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是水生态和水资源综合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分析调查辽河流域辽北地区典型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结果,建立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指标体系,对辽宁省辽河流域内清河、汎河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表明:清河流域可分为7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汎河流域可分为4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水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共划分为5类: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栖息地维持功能,产品提供与农业生产功能,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蓄功能,人居保障与城市发展功能,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功能。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为辽河流域实施水生态综合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可以使复杂的流域水环境问题分解到各控制单元内,而控制单元划分是实现基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在控制单元划分理论、原则与方法研究基础上,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了辽宁省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结果表明:根据辽河流域自然地理指标、水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将该区域划分为5个一级控制单元、56个二级控制单元、245个三级控制单元。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立基于控制单元的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水环境管理由水质目标管理向流域水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依据。根据辽河流域大尺度水生态空间格局分异的自然属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生态环境分区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辽河流域水热比(P/T)、径流深(RD)、数字高程(DEM)、多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水文地质(RP)等自然因素、河流水环境因子及水生生物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CCA),筛选出DEM、RD、RP、NDVI指数作为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的主要因子,并依此建立了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指标体系与分区技术方法。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可分为4个水生态功能一级区,即西辽河上游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冀北山地丘陵水生态区、西辽河中下游西辽河平原水生态区和辽河中下游平原水生态区及浑河—太子河上游山地丘陵水生态区。辽河流域多年历史数据与野外水生态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流域内鱼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为辽河流域水生态综合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技术方法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流水环境容量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也是河流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本文采用综合标识指数法识别河流水质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指标,对寇河水系水生态功能分区进行水质评价,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河流水质变化规律,并结合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的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52.22t·a-1、47.96t·a-1;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0.33t·a-1、23.09t·a-1;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23t·a-1、1.58t·a-1。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导致多年冻土退化,植被发生更新和演替,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重要影响。文中选取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满归和阿龙山火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方法计算了林火后,固碳释氧效益损失;净化环境效益损失,包括吸收SO2和粉尘净化价值;水文效益损失,包括防洪和涵养水源效益;小气候效益损失;保护野生生物以及游憩效益损失。研究发现,满归和阿龙山火烧后,生态系统服务效益损失重大。其中,固碳释氧效益和净化环境效益损失较大,分别占总效益损失的42.34%和41.94%;水文效益和保护野生生物效益损失较小,分别为2.82%和0.80%;小气候效益和游憩效益居中,分别占8.61%和3.49%。即使针叶林生态系统恢复到阔叶林生态系统,净化环境效益损失仍然可达69.3%。由此看来,保护多年冻土区的针叶林,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对维持多年冻土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骆继宾 《气象》2000,26(3):3-5
简要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宗旨、功能和服务。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WMO通过制定一系列业务技术规范、条例、标准、规程以及设立一些重要的大型计划如“世界天气监视网”和“世界气候计划”来协调、指导其会员国的气象;工作。中国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重要成员,为WMO和国际气象界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充分肯定了WMO的作用,它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引导和协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膜覆盖在玉米生产中起到了明显的增产作用,而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尤其在热量不足的地区,地膜玉米都有较大的增产效果。地膜栽培与常规生产相比较,地膜玉米具有增温、保墒,促进早熟丰产的作用。1地膜玉米的生态环境适应性1.l地膜覆盖改善了玉米的生态环境1.1.1改善土壤热状况地膜覆盖后,在膜下聚结的水珠减少热量辐射散发,又防止膜内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能有效地蓄热保温。据观测:scm地温,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30天时间内Z10℃有效积温增加gi.3℃,5-Anm地温,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均增加2-3.9℃,全生育期间,膜内…  相似文献   

8.
