年以来华北区域震群的时空进程发现:大约在唐山大震前5年,在未来大震震中区外围,形成了一个震群活动的空区,在空区外围,则出现了一个震群相对活跃的环形区域.环形区域内的震群表现出与唐山大震孕育过程有关的、逐渐增强的阶跃式活动,并在孕震不同阶段的转折时期相对密集;与此同时,大范围区域震群还经历了远场一近场的往返迁移.大震前后区域震群的这种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其它指标的变化有所呼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勾画出强震前近场与远场的异常特征.由此认为,研究区域震群的时空特征,有可能为强震预报提供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需求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是当每天地震交切定位后,存放到总库中,月底编辑、修改、整理形成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本文主要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海城震区活断层填图工作,在北西西向极震区中部水泉发现一条古地震槽沟.海城7.3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受断层槽沟控制.经过人工开挖发现地震断层,其中发育有古地震充填楔.  相似文献   

16.
带头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头地震是异年倍九律时间系列中的头一个地震,其震级较大。在它发生后几百年内附近200—300公里范围的6级和6级以上地震与它的发生日期往往呈倍九天的关系,其月份范围在带头地震发生日期前后2—3个月内。已发现的带头地震有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1668年郎城大震,1624年扬州大震,1604年泉州东大震。另外还发现在中国西部也有不少带头地震。带头地震和随后的被带地震其间的倍九律关系可能是具有倍九天可公度的外因调制地下过程的结果。在前兆观测的基础上用带头地震有助于选择发震日期。  相似文献   

17.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8.
闻满华 《地震研究》1990,13(2):131-138
本文将地震系统作为开放系统进行研究,认为系统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导致孕震区滑向不稳定的非平衡态,然后在各种涨落扰动下发生地震。本文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1976年龙陵、宁蒗地震、1974年昭通地震、1970年通海地震孕震区,得到大震孕育调整模型,大震前地震开放系统熵值曲线变化特征,可作为大震预报指标应用于日常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从 1850年西昌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调查入手 ,通过对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几何特征以及与各次级断层的关系的研究 ,对这次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40  
本文论述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总结分析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涵意和内容,作者认为工程设防标准工作应包括确定合理的设防原则,适当的设防目标,科学的设防环境(地震)、便于应用的设防参数,与社会经济条件相符合的设防水准和设防等级,文中并对设防水准与等级的表述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为制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建立起一个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