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平  陈风贵 《气象科学》1991,11(4):444-449
1、梅雨期中期降水活动 198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为6月9日—8月31日,我们用汉口,安庆、南京、上海四个站6月9日—8月31日逐日平均降水量,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概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梅雨期降水存在一些降水较多集中日期和降水较少或无雨集中日期,这是降水中期活动的表现。例如,6月23—30日即为一次降水中期活动,23—26日降水量较大,平  相似文献   

2.
1956年夏天,毛泽东在广州小住1个月以后,登上他的苏制伊尔—14型4202号专机,从广州飞抵武汉,在那儿盘桓了几天。6月4日,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拟返回北京西郊机场。“天有不测之风云”,当专机飞抵河北省衡水上空时,突然前方黑云弥漫,雷电交加。飞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利用1953—1984年的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月平均值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天气学分析,来揭示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长江上、中游汛期水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过程。 宜昌、汉口两个水文站的流量分别可代表长江上、中游的水情。对1953—1984年北极8个分区逐月平均海冰面积距平值序列S_i(i=1,2,…,8)与宜昌站、汉口站汛期(指7—9月)平均流量距平序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4,(4):32-34
梅雨期暴雨是我地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了做好暴雨预报,我们普查了15年6—7月份历史资料,对10个大暴雨(日降水量≥100毫米)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汉口700毫巴高空风及700、500毫巴露点变化与我区的大暴雨有较好的关系。通过分析,找出了用汉口高空风预报本地区大暴雨的指标,并以未参加普查的1954年资料进行了验证,效果较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烈庭 《气象》1977,3(3):17-20
本文用1958—1973年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面温度资料,1958—1974年热带太平洋及其附近地区的月平均高空风资料(南半球资料始于1965年),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6站(上海、芜湖、安庆、屯溪、九江、汉口)的平均降水量资料,对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温异常与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以6月为代表)进行相关分析;对东太平洋赤道海水冷暖与热带地区上空(850毫巴和200毫巴)的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对赤道海温异常与平均经圈环流、纬圈环流的关系进行成因分析;最  相似文献   

6.
气象教育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它是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第一节气象教育的发展1952年,中南军区气象处设干部训练队(在汉口胜利街原湖北省气象局处),举办气象站长训练班,以应中南六省建站之需。1956年,湖北省气象学校创建,为气象干部学校。在汉口赵家条原汉口中心气象台院内。教室是因陋就简,临时搭的芦席棚。1957年,迁至汉口三眼桥。培养一年制的气象干  相似文献   

7.
李承武 《气象》1984,10(9):29-29
我县地处洞庭湖西北部,7月份的降水既受西风环流影响,又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活动有关。因此,预报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1983年我们应用昆明—汉口湿-比有效能量(Amk)时间剖面图建立的大—暴雨(日雨量≥25毫米)预报工具,不仅简便易行,而且提高了预报效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1960—1969年探空资料,分析和总结了我国极地对流层顶和热带对流层顶的高度与温度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季节变化;阐述了冬夏复合对流层顶的频率分布情况以及北京、汉口等站对流层顶的日际变动。 文中还对影响对流层顶变化的一些基本因子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包澄澜  李真光  梁必骐 《气象》1978,4(8):11-14
二、一般性暴雨过程分析 1977年5—6月前汛期,华南出现10次以上一般性暴雨过程。对其中几次直接影响重点实验区的暴雨(5月16—17日、5月18—21日、5月29日—6月1日,6月8—11日、6月20—22日、6月24—29日)进行了分析研究。它们的大尺度形势有某些相似特征,根据重点实验区的稠密资料进行中尺度分析,获得了若干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云对太阳辐射能的减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取用我国哈尔滨、乌鲁木齐、沈阳、银川、西宁、太原、北京、上海、汉口、赣州、成都、拉萨、昆明、南宁、海口等15个日射观测站1958—1963年逐日定时观测资料建立了晴天太阳辐射量计算式,再根据对应时期中,低云、中云及高云量各为10的实测太阳辐射量推求低云、中云及高云对太阳辐射能的减弱系数,并分析了它们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强 《气象》1978,4(1):36-37
本讲介绍如何在图上进行A.I.D.的分类筛选预报,它的优点是避免了计算,利用和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点聚图方法相类似的画法,就可以作出预报。现用一个实例来说明。 考虑长江中下游汉口、九江、芜湖、南京、上海五站平均5—8月降水总量(y),选用了1952—1976年25年资料用五个气象要素作为因子。 因子:x_1是一月0—150°E,45—65°N的纬向指数I_z, x_2是一月份欧洲大型环流型C型天数, x_3是一月份长江流域六站降水量∑R_1月, x_4是一月份长江流域六站温度∑月,  相似文献   

12.
滇南雨季的中—大雨天气和锋面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据资料统计,整个雨季的中—大雨,属于锋面造成的,大约占70%左右。为了解决锋面中—大雨的预报,我们普查了1970—1974年5—6月份锋面中—大雨天气图资料,总结出用“空间多线交点法”预报锋面中—大雨。并用1975年5—6月份资料验证,准确率达70%。现将此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省非气象系统的气象科技事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武汉部队空军司令部气象系统,二是农业农垦系统,_三是水利系统,四是民航系统。第一节武汉部队空军气象系统1951年—1952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后力武汉部队空军司令部气象处),承担武汉空军飞行的气象保障工作。汉口王家墩机场气象台属武空气象处管辖。第二节农业农垦部门的气象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4.
1973年5、6月间,该站发布了三次重要转折性天气预报:1.5月25日预报:“5月26日—6月2日,全县没有中雨以上降水过程,希继续加强抗旱工作”,实况是8天合计雨量为9.4mm。2.6月6日预报:“6月9日—14日,我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6,(8):15-19
本文重点分析了1974年4—6月的16次低空急流过程和1971—1973年4—6月14次本省重大暴雨过程(全省10站以上同日出现暴雨),并且以850毫巴等压面西南风为代表,规定由北向南移的低空急流到达长沙以后才进行分析。由南向北移的到达西沙以后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年4月—2010年6月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及达州6个国家气象站站温度观测资料,根据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和相关分析筛选出了10余个因子,基于MOS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在温度预报模型建立上,利用动态最优子集回归,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预报因子。通过2010年1月—2010年6月与预报员主观预报结果对比分析和7—9月试报检验,预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达州温度预报准确率。1—6月检验结果最低气温平均偏小0.31℃,最高气温平均偏小0.53℃。7—9月份试报结果最低气温偏小0.34℃,最高气温偏小0.62℃。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化德国家基本气象站生态观测的2004—2015年6月羊草和针茅牧草绝对高度资料与2015年4—6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计算方法 ,分别计算了羊草和针茅高度与21个气象因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21个因子对羊草和针茅高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4月的气温是影响6月羊草高度的首要因子,而6月的降水量对针茅高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在本区汛期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82—1985五年6月下旬—9月上旬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在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区域性降水预报方程。1986—1987年进行了试报,效果较好,简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有效辐射量的各种计算方法,比较了它们的精度,并使用海口、南宁、赣州、汉口、上海、北京、太原七个日射站1959—1964年的逐日日射资料和辐射平衡资料,计算了晴天大气逆辐射和有效辐射,並建立了我们的计算式。同时,选取高、中、低云云量分别为10时的资料,计算了云对大气逆辐射及有效辐射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全年各月的长波辐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南海海温变异与长江中下游六月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桂玉  林春育 《气象科学》1990,10(2):174-181
本文利用1951—1984年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资料以及195t年——1977年南海海面温度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与副热带系统以及西风带活动的关系,並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南海海温与南海高压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降水的联系,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