韩敬  潘哲  周慧敏  张宁  周玉奇  陈燕 《气象科学》2024,44(3):572-582
本文选取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和白下路居民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大涡模式(Parallelized Large Eddy Simulation Model,PALM)模拟不同入流风速和风向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入流风速条件下归一化风廓线基本一致,风廓线总体上主要受到功能区自身建筑物形态的影响,在中性层结下城市冠层内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接近于指数分布。而本文计算得到的指数风廓线衰减系数的范围为0.55~0.81,高于目前城市冠层模式中的默认值,说明目前的城市冠层模式对建筑物密集区域的风速衰减可能存在低估。风速衰减系数主要受迎风面面积的影响,随迎风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大。迎风面积指数随入流风向发生改变,在本文研究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中,行人高度风速随入流风向的改变最大下降幅度可分别达8%和10%。行人高度风速一般在与入流风向平行的街道和开阔的空地上较大,在建筑物密集分布的区域风速较低,由于强烈的狭管效应部分区域的风速可以超过入流风速。不同城市结构中入流风向的影响也不同,在十字路口、对称和非对称街谷以及多排建筑物中局地风场随入流风向存在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辽宁北部典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水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是指导流域水生态“分类、分区”综合管理的前提,本文在流域中小尺度上依据水生态空间格局分异的自然特征和社会属性,以辽河流域的清河和凡河支流为对象,在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的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通过对流域社会经济压力指标、环境压力指标、城市发展指标、资源环境发展指标、投资指标、治理指标等因素分析,筛选出13个评价指标。利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将流域水生态安全划分为极不安全、不安全、基本安全、安全、非常安全五个级别。其中,清河流域Ⅳ-5-9、Ⅳ-5-10、Ⅳ-5-11、Ⅳ-5-12、Ⅳ-5-14区处于基本安全,Ⅳ-5-8、Ⅳ-5-13属于不安全;凡河流域4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中,Ⅳ-5-1、Ⅳ-5-2、Ⅳ-5-3区属于基本安全、Ⅳ-5-4区为较安全。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生态安全评价和级别划分可为辽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流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存在生态环境观测能力弱、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不足、生态气象服务业务体系不健全、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保持"山清水秀生态美"优势品牌做文章、做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做好生态产业发展气象服务、积极探索环境气象服务以及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业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高速公路不良气象条件分析及服务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2008年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辽宁省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由天气原因及其所引起的不良路况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20.4%,5—8月和11—翌年1月是此类交通事故的两个多发期。在各类天气现象中,因雾引起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高,为41.0%,雨次之为31.3%。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提出四点措施:划分灾害性天气服务关键性路段和关键期,制定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标准,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密度适宜的气象监测站,加强气象对高速公路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辽宁降水分区变化特征及夏季降水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1—2000年辽宁地区降水资料,将辽宁地区降水划分为4个区,分析各分区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显著减少,而中部地区降水增加;东南部地区的夏冬季和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减少,西部地区春季降水增多。周期特征为春季和冬季周期为2 a或4 a,夏季和秋季为10 a。各分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因子不同,辽南地区多雨年东亚槽明显加深,东南区多雨年东亚槽略有加深并且偏东;南部和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相关显著;各区夏季降水与太阳黑子负相关较好,其中8月相关显著,南部和中部相关性均好于东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基于1997—2006年辽宁省10 km×10 km分辨率的气象资料,通过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计算了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及其动态。结果表明:近10 a来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呈略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97—2006年辽宁省植被年平均总净第一性生产力为(农田、草地和湿地)3.63×107 t•yr-1,其中农田、草地和湿地分别为2.18×107 t•yr-1、0.99×107 t•yr-1和0.46×107 t•yr-1。应用人口承载力模型计算出在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1997—2006年辽宁省的年平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226.9万人、2035.3万人和2015.1万人。  相似文献   

14.
辽宁农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辽宁5—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0—50 cm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以辽东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辽西地区最小;30 cm以上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辽北地区大于辽南地区,而30cm以下则相反;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其他层次差异较大,40 cm和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最接近,30 cm有可能是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分界层;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他层次亦差异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分别为辽西西部、中部和辽东地区。10—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低值分布在辽西东部和沈阳北部地区,高值中心分布在辽东地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49-2010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62a来登陆辽宁热带气旋的生成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登陆强度、登陆后影响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辽宁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949-2010年共有18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辽宁,66℅以热带低压(TD)的强度登陆,61℅在08-20时之间登陆,78℅在辽宁境内活动时间为6-12h,89℅是在其他地区登陆进入黄渤海后在辽宁再次登陆,大连是登陆次数最多的地区,33℅登陆辽宁后减弱消失,登陆后移动路径主要有向东北向、偏北向、西北向3种移动路径。在此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基于副热带高压、气旋源地和热带气旋前期路径等因子,预报登陆辽宁热带气旋后期走向[0]的预报关键区,为热带气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辽宁省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平台的总体结构,并对平台所包含的信息产品数据库、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信息产品编辑子系统和服务信息反馈子系统进行了概述。平台的建设有效地规范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流程,可进一步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为省级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辽宁省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系统所包含的海洋气象预报专用数据库、海洋气象预报方法和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进行了概述。系统的业务应用结果表明:系统为预报员提供了能够满足实时业务需要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研制的海风、海雾和台风暴雨等客观预报方法能够为预报员提供有价值的海洋气象预报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