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评估结构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应用PKPM软件设计了不同设防烈度的6个16层剪力墙结构。应用增量动力法求得各结构在不同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回归分析给出了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地震作用加速度峰值的关系式。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整体性能指标,进行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给出了结构地震失效概率关于地震作用加速度峰值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了不同设防烈度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震害矩阵,为评估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性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了国内外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以及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常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主要靠结构构件连接处的损伤和结构构件损坏来消耗能量;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自恢复中心能力和良好的抗震能力,但该结构体系的耗能能力不足。认为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设置耗能减震元件,或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成隔震结构,将有效提高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该类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海名都高层住宅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海名都高层住宅是一结构布置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其特点是:底部1~3层是具有落地核心筒的大空间结构,上部4~33层为由四个剪力墙筒单元和作为楼电梯间的剪力墙核心筒组成的剪力墙结构,四个剪力墙筒单元与核心筒由局部楼板连接,上下部通过三层顶的梁式转换层衔接成为整体。作者设计了一个1∶20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多种地震动的26种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充分的动力反应信号数据,从结构的宏观整体动力反应和预期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的角度,给出了模型结构的自振特性和输入波下的动力反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试验研究表明,该结构在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大震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中间核心筒和四个剪力墙单元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能力,并没有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精准识别贫困山区农居房屋结构现状完好程度,本文开展略阳县境内41894栋农居房屋抗震现状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域内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度,统计分析域内各行政镇(办)经济水平、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和震害等级,预测震害矩阵,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并评价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域内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域内农居房屋在VI度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的比例为74.04%,在V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轻微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3.45%,在VI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中等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5.46%;域内农居房屋在地震烈度为VI、VII、VIII、IX、X度时的平均震害指数分别为0.13、0.23、0.32、0.49、0.71,抗震性能较差,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村民房的地震破坏特征与震害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西部和华北地区20世纪发生的21次历史地震的震害考察和10余次地震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农村木架房屋、墙体承重房屋、混合承重房屋、土坯拱窑、黄土崖窑、砖平房、多层砖混房在地震烈度为Ⅵ度、Ⅶ度、Ⅷ度、Ⅸ度、Ⅹ度时的震害表现,介绍了建筑物震害程度等级的划分与标准、破坏性地震在Ⅵ度-Ⅺ度区内各种结构类型农村民房破坏的烈度标志,给出了各种结构类型农村民房在地震烈度Ⅵ度-Ⅺ度情况下的震害预测结果,探讨了在造价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提高农村民房抗震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以及木结构的非结构构件震害。此次调查的结构多数是2000年以后建造,8度设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主体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均未受到影响。在此次地震中,非结构构件大量损坏,破坏主要以框架、砌体填充墙开裂或变形或局部倒塌、吊顶脱落、地板隆起、吊顶设备掉落、玻璃震碎等震害为主。调查结果表明,与以往地震不同,Ⅷ度区内仅有的三个大跨度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一个结构出现节点破坏,此次地震中大跨空间结构非结构构件震损尤为明显,非结构构件设备损失最为严重。另一个不同于以往地震震害的是位于Ⅵ度区山坡上的木结构非结构震害明显比坡下要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7.
带缝空心RC剪力墙结构变形与耗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带缝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进行了六层1/3.0比例模型房屋的拟动力及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带缝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耗能性能,探讨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特性及其薄弱环节或部位。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模型延性的弯剪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不同;竖缝的设置增加了结构在弹塑性阶段的变形及耗能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变形及耗能能力。作为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新型的结构形式,带缝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震害预测对于制定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意义重大,对于我国高烈度区建造的砖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目前没有成熟的震害预测方法.为了预测西昌市砖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可能发生的震害程度,通过分析该种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以结构薄弱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指标进行震害预测,并结合...  相似文献   

9.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独特的上盘效应、破裂方向性效应和速度脉冲特征。本文分组考察具有这些运动特征的地震动对短肢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选择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ANSYS软件对一幢12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建立空间杆件一壳元组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上盘效应和破裂方向性效应明显增大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短肢剪力墙高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发生在中部第5层,为0.98%,说明该结构已经达到中等破坏状态;脉冲型地震动效应与结构周期长短密切相关,对长周期结构脉冲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地震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当地民居的抗震能力是评估地震灾害风险、确定地震保险方案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近2000年以来西藏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灾害的调查结果,总结了西藏地区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等民居的主要震害特点.在实际震例中,西藏民居的震害主要以Ⅵ度和Ⅶ度的数据为主,缺少Ⅷ、Ⅸ、Ⅹ度的震害数据.本文采用经验震害矩阵推演...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及目前既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借鉴强度与延性评估理论,探讨了一种适合我国工程实际的既有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应用自行编制的评估程序EAC-RCSW应用于一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定量评估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层状介质二维电阻率扰动反演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考古、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污染勘查中某些探测靶体与周围介质间电性差异不大的地质问题,本文提出了层状介质背景下二维电阻率扰动反演方法.根据观测得到的背景剖面视电阻率断面,确定出背景场的电性层结构,利用电阻率扰动方法计算出敏感矩阵,通过广义逆矩阵法求解出电阻率的增量.在商丘地下夯土城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夯土城墙的旁侧效应和地下水噪声的影响,揭示出地下夯土城墙的埋深与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地基土质条件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地基土的脉动观测是研究地基土质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昆明的地形,地质构造和市区的地层概况,进而简述了地基土质条件与震害的关系,最后对昆明市九个点的地基土的脉动观测结果作了一些分析,根据脉动的周期分布得出:昆明盆地边缘靠山基岩出露地区、市区北部丘陵地带的园通山,五华山基岩出露地区、属Ⅰ类地基土。市区冲洪积地层上的地基土、脉动的平均周期和卓越周期分布在0.2—0.4秒之间,属Ⅱ类地基土。盆地近湖地区的湖相沉积地基土,脉动的平均周期和卓越周期分布在0.4震1秒之间,且地下水位又高,属Ⅲ类地基土。一般来说,Ⅲ类地基地上的震害是比较大的。为了防止建筑物地基土的自振周期和地震波周期相近而引起共振加大震害,在Ⅰ类地基土上最好不要建筑固有周期在0.1—0.2秒的结构物。在Ⅱ类地基土上避开固有周期在0.2—0.4秒的结构物,在Ⅲ类地基土上避开固有周期为0.4—1秒以上的高层建筑、高大的烟囱和跨度较大的厂房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克拉玛依市多层砖混结构住宅两种阳台的结构特点与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阳台的可靠度进行验算,认为虽然阳台的强度储备尚在安全范围之内,但应按照“概念设计”的思想对阳台进行可靠性分析及确定维修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5.
A new type of steel plate shear wall (SPSW) with oval-curved architectural openings and vertically flexible horizontal connection elements is proposed. The vertical flexibility of the wall accommodates the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introduced by column contraction under the dead loads of the upper stories and allows sequential installation from the lower stories. A quasi-static cyclic loading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verified the stable seismic behaviors of the ovally-perforated vertically-flexible steel plate shear wall (OVSPW). The results of FE parametric analysis showed that an OVSPW with an appropriate thickness of boundary elements effectively accommodated the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that could lead to large in-plane compression for a conventional SPSW. The horizontal connection elements made of steel tubes realized the vertical stiffness of OVSPW to less than 2% of the original value without changing the lateral stiffness. New design equations of the OVSPW were derived through integral and extreme value solutions to predic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OVSPW.  相似文献   

16.
2016年6月1日实施的修订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哈尔滨市城区由Ⅵ度上升为Ⅶ度。郯庐断裂带北部的依兰—伊通断裂上的通河县、方正县地震烈度由Ⅵ度上升为Ⅶ度和Ⅷ度的高烈度区。哈尔滨市的城乡工程性震害防御能力已经明显不能满足要求。本文在分类抽样调查该区域城乡在用的20世纪与本世纪的建设工程的状况,讨论区域建设工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地震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是“天津市地震安全基础工程”分项之一,由天滓市政府投资146万元。应急避难场所的建成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应对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的临时安置场所。并且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本文从建设内容、建设原则、主要功能与服务、主要成果与效益、问题与建议五个方面对试点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两种结构形式在抗震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结构体系的整体作用,本提出两种优化抗震结构型式。这两种型式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条件、受力性质,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从而提高了抗御地震的能力。同时还可节省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良好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是在地震发生时群众得以有序、有效避难和疏散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述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